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西双版纳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特别强调,要加大债券尤其是短融、超短融债券的风险排查,严禁开展融资性贸易活动,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比例。

    B.《三体》被不少学者、媒体人乃至创业者、企业家热捧的原因,是它打破了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界限,其中呈现的“中华形象”和宏大视野使它走出了纯文学的局限空间造成的。

    C.丽江古城5A级景区整改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强对景区从业人员文明服务意识的教育引导,全力维护古城形象,善待每位游客,增强从业人员的主人翁意识。

    D.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反对朝鲜违反安理会决定继续进行战略弹道导弹的发射活动,当前有关各方不应相互刺激,以免加剧半岛的紧张局势。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从红门开始,我与朋友踏着一级又一级台阶,历尽艰辛,登上泰山极顶,放眼望去,“天无涯兮地无边”,自己显得那么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作为家长要时刻引导孩子做一个言出必行、一言九鼎的人。

    ③《龙的传人》这首歌唱出了炎黄子孙的心声,在海内外中国人中不胫而走,广为流传。

    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江河日下。为此,众多专家呼吁要全力保护环境资源,造福后代子孙。

    ⑤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瓦釜雷鸣般的巨响,让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

    ⑥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对美好的、高尚的力量,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出言讥讽,要么肆意打压,而对负面的信息则摇旗鼓噪,如蚁附膻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⑥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现在,每年中国学生考上哈佛等名校的越来越多,郭文景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实属是旧闻翻炒,何必大惊小怪,大肆渲染。

    B. 在两岸关系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的关键时期,国共两党重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路线,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 《甄嬛传》原班人马经过一年多的苦战,一部场面大气唯美气、势磅礴,真实再现先秦历史人文风貌的堪称制作精良的古装大剧《芈月传》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D.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雾霾、酸雨,水污染等环境污染事件的强度和频率正在增加,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变成中国必须面对的挑战。

  • 4、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B.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C.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5、下列各句中带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许多走红的网络文章文辞并不精美,甚至不通文墨,言不达意,却因其观点与网友的心理相契合而被追捧。

    ②每年的旅游旺季,均有多艘邮轮途经香港却过门不入,是因为香港没有一个可容纳巨大邮轮的码头。

    ③“蚁族”品牌的创始人郑剑辉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旗下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过万。

    ④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几十年教书育人,捐赠毕生积蓄,帮助近 3000 名贫困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这位被人誉为“炭火教授”的优秀党员,其品其德,山高水长

    ⑤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⑥为倡导清廉风气,使干部职工都能洁身自好,该银行组织全体员工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接受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唯物论者启示录

    赵凡  周敏

    他曾经有过华丽的家世,在“伤痕”岁月中度过22年光景;22年前,他气概冲天,有《大风歌》作证;22年后,他将抒情变成了反思,于是,有了我们喜爱的系列读物——《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灵与肉》《我的菩提树》……他后来有一种创想,将这一系列总体命名为《唯物论者的启示录》。这位深深迷恋马克思唯物理论的人物就是我们熟悉的作家张贤亮先生。

    除了在文学上的建树,张贤亮还有很多文人以外的传奇活动。他号称“中国作家中的首富”;曾经是宁夏文联主席,如今却成了“堡主”,潜心经营自己的“另类作品”。

    张贤亮祖籍江苏,出生在古城南京的一个名门望族。祖父是民国的外交官,父亲是热血青年,早年攻读于哈佛商学院,“九•一八”事变以后,回国革命,于张学良旗下任职。西安事变之后主力经商,家财丰厚。这样一个家庭,除了让张贤亮衣食无忧之外,给予他更多的是良好的教育、深厚的文化根基。童年是短暂的,在张贤亮13岁的时候,家庭已经开始破败,父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1951年,张贤亮携母来到北京,在39中读书,但却因为出身问题肄业。15岁的张贤亮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最苦难的时候父亲在监狱中死去,年幼的张贤亮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那一年他18岁。1955年,张贤亮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甘肃,准备在这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平静地生活和创业。

    年轻的张贤亮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萌发了抒发情感的欲望。于是,他开始写诗,他所抒写并且期待的新时代并没有如愿而至,适得其反,就是这首《大风歌》使得张贤亮运交华盖,被定为右派送进了离银川市30里路的一个农场劳改。

