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其在昼夜节律(生物钟)的分子机制方面的发现。人体生物钟机理如图所示,per基因的表达产物为PER蛋白,夜间PER蛋白积累到最大值后与TM蛋白结合进入细胞核影响per基因的表达,白天PER蛋白降解,从而调控其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变化周期为24h。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昼夜节律的变化只与per基因的表达有关
B.过程①需要DNA聚合酶,过程②③体现了核孔的选择性
C.图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到右
D.过程③抑制了per基因的表达,属于负反馈调节
2、成熟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层是指( )
①细胞膜 ②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③液泡膜 ④ 细胞壁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
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
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
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
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
4、设计制作小生态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
A.应该将生态瓶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
B.应该经常向小生态瓶中通气,从而保证瓶中生物的呼吸
C.小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
D.小生态瓶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5、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呼吸。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解后大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小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B.中间产物丙酮酸与水结合会生成二氧化碳
C.中间产物[H]与氧气结合会释放出大量能量
D.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反应场所相同
6、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神经递质、血浆蛋白和抗体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Na+ 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 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
D.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虽然产生较多的乳酸,但不会引起血浆pH 明显下降
7、 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B.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导管输送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C.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D.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
B.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
C.四倍体植株的卵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D.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
9、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C.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捕食,则会导致估算结果偏低
10、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猪的黑毛和狗的白毛
B.人的双眼皮和能卷舌
C.棉花的白色和青椒的绿色
D.人有耳垂和无耳垂
11、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措施及分析中,正确的是
A.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CO2的浓度
B.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可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
C.阴雨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可明显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
D.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
12、某居民区组织了一次灭鼠活动,基本消灭了该居民区的褐家鼠,图为灭鼠后7年内该居民区褐家鼠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褐家鼠的种群数量可用标志重捕法获得
B.a点后数量少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b点年龄结构可能是增长型
D.c点鼠的数量为该居民区褐家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13、口腔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组织液②唾液和组织液③血浆和组织液④血液和组织液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在生命系统中不属于细胞层次但属于个体层次
B.一株水稻的生命层次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
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及其细胞产物构成
D.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体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16、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和它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B.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主要场所
D.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内液减少
17、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调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某有翅、趋光性强的昆虫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记名计算法常用于个体较小、种群数量较多的群落
C.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调查某种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原因是土壤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弱
18、巴西红耳龟是我国入侵物种之一。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一直呈“J”型增长
B.在原产地,龟卵、幼龟被天敌猎取导致巴西红耳龟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调查某湖泊中巴西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D.在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K/2时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19、某课题组为了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相同长度的部分茎芽,分为A、B两组,置于无菌水中分别处理1h和8h,再用含适宜浓度激素的培养基处理7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如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生长表现出相互协同的作用
B.本实验中用IAA单独处理比用GA3单独处理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弱
C.与无菌水处理1h相比,处理8h后茎芽中内源性GA3含量下降相对较少,IAA含量下降相对较多
D.GA3单独处理7天后A组茎芽的长度更大,与茎芽中源性IAA含量较高有关
