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胡杨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照样子写词语。

    张(____)结(____ ____)哉(____)哉  重见(____)(____

    跃跃(____)(____  无(____)于(____ 有(____)无(____

  • 2、写出下列成语故事的主人公。

    入木三分(   )   负荆请罪(   )

    卧薪尝胆(   )   凿壁偷光(   )

  • 3、日积月累。

    (1)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纤毫必偿;有所期约,_____________

    (3)鲁迅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是他一生的精神写照。

    (4)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烟老树寒鸦。

    (6)诚者,____________;诚之者,_______________

    (7冬天到了,我知道描写冬天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我会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人们常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10)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句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根据语境填空。

    (1)jīnɡ yínɡ_________美丽的地球上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有广阔浩瀚的大海,还有珍贵的矿产zī yuán_________这些都是地球母亲给人类的恩赐。可是如今,它们在一点点kū jié________,这些都是人类不加jié zhì________地làn yònɡ________、huǐ huài________造成的。

    (2)稻、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五谷;宫、商、角________、羽称为五音。

  • 5、相似兄弟比一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外阅读。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诗中表现将士戍边生活孤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将士战争艰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身经百战的战士们豪壮誓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从军行》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边塞诗,作者是王昌龄

    B.《从军行》是一首叙事诗,表现了战士们的豪情壮志

     

  • 7、补充诗文,完成练习。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       , 

           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把诗文补充完整

    2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这首诗抒发了刘邦统一国家后的____和希望有________为国家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 8、阅读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1】将文中的词补充完整

    【2】《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诗句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明月”外,作者还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请你选取一中景物说说写景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1这两段话分别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场景。

    2品读下列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1)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个句子写的是群众在_____________时的表现,我从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

    (2)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这种场面描写衬托了_____喜悦气氛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______的心情。

  • 10、阅读。

    徐庶走马荐诸葛

    ①徐庶,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谋士程昱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②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③第二日,刘备为徐庶送行。 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④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1】选文中描写哭的词语很多,请选择两个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情节”是构成小说的要素之一,也是小说的骨架。请用“     ”画出第③自然段的关键句。

    【3】请根据每段的主要内容,梳理相应情节。

    ①曹操设计诳徐庶②刘备闻言大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给画线的句子加标点。

    【5】A.遗憾    B.不舍    C.焦急    D.生气

    (1)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刘备________(选择)的心理。

    (2)从以上四个词语中挑选一个,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写你当时的心理活动。

    我选的词语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物”是构成小说的另一要素。短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短文结尾,推测下面的情节会是(   

    A.煮酒论英雄

    B.桃园三结义

    C.空城计

    D.三顾茅庐

    【8】在完成第6题的时候,我会重点关注短文第________自然段,并结合《三国演义》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测。

  • 11、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干旱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推测,一片约10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约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森林另一种“吞吐”功能,就是它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吐出新鲜空气,调节气温,为我们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据林业专家统计,全世界森林总体上每年净吸收大约15亿吨的二氧化碳,一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千克的二氧化碳,释放730千克的氧气,所以科学家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是天然绿色氧吧。

    当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内,地球上的森林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这使得地球上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总之,我们要保护森林。为了使地球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康,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旱涝等多种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座荒山都绿起来。

    【1】森林被科学家称为“吞水吐雨器”最直接的原因是( )

    A.森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旱涝等多种自然灾害。

    B.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干旱的作用非常大。

    C.森林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吐出新鲜空气。

    D.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地球的绿色之肺。

    【2】以下哪一选项不是第三段主要的说明方法( )

    A.列数字

    B.作比较

    C.举例子

    D.打比方

    【3】下面的叙述不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公顷针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千克的二氧化碳,释放730千克的氧气。

    B.近200年内,地球上的森林大约有1/3被砍伐和毁掉,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

    C.地球上燃料热能增多,环境恶化,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水、暴风雪以及干旱。

    D.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

    【4】关于文中划线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专家”说明相关的数据由专业人士实际测量得出,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B.删去“约”,短文的意思会发生变化,也会大大影响本篇说明文的精确性和严谨性。

    C.“据”说明相关的数据不是作者估计,而是引述专家推测结果,表现了说明的客观性。

    D.“推测”说明相关的数据是专家估测得出的认识,是不确定的,表现了说明的严谨性。

    【5】请给文章拟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并回答问题。

      南开大学——( )的免费生

    1913年8月,周恩来考入了天津南开学校.南开学校是一所全国闻名的学校,教师水平高,学生学业成绩好.但是南开学校考试难,课业重,学费也很贵.

    当时周恩来是跟着伯母过日子,全家靠伯父给人家做工得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家庭十分贫困.周恩来吃穿极其简朴.他常常带一小罐酱当菜吃;学校要求衣着干净、整齐,而周恩来只是一件蓝布长杉,只好晚上洗、白天穿.

