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丽江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②距离高考已不足三个月,爸妈急得什么似的,可王磊倒安之若素,一天到晚还那样乐呵呵,跟个没事人似的。

    ③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④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⑤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⑥若我们能盈一份博爱与豁达于心灵深处,不好高骛远,不妄自菲薄,相信我们的人生就能风清弊绝,四季如画,美不胜收。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过去的一年,中国房地市场如履薄冰,或许“暴利”时代开始远去,房地产生存环境及发展渠道逐渐规范也更狭窄。

    ②书法家刘坤有意把“风流宛在”的“流”字少写一点,“在”字多写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做人少点风流,多点实在。

    ③今年我省计划安排的建设项目有九百多个,其中涉及我市的项目有九十多个,其荦荦大端者有湛江机场迁建项目、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等。

    ④此等轻松风趣的好书,每天只读上几页,竞然不忍卒读,希望与此书的缘分尽量延续得久些才好为此刻意地“慢读书”

    ⑤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社会有序进步,民生不断改善,就必须反对坐而论道和力戒浮躁冒进,而应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传统。

    ⑥如今,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孩子犯了错,他们也是睁只眼闭只眼,这种犯而不校的态度,必将为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

    A. ①④⑥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美国非裔导演巴里·杰金斯自编自导的《月光男孩》,勇夺第8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这部讲述一个黑人男孩成长故事的作品,在近几年出品的黑人主题电影中可谓独树一帜

    ②针对传承与创新动力不足、保护力度不够、机制体制僵化等问题,有关部门提出,要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现传统技艺薪火相传,大力推动“老字号十互联网”工程, 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③作为开年首部好莱坞动作大片,《极限特工:终极回归》如愿收获了“开年第一冠”的票房佳绩,但豆瓣网评分却差强人意,仅5.8分。

    ④中国彩电产业的发展,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显示技术派、低价格派、用户派三大阵营分庭抗礼的格局。短期来看,这种竞争格局将会保持相对稳定。

    ⑤“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京东也好,天猫也好,这些电商平台都已经是巨人级企业,应该担负整体提升中国网购商品质量的责任,而不是浑水摸鱼

    ⑥春节期间,记者走访发现,与不瘟不火的售楼处相比,在本市一些大型购物中心内的楼盘推介活动显得人气更足。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乡愁,总是人们内心深处不可磨灭的情感。回到故乡,熟悉的乡音抚慰着乡愁,变化中的故乡也着实让人欣喜。

    ②明代晚期,苏州的雕版印刷已在国内享有盛名,苏州刊刻和印制的书籍插画、画谱、笺纸,以秀丽典雅的风格名噪一时

    ③在新媒体发展方兴未艾的今天,有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的“新媒体情怀”和目光如炬的战略眼光,中国媒体行业必将迎来春色满园的繁荣发展。

    ④在平昌奥运会中,中国短道速滑名将武大靖顶住压力,以屠龙之技在男子500米这个项目中夺冠,为中国代表团获得首金。

    ⑤最令人神往的是森林湖,光看这名字就觉得肯定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山高水低,景色宜人。

    ⑥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垃圾分类回收等低碳生活理念蔚然成风,潜移默化改变着更多人的生活,传递着生态文化的正能量

    A. ①④⑥

    B. ①②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⑥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艺术总监对昆曲《牡丹亭》华美的唱腔和演员娴熟的技巧惊叹不己,赞美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B.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我们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提供了科学指南。

    C. 只有我们了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具体情形,才能对巴金《随想录》有充分的认识,才会对他与那个时代的关系,有较为准确的理解。

    D. 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谱写的梦幻曲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沽源

    汪曾祺

    ①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派我到沽源的马铃薯研究站去画马铃薯图谱。我从张家口一清早坐上长途汽车,近晌午时到沽源县城。

    ②沽源原是一个军台。军台是清代在新疆和蒙古西北两路专为传递军报和文书而设置的邮驿。官员犯了罪,就会被皇上命令“发往军台效力”。我对清代官制不熟悉,不知道什么品级的官员,犯了什么样的罪名,就会受到这种处分,但总是很严厉的处分,和一般的贬谪不同。然而据龚定庵说,发往军台效力的官员并不到任,只是住在张家口,花钱雇人去代为效力。我这回来,是来画画的,不是来看驿站送情报的,但也可以说是“效力”来了,我后来在带来的一本《梦溪笔谈》的扉页上画了一方图章:“效力军台”,这只是跟自己开开玩笑而已,并无很深的感触。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只身到塞外——这地方在外长城北侧,可真正是“塞外”了——来画山药(这一带人都把马铃薯叫作“山药”),想想也怪有意思。

