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句名篇积累与运用。
1.从古至今,爱国是一种深埋在内心的力量。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曾说“位卑未敢忘忧国”;和他有同样爱国志向的曹植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先生一直活在我们心中:“_____________,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学期,我们学过不少古诗文,《七律·长征》中让你感受到红军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笔锋一转,意想不到的景象展现在眼前。《伯牙鼓琴》中最能体现知音难觅的句子是:钟子期死,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古琴者。
4.读小说,通过情节环境可以感受人物形象,本学期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_的老支书,________的桑娜,___________的老班长。在《童年》这本书中,_________的阿廖沙、___________的外祖母、___________的外祖父令我印象深刻。
2、辨字组词。
蹦( ) 薄( ) 雹( )
棚( ) 缚( ) 咆( )
3、下列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______
2.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______
3.不劳动连自己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___
4.海底的小动物们常常在切切私语。___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______
4、按要求写成语。
(1)表示“多”:读书多(______) 见识多(______)
(2)包含一对反义词:(______)
(3)描写艺术:(______)
5、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洪水páo xiào___着冲下山谷,它fàng sì___地狞笑着。老汉像座山立在木桥边,雨水从他清瘦的脸上liú tǎng____下来,老汉一把jiū___住年轻人的领子,shā yǎ___地喊话:“排到后面去,你还是个dǎng yuán___吗?”
6、阅读。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联系上下文,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加点字的意思。
(1)已讶衾枕冷 _______ (2)复见窗户明 ________
【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曲。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我们知道宋词有词牌名和题目,元曲也有曲牌名和题目。请你猜猜,这首元曲的曲牌名是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由竹子折断的声音想到昨夜雪下得很大;马致远看到如此萧条的景象,想到了远离家乡的自己。古诗中还有很多奇妙的想象、有趣的意境,比如:
“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4】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多选)
《夜雪》中,诗人白居易通过( )等多种感官来描写夜雪的。
A.视觉
B.触觉
C.听觉
D.嗅觉
【5】《天净沙·秋思》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表现了作者此时____________的心境。
7、古诗鉴赏。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本诗的作者孟浩然是_____代著名的_____派诗人。
【2】就内容而言,作者以一个“_____”字统摄全诗,抒发了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8、阅读理解。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往往“诗中有画、诗中有情”。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中那如画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mào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B.“江清月近人”中的这一句点明了题目。
C.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9、课内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1】画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
【2】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第二段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这些设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B.为了移居,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
C.即使能够在其他星球建造移民基地,目前来说,能前去居住的人数也是很少的。
【4】地球既可爱又易碎,我们应该身体力行保护地球。请写一句话,劝告人们善待地球,保护环境(30个字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填写相关的词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薄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这段通过描写皮鞋匠和盲姑娘的(________),从侧面烘托了贝多芬(_________________)。
【2】摘抄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永远的歌声
①走出山乡、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好些地方都淡得看不出线条和色彩来了,而童年的一些歌却如那山间淙淙的小溪,清亮亮地流淌着,至今仍响在我的耳边·····
②当军医的父亲随大军南下了,把母亲和我们姐弟从小城送到山乡的老家。于是,我便成了山乡小学的一名学生。
③那是什么样的小学呀,一座荒凉破旧的庙宇,请走了那些笑嘻嘻的和龇牙咧嘴的泥菩萨,挤满了我们这些拖鼻涕的、剃光头的、头上扎根小辫儿的大大小小的农村小孩儿。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剪着短头发,又年轻,又漂亮。她用好听的噪音教我们唱“小放牛”:“天上的桃树什么人来栽,地下的运河什么人来开?——天上的桃树王母娘娘栽,地下的运河劳动人民开。”她还教我们唱劝人识字的小歌剧……
④村头村尾到处响着我们的歌声。为此,我还和姐姐争论过,到底是我们老师有知识,还是村长、区长有知识;到底是区剧团来的人唱得好听,还是我们老师唱得好听。
⑤我说,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
⑥不知为什么,老师嗓子突然嘶哑了,不但唱不出好听的歌儿来了,还咳嗽,一声接一声。
⑦放学的路上,二牛拽住我,悄悄地问:“是男子汉吗?是,明天就跟我进东山去!我知道东山石沟里有样草药叫烟袋锅花,专治咳嗽,老师一吃准好。”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
⑧第二天,我们背着书包在东河边聚齐了,除了我和二牛,还有二兰和石花。我们沿着曲曲折折的小路往山里走。在山阴处溪边一块潮湿的地上,我们挖到了好几棵烟袋锅花;而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她说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让我们抓。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
