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漯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课文再现

    1.黄河奔腾、汹涌的气势藏在《浪淘沙》(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中,江南有声有色的春景藏在《江南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中。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____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___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________,表示我满心的_______________

    3.伯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若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_若江河!”

    4.他时常穿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寸把长的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好像一个隶体的“一”字,他就是______。这学期我们学过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品。

  • 2、古诗文训练。

    1.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2)____________,日暮客愁新。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话的感情基调是“喜”,诗人因“__________”而喜,又因“__________”而喜。

    3.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诗句对仗工整,我想起其他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原句答)

    5.《书戴嵩画牛》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

  • 3、四大名著我最牛。

    1.《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是 __________

    2.“醉打将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______。《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____

    3.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_______。这部书中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写出一个故事名称_________

  • 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七律·长征》一诗对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_作了生动地描写和热烈的歌颂,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表现了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后的喜悦心情。全诗赞颂了红军战士的________________精神。

    2.《开国大典》一文是按________顺序来写的,着重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场面。

    3.《书湖阴先生壁》是______________写的,其中运用典故,把山水化成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往今来,爱国的诗人、作家、政治家……不计其数,他们所说的话也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经典。鲁迅说:“惟有________是值得宝贵的,惟有_________,中国才有真进步。”周总理说:“___________,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巴金老先生说:“我爱我的祖国,________,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___________________。”

  • 5、读句子,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1.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功臣的意思是(   ),这里( )是功臣。它们成为功臣

    的原因是:  

    2.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祸首的意思是( ),这里( )是祸首。它们成为祸首的原因是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中以____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2】上阕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____________________。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3.本词上片写了山村的__________(时间),我们听到了鸟惊、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下片我们看到星星、__________、茅店、__________等景物,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的情感。

    4.同路转溪桥忽见用法不同的是__________

    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5.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   极为相似。

     

  • 8、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是一首________律诗,全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了夸张手法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云崖暖中的写出了红军渡过金沙江的________________铁索寒中的写出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赞美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紫荆花

    清晨,我推开窗户,风雨之后,清新的空气中飘溢着泥土的芳香,朦胧中,一朵红霞向眼前飞来,哦, 原来是那盆心爱的紫荆花,一夜之间竞相怒放了, 真有一番“夜来风雨声,花‘开’知多少”的情趣啊!

    一阵清风吹来,紫荆花飘飘摇摇,犹如一位飘逸潇洒的仙子。它的根呈灰白色,就像两个半球支撑着树身。根上分出两个树权,弯弯曲曲地向四周延伸,如一条石径伸向桃源深处,又如巨龙正腾云驾雾。还有那细嫩的枝条,互相盘绕,合力向上生长着,多像蛟龙的龙须呀!

    花冠是整个盆景的精华,就像一幅富有诗意的画卷呈现在我的眼前。绿叶守红花,红花托绿叶,交相辉映。紫荆花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分明的脉络勾勒出绿叶的轮廓;叶片有的向外翘,有的向内弯,有的平整,有的弯曲,形态各异。它的花朵真是别具一格,花瓣呈紫红色,由外向内卷曲,就像一个褶纹多彩的羽扇,又像一个晶莹剔透的铃铛,微风中送来一阵幽香,沁人心脾。花儿三朵一簇,五朵一堆,花竞相开放。 花枝上还缀满了花骨朵,含苞欲放,那淡黄色的花蕊正悄悄地从花骨朵中钻出,花骨朵慢慢地绽开笑脸,似乎正为自己的未来而喜悦。

    秋风瑟瑟,紫荆花微微颤颤着,随风飞舞,投入了大地的怀抱。这一寸泥土,一方窨,就是它的栖身之地。曾几何时,它在这里扎了根,在大地的滋润下,在阳光的爱抚下成长着 ……

    它没有忘记母亲的教诲,把大自然赋予的一切又无私地奉献给人们,让人们一起分享这金秋时节的美景。

    感叹之余又多了一份惆怅, 叹息它短暂的一生, 突然, 我惊喜地发现新的生命又在不断地孕育、 诞生, 风雨之中,一片新的红霞又向我飘来。啊!紫荆花,你总是把美留在人间,为这充满寒意的秋天增添一线生机。