    ③沽源在清代一度曾叫“独石口厅”。龚定庵说他“北行不过独石口”,在他看来,这是很北的地方了。这地方冬天很冷。经常到口外揽工的人说:“冷不过独石口。”据说去年下了一场大雪,西门外的积雪和城墙一般高。我看了看城墙,这城墙也实在太矮了点,像我这样的个子,一伸手就能摸到城墙顶了。不过话说回来,一人多高的雪,真够大的。

    ④这城真够小的。城里只有一条大街。从南门慢慢地遛达着,不到十分钟就出北门了。北门外一边是一片草地,有人在套马;一边是一个水塘,有一群野鸭子自自在在地浮游。城门口游着野鸭子,城中安静可知。城里大街两侧隔不远种一棵树——杨树,都用土墼围了高高的一圈,为的是怕牛羊啃吃,也为了遮风,但都极瘦弱,不一定能活。在一处墙角竟发现了几丛波斯菊,这使我大为惊异了。波斯菊昆明是很常见的。每到夏秋之际,总是开出很多浅紫色的花。波斯菊花瓣单薄,叶细碎如小茴香,茎细长,微风吹拂,姗姗可爱。我原以为这种花只宜在土肥雨足的昆明生长,没想到它在这少雨多风的绝塞孤城也活下来了。当然,花小了,更单薄了,叶子稀疏了,它,伶仃萧瑟了。虽则是伶仃萧瑟,它还是竭力地放出浅紫浅紫的花来,为这座绝塞孤城增加了一分颜色,一点生气。谢谢你,波斯菊!

    ⑤我坐了牛车到研究站去。人说世间“三大慢”:等人、钓鱼、坐牛车。这种车实在太原始了,车轱辘是两个木头饼子,本地人就叫它“二饼子车”。真叫一个慢。好在我没有什么急事,就躺着看看蓝天;看看平如案板一样的大地——这真是“大地”,大得无边无沿。

    ⑥我在这里的日子真是逍遥自在之极。既不开会,也不学习,也没人领导我。就我自己,每天一早蹚着露水,掐两丛马铃薯的花,两把叶子,插在玻璃杯里,对着它一笔一笔地画。上午画花,下午画叶子——花到下午就蔫了。到马铃薯陆续成熟时,就画薯块,画完了,就把薯块放到牛粪火里烤熟了,吃掉。我大概吃过几十种不同样的马铃薯。据我的品评,以“男爵”为最大,大的一个可达两斤;以“紫土豆”味道最佳,皮色深紫,薯肉黄如蒸栗,味道也似蒸栗;有一种马铃薯可当水果生吃,很甜,只是太小,比一个鸡蛋大不了多少。

    ⑦沽源盛产莜麦。那一年在这里开全国性的马铃薯学术讨论会,与会专家提出吃一次莜面。研究站从一个叫“四家子”的地方买来坝上最好的莜面,比白面还细,还白;请来几位出名的做莜面的媳妇来做。做出了十几种花样,除了“搓窝窝”、“搓鱼鱼”、“猫耳朵”,还有最常见的“压饸饹”,其余的我都叫不出名堂。蘸莜面的汤汁也极精彩,羊肉口蘑潲(这个字我始终不知道怎么写)子。这一顿莜面吃得我终生难忘。

    ⑧夜雨初晴,草原发亮,空气闷闷的,这是出蘑菇的时候。我们去采蘑菇。一两个小时,可以采一网兜。回来,用线穿好,晾在房檐下。蘑菇采得,马上就得晾,否则极易生蛆。口蘑干了才有香味,鲜口蘑并不好吃,不知是什么道理。我曾经采到一个白蘑。一般蘑菇都是"黑片蘑",菌盖是白的,菌摺是紫黑色的。白蘑则菌盖菌摺都是雪白的,是很珍贵的,不易遇到。年底探亲,我把这只亲手采的白蘑带到北京,一个白蘑做了一碗汤,孩子们喝了,都说比鸡汤还鲜。

    ⑨一天,一个干部骑马来办事,他把马拴在办公室前的柱子上。我走过去看看这匹马,是一匹枣红马,膘头很好,鞍鞯很整齐。我忽然意动,把马解下来,跨了上去。本想走一小圈就下来,没想到这平平的细沙地上骑马是那样舒服,于是一抖缰绳,让马快跑起来。这马很稳,我原来难免的一点畏怯消失了,只觉得非常痛快。我十几岁时在昆明骑过马,不想人到中年,忽然作此豪举,是可一记。这以后,我再也没有骑过马。

