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开封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别出( )       弄巧( )       排山( )

    虎视( )       ( )有味       ( )地而起

  • 2、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1.“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探望一词的意思是_____,可以说探望病人”“探望_____。由字我能想到渴望、期望、失望、希望、盼望、愿望等词。结合下面的语境用含有的词语填空。

    ①我____能拥有丰富的知识,早日实现自己的____

    ②我们是家庭的____,父母在我们身上寄托着殷切的_____

    2.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课内四字词语。

    ①他心里极为不安,深深地把头低了下去,生怕老师公布分数。_____

    ②谁让你贪小便宜,真是自己做了蠢事,自己倒霉______

  • 3、看拼音写词语。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或气势磅礴,如《浪淘沙》中对黄河xiōng yǒng péng pài ___________、páo xiào________而来的描写;或旖旎清新,如“明月别枝惊què________,清风半夜鸣chán ________”,读来如赏花蕾初绽,tái xiǎn________新绿,令人心旷神怡;或kāng kǎi________激昂,如《七律·长征》,读起来使人热血fèi téng________

  • 4、辨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 )无人烟     ②天( )海角     ( )世隔绝

    ④前所未( )     ⑤心( )气和     ⑥恐惧万( )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鲁滨逊喜欢航海和冒险,希望走遍______,有一次,他乘船遇险,落到一个_____的岛上,这里_____,这种境遇真是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鉴赏。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本诗的作者孟浩然是_____代著名的_____派诗人。

    【2】就内容而言,作者以一个“_____”字统摄全诗,抒发了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7、读《浪淘沙》,完成下列各题。

    浪淘沙

    (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浪淘沙》。

    2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

    1)诗人以浪漫的想像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在具体、生动、形象。______

    2)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______

    3)这首诗以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精神。______

    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波自天崖,关于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携带泥沙,浪淘汹涌来自天边。

    B.九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曲曲折折,排山倒海的气势。自天崖生动地表现了黄河源远流长。

    C.这两句诗描写了黄河来自天边、川流不息的壮丽图景。

  • 8、欧阳修追字

    欧阳修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著作很多,创作态度严谨。每写完一篇文章,他总是反复推敲,一丝不苟。

    宋朝的时候,每当亭台楼阁建成,总要请文坛有名望的人写文章记载。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他在相州任职时,曾建造了一座别墅,取名画锦堂。画锦堂即将竣工时,他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欧阳修,请他写一篇文章。信中还特地言明,文章写成后,马上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上。

    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时间,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写下了《画锦堂记》。写完就交给来人,来人立即骑马返回。

    欧阳修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临睡前,总要把白天写的文章拿出来,逐字逐句诵读品味,发现不满意的地方就及时修改。这天晚上,他重读《画锦堂记》,当读到仕官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停住了,觉得这两句意思太直,与上下文衔接也不甚连贯。他用心推敲,在两句中各加上一个字,变成仕官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这样,不但上下文连贯顺畅,意思也比原文深邃了。

    欧阳修想到这里,马上牵出一匹快马,将家人从梦中叫醒,把添字的事向家人述说了一遍。家人急忙骑马向相州飞奔。第二天傍晚,终于赶上了韩琦派来的人,把字补上了。

    从此以后,欧阳修快马追字的佳话不胫而走。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胫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为什么让家人快马追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追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了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文在线。

    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     ,作者是李大钊的女儿     ,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恰逢李大钊遇害      ,所以文章的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险,表现在:(1)        ;(2)张作霖派人要搜查;(3)         

    3.《灯光》一文以“     ”或者“     ”为线索。 

    4.《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    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本文围绕“      ”,分别写了       ,正确对待生死,        ,正确对待困难,用开追悼会的形式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5.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      ,      ,         

    6.人固有一死,        ,         

    7.《一夜的工作》一文写了周总理的     和生活简朴两个方面,其中     和夜宵简单这两个方面反映了总理的生活简朴。 

    8.我希望有一天,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       中得到永生!

     

  • 10、请认真阅读下面课文片段和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只有一个地球(片段)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       ),(        )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的关联词语。

    【2】这段话运用了( )说明方法,“本来”是( )的意思,通过这个关键词,我能感受到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幽静——______   仿佛——______

    欢悦——_______   凝聚——_______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比喻句。

    A. B.不是

    3文中后三个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转折 B.解释说明 C.表示声音的延续

    4这段话描写了雨后的哪些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不一样的鲁迅

    (材料一)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一生创作和翻译了许多作品,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选自原人教版六上《少年闰土》资料袋

    (材料二)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 ?”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好心肠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综着的抚摩似的。(先生耐心地帮我挑书)

    ——节选自阿累《一面》

    (材料三)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鲁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节选自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材料四)

    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一个一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我立在旁边,我的眼睛把这一切全看进去了。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走出了灵堂,却还把头伸进帷幔里面来,红着眼圈哀求道:“让我再看一下吧,这是最后的一次了。”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