    望着这一切,我醉了,沉醉在一派迷人的秋色中 ……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沁人心脾:___________________

    竞相怒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观察的顺序是:根 → 枝 → ( ) → ( );课文中作者多次直接抒发自己对紫荆花喜爱之情,请你找出这样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短文中画“____”的句子中 “未来”指的是______;它“喜悦”表现了 ______;加点的“母亲”指的是____;这句话主要是赞颂紫荆花 ____的精神。

    【4】读了这篇短文,我不禁想了__________。等诗句,想起了_____等具有紫荆花精神的人。

  • 10、阅读《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的那些高科技》,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的那些高科技

    奥运因科技更精彩

    奥运会,既是体育盛宴,也是科技与人文的“融合秀”。无论比赛成绩的突破,观赛体验的飞跃,还是办赛水平的提升,都离不开科技支撑。

    2008年北京奥运以“科技奥运”给人们留下难忘印象。如何再度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打造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新华社记者近日深入采访,前瞻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的高科技。

    “奥运专列”刷脸上

    赛区间隔远?没关系,连通北京、延庆、张家口赛区的京张高铁于2019年底已完工。北京到张家口最快车次运行时间将从3小时12分缩短至1小时。

    自助购票、“刷脸”进站、站内导航、Wi-Fi全覆盖……通过一系列智能服务,京张高铁将为国内外乘客提供购票、进站、乘车的全链条服务,用高速和便捷消除空间距离,京张高铁成为名副其实的“奥运专列”。

    能公交随叫随到

    “奥运专列”是赛区间通勤的“主动脉”、公交系统则构成各赛区周边的“微循环”。

    我国将开发交通智能协同保障系统,统筹安排延庆、张家口赛区及周边交通资源,确保人员出行便利。清洁环保的新能源公交车将成为公交系统的主角。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无人公交车也将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只要打开手机,通过系统下达指令,智能公交车就能感知到用车需求,在乘客所在站点停车带客。

    VR观赛“亲临其境”

    无法到现场观赛?没关系,北京冬奥会的“智能观赛”模式将给观众带来非同一般的观赛体验。在5G网络的“高速通道”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360度回放、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将得到综合运用,为观众呈现一场视听盛实,观众可以“亲临其境”,甚至从运动员视角观看比赛,比观众席上更具震撼力;360度回放技术通过30多个微型摄像机全方位捕捉赛场图像并将所有画面无缝连接,可以将所有慢动作360度无死角转动回放,赛场上高速发生的一切“纤毫毕现”。

    优质直饮水放心喝

    冬奥会场馆里将随处可以喝到安全放心的直饮水。为保证冬奥场馆高品质安全用水,张家口启动了崇礼奥运直饮水工程,采用北京理工大学水环境科学研究院研发的水处理技术,为冬奥场馆提供高品质直饮水。

    这项处理技术通过创新的消毒方式,可以避免传统工艺中加“氯”对人体带来的伤害,同时解决了网管二次污染难题,采用纯物理方式生成矿泉水标准的优质直饮水。

    先进水处理技术不仅确保冬奥会安全用水,也将惠及民生。张家口怀来县已率先实现优质直饮水入户,日供水量3万吨,惠及人口约达20万人。按照规划,张家口市将全面实现直饮水公共服务。

    (文章来自新华网记者:张泉、余晓洁   有删改)

    【1】下列对“奥运专列”的叙述与文本信息不吻合的是哪一项(       

    A.“奥运专列”最快车次运行时间实现了大幅度的缩短。

    B.“奥运专列”是连通北京、延庆、张家口赛区的京张高铁。

    C.“奥运专列”实现了“刷脸”进站、站内导航等一系列智能服务。

    D.“奥运专列”为国内外运动员提供购票、进站、乘车的全链条服务。

    【2】“奥运专列”是赛区间通勤的“主动脉”,公交系统则构成各赛区周边的“微循环”。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下列哪一项(       

