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直线与直线
互相垂直,那么
的值等于
A.1
B.
C.
D.
2、已知为虚数单位,复数
,则
( )
A. B.
C.
D.
3、有5名同学从左到右站成一排照相,其中中间位置只能排甲或乙,最右边不能排甲,则不同的排法共有( )
A.42种 B.48种 C.60种 D.72种
4、某同学画“切面圆柱体”(用与圆柱底面不平行的平面切圆柱,底面与切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切面圆柱体),发现切面与圆柱侧面的交线是一个椭圆(如图所示)若该同学所画的椭圆的离心率为,则“切面”所在平面与底面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5、已知直线与抛物线
交于
、
两点,则点
到
、
两点的距离之积是( )
A.2
B.10
C.
D.
6、设f(x)=kx-|sinx| (x>0,k>0),若f(x)恰有2个零点,记较大的零点为t,则=
A.0
B.1
C.2
D.4
7、定义在上的函数
满足,
,则实数
的取值构成的集合是( )
A. B.
C.
D.
8、曲线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B.
C.
D.
9、已知函数在区间
内任取两个实数p,q,且
,不等式
恒成立,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10、已知袋中装有形状、大小都相同的6个小球,其中有3个黑球和3个白球,若不放回的依次从中抽取2个球,则在第1次抽到黑球的前提下,第2次抽到白球的概率是( )
A.0.3 B.0.4 C.0.5 D.0.6
11、数列的前项和为
,且
,利用归纳推理,猜想
的通项公式为( )
A.
B.
C.
D.
12、已知半径为的球的两个平行截面的周长分别为
和
,则两平行截面间的距离是
A.
B.
C.或
D.或
13、(1+i)20-(1-i)20的值是 ( )
A.-1024 B.1024 C.0 D.512
14、点M的球坐标为(8,,
),则它的直角坐标为( )
A.(6,4,2
) B.(6,4,2
)
C.(6,2,4
) D.(6,2
,4)
15、已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则其标准方程为( )
A. B.
C.
D.
16、若二项式展开式的常项数为20,则
______.
17、设是数列
的前n项和,满足
,且
,则
______.
18、已知变量x,y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测得(x,y)的一组数据如下:(0,1),(1,2),(2,4),(3,5),其回归方程为1.4x+a,则a的值等于_____.
19、如果椭圆上一点P到焦点
的距离等于6,则点P到另一个焦点
的距离为____
20、已知直线,
,且
,则
______.
21、若直线与圆
没有公共点,则此直线倾斜角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2、设,则函数
的最小值是_____.
23、在三棱锥中,已知
,
,
,则
___________
24、若复数满足
,则复数
的实部为________.
25、曲线在点(1,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
26、我国在2018年社保又出新的好消息,之前流动就业人员跨地区就业后,社保转移接续的手续往往比较繁琐,费时费力.社保改革后将简化手续,深得流动就业人员的赞誉.某市社保局从2018年办理社保的人员中抽取300人,得到其办理手续所需时间(天)与人数的频数分布表:
时间 | ||||||
人数 | 15 | 60 | 90 | 75 | 45 | 15 |
(1)若300名办理社保的人员中流动人员210人,非流动人员90人,若办理时间超过4天的人员里非流动人员有60人,请完成办理社保手续所需时间与是否流动人员的列联表,并判断是否有95%的把握认为“办理社保手续所需时间与是否流动人员”有关.
列联表如下
| 流动人员 | 非流动人员 | 总计 |
办理社保手续所需 时间不超过4天 |
|
|
|
办理社保手续所需 时间超过4天 |
| 60 |
|
总计 | 210 | 90 | 300 |
(2)为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效率,从抽取的300人中办理时间为流动人员中利用分层抽样,抽取12名流动人员召开座谈会,其中3人要求交书面材料,3人中办理的时间为
的人数为
,求出
分布列及期望值.
附:
0.10 | 0.05 | 0.010 | 0.005 | |
2.706 | 3.841 | 6.635 | 7.879 |
27、陕西省的一次公务员面试中一共设置了5道题目,其中2道是论述题,3道是简答题,要求每人不放回地抽取两道题,问:
(1)第一次抽到简答题的概率;
(2)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抽到简答题的概率;
(3)在第一次抽到简答题的条件下,第二次抽到简答题的概率.
28、,
.
(1)求函数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2)若函数在
上有两个零点,求
的取值范围.
29、已知椭圆的上顶点为
,右焦点为
,直线
与圆
相切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不过点的动直线
与椭圆
交于
两点,且
,求证:直线
过定点,并求该定点坐标.
30、已知函数.
(1)当时,求函数
的极值;
(2)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3)若对,
恒成立,求
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