⑨我们兴高采烈地抱着草药,拎着小鱼往回走,迎面碰上来找我们的大人、老师和同学。大人们一见我们,便挥舞着镰刀、棍子,吆喝着冲过来,真把我们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才知道,原来一只老狼跟在我们身后很久了,而傻乎乎的我们竟然毫无所知。
⑩在大人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了草药和小鱼。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脸上……
⑪走出童年真的很久很久了,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姓什么我都忘了,唯有她那歌声像清澈的小溪,一直滋润着我童年的梦。
⑫迎着徐徐吹来的晚风,我又哼起“天上的桃树……”于是,走来了我的童年,走来了我童年的老师,还有二牛、二兰和石花……
【1】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
兴高采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老师具体“好”在哪里?“我”夸老师好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7自然段中的“立即”一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我们学过的方法,在选文第8、9自然段任选两处做批注。
【6】当“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一下子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用“永远的歌声”做题目有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
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凝重。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 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挪动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 “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气氛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这一句的“居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_________,“这一切”是指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到一句反问句写下来,并将它改成陈述句。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
【3】回答问题。
① "我快步下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1】用“ —— ”给加点的字音选择正确的读音。
打中(zhòng zhōng) 乘势(chéng chèng)
【2】按要求写词语。
短文中形容十分惊慌的成语: 、 。
短文中带有褒义的词语(1个)
短文中带有贬义的词语(1个)
【3】这一段具体描写了 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郑军官兵的 。
【4】请你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的描写郑军作战的过程。
14、课外阅读。
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书,我们便住在这所学校里。这天,一个女学生来敲门,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从眉目上看,显然是女学生的父亲。
进得屋来,父女俩拘谨地坐下。他们并没有什么事,只是父亲特地骑自行车从八十多里以外的家来看看读高中的女儿,“顺便来瞅老师。”父亲说:“农村没什么鲜货,只拿了十几个新下的鸡蛋。”说着,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地往外掏。布兜里装了很多糠,裹了十几个鸡蛋。显然他做得很精心,生怕鸡蛋被挤破。
我提议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吃,父女俩一脸惶恐,死活不肯,被我用老师的尊严才“震慑”住,吃饺子时,父女俩依然拘束,但很高兴。
送走女学生和她父亲,丈夫一脸诧异。他惊奇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何因为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做得很精心,生怕鸡蛋被挤破”?
_______
【2】吃饺子时,父女俩依然拘束,但为什么却很高兴?
_______
【3】你认为女学生的父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
【4】对于选文末尾的一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读下面的句子,在“——”写出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假期,重庆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朝天门广场人头攒动,洪崖洞民俗风貌区__________,磁器口古镇__________,武隆喀斯特旅游区__________。
(2)仿照例句,试着用一两句话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例: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想一想加点部分有什么共同特点。再围绕下列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冷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漫步句子关。
第二天,正太郎把小狐狸要了回来。
“被”字句: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老牛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富丽堂皇。 织女不喜欢。(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用关联词语连接句子。
星期天,我们都在一起复习功课。我去他家。 他来我家。
___________________
19、(1)这个“怪人”是谁呢?他就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这是一个 句,我来仿写一个:(3分)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1分)
蜗牛不是爬行。 蜗牛是滑行。
(3)说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并用其中一个作用写一个句子。(5分)
破折号的作用:1解释说明 2表示递进 3表示延长 4表示转折
①西里克已经能够吞下整条鱼了——但是得靠卡特琳帮忙才行。( )
②研究一种蓝黑色的甲虫——地胆,花了二十五年。 ( )
③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
20、句子训练营。
(1)七月的新疆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用因为……所以……连成一句话)
(2)虽然天山现在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改为陈述句)
(3)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窝,都有鱼儿在游动。
(改为拟人句)
21、语言实践。
题目:在小河里生活的日子 我是一只幸福的小鸟 青苹果历险记
如果你有机会变成一条鱼、一只鸟或一个苹果,你想变成什么,变形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从上面题目中选一个,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把奇特的经历或难忘的瞬间写清楚、写详细,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