    A.列数字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较

    【3】“我国将开发交通智能协同保障系统”这一高科技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清洁、智能、环保的观赛模式。

    B.统筹安排交通资源,确保出行便利。

    C.智能公交车根据指令随叫随到。

    D.智能无人公交车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4】“北京冬奥会的‘智能观赛’模式将给观众带来非同一般的观赛体验。”这“非同一般的观赛体验”包含哪些?请结合文本内容,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写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将惠及民生,与文章的题目和主要内容关系并不紧密,可以去掉。请写出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①当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父亲曾带着我排队买票看马戏。排了老半天,终于在我们和售票口之间只隔着一个家庭,这个家庭让我印象深刻:他们有8个在12岁以下的小孩。他们穿着便宜的衣服,看来虽然没有什么钱,但全身干干净净的,举止很乖巧。排队时,他们两个两个成一排,手牵手跟在父母的身后。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看小丑、大象,今晚肯定是这些孩子们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刻了。

    ②他们的父亲神气地站在一排人的最前端。这个母亲挽着父亲的手,看着她的丈夫,好像在说:“你真像个佩着光荣勋章的骑士。”而沐浴在骄傲中的他也微笑着,凝视着他的妻子,好像在回答:“没错,我就是你说的那个样子。”

    ③卖票的女郎问这个父亲,他要多少张票?他神气地回答:“请给我8张小孩的两张大人的,我带全家看马戏。”

    ④售票员开出了价格。

    ⑤这人的妻子扭过头,把脸垂得低低的。这个父亲的嘴唇颤抖了,他倾身向前,问:“你刚刚说是多少钱?”

    ⑥售票员又报一次价格。

    ⑦这人的钱显然不够。

    ⑧但他怎能转身告诉那8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他没有足够的钱带他们看马戏?

    ⑨我的父亲目睹了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一张20元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在地上(事实上,我们一点儿也不富有!),他又蹲下来,捡起钞票,拍拍那人的肩膀,说:“对不起,先生,这是你口袋里掉出来的!”

    ⑩这人当然知道原因。他并没有乞求任何人伸出援手,但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绝望、心碎、困窘的时刻帮了忙。他看着我父亲的眼睛,用双手握住父亲的手,把那张20元的钞票紧紧压在中间,他的嘴唇发抖,泪水忽然滑落他的脸颊,答道:“谢谢,谢谢您,先生。这对我和我的家庭意义重大。”

    ⑾父亲和我回头跳上我们的车回家,那晚我并没有进去看马戏,但我们也没有徒劳而返。

    【1】读懂文意,各用一个词表达“孩子的父亲”在下列情况的心情。

    排队的时候:_________ 现钱不够的时候:_________有人帮助的时候:__________

    【2】第⑦自然段中“我”判断“这人的钱显然不够”,依据是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

    【3】第⑨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两种描写方法。

    【4】“我”父亲在发现别人窘境时,没有把钱直接送出去,是因为: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自然段中,“徒劳而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没有徒劳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 12、阅读。

    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每次幅度有多大?鱼儿在水里游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几回?每回幅度又是多少?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

    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飞行动物或游水动物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和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2——0.4之间。

    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蜂鸟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震动频率在50——70赫兹之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2——0.4之间。

    与蜂鸟形体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摆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每分钟30次左右,游泳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

    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秘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0.2——0.4之间,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常数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它星球上真的存在游水生物或飞行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够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目前美国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微型摄像机之后,这样的机械鸟将可能渗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塞进行刺探,当然,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够研制出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时不晚。

    (据《科技之谜》罗声/编译)

    【1】如果想知道神秘的运动常数对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那么应该选择哪几段进行重点阅读?(       

    A.第1、2自然段

    B.第3、4自然段

    C.第5、6自然段

    D.第6、7自然段

    【2】下列说法与文本不符的是哪一项(       

    A.蜂鸟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

    B.飞行动物运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

    C.很多科学家认为,神秘的运动常数可能也适用外星生物。

    D.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会在不远的将来出现。

    【3】给短文选择一个题目,下面哪一个最合适(       

    A.科学家的发现

    B.有翼的飞行器

    C.出乎意料的答案

    D.神秘的运动常数

    【4】文章第三自然段运用到哪些说明方法?(       

    A.举例子   列数字

    B.作比较   打比方

    C.列数字   作比较

    D.打比方   举例子

    【5】文中所说的“神秘的运动常数”指什么?请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

    【6】“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秘的常数。”句子中加点的词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文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的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语段中的加点部分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成功的梯子

