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热爱体育、崇尚运动,① 是美国各大高校所推崇的理念。② ,美国各大高校自然也成为美国奥运队员的重要输出地。在巴西举行的第31届夏季奥运会上,美国奥运霸主地位依然如故,斩获的奥运金牌数雄居首位。③ 傲人的成绩,浸透着运动健儿和教练的心血与汗水,④ 让我们看到美国高等教育中体育运动与学生教育融合共进的优势,看到体育竞技文化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教育和体育⑤ 不矛盾,⑥ 是相辅相成的。
A. 向来 / 然而 同时 不但 而且
B. / 由此 然而 也 其实 而且
C. 原来 因此 当然 / 其实 反而
D. 向来 因此 / 也 不但 反而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意境与意象一样,是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中所总结出来的审美范畴,也是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因而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过载体,所抒发的是情感,是心灵——作品发言人(如游子、思妇等)的心灵和作家的心灵。
①在意象和意境中,当然要描绘大量的景象、物象、事象乃至于人物形象
②当然,在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关系中,也有侧重,即矛盾的主导方面是主观,是主体的心灵
③或者干脆就是由心灵幻化出来的
④因而都是主客观的统一:情与景、心与物、意与象、意与境的统一
⑤这就是,它们都是作家根据抒情传意的需要而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出来的
⑥而是在为“情思”寻找和创造合适的载体
⑦但这些都不是作家着意表现的中心,作家的目的不是为它们本身留影造像
A. ⑤⑦⑥④②③① B. ①③④②⑤⑦⑥
C. ①③⑤④②⑦⑥ D. ⑤③④②①⑦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诸如绘声绘色、欲擒故纵、娓娓道来、草灰蛇线、扣人心弦的讲述方法,是讲故事人的“必杀技”。
B. 作家向写作的未知领域探索,挖空心思,寻寻觅觅,语不惊人死不休,为此殚精竭虑,也乐此不疲。
C. 一些“读经”机构把不求甚解的念诵当作进入文言经典的不二法门,这从长远来看大大限制了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效率。
D. 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神秘的森林中探险、猎奇、寻找属于自己的秘密,生活中的那些俗不可耐与狗苟蝇营与其又有何干?
E. 我们强调静下心来,主要是因为接收的信息太多且鱼龙混杂。如果什么都要点开看一下,结果往往只能是什么也没留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连续一个小时的体能训练后,篮球队员们累得如吴牛喘月,但为了能在高中篮球联赛上取得好成绩,大家都毫无怨言。
②苏轼是一代文豪,也是一代书法名家,他常常以诗赠人,其诗又借其书法得以传播,诗与书相辅而行,深受后世推崇。
③这只闯入村庄的大棕熊,把村民储存食品的柜子翻了个遍,大快朵颐,毫无顾忌,饱餐一顿后扬长而去,真令人哭笑不得。
④虽然社会各界对具备认知计算能力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可能存在的威胁莫衷一是,但都认同2016年是“认知计算元年”这一说法。
⑤一些城市在明知自身不适合或者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却偏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设地铁,最后得不偿失,这无异于火中取栗。
⑥为了使国学教育有实效,在浩如烟海的国学书籍中排沙简金,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事情,教师和家长都应成为“把关者”。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游戏机市场需求巨大,随着竞争企业不断加入,必将打破由微软、索尼和任天堂等公司瓜分市场的局面。
B. 奥巴马曾经调侃过,要是特朗普真能当总统,白宫一定会变成一个有按摩泳池、粉色霓虹灯闪烁的赌场。
C. 8月18日,通州分局接到受骗未遂的群众举报:有4个人在新华北街工商银行附近利用“掉钱”和“捡钱”的形式诈骗。
D. 就近期一些地方因征地拆迁引发恶性事件,国土资源部日前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严格管理,坚决防范征强拆行为。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实验
[西班牙]塞尔吉·巴米艾斯
阿图罗总是在固定时间起床。他从来不改变上班路线,并且认为为了世界的正常运转,日常习惯的系统化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最近几个月,他发现周围的人不能理解自己这种对规则的遵守。比如,孩子们就取笑他,说他躲藏在这种一成不变的程式里是因为害怕面对生活环境的多变。
阿图罗没有争辩。妻子抱怨他那种--成不变的程序化生活(周一看电视,周二看电影,周三去超市,周四看电视,周五滑冰,周六探望父母,周日做弥撒),他也没有争辩。在工作中,阿图罗也察觉到了风向的改变。经理不久前还夸奖他的才干和谨慎,转而却更加关注那些难以预料的“有创造力的”职员。对阿图罗来说,这种所谓的创造力不过是用“首创精神”这种委婉的说法来对草率行事进行美化而已。
他感觉到自己一直奉行的价值观不再像从前那般被推崇。不仅在家里和工作中大家开始贬低他的条理性,在报纸上也越来越频繁地发现一些证据,表明人们更崇尚那种仿佛过了今天没明天似的随心所欲,轻易改变看法和感情上的朝三暮四也常常受到赞美。
在与这种大肆鼓吹反复无常习气作斗争时,阿图罗努力不生气:生气相当于在对手面前示弱。越来越少有人意识到事物的不可预见性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这种情况让阿图罗很吃惊。出于实验和打赌这双重目的,他决定稍微改变一点习惯。这个决定不是为了求证,而是为了再次肯定自己的态度;也不是源于冲动,而是出于理智。为了不惊动周围的人,他做得很谨慎。实验就这样开始了。
