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松原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杭州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再次想起了,八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授命,同舟共济,把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

    B. 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还可能前功尽弃。

    C. 中国电影如今已迈入所谓的大片时代,明星片酬的飞涨,外国团队的加盟,3D技术的普及,使得影片制作成本突飞猛进

    D. 雾霾对国人身体以及心里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会呼吸的痛”,针对此种状况,相关部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已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力争空气质量逐步好转。

     

  • 2、下列与“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以现在为渊源”一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一拉动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B.现在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坦然面对未来。

    C.一个时代的思潮,不单纯只由这个时代而产生。

    D.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已经发生的就让它过去。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武汉大学樱花绽放,花香四溢,前来赏花的游客不绝如缕。为了优化管理,学校今年首次启用了人脸识别系统。

    B.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

    C. 相较于过往,如今的潮流风向标主要发源于网络,更新更快、花样更多,内容却也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D. 在反腐斗争中,我们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E. 港珠澳大桥是桥、岛、隧一体化的世界级工程,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双体式沉管技术已能满足施工间不容发的“毫米级”精度要求。

  • 4、下列句中只有一组反义词是

    A.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B.柱距采用我国柱廊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

    C.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D.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 5、下列古诗词所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②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③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④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A.①③②④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④①③②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草木深

    晓寒

    ①在我的认知里,村庄是存在于一种秩序中的,山和水,土地和房屋,各安其间,井然有序。村庄里的草木,同样遵从于一种秩序,沿着时间之足穿过风,穿过雨水,穿过很多东西,从来不知道偷懒,也不会有所偏倚,一生都在通向一条春荣秋谢的路。它们以不同的姿势贴近村庄,把村庄覆盖,假使一个陌生人像翻书一样把它们轻轻地揭开,村庄的秘密便会毫无缓冲地暴露在眼前:黛色的屋顶,炊烟,牛羊,一垄一垄的稻子,弯着腰劳作的农人。

    ②我是在草木里长大的,我从来不怀疑草木的忠诚,它们不会让一个外来者轻易地窥探,习惯了用自己的枝枝叶叶,守护着村庄的私密。

    ③进入城市以后,我经常会在无眠的夜里找寻最初的记忆,希望以此来安慰不断入侵我内心的怀想,但在一番搜肠刮肚之后,发觉我小时候的事情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我只记得端午节时插在大门边的蕲艾,菖蒲,还有缠绕的葛藤,它们看着我进进出出,有时候像恶作剧一样,借助穿堂风把泥土的气息塞进我的呼吸,令我猝不及防。有些事情,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信,纵使生活困窘,我的童年也应该有意想不到的斑斓,几种平常的草木,怎么就这样轻松地收买了我那一段记忆?

    ④草木毫不费力地占领了我记忆的一端,但并不见得我那时如何喜欢草木。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村庄的草木是一种不必要的存在。我厌倦它们,它们长在路边,打湿早行人的裤脚,把枝丫伸向屋顶,吞噬阳光,堵塞瓦楞的沟壑,让雨水漏进屋来,潜入稻田和菜地,挖空心思抢庄稼的风头。我拿着刀去砍它们,背着锄头去铲,用手使劲拔,连根拔掉,我大概还想过,要是能像赶牛羊一样,把村庄里的草木赶得一根不剩,只留下纯粹的庄稼,一条条光溜溜的泥巴路,天与地之间坦荡如砥,这样,村庄里的人便能省略大把的汗水。

    ⑤就在我开始构思这个宏大理想的时候,我的喉咙突然痛了起来,没有任何征兆,痛得连喝水都要小心翼翼。祖父见了说,没事,是上火了。他从山上挖来一种树根熬成水端到我面前,笑着说赶紧喝了吧,喝了就好了。当时我并不相信这种土办法能瓦解我的疼痛,我切一段稻草当吸管,一点点吸进去,苦,涩,酸,好像所有人类难以接受的味道都集中在这水里,弄得我头晕目眩,只是没想到几天后,竟奇迹般地好了。

    ⑥从那时起,我感到了草木的神秘,我觉得它们的身上蕴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我开始审视周围的草木,村庄里到底有多少草木呢?到处都是,从一座山头扑向另一座山头,没有人数得清,连年纪最大的老人也弄不清。我想它们大约是被风吹来的,一阵大风,从山那边吹过来,它们落户以后,忙着开疆拓土,攻占所有的空隙,连一条石头缝都不放过。它们带着露水,披着烟霭,把村庄揽在怀里。村庄累了,困了,就躺在它们的怀抱之中,草木歌唱,歌声把村庄带进沉沉的梦乡。