    李 春

    ①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的儿子在年少时就酷爱足球,并且初露锋芒。

    ②有一次,他与小伙伴们参加了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比赛后,大家都精疲力竭,有几位小球员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燃着香烟吸着,借以缓解踢球带来的疲乏。这个小伙子见状,也索要了一根吸着,他得意地抽着香烟,看着淡淡的烟雾从口中喷出来,觉得潇洒极了。不巧的是,刚才这一幕正好被前来看望他的父亲撞见。可是,聪明的父亲当众并没有说他什么。

    ③到了晚上,父亲坐在椅子上目光严肃地问儿子:“你今天抽烟了?”

    ④“抽了。”小伙子低下了头,准备着接受父亲的训斥。

    ⑤可是,父亲还是没有那样做。他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在屋子内来回走了好半天。他强忍心中怒气,在思考一个最佳的教子方案,等考虑好了,他才开口对儿子讲话。

    ⑥“孩子,你踢球的确有几分天才,如果你勤学苦练,将来或许会有点儿出息。但是,你还应该明白足球运动的前提是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可是,今天你抽烟了。或许你会说,我只是第一次,我只抽了一根,以后不再抽了。但你要记住,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每次你都会这样想:仅仅这一次,不会有什么的。但日子久了,你会渐渐上瘾,你的身体就会慢慢变坏,变得不如以前,而你最喜欢的足球可能因此会渐渐地离你远去。”

    ⑦父亲顿了顿,接着说:“作为父亲,我有责任教育你向好的方向发展,也有责任制止你的不良行为。但是,是向好的方向努力,还是向坏的地方滑去,主要还是依靠你自己。” 说到这里,父亲问自己的儿子:“你是愿意在烟雾中损坏身体,还是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足球运动员,你自己做出选择吧!”说着,父亲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钞票,递给儿子,“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个有出息的运动员,执意要抽烟的话,这些钱就作为你抽烟的费用吧。”说完,父亲就转身出去了,丝毫也没有责怪儿子。

    ⑧儿子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仔细回味着父亲那深沉而又恳切的话语,不由得掩面而泣。过了一会儿,他止住了哭泣,拿起那叠钞票,来到父亲面前。“爸爸,我再也不抽烟了,一定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

    ⑨从此,这个小伙子更加刻苦训练,16岁就入选巴西国家队,三夺大力神杯,成为一代球王。他就是享誉全世界的足球运动员——贝利。

    ⑩贝利的成功跟父亲的一番教导是分不开的。父亲是成就球王的天梯,因为他记住了父亲的教诲,更爱他的足球事业。

      (选自《中外故事》,有删改)

    1请以一句话简单概括本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目成功的梯子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句子分别体现了父亲什么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列举出贝利成功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么看待贝利父亲的教子方法,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全班同学个个感到自豪。(肯定句变为否定句)

    2.他是一个好学生。(陈述句改为感叹句)

    3.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王兰告诉老师:我叫王兰,是从上海转来的。(改为间接叙述句)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落叶飘落下来。

    改成比喻句:  

    (2)在大家鼓励下,使我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修改病句:  

    (3)帮老奶奶写信要表扬,可早就学过的字写错了,就应该批评。

    改成双重否定句:  

    改成反问句:  

    (4)十四岁的少先队员赖宁为了扑灭山火,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缩句:  

     

     

     

  • 17、按要求写句子。 

    ①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要造好十万支箭,这件事得请你帮我的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这真叫人为难。(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仿写句子)

    例:老师说:书声琅琅、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子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我承认这是一本优秀的小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把内容写具体。”(改为转述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天地。

    如果你有一个想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那么你可以写一份倡议书,如,号召同学们节约用水、不使用一次性用品或倡议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等。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