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②发烧时采用加盖棉被,增加排汗来辅助降低体温
③过氧化氢酶、载体、抗体、血浆蛋白不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⑤人体对花粉等过敏时,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液出,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多
A.一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2、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呼吸。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解后大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小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B.中间产物丙酮酸与水结合会生成二氧化碳
C.中间产物[H]与氧气结合会释放出大量能量
D.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反应场所相同
3、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下胚轴的顶端会形成“顶端弯钩”结构(如图所示),相关研究表明该结构的形成原理与根的向地生长原理类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顶端弯钩”可以保护顶端分生组织以及子叶在幼苗出土时免受伤害
B.幼苗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重力作用下极性运输到下胚轴
C.“弯钩”外侧生长素浓度低于内侧,细胞生长快,使得下胚轴向内弯曲
D.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缺失的突变体幼苗出土时可能无法正常形成“顶端弯钩”
4、关于人脑机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受损会使水盐平衡调节异常
B.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失禁
C.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能够听懂别人的讲话,但自己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
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霉素通过促进丝氨酸转变成生长素、抑制生长素分解等途径促进植物生长
B.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如NAA)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C.在成熟组织中合成的乙烯利可以促进果实成熟
D.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6、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发现果蝇的昼夜节律与PER蛋白浓度的变化有关。下图示PER蛋白作用的部分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PER蛋白可反馈抑制per基因的转录
B.permRNA的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C.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后穿过核膜进入细胞核
D.一个per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相同肽链的合成
7、某居民区组织了一次灭鼠活动,基本消灭了该居民区的褐家鼠,图为灭鼠后7年内该居民区褐家鼠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褐家鼠的种群数量可用标志重捕法获得
B.a点后数量少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b点年龄结构可能是增长型
D.c点鼠的数量为该居民区褐家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8、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B.血浆渗透压升高
C.产生渴感
D.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9、种群的数量及其变化规律是研究种群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区域内某种群数量达到的最大值即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在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大而降低
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能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D.对于濒危物种,要在种群数量超过K/2之后才能砍伐或捕获利用
10、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下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O~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1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某种生物而言,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B.所有生物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
D.A基因突变成a基因,a基因也可能再突变回A基因
1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和它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B.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主要场所
D.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内液减少
13、某地的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水底爬着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某种蔬菜,蔬菜生长所需的肥料来自螃蟹的排出物,同时,大棚里种了一种特殊的辣椒,还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只需输入太阳光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蔬菜从螃蟹的排出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也可作为分解者
D.该生态系统中螃蟹、蔬菜构成了生物群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14、阿糖胞苷是一种嘧啶类抗癌药物,但阿糖胞苷进入癌症患者体内后,淋巴细胞的生成明显减少。据此可推测该药物
A.是一种不含有氮元素的有机物
B.不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
C.很可能抑制DNA聚合酶的合成
D.具有促进原癌基因突变的作用
15、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16、“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中的一项公益活动:用户通过步行、在线缴纳水电燃气费等“低碳”生活方式获取一定的“能量值”,用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蚂蚁生态伙伴们就会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真正的树。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4月22日这项公益活动在荒漠化地区种植了约1 亿棵树,包括胡杨、红柳、梭梭树等,这些树种都是防风固沙的好品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蚂蚁森林”这项活动的持续开展,相应荒漠化地区将很快演替成真正的森林