20、大豆中高茎P对矮茎p为显性,黄花Q对白花q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则Ppqq与PpQq杂交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和纯合子的比例依次是( )
A.2种 1/4
B.3种 1/6
C.4种 1/4
D.6种 3/4
21、某卵原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减数分裂形成的一个极体的基因型是AB,卵细胞的基因型是( )
A.AB
B.Ab
C.AB或Ab
D.AB和Ab
22、阿糖胞苷是一种嘧啶类抗癌药物,但阿糖胞苷进入癌症患者体内后,淋巴细胞的生成明显减少。据此可推测该药物
A.是一种不含有氮元素的有机物
B.不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
C.很可能抑制DNA聚合酶的合成
D.具有促进原癌基因突变的作用
23、生物体内存在着一种新型免疫应答方式——训练免疫,即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在首次接触抗原刺激时会产生免疫记忆,当再次受到相同或不同抗原刺激时能产生更加强烈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母乳喂养增强新生儿免疫力不属于训练免疫
B.接种疫苗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属于训练免疫
C.花粉、青霉素等引起的过敏反应属于训练免疫
D.训练免疫利用机体的第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24、“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于在荫蔽环境生长,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捕食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模式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放养鸭子的数量要与红萍生长量协调平衡
C.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D.水稻和红萍垂直分层,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25、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
(2)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请用食物网来表示)。
(3)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________,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4)若该水库被某重金属污染,该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并对生物造成严重危害,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5)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浮游动物粪便中的能量________(“能”或“不能”)直接被鲢、鳙利用。
26、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了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其原理是_____。应用此育种方法一般从F2代才能开始选育AAbb个体,因为_____。从F2选育出的个体中,符合育种要求的个体占_____。
(2)若经过过程②产生的子代总数为1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理论上有_____株。
(3)过程⑤常采用_____技术得到Ab个体。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通过过程⑤⑥育种的优势是_____。
(4)过程⑦的育种方法是_____。与过程⑦比较,过程④方法的明显优势是_____。
2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根据需求来改造生物的性状.如图是利用奶牛乳汁生产人类血清白蛋白的图解,据图回答:
(1)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的细胞水平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主要有________ 。
(2)在基因工程中,我们称②为_________,在②进入③之前要用________ 和载体等工具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3)图1中①一般经________ 处理可以得到③,从③到④的过程中一般利用去核后未受精的卵细胞作为受体,而不用普通的体细胞,原因________。
28、夏季晴朗的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段表明随光照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C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解释是:由于中午__________过高,________作用过大,叶片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________供应大量减少,以至______反应阶段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不能与之结合,使______________形成大为减少。
(3)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以至光合作用________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减少,因而影响________反应的进行。
29、漆树种子中的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脂溶性溶剂)可开发为食用油或转化为生物柴油。目前常用萃取法提取漆树种子油脂,其过程为:漆树种子→粉碎→加溶剂→水浴加热→溶剂不断回流提取→蒸发溶剂→收集油脂。回答下列问题:
(1)在提取油脂时,最好选用自然晾干的而不是新鲜的漆树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萃取前要将原材料进行干燥和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萃取过程避免明火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蒸发溶剂前常需要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不同溶剂进行萃取时,对油脂的萃取得率和某些重要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同,实验结果如下表。
| 萃取得率 | 酸值 | 过氧化值 |
丙酮 | 23.72% | 8.26 | 9.82 |
石油醚 | 26.35% | 7.96 | 5.73 |
乙醚 | 25.30% | 8.12 | 5.83 |
注:萃取得率(%)=(M样品-M残渣)/M样品×100%;酸值高,说明油脂品质差;过氧化物是油脂变质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含量常用过氧化值来表示。
实验结果表明,最不适合用丙酮作为萃取溶剂,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白僵菌是一种真菌,其分生孢子寄生在林木害虫表皮、气孔或消化道上,使害虫死亡。回答下面问题:
(1)微生物培养技术可以从自然菌样中筛选较理想的生产用菌种。培养的白僵菌的菌样最好从__________中采集。
(2)用于分离白僵菌菌种的培养基应选用________培养基(液体、固体)。配制的白僵菌培养基一定含有水、无机盐以及________和________。
(3)在配制含琼脂的培养基和倒平板的过程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____(填序号)
①酒精灯 ②接种环 ③高压蒸汽灭菌锅 ④棉塞
(4)分离与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和接种工具都要进行________处理。
(5)白僵菌培养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1、下图是某真核生物细胞内基因 m 的表达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为______,其模板链为基因 m 中的______链。
(2)过程②中,某些 RNA 能够将 hnRNA 剪接而形成 mRNA,这说明 RNA 具有_____功能。过程③中翻译的方向是_____(填左→右或右→左),判断的依据 是_________。
(3)基因中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递给 RNA 分子,再通过翻译将遗传信息反映到蛋 白质的分子结构上。这种遗传信息传递过程能实现不同物质分子之间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 依靠的是_____和_____两种机制。
32、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必需的酶是______酶,过程③必需的酶是______酶
(3)在利用AB获得C的过程中,必须用______切割A和B,使它们产生______,再加入______,才可形成C
(4)为使过程⑧更易进行,可用______(药剂)处理D一般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