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许昌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乖巧( )     奇异( )

    精致( )     慈爱( )

  • 2、形近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3、先补充词语,再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______空心思 虎视____________

    ______海一粟 前功尽______

    别出心______ ______然不同

    (1)这次的获奖作品设计______________,立意与大多数作品_________________

    (2)学海浩瀚,我们学得的知识只是_____________。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坚持学习,与书为伴,否则将__________________

  • 4、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黄河      ________的号子      ________的声音

    ________的朝阳      ________的警号      ________的油灯

    ________的月光      ________的窑洞

  • 5、根据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填空。

    1.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2.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

    3.有“两袖清风”美誉的明代诗人于谦在《石灰吟》中借石灰来表现不怕牺牲精神和赞颂高洁品质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_______,白色的花_______,紫红色的花_______,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_______

    5.西汉文学家、史学家____所写的《将相如》一文写了___________三个故事。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读诗词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

    B. 白雨/跳珠//入船

    C. 卷地风/来忽/吹散

    D. 望胡/楼下//如天

    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醉书:在大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B. 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C. 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D. 卷地风:风从地面刮过。

    4选出下面翻译有误一项(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B. 白雨跳珠乱入船: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C. 卷地风来忽吹散: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

    D. 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 7、古诗鉴赏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乡愁的思路和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的第三、四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磅礴___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全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句诗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那两件事,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它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这两段描写,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谊,作者是如何表达海鸥对老人的这种深厚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三段两次用了这个词,为什么不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林区像花园一样美丽。

        春天,繁茂的李子树开满白色的花,小巧的白翅鸟在树上快乐地歌唱,凶猛的山鹰在天空盘旋,啄木鸟的声音不断从林子里传出来。森林里的小野兽偷偷地跑到洞外来了,它们在宽广的草地上打闹着玩儿。山上的积雪被春风吹化,水从大小河里往下流,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夏天  草地上盛开着一片不知道名字的花儿  红的  白的  紫的  粉红的  什么颜色都有  多么美丽的大花坛哪  山谷里断断续续地传出汽笛的吼声  火车满载着木材  源源不断地运往祖国各地

        秋天,森林里各种各样的野果都成熟了,都嘶是一种像小野葡萄似的野果,吃起来甜酸可口,也可以用它来酿酒;刺里梅的叶子用开水沏一沏就是很好的茶;榛子长满了山腰,它的果实炒熟了又香又脆。在这里,木耳、蘑菇到处都有,人参等珍贵的药材也可以采到。

        冬天,凛冽的寒风猛烈地吹着,森林里大雪纷纷,千万棵树都披上耀眼的银装,一派北国风光

        大兴安岭林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大宝库。  

    (1)给文中的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

    夏天________草地上盛开着一片不知道名字的花儿________红的________白的________紫的________粉红的________什么颜色都有________多么美丽的大花坛哪________山谷里断断续续地传出汽笛的吼声________火车满载着木材________源源不断地运往祖国各地________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不用原文的词语)。

    ________的李子树    ________的药材    ________的野果

    ________的宝库      ________的寒风    ________的大花园  

    (3)大兴安岭有哪些特产?  

    (4)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大兴安岭的美丽的?用文中的话概括出来。

  • 11、阅读理解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大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共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注音或写汉字

    ____者 边缘____ yán____续 黝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_______ 粗壮——_______

    【3】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图书馆读者须知

    欢迎您前来我馆阅览和外借馆藏的书刊、文献资料,参观我馆举办的各类文化艺术展览,参加我馆举办的各类公益性讲座和读者活动。

    (1)我馆主要的文献阅览区域设在A区和C区,展览厅设在D区,讲座在多功能厅(B区)举办。A区为古籍、近代文献阅览区和专利、标准等特种科技文献阅览区,C区为现代文献阅览和外借区。读者可凭有效阅览证和外借证进入阅览和外借区域。