B.随着植被的改善,相应荒漠化地区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不断增强
C.“低碳”生活能减少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但不利于碳循环平衡
D.胡杨、红柳、梭梭树等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7、某卵原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减数分裂形成的一个极体的基因型是AB,卵细胞的基因型是( )
A.AB
B.Ab
C.AB或Ab
D.AB和Ab
18、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
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
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反映了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19、对于常见的生物群落,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如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且以尿素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B.草原生物群落中以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动物常为穴居或快速奔跑类型
C.森林生物群落中三七、人参等阴生植物在郁闭度较高的林下种群密度更大
D.同为森林生物群落,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多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以吸引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而落叶阔叶林中植物多为风媒花
20、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和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的生长
B.该过程改变了演替的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的方向
C.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的结构
D.该方法可增加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
21、下列物质中,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钙离子③神经递质④尿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22、生物学实验中常常遇到筛选问题,以下筛选不能够成功的是( )
A.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筛选融合的原生质体
B.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
C.含高浓度盐的培养基培养愈伤组织筛选耐盐突变体
D.利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3、《联合国气候恋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问题
B.温室效应是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的,这是个全球性问题
C.岛国受温室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大,因为岛国的CO2排放量更大
D.为了尽快降低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应立即实现CO2的净零排放
24、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发生大蝗灾的主要元凶,在土壤含水率<15%的情况下,85%以上的受精卵可以孵化,一旦食物(植物幼嫩的茎、叶)等条件得到满足,很容易发生大爆发。下列因素中,对东亚飞蝗的繁衍、扩散起阻碍作用的是( )
A.充沛的降水
B.肥沃的土壤
C.连片的麦田
D.仅取食种子的鸟类
25、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某研究小组试图从废水处理厂的污泥中筛选苯酚降解菌,用以降解工业废水中的苯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将污泥用_________制成悬浮液,接种至已灭菌的含苯酚的液体培养基中,三角瓶口最好用_________覆盖。将培养产物稀释后涂布于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挑选单菌落再接种至液体培养基继续培养液体悬浮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鉴别苯酚降解菌的菌株类型,可以肉眼观察_________的形态特征、显微镜观察菌体的结构、使用染料染色及结合相关生化反应进行鉴定。
(3)检测培养液中的苯酚含量可确定细菌降解苯酚的能力,做法如下:取培养上清液加入缓冲液、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铁氰化钾溶液后生成橙红色物质,然后测定_________。同时需配置一系列已知浓度的苯酚溶液,做相同处理,目的是获得_________。
(4)降解苯酚的过程中微生物容易流失,可以考虑将苯酚降解菌进行_________处理来解决此问题。
(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在适宜的体外或体内条件下分化形成骨和软骨的功能,可用于自体移植。但是MSCs在全骨髓中的比例很低,骨髓细胞体外培养不易获得纯的MSCs。科学家欲利用兔源MSCs进行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并培养MSCs:麻醉兔子,抽取骨髓,离心得到MSCs并置于CO2培养箱中培养,CO2的作用是_________,不能置于摇床中培养,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2)制备MSCs的单克隆抗体:用兔源MSCs免疫小鼠,一段时间后解剖小鼠获得脾脏细胞,将其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经聚乙二醇、灭活的仙台病毒或_________处理后诱导融合。融合产物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上培养,最终只有_________细胞存活。一段时间后,取培养上清液与MSCs反应若反应阳性则需进一步进行_________培养以获得能产单抗的细胞,利用该单抗可以提高MSCs的纯化效率。
(3)MSCs克隆动物的培育:MSCs也可用于兔子的克隆,其成功率高于软骨细胞,原因是_________。核移植后所得重组细胞经胚激活、胚胎体外培养后需移植入经_________处理的代孕兔的子宫角或输卵管内。
26、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D代表_____________。
(2)B代表_____________,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性。
(3)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_____________(填编号),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是_____________(填编号)。