    就这样,22年的苦难开始上演。于牢房内外,张贤亮几进几出,反反复复,最青春有为的年龄在其中虚度。劳改生活毕竟是苦难的,每天劳动18个小时,只有6个小时用来睡觉吃饭,生活苦难,精神也无从找寻归属感。张贤亮说:“那个时候接触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这本书让我活下来。”这本书张贤亮反复阅读了数遍,也正是这本书让张贤亮懂得了运营方略,在新时代玩转文化产业。

    重新获得自由已经是文革的末年,张贤亮试图重新拿起笔杆抒发诗情,秉持这样的文学观念,张贤亮的小说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于这个社会深层的反思感,张贤亮颇为自豪和自傲的是自己的文字总是走在文学先锋的行列。在小说的创作上,张贤亮如鱼得水,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他作品多产的时期,每一部作品出现都能够给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以心灵的震撼,反思顺应了新的时代。在文学创作如日中天的时候,张贤亮开始转换角色,有心经营起了文化事业。他成了影视城的董事长,如今城堡在影视圈已经颇有影响,吸引了多个剧组到来,《大话西游》《双旗镇刀客》《红高粱》等都曾在此安营扎寨。他不似惯常文人那样“只表不为”,仅仅只会愤怒、哀叹、忧怨,他坚持他的“有为哲学”,试图于社会有一些作为来。他会反思,往往一针见血;他在反思之余还有行为,将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生产价值,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也改变了周围的生存环境。这就是他给予我们的唯物主义启示录。

    因而,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这一点让人感叹。

    (摘编自《人物周刊·文摘版》)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张贤亮出生于名门望族,良好的家庭环境让他衣食无忧,并给予他良好的教育、深厚的文化根基。

    B. 15岁时,张贤亮因为家庭出身问题中学肄业,无奈地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C. 尽管磨难重重,年轻的张贤亮对未来仍充满了希望,他在《大风歌》一诗中书写并期待新的时代。

    D. 文革末年后张贤亮重新拿起笔杆抒发诗情,他的小说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于这个社会深层的反思感。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人生中的各种苦难并没有将张贤亮击垮,苦难成为了他迈向成功的垫脚石,成就了他精彩的人生。

    B. 劳改期间,为了学习文化产业的运营方略,张贤亮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获得了活下去的勇气。

    C. 上世纪八十年代,张贤亮创造了大量给人带来心灵震撼的反思小说,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文学先锋。

    D. 在文学创作井喷期,张贤亮厌倦写作,经营起文化产业,潜心经营的影视城成为了他的“另类作品”。

    E. 张贤亮深深迷恋马克思唯物理论,他的作品、他的“有为哲学”及他在反思后的行为都体现了这种特点。

    3张贤亮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闲来无事不从容”。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闲游承天寺,借月、竹、柏抒旷达之情,最后说“_______”。李白在《行路难》中闲来垂钓,却“___”。

    (2)《逍遥游》中,庄子借微小生物解释“小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写琵琶女演奏时,先用“______”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______”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内心世界的波涛汹涌。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这可以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解释。

    (2)《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________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_______”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明自己虽遭权贵排挤,仍信心不灭,希望有一天被朝廷起用,为国效力。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剑阁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莲花来比喻君子不受环境影响的高洁品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总结宋濂求学生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______”一句描写了桃花源土地肥沃、河水清澈、植被茂密的情形。

    (2)杜牧的《阿房官赋》中,“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秦搜刮钱财斤斤计较,但使用起来却视如敝履的情形。

    (3)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写了百姓有着自己的各种快乐,但自己会一直追求修身养性的高洁品格。

     

  • 12、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学习是人的生活常态,向别人学习是一条重要途径,孔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人有优点学之,人有不足作为反面教材对照自己改过自新。

    (2)古往今来严明赏罚,一视同仁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的执政执法境界,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如是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以“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被前人誉为“古今独步”“句中化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安乐岩夜酌,有怀恒阳家山

    [金]蔡松年

    半岭云根,溪光浅、冰轮新浴。谁幻出、故山邱壑,慰予心目?深樾不妨清吹度,野情自与游鱼熟。爱夜泉、徽外两三声,琅然曲。

    人间世,争蛮触。万事付,金荷醁。老生涯、犹欠谢公丝竹。好在斜川三尺玉,暮凉白鸟归乔木。向水边、明秀倚高峰,平生足。

    [注]①安乐岩,指诗人仕宦汴京时于庭院中所建筑的假山:恒阳,指诗人故乡河北真定府。②徽,指琴弦。③蛮触:典出《庄子》,蜗牛左右角上有触、蛮两个小国,时常“争地而战,伏尸数万”。指“蝇头微利,蜗角虚名”。④金荷:酒杯名。碌(lù):美酒。⑤谢公:东晋谢安。