    ⑦祖父有一双巧手,他会用稻草和梧桐树皮打草鞋,半天的工夫打一双,穿上去软绵绵的。他还会用山棕织蓑衣,用箬叶织斗笠。我看过他织蓑衣,用一个五齿耙撕扯棕片,一点点地扯,扯出的丝像女人长长的头发,他弄一点水把手掌打湿,将丝搓成一根根细细的绳子,然后在屋坪里打开一床晒垫,把棕片铺好,操起钢针飞针走线,他半蹲着,身子往一侧倾,右手不停地来回,钢针和绳子随着他的手穿过来绕过去,像一个老渔夫在织网一样。偶尔他也会站起来拿着他那根长烟杆抽烟,在烟雾里打量自己的作品,似乎在想哪里要挡风,哪里要遮雨。阳光把祖父的影子压弯,他再一次穿针引线,好像要把阳光也一起织进去,用储存的阳光来驱赶风雨。外出干农活,穿戴祖父织的蓑衣斗笠,我成了江南的“蓑笠翁”,风雨不止一次拖拽着寒冷,疲惫,在天空之下汹涌而来,试图淹没一切,而每一次,我都凭着草木构筑的温暖,从容地穿过了层层叠叠的纠缠。

    ⑧母亲会在一家人闲着的时候,突然从屋角搬出一坛浸熟的野柿子,或者一大把板栗,煮熟的苦珠,一袋子酸枣糕。餐桌上也经常变换花样,一碗香喷喷的蘑菇,橡子豆腐,一盆子艾叶粑粑。日子困顿,母亲以一个母亲的力量为一家人驱逐着贫穷的阴影。霜降时节,父亲照旧从对面的山上挑回来一筐筐木炭,木炭乌黑,每一根都闪着光泽,还保留着树干的雏形,一根根木炭在寒冬里复活,变成亮堂堂的炉火,变成腊肉的香,最终以一种笑容的形式停留在我们的脸上。

    ⑨草木赐予了我们一种不可复制的生活,成为我们获取快乐的源头,离开了草木,我们只能接受生活的种种非难,即使愿意倾我所有,也难以抵御接踵而来的黯淡和荒芜。

    ⑩时间固执地改变着一切,草木长高,村庄变矮,我在草木之下劳作,歇息,枕着泥土仰望草木,我看到阳光从它们身上流过,镶上一层绿油油的底色,我看到雨在上面冒出白烟,我看到不断改变的色彩,如同一万只蝴蝶的跌落,那是大地之上的一场蝴蝶雨。我再一次感到秩序的可爱,村庄属于草木,草木也属于村庄,我们把自己交给草木,在草木的深处皈依。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第一段写村庄里的草木春荣秋谢,在村庄里到处生长,覆盖了村庄的秘密,揭示了草木和村庄的密切关系。

    B. 进入城市以后,我就把草木忘得一干二净,我不再喜欢那些童年记忆中的带着泥土气息的草木。

    C. 在村庄的时候,我曾经很不喜欢草木,觉得它们是不必要的存在,想把它们统统连根拔掉,彻底赶出村庄。

    D. 草木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赐予我们不可复制的生活,给予我们生活的食物,成为我快乐的主要源头。

    E. 文章采用记叙、抒情、说理等表达方式,叙述了在村庄贫穷而美好的生活,阐述了草木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那时不见得多喜欢草木,可是小草却占领了我记忆的一端?

    3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

    4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5“草木,成为我们获取快乐的源头”你认同作者的看法吗?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潜《归去来兮辞》“请息交以绝游”一句直接表达他不与世俗之人交往的心志,而其诗《饮酒》中“_____________”一句也委婉地表达了相似的心境;《饮酒》诗中与《归去来兮辞》中“鸟倦飞而知还”意象、意蕴相似的诗句则是“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的“序”里写到琵琶女“自叙少小时欢乐事”,而诗中最能表现她少小时欢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段不仅批评秦不“爱六国之人”,也批评六国不爱惜民力,而前文与此呼应,表现六国不爱惜民力、大肆搜刮财物、奢侈淫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曾子曰: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论语》)