最初的举动:上班迟到20分钟,不穿平时的那件西装上衣,而是穿着一件鹦鹉绿休闲毛衣;平时到了晚上,他都是坐在沙发上,准备看事先和妻子说好的节目,然而那天他向她提议到一家泰式餐馆吃晚饭。在这两件事上他都遭到了当事人的不理解。经理批评他迟到,并且上下打量他的学院风毛衣。要知道他从来没改变过穿衣习惯,总是那两套一模一样的外套和裤子,一周换一次。至于去泰式餐馆吃晚饭的提议,妻子连一声回应都没有。
阿图罗一点也没有沮丧,失败恰恰让他坚信自己平时的态度是正确的。然而他不喜欢半途而废,一周后他又再次开始实验。在原本该看电影的那一天,他没有事先通知妻子,就对她说想待在家里吃晚饭。妻子很惊讶,继而明确反对,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既然星期二都定好了要看电影,为什么要改变?真见鬼!
阿图罗只是反复说着她曾年复一年对他说的那些理由:“有时应该改变一下,就算已经定好了某些目标,违反一下也好,可以让我们感觉更有活力。”妻子吁了一口气,说道:“那么,我们到底干什么?”她的怒气是那么明显,他激动得差点想拥抱她。这正是他所期待的反应。
可此后,阿图罗开始察觉到无论是妻子还是同事,对待他的态度都和以前不同了。一天晚上,阿图罗正在等孩子们回家。像平时一样,他坐在门前,数着分秒等待约定时间到来。这时他开始自问:既然准备好引入“创造性”的变化,那么出去转一圈是不是更合适?妻子自行吃了安眠药睡得正香,利用这个机会,他穿上衣服出门而去。
黎明时分,他在大街上晃了一圈回到家,却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场面:妻儿都在门口等着他。他们冲他大吼大叫,指责他既没有事先通知也没有留张便条。他微笑起来,对家人的反应很满意,坚信自己能够向他们解释清楚这是他的实验。然而大家都不听他解释。妻子开始呜咽,断断续续地发出刺耳的声音,孩子们则仿佛面对堕落分子似的看着他。阿图罗向他们保证会恢复自己素来的习惯,然而都是徒劳。
接着就在同一天,妻子和经理对他说了同样一句话:“我们得谈一谈。”两场谈话的共同点似乎都在重复着同一个理由:他们要赶他走,因为他们发现他心不在焉,已经没有从前一直坚持的沉稳。那种沉稳虽然也不值得称道,但是至少不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这两场谈话中,阿图罗都没有争辩。在内心里,他觉得这是自己的错。他不应该抵挡不住混乱无序的诱惑。他默默地办理了离职手续。而在家里,由于被急剧增长的敌视氛围所迫,他不得不收拾行李离开。
面试新工作时,他重新穿上那件常穿的西装上衣。尽管人家要求的是诸如既要年轻活力又要经验丰富等相悖的条件,他还是坚持呈现自己始终如一、严格精准和认真负责的一面。给他做面试的人不屑地看着他,虽然他们没有明说,他还是意识到他们要找的是那种有创造力、不满足于现状、不合常规、难以预测的人。
如今的他保持着固定的生活节律。上午去图书馆,下午在综合体育馆,在那里他观察社区业余排球队的变化。在训练方式上,阿图罗也发觉即兴创造与按部就班之间的斗争。一些人的力量和另一些人的才干互为补充,懂得这些的人总是这样说。通过观察比赛,阿图罗得出结论,从统计数据来看,始终如一和可以预见比心血来潮更为可靠。这更坚定了他的原则。
尽管目前出于环境原因,他不再向任何突如其来、出乎预料,却可能改变他生活的变化关闭大门。更有甚者,他盼望它。最初几周,他多少有些急切地盼望。后来,是平静地盼望。随着时间流逝和不断坚持,他把这种盼望变成了一种习惯。
(选自2019年02期《译林》,有删节)
【1】请简要概括小说的情节。
【2】小说中的主人公阿图罗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分析小说叙述上的特征。
【4】小说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这可以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解释。
(2)《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________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_______”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明自己虽遭权贵排挤,仍信心不灭,希望有一天被朝廷起用,为国效力。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大鹏南徙时的壮观场面,认为大鹏虽能飞上万里高空,仍然有所依托。
(2)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春天山中百花芬芳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夏天山中树木繁茂的景色。
(3)清代学者方玉润评价《诗经·氓》中的语句说:“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己者,女殆痴于情者耳。”其中“忧”表现为“____________”,而“喜”表现为“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阐述“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_____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对于从师的错误认识,“________, __________”,这种认识受到了魏晋六朝门阀制度观念的影响。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借用魏尚典故,抒发了渴盼得到朝廷信任和重用的感情。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写到,虽然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一个人要懂得舍生取义。
(2)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天空颜色的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和容貌的美丽。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________,______。”描写了营帐中氛围热闹、情义浓郁的饯别场景。
