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生长素的发现史上,1913年丹麦植物学家波森·詹森进行了如图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结果支持达尔文的假说
B.黑暗处理后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
C.若使该实验更有说服力可增加对照组
D.温特通过分离化学物质改进了该实验
2、如图表示某农业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过程,该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的全面丰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丰收的主要原因是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增加
B.蚕粪便喂鱼、鱼粉喂猪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C.粪便、塘泥作为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
D.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
3、下列关于细胞中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四分体含有四条染色体
B.联会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四分体
C.联会时期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D.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会形成23个四分体
4、草菇喜温喜湿喜半阴,可在稻草和麦秸等农作物秸秆上栽培的一种食用真菌,某果园在果树下加入一个人工栽培的草菇种群,形成果树一草菇结构的立体农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果树一草菇立体农业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
B.果树种群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殊的环境条件有利于草菇的生长发育
C.草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农作物秸秆作为其生长发育的碳源,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可为果树提供营养
D.秸秆中的能量通过草菇能被人类间接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良性循环
5、如图是基因型为Rr且染色体正常的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增殖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B.图示细胞发生的变异可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从而使后代出现三倍体
C.图示细胞中染色体暂时加倍,而染色体组并没有随之加倍
D.若图中1号染色体上有R基因,则A极的基因组成可能是RR或Rr
6、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C.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捕食,则会导致估算结果偏低
7、《联合国气候恋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问题
B.温室效应是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的,这是个全球性问题
C.岛国受温室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大,因为岛国的CO2排放量更大
D.为了尽快降低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应立即实现CO2的净零排放
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某种生物而言,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B.所有生物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
D.A基因突变成a基因,a基因也可能再突变回A基因
9、对于常见的生物群落,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如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且以尿素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B.草原生物群落中以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动物常为穴居或快速奔跑类型
C.森林生物群落中三七、人参等阴生植物在郁闭度较高的林下种群密度更大
D.同为森林生物群落,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多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以吸引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而落叶阔叶林中植物多为风媒花
10、为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奉节无籽柑橘,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需在低渗环境中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B.可用离心操作实现②,再生细胞壁是其成功的标志
C.过程③需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调控下进行
D.三倍体植株因减数分裂异常可产生无籽柑橘
11、2019年中国绿发会就《循环经济促进法》的修订提出了诸多建议,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会人员提出要让循环经济之“圆”(如图所示)转起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B.循环经济系统的能量最终都来源于玉米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让循环经济之“圆”转起来的实质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循环经济可充分利用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系统的效益和能量利用率
1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和它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B.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主要场所
D.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内液减少
1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霉素通过促进丝氨酸转变成生长素、抑制生长素分解等途径促进植物生长
B.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如NAA)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C.在成熟组织中合成的乙烯利可以促进果实成熟
D.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14、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下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O~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15、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和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的生长
B.该过程改变了演替的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的方向
C.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的结构
D.该方法可增加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
16、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发生大蝗灾的主要元凶,在土壤含水率<15%的情况下,85%以上的受精卵可以孵化,一旦食物(植物幼嫩的茎、叶)等条件得到满足,很容易发生大爆发。下列因素中,对东亚飞蝗的繁衍、扩散起阻碍作用的是( )
A.充沛的降水
B.肥沃的土壤
C.连片的麦田
D.仅取食种子的鸟类
17、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以及岩石体积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该群落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C.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
D.图中岩石体积的变化与植物的演替没有关系
18、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目前已退耕还湿46万多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可因地制宜建设成公园做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这是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体现
B.随着退耕还湿的推进,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增加,这是由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发生了适应性变异更加适应环境的结果
C.水府庙湿地公园中的刁子鱼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自身同化能量的一部分
D.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农田生态系统,是由于湿地中生物的数量更多
19、下列选项中不是孟德尔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是( )
A.豌豆是严格闭花授粉的植物
B.豌豆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
C.豌豆在杂交时,母本不需去雄
D.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20、洋葱根尖细胞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在某些细胞中观察到染色体组型
B.都需要 10%的盐酸处理使细胞相互分离
