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云浮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语境,填写诗词名句。

    (1)诗句中有美景:“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是大自然绘就的山水画;诗中有情怀:“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道出了杜牧忧国忧民的情怀;“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道出了贺知章久客伤老的感慨;诗中有着历史的声音:“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当年鏖战急,_____”记录了红军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2)开卷有益。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是“_______”,因此,李白感慨道:“钟期久已没,______。”王安石悲叹道:“故人舍我归黄壤,_______。”读到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的壮举,我们用曹植的“捐躯赴国难,_______”来赞颂这些英雄。《有的人》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我们自然联想到了鲁迅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

  • 2、默写古诗。

    春日

    (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读拼音,写词语。

    pí  gé yù  xuè  bó  shā zhèn  ěr  yù  lóng héng  zāo  bú  xì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4、请你给加点的词语换个近义词。

    1)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     )

    2)松鼠继续千方百计地贮存冬粮。(     )

    3)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

     

  • 5、将词语补充完整,并仿写词语。

    _______海一_______ ____________奔月 ______________风云

    烟雾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有序 ______________有词

    (含反义词)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津津有味(AABC)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暖,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根据古诗完成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__尽开颜的意思是_____

    3写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意思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意:________。思想感情:_______

    4红色家乡我知道

    红军长征途中,为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在我们桐梓县的 (地名),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战斗胜利后,毛泽东在此慷慨激昂,赋词一首: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7、材料一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把这首诗补写完整。

    【2】读这首诗,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⑴“浪淘沙”是唐代曲名。( )

       ⑵“九曲黄河万里沙”中“曲”应读“qǔ”,在这里表示“歌曲”。( )

       ⑶这首诗前两句中的“九曲”“万里”“浪淘风簸”等词语,描绘出了黄河奔腾汹涌的姿态。( )

       ⑷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站在黄河边,眺望滚滚波涛时有感而作。( )

    【3】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第1题中补写的诗句的意思和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她写出不朽的诗篇。请在下面再写出两篇不同作品中描写黄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注:①题目居中写,上下阕之间空两格。②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③书写要正确,养成自我检视习惯。

    1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西江月”是词牌,“_________”是词题。从“__________”等词句,可以知道,写的是乡村夏夜美景。

    3词中,“路转溪桥忽见”的“见”同________,读音是________

    4如果《宿建德江》所表达的情感用一个“________”字来表示,那这首词表达的情感就可以概括为一个“________”字。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读《草原》,完成练习。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悦 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芒芒)。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和),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这段话作者是按从__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这段话写出了草原_________的特点,最能突这一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 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调查数据)

    支持

    反对

    其他

    95.93%

    3.49%

    0.58%

    【1】从上边的数据调查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对者认为现在有了电脑,能不能写一手好字已经不重要了,你认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我国古代的书法家你还喜欢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勇气叩响成功的大门

    听说英国皇家学院公开张榜为大名鼎鼎的教授戴维选拔科研助手,年轻的书籍装订工人法拉第激动不已,赶快到选拔委员会报了名。但临近选拔考试的前一天,法拉第被意外通知取消他的考试资格,因为他是一名普通工人。

    法拉第愣住了,他气愤地赶到委员会。委员们傲慢地嘲笑说:没有办法,一个普通的装订工想到皇家学院来,除非你能得到戴维教授的同意!

    法拉第犹豫了。如果不能见到戴维教授,自己就没有机会参加选拔考试。若是一个普通的装订工人想要拜见大名鼎鼎的皇家学院教授,他会理睬吗?

    法拉第顾虑重重。但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他还是鼓足勇气站到戴维教授家的大门口。教授家的门紧闭着,法拉第在教授门前徘徊了很久。笃笃笃笃,教授家的大门终于被一颗胆怯的心叩响了。

    院子里没有声响。当法拉第准备第二次叩门的时候,门却吱呀一声开了。一位面色红润、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正端详法拉第,门没有闩,请你进来。老者微笑着对法拉第说。

    教授家的大门整天都不闩吗?法拉第疑惑地问。

    干嘛要闩呢老者笑着说当你把别人闩在门外时也就把自己闩在屋里我才不当这样的傻瓜呢他就是戴维教授。他将法拉第带到屋里坐下,聆听了这个年轻人的叙说和要求后,写了一张纸条递给法拉第说:年轻人,你带着这张纸条去,告诉委员会的那帮人说戴维老头同意了。