(2)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一句表达了诗人要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的决心;但“____________”一句却揭露了当时诗人遭到讲谤的社会现实。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极言宫廷音乐之声繁盛,堪比闹市鼎沸人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子曰:“为政以德,________,________。” (《论语》)
(2)________,抱布贸丝。匪来贸丝,________。 (《诗经》)
(3)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4)苏淘认为六国灭亡,韩、楚、魏三国“赂秦而力亏”是主因,齐国“________”是次因,赵国“________”是末因,主因讲政治、经济,次因讲外交,末因讲军事。
(5)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与李煜《虞美人》中的旷世名句“________?________”,皆得以水喻愁之妙。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①,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①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首联呼应题目,表明“青春”虽然已难挽回,但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
C.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D.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2)本诗颔联与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3)简答借景抒情手法中“情”与“景”的关系有哪些?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尚希,弘农人也。父承宾,商、直、淅三州刺史。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周太祖尝亲临释奠,尚希时年十八,令讲《孝经》,词旨可观。太祖奇之,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仕明、武世,历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遂夜中从捷径而遁。迟明,迥方觉,分数十骑自驿路追之,不及,遂归京师。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督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寻授司会中大夫。
高祖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
尚希性弘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曰:“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也。”上欢然曰:“公爱我者。”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民赖其利。卒官,谥曰平。
(节选自《隋书·卷四十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辈皆共推伏 推:推崇
B. 迟明,迥方觉 迟明:黎明
C. 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 望:希望
D. 上欢然曰:“公爱我者。” 爱:关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龆龀”,意为垂髫换齿之时,借指童年。古代多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代称年龄,比如垂髫、总角、豆蔻等。
B. “释奠”是古代在学校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释奠”属于荀子“天地”“先祖”“君师”三礼中的“君师”之礼。
C. “国子博士”即国子监的博士,为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国子博士就是在国子监里工作的高级教员。六国时就有博士,后世多因之。
D. 受禅又称“禅让制”,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尚希精通学业。就读太学时专心精研,获同学佩服;讲论《孝经》,词旨可观,得太祖赏识。
B. 杨尚希对政治敏感,行事果断。为宣帝发丧期间,发现尉迥异常,断定他会谋反,于是连夜逃离相州。
C. 杨尚希能洞察时弊,积极进言。他认为当时天下州郡过多,有冗费冗员现象,应当仿效秦朝,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
D. 杨尚希有足疾,蒲州美酒利于养病,皇帝将他调出京城担任蒲州刺史。可见皇帝对他关爱有加。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
(2)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新冠疫情在我国爆发时,日本向我国捐赠了救援物资,还在物资上贴上了纸条“山川异城,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给我们带来了温暖、激励;在中国的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时,全球疫情爆发,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已经向许多邻邦友国派出了医疗队,也在捐赠别国的物资上写下了最美好的祝福,“鲸波万里,一苇可航”“道不远人,人无异国”。
孟子曰“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守望相助,才能共渡难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全球疫情下“守望相助”的心得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