    ⑩有一次,我一个人走出去,走得很远。忽然变天了,天一下子黑了下来,云头在天上翻滚,堆着,挤着,绞着,拧着。闪电熠熠,不时把云层照透。雷声訇訇,接连不断,声音不大,不是劈雷,但是浑厚沉雄,威力无边。我仰天看看凶恶奇怪的云头,觉得这真是天神发怒了。我感觉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恐惧。我一个人站在广漠无垠的大草原上,觉得自己非常的小,小得只有一点。

    ⑪我快步往回走。刚到研究站,大雨下来了,还夹有雹子。雨住了,却又是一个很蓝很蓝的天,阳光灿烂。草原的天气,真是变化莫测。

    ⑫天凉了,我没有带换季的衣裳,就离开了沽源。剩下一些没有来得及画的薯块,是带回沙岭子完成的。

    ⑬我这辈子大概不会再有机会到沽源去了。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记叙了沽源的历史,思绪跨越古今,意在丰富文章的文化内涵。

    B.文章第五段,作者乘牛车来到研究站,行文思路由叙写沽源转而写在沽源的生活。

    C.作者写吃马铃薯、筱面和蘑菇,意在表现随遇而安的无奈,与世无争的淡然。

    D.本文以“我这辈子大概不会再有机会到沽源去了”做结,在结构上首尾呼应,又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E.本文或写景借物表现人生观,或通过叙写在沽源的平凡生活来表现生活态度,使生活中的细小平凡变得美好。

    2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3阅读本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概括沽源的特点。

    4作者使用什么表现手法,写出沽源的波斯菊有什么特点?

    5全文记述了沽源的特点和作者在那里的生活,从中你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获得了什么人生启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__,以望复关。不见复关,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3)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________________;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李密《陈情表》)

    (4)嗟乎!大阉之乱,_________________,四海之大,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5)江南忆,最忆是杭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其二)》)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的教育名言很多,如《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论述了学习与思考二者之间不可偏废、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2)在《庄子·逍遥游》中,用“________”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而苏轼《赤壁赋》中,则用“________”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江面上自如漂流的状态。

    (3)《阿房宫赋》中杜牧说“________”,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________”。出自己与群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自古皆然。

  • 9、按要求填空。

    (1)言者无罪,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大序》)

    (2)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窗含西岭千秋雪,____________。(杜甫《绝句》)

    (4)贾谊在《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苏洵在《六国论》中揭示六国被秦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一文中,写出了群臣嫉妒贤能,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在《三峡》中,郦道元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正面描写“两岸连山”之高峻。

    (3)自居易的《琵琶行》中,以“月”烘托离别时惨淡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以“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寂寞冷清的语句是“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描写在我们的琵琶女再三邀请下出场时那种羞怯的神态。 

    (3)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之短暂,个体之渺小。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苟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就会变得如同圆规所画一般,所以对于君子来说,想要智慧明达、行为无错,就一定要“_________”。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__________”一句包含时间、人 物、地点,表明了全词抒写对象;下阕词人感叹人生犹如一场梦,只能“_________”。

    (3)歌曲《在水一方》的词中有“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的句子,从韵脚和内容上看,这是化用、改写了《诗经·蒹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

    (晋)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1诗中的“商风”就是□风,诗中的“恨”则因□□□□而起。

    2善用“比”是阮籍咏怀诗共同的艺术特色,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比”的手法。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奉公之人,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实。”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候,食邑三百户,蕃上疏让,竟不受封。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改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式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驱驰险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土/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B.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C.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土/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人

    D.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土/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榻/去则县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阕,古代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文中指陈蕃为母亲守丧期满。

    B.投传,即投弃符信,陈蕃因与刺史周景意见不合而转投他人。

    C.食邑,古代君主赐予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食邑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

    D.矫诏,即假托诏令,文中宦官曹节-一伙伪造诏令杀害了窦武等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蕃刚直不阿,决不以权谋私。大将军梁冀位高权重,威震天下,他派人送信给陈蕃,请托陈蕃办理私事,陈蕃连来人的面都不见。

    B.陈蕃上疏直谏,敢于据理力争。他认为山民作乱的根源在于官吏贪虐,主张整顿吏治,选拔清正廉洁的官员任职,由此得罪了皇上身边的人。

    C.陈蕃爱憎分明,保护正直之士。白马县令李云因言获罪,汉桓帝震怒之下命令处死李云,陈蕃上书营救,李云最终被罢职,回到了家乡。

    D.陈蕃英勇无畏,立志诛杀宦官。在事情泄露、窦武被害之后,他不顾年迈,亲率属官和生员共八十多人冲进官内,失败被执,当天就被杀害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诈求谒,著怒,答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2)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

    【5】本文对陈蕃等人的作用做出了怎样的评价?请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补,本义指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补,可能是画龙点睛,也可能是画蛇添足……不同的“补”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