C.部分小鼠骨髓细胞中同时存在核膜和一对中心粒
D.部分洋葱根尖细胞的赤道面上形成了细胞板,将进一步发展成新的细胞壁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在生命系统中不属于细胞层次但属于个体层次
B.一株水稻的生命层次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
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及其细胞产物构成
D.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体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2、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从森林火灾之后开始的演替
B.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C.乙群落的演替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同
23、某地的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水底爬着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某种蔬菜,蔬菜生长所需的肥料来自螃蟹的排出物,同时,大棚里种了一种特殊的辣椒,还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只需输入太阳光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蔬菜从螃蟹的排出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也可作为分解者
D.该生态系统中螃蟹、蔬菜构成了生物群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4、下面为钠离子和钾离子进出人体神经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膜的N侧上应该还分布有糖蛋白,以进行信息识别
B.钠一钾泵催化ATP分解的原理是能增大ATP水解所需的活化能
C.当神经细胞恢复静息电位时,K+通道打开,且钠一钾泵只对Na+开放
D.钠一钾泵能运输K+、Na+,也能催化ATP水解,但并不能说明其无特异性
25、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是导致肿瘤发生的原因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肿瘤的发生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__________的结果,肿瘤细胞的消灭与机体的__________(填“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有关。
(2)在免疫系统中胸腺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的场所;胸腺还是人体的内分泌腺,可分泌胸腺激素,胸腺激素只能作用于靶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
26、下图为哺乳动物相关细胞工程的示意图,b、c为不同的体细胞,请据图回答。
(1)方法一获得的动物个体为_____________,该过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高产奶牛体内取出细胞b进行培养,上图过程一般选用_________代以内的细胞,以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防止培养过程中的污染,需要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为___________期的卵母细胞,选择该细胞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法二的重要应用之一是制备单克隆抗体,若图中c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_________,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经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_。
(5)用单克隆抗体与相关药物制成的“生物导弹”中,真正起治疗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
27、下图1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⑧代表不同激素;图2表示激素③调节靶细胞功能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激素①②分别为______和______。
(2)当图1中激素③含量过高时,可通过______调节机制使激素______(填序号)的分泌受到抑制。
(3)图2中激素③通过______方式进入靶细胞内,并形成“激素—受体蛋白”复合物,在细胞核内进一步启动基因表达的______过程,使细胞内的酶等蛋白质合成增加,产生一系列效应。
28、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
(1)如图表示棉花的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相反,因而使植株表现出_______________,却不利于提高棉花产量。
(2)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同时设置了空白对照组,他发现在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此人设置的空白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9、某地拟将污水处理后产生的再生水用于景观水体补水,以节约水资源。为了解决再生水中含有的较高浓度的无机盐,研究人员选用四种沉水植物在含有不同浓度的氮(TN)和磷(TP)的再生水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氮(TN)(图1)和磷(TP)(图2)的降解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水体,常引起水体污染,鱼类死亡,腐烂后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这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调节。从长远看,生态系统中的_____调节起主要作用。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用于净化污水的罗氏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属于________。在同一水域中,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生物类群,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 。
(3)检测发现,某再生水体中TN常在6.0~9.0 mg·L-1之间波动,TP常在0.5~1.5 mg·L-1之间波动,则宜优先种植________________两种沉水植物。若将该再生水引入种植有上述两种沉水植物的景观水体时,需控制好流量与流速,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4)一个生态系统修复是否成功,最终主要看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是否能够保持长期稳定。
30、如图是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图解,其中a、b、c、d构成生物群落,①~⑧表示相关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的。图示各种成分之间缺少两个重要过程,请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来____________。
(2)图示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填字母)同化量的一部分。b同化的能量最终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若图中b的同化量增加1 kJ,则生产者的同化量至少需要增加________kJ。
(3)过度的人工碳排放,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气温升高从而形成_______效应。为了避免此效应的形成,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1、转cry1Ab/cry2Aj和G10evo一epsps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双抗12-5是浙江大学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复合性状转基因玉米新品种,该玉米正式获得安全证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时常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在该过程中需要添加酚类物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农杆菌的Ti质粒上的T-DNA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筛选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玉米细胞后,再通过___________技术获得转基因玉米幼苗。
(2)为获取更多的目的基因,常用PCR技术,该技术的前提是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合成引物。为了便于扩增的DNA片段与表达载体连接,需在引物的5’端加上限制酶的酶切位点,且常在两条引物上设计加入不同的限制酶的酶切位点,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同生物的基因可以“拼接”成功,外源基因可以在不同物种的受体细胞内成功表达,说明了__________。在抗虫耐除草剂玉米植株的培育过程中,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动物病毒作为抗虫耐除草剂基因导入玉米细胞的载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若利用上题图乙中的装置果酒发酵后继续制作果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醋发酵时所需要的菌种是_____,与酵母菌相比,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本质区别在于____________;当氧气、糖源充足时,该菌种将________________产生醋酸。
(2)果酒制作转变为生产果醋时,接种发酵所用菌种后,需要将发酵温度改变为_______,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利用上述装置继续行果醋发酵的原理及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在果醋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如何变化,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