    经过激烈的选拔考试,书籍装订工法拉第出人意料地成了戴维教授的科研助手,走进了英国皇家学院那庄严而华美的大门。后来,法拉第成为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曾任英国皇家学院实验室主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把短文第7自然段开头加标点处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名鼎鼎:________须发皆白:________

    【3】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多处用了对比的方法。如,面对年轻的法拉第,选拔委员会委员们的态度是______的,而大名鼎鼎的戴维教授却是_____的。又如,法拉第成功前后的身份反差也很大,原先,他是一名______,后来,他成为______,并在皇家学院任职。法拉第的成功说明______的重要性。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的筷子

    古人称筷子为(zhù)”,这个专称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逐渐称为筷子。如明人陆荣《椒周杂记》载,吴中民间行船时忌说,因箸同(“,慢),所以要把改为便叫成筷子了。以后,一些读书人也渐称了。

    用筷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早在商代,纣王已在使用象牙箸。

    筷子的形状,最初是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都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20厘米,属春秋晚期。安徽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细长方形,残长20.3厘米,宽0.4厘米。到了宋代,筷子的粗细又有了变化。四川发现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铜筷,长24厘米,筷首与筷足,粗细已分清了。

    制箸的材料,通常采用竹、木。如成都的刻花竹筷,杭州的天竹圆头筷,广州的乌木筷等。此外还有采用铜、玉、骨、银等材料的,如北京的雕琢玉筷,广州的象牙筷……

    筷子挺直,宁折不屈。唐玄宗特赐给宰相宋碌一双金筷,以表彰他的秉性耿直如筷。明代程良规的《咏竹箸》一诗写道: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往忙。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用筷子夹取食物的情景,也赞颂了像筷子一样默默奉献的人。

    【1】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有(   )。(多选题)

    A.作比较

    B.举例子

    C.打比方

    D.列数字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第④段中的“通常”一词去掉后表达效果不变。____

    (2)古代的筷子和现在的筷子形状是一样的。____

    (3)安徽出土的铜筷属东周时期,云南出土的铜筷属春秋晚期。____

    【3】有几位同学带着不同的目的阅读了这篇短文,他们分别应重点关注(精读)哪个自然段的内容?请将自然段序号写在横线上。

    (1)李玉同学想研究筷子形状的变迁,他应该精读第______自然段。

    (2)张诚同学想找一首与筷子有关的古诗词,他应该精读第______自然段。

    (3)刘响同学想弄清“筷子”名称的由来,他应该精读第______自然段。

  • 13、阅读

    生之喜悦

    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dié)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tān)痪(huàn)的威廉·马修。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xiàn)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年轻的女护士因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shū)神经发出“痛”的信号。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yuán)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狂,他把痛楚作为契()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以手掩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契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破折号的主要用法有①表注释②表语意转换③表声音延长或中断。请判断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选择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  )中。

    A.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____

    B.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____

    3说说你对“生之喜悦”这个题目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

    4在短文中找出表现马修所经受的痛苦的句子,选两句摘抄下来。  

    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修为什么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少年闰土》片段,完成练习。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选文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中的“____”和“____”两个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对闰土的急切盼望之情。

    【3】下面哪个词不是“飞跑”一词让我们感受到“我”得知闰土到来后的心情。(   

    A.激动

    B.兴奋

    C.急切

    D.平静

    【4】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征。

    【5】判断。

    根据选文,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健康朴实的农村少年。       ( )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 秋天来了。(改为拟人句)

     

      (2) 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引述句)

     

      (3)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4) 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修改病句

     

     

  •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的家乡是湖北武汉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枫叶红透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风轻轻地吹着我的脸颊。(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忽然,雷阵雨来了,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像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 18、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爸爸对我说:“我今天晚上不回家吃饭了,你妈妈做饭,你来帮忙。”放学后,我应该这么跟妈妈说:_________

  • 20、按要求完下列句子。

    (1)她大眼瞪着 很委屈地说 别羞 大姐姐 我也是女孩儿(给句子加上标点)

    (2)他的小嘴撅起来。(改为比喻句)

       

    (3)火辣辣的太阳晒红了高粱,蒸黄了枫叶,烤焦了盘山公路。(仿写排比句)

       

    (4)啊,真是菊花茶,甜甜的,带着一股花的馨香。

    (改为感叹句)  

    (5)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改成第三人称)  

    (6)把原句改成下面的句子行吗?为什么?

    原话:该要的钱,一分不能少;不该要的钱,一分不许多。这是找你的 4 角钱。每碗茶 1 5 分钱。

    改后:这是找你的 4 角钱。每碗茶 1 5 分钱。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用下列词语写句子。

    赞不绝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截了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竭尽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