27、测定水样是否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常用滤膜法测定大肠杆菌的数目。其大致流程是:用滤膜过滤待测水样→水样中的细菌留在滤膜上一将滤膜转移到含有伊红美蓝的培养基(EMB培养基)上培养→统计菌落数目,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指示剂伊红美蓝可使大肠杆菌菌落呈现紫黑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待测水样需要用到滤杯、滤膜和滤瓶,其中需要进行灭菌处理的是______________。与过滤有关的操作都要在______________旁进行,以防杂菌污染。
(2)将完成过滤之后的滤膜用无菌镊子夹起紧贴在EMB培养基上,这属于微生物培养中的 __________操作。经灼烧后的无菌镊子,需等其冷却后才能夹起滤膜,理由是______________。从功能角度分析,EMB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培养基。
(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尝试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测定,无菌操作下将10mL待测水样加入到90mL无菌水中,稀释后的菌液通过滤膜法测得EMB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平均为120,紫黑色菌落数平均为40,则推测1L待测水样中的大肠杆菌数目为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进一步思考,利用滤膜法也可能用于测定待测水样中其他微生物的数目。若要测定待测水样中酵母菌的数目,应更换上述过滤装置中的滤膜,选择孔径______________(填更大或更小)的滤膜。
28、下图甲为制作葡萄酒的流程示意图,图乙为制作果酒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图甲中空白处的操作是______,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出去枝梗,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精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
(3)为适当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图乙中进气口应_______;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
(4)葡萄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可在____条件下用_______溶液来鉴定,结果应呈现_____色。
(5)酿出的果酒呈深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酿酒过程中并没有灭菌,但制作出的果酒中处了酵母菌外基本无其他杂菌,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通过各种方法改善农作物的遗传性状,提高粮食产量一直是科学家不断努力的目标。如图表示一些育种途径,请回答相关问题。
(1)途径①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所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2)最常用的试剂M是________,该试剂能让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途径②相对于途径①,其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
(3)可定向改变生物遗传性状的是途径________,途径③育种方法所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经途径③所得到的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紫色洋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它的叶分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下面以洋葱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1)若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所用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_。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
(2)观察质壁分离复原所用的最佳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常用的理想材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材料优于其他部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观察有丝分裂,所用的理想材料为____________,简要的写出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人类生产、食用果醋有悠久历史。10世纪时葡萄醋在法国已相当盛行,17世纪以后欧洲各国结合各自的物产和饮食习惯生产出不同品种的果醋,各种类型的果醋产品已是层出不穷。请结合下图的实验流程回答与苹果醋制作相关的问题。
(1)过程①和过程②所用微生物在代谢类型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酿制葡萄酒一样,在苹果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的野生酵母菌,①中实验操作中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虽然加入的鲜苹果汁没有经过灭菌处理,但在制成的果酒中基本检测不出酵母菌以外的杂菌,请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苹果出汁率,在压榨前可加人一定浓度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原材料,当观察到发酵罐内的果汁中基本上不再产生_________时,说明果酒发酵基本完成。
(5)当缺少_________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发展迅速,基因可导入农作物中,用于改良该农作物的性状。通过多重PCR技术可扩增并检测转基因农作物的外源基因成分。多重PCR是在一个PCR 反应体系中加入多对引物,针对多个DNA模板或同一模板的不同区域,扩增多个目的基因的PCR 技术。请回答:
(1)我国科学家将 Bt毒蛋白基因、鱼的抗冻蛋白基因、控制果实成熟的基因导入农作物,可获得______、抗逆、延熟的转基因作物。
(2)引物是根据已知目的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合成的,每种基因扩增需要一对引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表是A、B、C三种基因的引物,据表分析,引物特异性主要体现在核苷酸序列不同、数目不同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基因 | 引物1 | 5′GCTCCTACAAATGCCATCATTGC3′ |
引物2 | 5′GATAGTGGGATTGTGCGTCATCCC3′ | |
B基因 | 引物1 | 5′TGAATCCTGTTGCCGGTCTT3′ |
引物2 | 5′AAATGTATAATTGCGGGACTCTAATC3′ | |
C基因 | 引物1 | 5′CCTTCATGTTCGGCGGTCTCG3′ |
引物2 | 5′GCGTCATGATCGGCTCGATG3′ |
(3)PCR过程中温度从90℃降到55-60℃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测人员通过多重 PCR技术确定农作物中是否含有A、B、C三种转基因。将A、B、C三种基因和待测的农作物基因样品进行PCR,扩增后的产物再进行电泳,结果如图。据图含有三种转基因的农作物是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为已知A、B、C三种基因对照,2、3、4为待测农作物样品
(5)与PCR技术相比,多重PCR技术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