    (2)世人皆浊,_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楚辞·渔父》)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鹤汀凫渚,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 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三国英雄人物常常是诗人借以抒发情怀的对象。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江山依旧,英雄早已不在的怅惘,杜甫《蜀相》“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苏轼《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_________________”,借曹操这样的英雄也只是一时显赫,感叹人生短促无常。

    ②高考结束,你在班级毕业留言册上写下古诗“_________________”,劝慰同窗无惧路远水长,豁达面对离别。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先强调人要经历各种困苦磨练,后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一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就必定灭亡的论断。

    (2)唐代韩翃《宿石邑山中》“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两句以浮云侧面衬托山之高;李白《蜀道难》首段中,“ 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他物侧面衬托山势之高,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3)《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许多封建士大夫的人生信条,而范仲淹却在《岳阳楼记》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即使不得志也应心忧君国之事。

    (2)《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年华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逍遥游》中表明大鹏如果没有大风的强大力量便无法展翅高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

    (2)表现男女曾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诗句是: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诗经·氓》)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人、物对比,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

    刘禹锡

    海天杀气薄,蛮军部伍嚣。

    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

    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

    猜鹰屡奋迅,惊鹿时踢跳。

    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销。

    箭头馀鹄血,鞍傍见雉翘。

    日暮还城邑,全笳发丽谯

    注:①莫徭:即现时瑶族。②丽谯:城门更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题目即已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诸多要素,一个“观”字统领起全诗。

    B.猎场围合铜停敲,旌旗四处摆动,既紧张更有序,与开篇时的人声鼎沸杂乱喧嚣不同。

    C.诗人并未直写所获猎物多少,但透过箭头余血和鞍旁雄羽便可推知一二,反更有韵味。

    D.本诗写观猎不只表现瑶民围猎的欢乐,更有对这一民族勇敢豪放精神的讴歌与颂扬。

    2本诗写景极具画面感,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丕扬,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擢御史。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守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丕扬拒不应。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

    其冬大计京官,言路希居正指劾之。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起应天府尹。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

    十五年,河北大饥。丕扬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丕扬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征派及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

    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召拜刑部尚书。丕扬以狱多滞囚,由公移牵制。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呈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

    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丕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而丕扬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赠太保。天启初,追谥恭介。

    (选自《明史孙丕扬传》)

    【注释】①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②言路:言官。③公移: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1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征派/及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

    B. 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征派及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

    C. 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征派及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

    D. 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征派及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是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以表其德。“名”是男子冠礼时,女子及笄礼时后取得的,名与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B. “刑部”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掌管刑法、诉讼事务的官署,是“六部”之一,从隋唐开始设置,历代沿袭,清光绪时更名为法部。

    C. “优诏”是褒美嘉奖的诏书。“诏书”是皇帝颁布的一切公文的总称,常见种类有“制”“敕”“谕”等。“制”一般用于发布典章制度;“敕”一般用于封官授爵。“谕”有“口谕”和“手谕”。

    D. “禁中”也作“禁内”,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还可称为“宫城”“宫阙”“皇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丕扬不畏权势,仕途坎坷,他曾弹劾权臣高拱,后又拒绝张居正为冯保建牌坊的要求;他因为得罪高拱、张居正等而被人诬陷落职。

    B. 孙丕扬治政严厉,善改弊垢。在保定各府做巡抚时,从严治理,属下官员多惮畏他;任刑部尚书时,他的提议改变了狱多滞囚的状况。

    C. 孙丕扬关注民生,善待百姓。黄河以北发生饥荒,他建议皇帝停止那些额外的征派;希望减少官方收益来增加百姓的收益。

    D. 孙丕扬心系国家,受帝挽留。他老年上朝时,仍以举贤荐明来报效国家;他先后二十多次上奏请求致仕离去,但均未得到批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

    (2)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三月,窗外的世界花红柳绿,春意盎然,很多孩子却隔离在家,无法出门。为了引领学生以乐观开朗的心态面对困境,深圳光明区东周小学美术科陆续推出12节线上微课,给学生们提供了高质量的线上美育课程。这些课融合绘画、文学、科普、手工、平面设计等多种元素,对学生进行非说教式的生命教育,在潜移默化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2)近日,在教育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示,要防止学校美育功利化倾向,“取消艺术特长生加分,是美育真正面向人人的前提条件”。王登峰表示,美育功利化的情况之所以出现,原因在于学生的成长、升学的评价体系里美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考在即,树人中学就高三后期是否应该继续开展艺术课教学,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和经历见闻,以一名本校高三学子名义,给校长写一封信,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要求:态度明,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