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语境,拼读音节,写出正确的词语。
我们家在郊外。有一天,一只 cì wei(_____)忽然跑进我家chú fáng(_____) 。我戴上手套想要bǔ zhuō(_____)它。没想到líng lì(_____)的它很敏捷,身子一扭,就从我的kuà(_____)下cuàn(_____)了出去。
2、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语言学家、________、社会活动家、________和散文家,自________年从德国回国,受聘于北京大学,创建东方语文系,开拓中国东方学术园地。
3、看拼音,写词语。
kū qì dà fù jiàn qiáo zhì xù yīn sēn kě bù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4、读句子,在横线上填写表示“说”的词语。
(1)“我在出板报,不能跟你出去!”我_______________了伙伴的邀请。
(2)开会时要注意认真听,不能在下面_______________。
(3)受了妈妈的批评,弟弟也只敢小声地_______________几句,怯怯地走开。
5、解释加点的词语。
1.一牧童见之。
之:____________
2.处士笑而然之。
然:______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_____
6、古诗词赏析。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诗句中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诗人离开家乡时间很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贺知章写过什么诗?请写出其中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词题是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
【3】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4】词中的“见”读______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______”相同。
【5】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6】本词上片写_____________的夏夜,以鸟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突然出现,表现 ____________的乐趣。本词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快乐阅读。
游子咏(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报得三春晖。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给带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
(1)临行密密缝________ A.出门 B.可以 C.行动
(2)意恐迟迟归________ A.意思 B.心中 C.心意
(3)报得三春晖________ A.光辉 B.月亮 C.照耀
【3】这首诗把母爱比作__________,把自己比作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之情。
【4】诗中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厚爱。
9、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绿油油的草原在蓝天的眼下招摇着,那青草似乎欢迎着每一位路过他身旁的旅客,又似乎昭示着生命的永恒。连天的绿,海洋般的绿波,像大地上的天然织成的绿地毯,为红尘中的路人洗去衣裳上面的尘土。站在这只有草的世界里,闭上双眼,聆听着微风中绿波的涛声和“哒哒”的马蹄声,我才会明白“一碧万顷”的蕴意。仰望天空,白白的云朵在蓝色的幕布下休憩,时而飞过头顶的苍鹰把你的目光带向那无穷无尽的苍穹。微风掀起的衣襟才让人想到自己不是在画里,而是在茫茫的大草原上。
【1】从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昭告——( ) 倾听——( ) 歇息——( )
【2】读读文段中描写作者的感受的句子,并说说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数字人,就在你身边
材料一:什么是数字人?数字人是一种由人工智能技术创建的虚拟人物,它们可以模拟人类的外貌、声音和行为,具备高度的人性化表现。
材料二:数字人的出现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好处和便利,正在推动人类生活、娱乐、商业、政务等进入新的时代。它们的存在进一步拉近了人与机器的距离,也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科技赋予智能生活的创新与魅力。
材料三:2023年9月23日晚,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图片直播)
结合上面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数字人的出现:①可以具备高度的_________;②可以拉近_________的距离。
(2)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上的这幅照片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赞叹和好奇,展示的场景是:___________
11、阅读。
土地的誓言
①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 烂)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 伸)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 饶),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 鸿)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②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幽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汉字,打“√”。
【3】作者写自己想到、看到了许多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题目是否可以改成“故乡”?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特别爱护,他买书回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就不怕麻烦地到书店去调换。一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书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过去的翻书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串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6年,就有9 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仿照例子写词语。
(1)干干净净(AABB式):________、________。
(2)浩如烟海(含有比喻义):________、________。
【2】“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鲁迅先生生活清贫,家里的藏书是他最宝贵的财产
B. 鲁迅先生生活清贫,但是精神世界是富有的,他读过很多书,知识渊博,这些宝贵的书就是证明
【3】“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这句话说明: 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了 ( )
A. 鲁迅有很多钱
B. 鲁迅收藏的书之多
13、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一篇非连续性文本,一起读一读吧。