    ——节选自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1我知道图片_____是鲁迅,我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

    2认真阅读以上四组材料,请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A.备受爱戴   B.爱笑性急   C.慈爱严肃   D.文学伟人

    每个人眼中都有不一样的鲁迅,毛主席眼中鲁迅是___。阿累眼中鲁迅像父亲那样___。萧红却认为鲁迅先生是个___的人。而巴金先生眼中鲁迅则是___

    3下面关于鲁迅说法错误的是(  )

    A.“鲁迅”并不是真名而是笔名,鲁迅先生的真名叫周树人,也可以叫他周豫才。

    B.鲁迅先生一生中写过许多文学作品,其中《狂人日记》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C.正因为鲁迅先生时刻想着处于水深火热的人民,关心劳苦大众,所以备受爱戴。

    D.鲁迅和阿累有过一面之缘,他给阿累的最深的印象是明朗的带有咳嗽的笑声。

    4连一连。在学完第八单元后,班级里的同学都想更深入了解这位了不起的战士——鲁迅先生,你能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的材料阅读吗 ?

    东东:我听说鲁迅先生不苟言笑,是真的吗 ?   (材料一)

    菲菲:鲁迅先生的离开,人民会是怎么的难过啊 ?   (材料二)

    天天:我打算从鲁迅先生的作品去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材料三)

    明明:我想更多地了解鲁迅先生是怎么帮助别人的。 (材料四)

  • 13、阅读。

    《故乡》节选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竞与闰土(       )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       )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脽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芒远罢了。

    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在文中两个空白处填上的合适的词语是(填序号):A.隔膜              B.隔绝

    【2】请写出“我”所希望的“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一句你积累的鲁迅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说说画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与理解。

    在急流中

    ①贝江,从迷蒙的深山中流出来。湍急的江水,在曲折的河道中卷着浪花,打着旋涡,一路翻腾着奔向远方。

    ②轮船顺流而下,江水拍击船舷,溅起一排排水花。我站在船头,悠闲地欣赏周围的风景。江两岸是绿荫蓊(wěng)郁的青山,山坡上覆盖着翠竹和杉树,还有杜鹃。我想,若是在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鹃盛开时,一定会很美。

    ③我向前方望去,只觉得眼前一亮——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划竹筏的好像是一个女人,因为远,看不清她的面容,只见她双手不停地划桨,驾驭着筏子,灵巧地避开险滩和礁石,在湍急多变的江水中曲折前行。她背着一个红色的包裹,远远看去,像一朵随波漂流的红杜鹃。

    ④很快,小筏子就到了大船的跟前。划竹筏的,竟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神色镇定,平静的目光注视着前方。她身后的红包裹,原来是一个襁褓(qiǎng bǎo),她是背着自己的孩子在江上赶路。我向她挥手,她朝我微笑了一下,脸上泛起一片红晕,马上又将目光投向江面,双手奋力划桨,继续在急流中探寻安全的通道。我发现,襁褓中的孩子将脑袋靠在母亲的肩膀上,正在酣睡,筏子上的颠簸和江上的惊险,他居然一无所知。

    ⑤小筏子和大船擦肩而过,我们的相逢只在一瞬间。

    ⑥回头看,那小筏子很快便消逝在远方,只有那簇耀眼的红色,在水烟迷蒙的江面上一闪一闪,像一簇不熄的火苗……

    ⑦在贝江上见到的这一幕,我很难忘记。急流中那位驾筏的年轻母亲镇定的神态,坚定的眼神,奋力划桨的动作,还有她那在襁褓中安睡的孩子,这一切,组合成一幅感人的图画,留存在我的记忆中,再也不会消失。在喧嚣(xiāo)人世里,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呢?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襁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喧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线的语句抓住人物的_______________细致描写,刻画出年轻母亲___________的形象。作者描写“酣睡”的孩子,是为了表现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最后写道:“在喧嚣人世里,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呢?”“生活的急流”是指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这件事他一定知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训练。

    只有讲卫生,大家的健康和残疾才有保障。(修改病句)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写成反问句)

     

    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田野。(改为字句)

     

     

  • 17、(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缩句)

     

    (2)张华站起来说:我要去做作业了。(改为转述句)

     

    (3)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4)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不得不认输。(改为肯定句)

     

    (5)晌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6)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艰苦朴素。(修改病句)

  • 18、(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2.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改为字句)

    3.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改为陈述句)

     

  •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的家乡是湖北武汉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枫叶红透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风轻轻地吹着我的脸颊。(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忽然,雷阵雨来了,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像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 20、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没有一个人是孤岛。生命中,总有形形色色的人与我们相遇、相知、相伴…他们是我们每个人多彩生命中的一部分。请写一写这个特别的人以及你与他(她)之间的故事,能写出真情实感。自拟题目,完成习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