    【1】上阕中“云根”借代山石,“_____”比喻明月;下阕中“_____”借代音乐。

    【2】全词是如何通过“虚实结合”表达情感思想的?请结合诗句简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孛术鲁翀,字子翚,其先隆安人。翀稍长,即勤学。父殁,家事渐落,翀不恤,而为学 益力。大德十一年,会修《世皇实录》,燧首以翀荐。延祐二年,迁陕西行台监察御史,赈济吐蕃,多所建白。五年,拜监察御史。时英皇未出阁,翀言:“宜择正人以辅导。”帝嘉纳之。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旦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翀巡按辽阳,还往淮东核宪司官声迹,淮东宪臣,惟尚刑,多置狱具,翀曰:“国家所以立风纪,盖将肃清天下,初不尚刑也。”取其狱具焚之。时有旨凡以吏进者,例降二等,从七品以上不得用。翀言:“科举未立,人才多以吏进,若一概屈抑,恐未足尽天下持平之议。请吏进者,宜止于五品。”许之,因著为令。

    泰定元年,迁国子司业。明年,出为河南行省左右司郎中。丞相曰:“吾得贤佐矣。” 翀曰:“世祖立国,成宪具在,慎守足矣。譬若乘舟,非一人之力所能运也。”翀乃开壅除弊,省务为之一新。三年,擢燕南河北道廉访使,晋州达鲁花赤有罪就逮,而奉使宣抚以印帖征之,欲缓其事,翀发其奸,奉使因遁去。迁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诸生素已望翀, 至是,私相欢贺。翀以古者教育有业,退必有居。旧制,弟子员初入学,以羊贽,所贰之品与羊等。翀曰:“与其餍口腹,孰若为吾党燥湿寒暑之虞乎!”命撙集之,得钱二万缗有奇。 作屋四区,以居学者。诸生积分,有六年未及释褐者, 翀至,皆使就试而官之。迁礼部尚 书。有大官妻无子而妾有子者,其妻以田尽入于僧寺,其子讼之,翀召其妻诘之日:“汝为 人妻,不以资产遗其子,他日何面目见汝夫于地下!”卒反其田。

    至元四年卒,年六十。谥文靖。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翀/

    B.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翀/

    C.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翀/

    D.寻劾奏中书参议元明善/帝初怒/不纳/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传旨慰谕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阁,是对女子出嫁、成婚的一个称谓,古时也叫“出闺”,俗称“即发女子”“女子出嫁”“女子出门”等。

    B.巡按,派官巡视天下风俗黜陟官吏,始于唐。明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称巡按御史,品级虽低但号称代天子巡狩。

    C.奉使宣抚,官名。元代,朝廷常临时派遣官员至各地视察,以了解民间疾苦和官吏贪廉。任此视察官者称“奉使宣抚”。

    D.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文中喻指始任官职。“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中的“释褐”即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孛术鲁翀刻苦自励,屡获升迁。他自幼勤奋好学,得到姚燧的举荐,后来又逐步得到提拔,担任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官职。

    B.孛术鲁翀重视教育,兴资办学。他建议皇上请正直的学者教导英皇,还建造宿舍,供学生使用。

    C.孛术鲁翀不畏强权,敢于直谏。在淮东巡查时阻止官员对百姓滥施刑罚,还公正对待凭吏员身份进用的人,最终都得到皇上赞扬。

    D.孛术鲁翀坚持道义,以理服人。有个大官的妻子没有儿子,她不把田产留给小妾的儿子,在鲁翀义正辞严的责问下得以改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殁,家事渐落,翀不恤,而为学益力。

    (2)旧制,弟子员初入学,以羊贽,所贰之品与羊等。翀曰:“与其餍口腹,孰若为吾党燥湿寒暑之虞乎!”命撙集之,得钱二万缗有奇。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古人教子曰:业精于勤,荒于嬉。

    现代教育家说:研究“玩儿”这一丰富的源泉,是我们的任务。

    以《中国古代漆器》《明代家具珍赏》《蟋蟀谱集成》《北京鸽哨》等“世纪绝学”享誉中外的文物鉴赏家王世襄,总结自己一生时说:“我这辈子没干别的,净玩儿了。”

    也有人说:玩物丧志,靠玩儿难以成就大事。

    请以“说玩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请以“未来已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可写实,可想象,有叙述,有描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