民族的脊梁中国的骄傲
①《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一档年终人物盘点节目,2022年已经是该节目开播的第20年了。20年时间,20次评选,200多个人物及团体,“感动中国”舞台始终坚持着对感动的执着与敬意,讲述着动人心灵的中国故事。
②200多个人物及团体中,有为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人物,也有平凡普通的广大民众;有割肝救子的妈妈,有捐肾救母的儿子;有在科研领域站在行业巅峰的专家学者,有应用实践默默以耕的大国工匠;有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有科教兴国、爱生如子的教育工作者;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历史、医疗等领域的优秀人士,有工、农、兵、商、知识分子及各行各业的楷模代表……他们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中国的骄傲!请看——
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 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 | 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 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
③央视《感动中国》是一年一度的精神大餐,也是一年一度的文字盛宴,200多则精美的颁奖辞,字字珠玑,百读不厌,激荡人心,回味无穷。
【1】选一选,填序号。
(1)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节目的首次开播时间是( )
A.1993年 B.2003年 C.2013年 D.2022年
(2)文中的四段颁奖辞与下列“感动中国”人物或团体对应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蕴玉抱清辉——毕生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叶嘉莹
②秉心自超越——超越伤病、更超越自己的百米飞人苏炳添
③苔花亦盛开——微尘有心,微尘有情,尘埃落定、大爱无声的青岛“微尘”
④赤心贯苍穹——勇攀高峰、取得辉煌成就的中国航天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①④③②
【2】有人说第②段不够简洁,可以删去。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
【3】临近毕业,同学们用心制作了成长纪念册,把自己的童年记忆一一珍藏。迈入中学之前,请给自己写一段颁奖辞,为自己的童年成长喝彩!(不出现校名和真实姓名)
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我怕把你弄丢了
①母亲七十岁了,患了老年痴呆,很多人都不认识,很多事都不记得。趁着她身体还好,还有些记忆,我打算带她到上海旅游,那是她一直向往的城市。买了两张卧铺票,带上相机和一些生活用品,我和母亲上路了。
②一路上,母亲都很开心,像一个跟着父母出远门的孩子,看着窗外疾驶而过的风景,不停地发出惊叹声。夜幕降临,其他乘客都躺下来休息了,母亲依然趴在车窗边,兴致勃勃地看万家灯火的夜景。直到凌晨一两点,母亲才似乎是真的累了,疲倦躺到床上,很快,就发出了轻微的新声。
③列车到达杭州南站时,天刚刚泛亮,再过一两个小时,就到上海了。我打算叫母亲起来洗把脸,吃点早餐,可是看她睡得那么香,我不忍心叫醒她,就蹑手蹑脚地下床,独自来到了洗手间。
④洗脸,刷牙,再补补妆,这一切做好时,列车正好启动,载着一车的人赶往下一站。我走到卧铺旁,往床上一看,上面空空如也,旁边的座位上也没有母亲的影子。旁边的乘客问:“你是在找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吗?刚才在杭州南站时,她已经下车了。”怎么会这样?听到这个消息,我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找到乘务员说明情况时,我的声音已经带着哭腔。
⑤但是列车不能停,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离杭州越来越远,离母亲越来越远。那一两个小时里,我坐立不安,脑子里不停地闪现母亲可能遭遇的种种困境她会不会迷路?她会不会被坏人骗?她会不会饿着渴着?
⑥在一寸寸的煎熬中,列车终于缓缓地停了下来。我拿上行李,跳下车,拦了辆出租,直奔杭州而去。一路上,我不停地催促司机快一点,再快一点。
⑦幸运的是,通过乘务员联系,车站工作人员已经找到母亲,此时,母亲正站在进站口等待我的到来。
⑧看到母亲白花花的头发和佝偻的身影,我终于如释重负,火烧火燎般的焦急化作了一句埋怨:“妈,你怎么一声不吭就下车了呀?你知道我有多着急吗?”母亲忽然往前一步,紧紧抱住我,哽咽着说:“我怕把你弄丢了。”
⑨原来,母亲醒来后看不到我,就赶紧随着人流下车寻找,她怕晚一分钟,就把我弄丢了。整整四个小时的时间,我在车上心急如焚,她在车站一定比我急十倍百倍。在拥挤的人群里,怎么也找不到女儿熟悉的身影,母亲的心,该经受了怎样的煎熬啊!
⑩这简单的一句话,如刀子般割着我的心,我的眼泪瞬间就汹涌而下。
⑪那一刻,我决定一定要让母亲随时掌握我的动向,让她随时可以看见我,听见我说话,不然,母亲会一直生活在害怕弄丢我的恐惧中。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作者关爱母亲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自然段“那一刻,我决定一定要让母亲随时掌握我的动向”一句中“那刻”指的是什么时刻?我为什么一定要让母亲随时掌握我的动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加点的“抓过”一词能否改为“拿过”?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你觉得“我怕把你弄丢了”这个题目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1.有谁见过这样劳苦、这样简朴的总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为陈述句。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变魔术,改句子。
1.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2.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写具体。
一阵风吹过,枯黄的树叶就像
18、按要求写句子。
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一切生命都需要它。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河水养育了我们的子子孙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为反问句。
1.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想到母亲,我就泪流不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让两个孩子和死人待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忘不了那个卖书的残疾青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鸥们不愿意让老人离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转述句。
1.渔夫说:“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笑着对我说:“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片段练习。
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段话。
空气中弥漫着愉悦的气息。路边的草丛里,绿色的小虫在里面躲猫猫,玩得可开心了。美丽的蝴蝶为我献上一支优美的舞蹈,树上的鸟儿也似乎在为我高兴,和着蟋蟀的小提琴,唱起了欢快的歌。
上面这段话描写了“我”在高兴时看到这些景物的感受,如果现在“我”的心情是悲伤、难过的,看到这些景物会有怎样的感受?写一写。不少于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