    (2)进入阅览区域的读者,请将自备书刊、包袋(大于20*14厘米)、食品等物品寄存一楼寄包处(闭馆后,请勿将物品遗留在寄包柜内)。

    (3)阅览室内请保持安静,移动通信设备请设置为静音状态。阅览区设有免费饮水点,请勿在阅览区内饮食、喝有色或含糖饮料。

    (4)请在指定区域使用电源,勿擅自外接电源或充电,注意用电安全。

    (5)本馆全年对外开放。提供24小时还书服务(正门的门卫室)。一楼总咨询台提供咨询导引服务。

    请爱护文献资料和一切公共财物,遵守“七不”规范,遵守本馆的借阅规则,让我们共同营造舒适、安静的阅览环境和良好的借阅秩序。

    【1】假期间,王宁到图书馆听专家的“经典阅读讲座”,他应该到____区;李阳要去借阅外国名著《安妮日记》,他应该到____区。

    【2】如果不知馆内的图书如何分类,找不到需要的图书,可以到_____进行咨询。

    【3】下面做法中,符合“读者须知”的一项是(  )

    A.夏铭持有效阅览证进入C区,借阅图书并阅览文献。

    B.当我们阅读时遇到问题应与同伴小声交流,保持阅览环境的安静。

    C.当我们所带的手机没电了,可以用自己的充电宝进行充电,不过应注意用电安全。

    D.当我们进入阅览区域后应把所带的物品放到寄存处,离开时携带不方便可放在寄包柜内。

    【4】请你写一句适合悬挂在在阅览室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穷人》(片段)

    ①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②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片断选自《穷人》,作者是_____国作家______

    【2】片断中描写桑娜神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片段中最能概括桑娜心情的词语是: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划线主要对桑娜进行了______描写,桑娜不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从“揍我一顿也好!”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

    【4】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话未说完,语意不清。

    B.说明人物在思索,表现了矛盾不安的心情。

    C.结结巴巴,表现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 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04年感动中国中袁隆平的颁奖词是: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个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材料二:

    请看一组数字:据统计,在1978到1988年间,因为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中国粮食累计增产1000亿公斤以上。这些粮食不知道多养活了多少人。

    2000年,他的超级杂交稻,有数十个百亩片亩产700公斤以上。

    2004年,亩产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

    2017年,87岁的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湘两优900”创下亩产记录,亩产高达1149公斤。

    2020年,90岁的袁隆平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实验试种海水稻。他计划用8年时间,在全国盐碱地种一亿亩海水稻,这样可以多养活一亿中国人。

    材料三:

    材料四:(摘自袁隆平在母亲逝世21年时写的文章《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儿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1】读着材料二中的这组数字,会发现这部分内容正照应了材料一中颁奖词的这一句:___________。(填写原文内容)

    【2】材料三是为袁隆平做的一幅漫画,漫画内容照应的是材料一中颁奖词的这一内容:___________。(填写原文内容)

    【3】从材料一至四中体会到的袁隆平的特点,不恰当的是( )

    A.胸怀天下,心系民众;

    B.舍小家为大家;

    C.极其不孝顺;

    D.淡泊名利。

    【4】从材料四中,可以体会到袁隆平对母亲的__________之情。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以“奔跑在田野上”的情景为背景,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写句子。

    心情好: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__

    (2)把自己小学阶段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用列举的方式写下来,用上分号。

    _____________

    (3)用夸张的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

  • 16、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根据这句话的特点仿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句子。

    1竹子的品格体了我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灵鸟上叫。(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香。(成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五的月亮很。(成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的家乡是湖北武汉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枫叶红透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风轻轻地吹着我的脸颊。(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忽然,雷阵雨来了,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像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 19、按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1)到了正午,天安门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仿写一个场面描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仿写一个人物入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写出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蒙娜丽莎美丽动人。

    (1)疑问句________

    (2)反问句________

    (3)双重否定句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口语交际。

    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

    师:同学们,要想学好语文,学习方法很重要。相信你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一定积累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要说得清楚、具体。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选择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确实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在学习的过程中,你都养成了哪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选一种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这种学习习惯给你的学习带来了什么好处?能告诉大家吗?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