    周恩来是个有志气的孩子,学习特别勤奋、刻苦.他不仅努力学习好每门功课,成绩总是全班第一,而且课余还读了不少有关中国历史的书,所以作文也写得非常出色.全校考作文,周恩来总是名列前茅.

    周恩来品学兼优,全校同学对他十分敬重,老师们也赞叹不一。他那艰苦奋斗、刻苦学习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全体老师的心。老师们经过热烈的讨论,一致要求学校免收周恩来的学费。学校接受了老师们的意见,周恩来成了南开学校唯一的免费生。

    (1)给题目补充完整。(2分)

    (2)短文通过记叙周恩来 __   _,_   这两件事。(4分)

    (3)画出有关周恩来家境贫困的句子。

    (4)周恩来成了南开学校唯一的免费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3)4两小题,说一说生活在幸福之中的我们应该思索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把你真实的想法写下来。(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漫谈沟通》,完成问题。

    漫谈沟通

    ①自然界的动物,能用不同的方式与同类沟通,而人类是最擅长于沟通的动物。

    ②海里的游鱼用摆动尾巴和吐泡泡的方法表达它们的感情。深海的发光鱼会用发光的身体来吓唬猎者或与别的鱼儿打招呼。海豚会用尖叫或唧唧、啾啾等声音来与其他海豚聊天。鲸鱼是最善于歌唱的音乐家,它的歌声有时是友好的信号。

    ③小狗在选定的地方撒尿,表示它占据了这个地方,叫别的动物不要走过来。狮子用吼叫声吓走其他动物,吼叫声表示了“我和我的家人在这儿,你们不可以走近来骚扰我们”。猴子露出下排牙齿表示高兴,露出所有牙齿表示生气,困惑时,它们也会像人一样皱起眉头。

    ④蜜蜂会告诉其他蜜蜂上哪儿采花蜜。当蜜蜂在巢中跳8字形舞步时,那表示从8字中心点往外,朝太阳处飞过去,就可以找到鲜花采蜜了。

    ⑤人类的沟通方式比其他动物丰富得多。我们会唱歌,会写文章,会绘画,会跳舞,也会说话。我们会温柔地笑,用力地跺脚,轻轻地眨一眨眼睛,点一点头,甚至是挥一挥手,皱一皱眉,耸一耸肩。我们有数不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传递知识和发布消息。

    ⑥古时候,墙上的壁画、竹简上的刻字、纸张上的诗画、书本上的记载、戏台上的演出……都是我们的祖先与别人沟通的方式。到了今天,更多的沟通工具发明了:电台的广播、报刊的发行、电视的传播、计算机互联网的运用,以及各式通讯器材的应用,甚至街头的广告与路标等,都是我们与别人沟通的好工具。

    ⑦人类本是最擅长于沟通的动物。如今,科技日新月异,要沟通,真是太容易了。只是你有没有善用这些工具呢?你今天用了多少时间与家人沟通?他们今天的心情怎么样,你知道吗?

    【1】这篇短文主要说明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物是如何进行沟通的,请你结合短文内容选择两种动物,填写表格。

    动物名称

    沟通方式

    沟通目的

    游鱼

    摆动尾巴和吐泡泡

    表达感情

                   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人类的沟通方式与其他动物相比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在结尾处连续用了三个疑问句,所要表达的意思是    

    A.沟通时必须要使用工具

    B.要计算出与家人沟通的时间

    C.要重视与家人的沟通

    D.沟通时必须要问问心情

    【6】这篇短文在沟通方面给了我们很大启发,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沟通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并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毕业赠言(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的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绝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       )没有图书馆,(       )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缩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功夫;4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这篇毕业赠言的中心话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请根据提示梳理全文思路:

    提出赠言→________________→指出怎样做学问→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少年”指的是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用与其意思相同的诗句或格言替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1)只要愿意读书,没有图书馆创造条件也可以读书。             

    (2)是否可以读书,取决于是否有图书馆。                              

    【6】即将毕业的你,写下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继承和发挥老一辈的革命精神。(用修改符号在答卷的原句上修改)

    ________________

    (3)请在“截然不同”和“无济于事”两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 蜥蜴参观住宅。(扩句)

    2. 迷路的小黑虫左冲右撞,像 (写比喻句)

     

  • 17、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   (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改成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读下面的句子,在“——”写出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假期,重庆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朝天门广场人头攒动,洪崖洞民俗风貌区__________,磁器口古镇__________,武隆喀斯特旅游区__________

    (2)仿照例句,试着用一两句话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例: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想一想加点部分有什么共同特点。再围绕下列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冷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句子训练营。

    1.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用加点词语造句)

    2. 我替你担心。(扩句)

     

  • 20、按要求写句子。

    用关联词语连接句子。

    星期天,我们都在一起复习功课。我去他家。 他来我家。

    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如今的乡村比以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发达的交通,人们的居住环境,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等。请你以“家乡的新貌”为题写出自己家乡的变化。字数在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