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当前形势下,两岸同胞应该共同努力,积极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和正确道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
D.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
2、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以来,双方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中国始终是促进中亚繁荣稳定的坚定力量。这说明中国( )
①坚持互利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②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
③坚持命运与共,主导中亚安全与发展④坚持担当作为,构建区域同盟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近年来,无论是“创客”“互联网+”“创新2.0”,还是诸如“创造伟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在各种媒体和领导人的讲话中,成了高频词汇。这表明( )
①创新已成为国家的中心工作②创新是解决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
③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下列属于“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的政治制度有(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历史是最好的见证者,改革开放数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中国的发展达到崭新高度。下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数据,这些数据充分说明( )
时间 | 中国GDP总量 | 中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经济比重 | 中国人均GDP总量 |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978年 | 3679亿元 | 1.7% | 381元 | 171元 |
2012年 | 538580亿元 | 11.3% | 38420元 | 16510元 |
2021年 | 1143670亿元 | 18% | 80976元 | 35128元 |
(注:G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
①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②我国经济由高质量发展转向高速度发展阶段
③新时代十年,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④人民是最大的受益者,共同富裕已完全实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23年9月23日,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论坛在朝阳区举办,此次论坛聚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筑牢人才强国之基”主题,采用“1个主论坛+5个分论坛”形式,40余位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学者齐聚朝阳共论教育未来。这是因为( )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②教育事业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③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④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市场监管局进行执法检查时,对违法经营者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违法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创新的时代( )
①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②我们要学习专利法、商标法等相关法律,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③国家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法治环境
④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只能等待国家执法机关的救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下侧这段话体现的法治要求是( )
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清·沈家本 |
A.良法
B.善治
C.司法
D.守法
9、2023年10月26日19时34分,神舟十六号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七号在太空顺利相会,中国航天人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这折射出( )
A.创新驱动强助推,民族复兴就实现
B.科技现状要认清,依赖引进是捷径
C.大国重器频出现,科技强国梦已圆
D.创新国家显国力,航天精神助发展
10、二十大要求: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原因是( )
①坚持把创新摆在我国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当今世界的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人才,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上海市老年学学会上说“上海养老护理人员供不应求”。这体现了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 )
A.人口基数大
B.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C.男女性别比失衡
D.人口出生率下降
12、《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确立了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到2025年,政府行为要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就要( )
①依法执政,防范权力的滥用 ②使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 ④扩大政府职权,打造全能型政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施惠毋念,受恩莫忘。”这些经典语句的教导,我们日用而不觉,是因为( )
A.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
B.中华传统美德是时代积淀下来的,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不断丰富完善的
C.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美德需要在当代得到继承和发展,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D.中华传统美德已融入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14、飞向太空,漫步太空,一直是中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拉开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后,经过60多年的艰辛探索,神舟十四号、十五号、十六号、十七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中国人航天圆梦的历程启示我们( )
①漫步太空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②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③实现中国梦需要弘扬中国精神
④飞向太空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经过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建设和运行,全国碳市场已经建立起基本的框架制度,有效提升了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意识与能力,实现了预期目标。截至2023年7月14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399亿吨,累计成交额110.3亿元人民币。这表明我国( )
A.资源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生态环境形势已经十分乐观
C.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D.绿色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16、2023年9月16日,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文章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是因为( )
①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④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下图是我国生育政策变化历程,下列分析符合逻辑的是( )
A.发现人口发展形势变化→生育政策变化→人口普查→应对人口状况新特点→彻底消除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B.人口普查→发现人口发展形势变化→生育政策调整→不再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
C.生育政策调整→人口普查→发现人口发展形势变化→不再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D.人口普查→发现人口发展形势变化→生育政策调整→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更好地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
18、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以中国经典名画作为内容载体和特定场景,与诗词、音乐、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跨界融合,用当代视角解读经典作品的文化内蕴,抒写中华文化的新时代精神气象,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于( )
A.历经沧桑,引领世界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D.薪火相传,历久不变
19、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是不同文明的相处之道。因此,对待不同文明。我们应( )
①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②尊重差异,包容共生
③传承经典,推陈出新 ④平等交流,和而不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从“赶超”到“领跑”的跨越,产销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拥有大批创新成果及顶尖技术产品,但目前也还存在着电池续航时间短、充电速度慢等问题。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中国新能源汽车从“赶超”到“领跑”的跨越得益于我国实施( )
A.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B.健康中国战略
C.乡村振兴战略
D.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2】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解决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 )
A.完善法律法规,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法治环境
B.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
C.依赖外国先进技术,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D.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突破核心技术难题
21、 材料一 关于公开征集《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关于公开征集《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为了促进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和市人大、市政府立法要求,苏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起草了《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会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19年1月4日至2019年1月31日,意见请发送至电子邮箱suzhouhw@163.com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苏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
2019年1月4日
材料二 2019年9月3日至5日,苏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名城苏州网站,举行《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草案)》网上立法听证会,这是我市自1993年4月22日取得地方立法权,开展地方立法工作二十七年来,首次在网上举行立法听证会,取得明显成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1)上述材料属于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哪种方式?参与这种方式,还可以有其他哪些渠道?
(2)有人说:“实施垃圾分类,需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请运用《建设法治中国》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22、 为了使广大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参与能力,某校开展了“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当好国家小主人”的主题教育活动,号召大家积极寻找民主参与机会,积极参与民主实践,为学校建设、社区管理等建言献策,并把此项活动纳入学生平时考核。
对此,同学们议论纷纷。请谈谈你的观点。
23、从杂交水稻到菌草种植,从青蒿素到新冠疫苗……数十年来,一张纸中国对外援助的名片,书写了中国助力各国共同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生动故事。近年,中国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框架下,与联合国多个组织合作,在50多个国家实施粮食救援等合作项目。
对此,有同学认为:人类面临诸多挑战,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也有同学认为:人类面临诸多挑战,我国要独善其身。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辨别分析。
24、连续多日雾霾笼罩不见天日,医院呼吸道病人扎堆,紧闭门窗、取消晨练、戴口罩出行……近年来,多地雾霾的警报频频拉响,群众的生活受到一定影响。雾霾当头,没有人能置身事外。那么,在建设美丽中国,治理雾霾上,我们能做些什么呢?(6分)
25、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某校学习小组围绕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同学们搜集了如下资料,并进行了分析与整理,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问题。
内容项目 | 内容摘要 | |
依法治国 | 总目标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本质 | ①
| |
根本目的 | ②
| |
基本要求 | ③
|
26、 宪法序言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是什么?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2)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什么?人民群众最普遍的愿望是什么?
(3)针对“台独”分子的分裂行径,我国制定了哪部法律,我国公民应该尽怎样的义务?
27、【尊师重教 关爱他人】(6分)
材料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正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材料二:为提高学习效果,老师经常安排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明明与婷婷同属于一个学习小组,婷婷总是不厌其烦的帮助明明分析问题、解答疑惑,结果明明的成绩进步很快,婷婷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民族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请你谈谈我们尊重老师的原因。(3分)
(2)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一定有和婷婷一样乐于助人的经历。请举出一例,并说说帮助他人的意义。(3分)
28、2013年3月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产生过程如下:中国共产党提出深化行政机构改革的建议,然后国务院拟定机构改革草案,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等法定程序。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根本要求的?(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