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人从成都平原刚刚进入川西高原时,机体会出现一些变化。下列这些变化中,属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是( )
A.脑部供氧不足导致头晕头痛
B.缺氧导致呼吸运动加深加快
C.部分肌肉因供氧不足而肢体无力
D.细胞代谢产物乳酸在血浆中增加
2、2020年春,一场历史罕见的蝗灾席卷东非和欧亚大陆,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飞蝗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其原因可能是气候干旱造成的
B.曲线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b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D.蝗虫等动物种群在春夏时节数量增加,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重要影响
3、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医生为患者静脉注射某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 )
A.组织液
B.血液
C.血浆
D.细胞内液
4、有丝分裂前期,细胞质微管解聚,解聚产物用于组装纺锤体微管。红豆杉中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紫杉醇可阻碍微管解聚,从而阻碍了癌细胞的分裂直至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加倍不是同步的
B.癌细胞没有接触抑制现象,即使细胞堆积成群,仍能持续分裂
C.紫杉醇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细胞内纺锤体形成,使细胞周期缩短
D.紫杉醇还可能诱导癌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与扩散
5、生态位重叠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生活于同一空间时存在竞争共同资源的现象,如图所示,ab代表两个不同物种,c代表重叠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c部分可以代表食物、活动区域、活动时间等
B.生态位重叠的两个物种间一定发生竞争
C.图中的“”代表生物对环境长期适应和自然选择
D.种内斗争的加剧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
6、炎症常引起局部组织水肿,水肿部位所增加的水主要来源于( )
A.组织细胞
B.血浆
C.淋巴
D.组织液
7、下列4种反应依次属于( )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4)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病④过敏反应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②①④③
D.④③①②
8、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B.“螟蛉有子,蝶赢负之”可体现生物之间存在原始合作的关系
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的次生演替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9、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阻断了部分Na+通道
B.阻断了部分K+通道
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
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
10、调查法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调查过程与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记名计算法用于调查物种的数量,需要按照多度等级来记录数量调查某湖泊
B.对于土壤中活动能力较强、个体微小的动物常用样方法调查
C.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酵母菌的种群数量
D.调查某区域某种鸟胃中的主要食物种类,可用于分析其生态位
11、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
B.脑卒中患者由于血管阻塞,引起大脑某区损伤,可能导致躯体运动障碍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运动越精细,大脑皮层代表区的范围越大
12、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足迹是指维持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土地和水域面积
B.多食牛肉、少吃野菜,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中草地面积的占用
C.生态足迹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D.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远小于不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
13、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848.86米。据科学家对珠峰地区的考察研究,发现珠峰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植被增加趋势越来越明显。下图表示珠峰不同海拔高度地段的植被分布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要调查珠峰北坡生长的一种珍贵的草本药材的种群数量,可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B.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珠峰南坡植被类群逐渐发生变化,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有温度、地形、土壤湿度等
C.珠峰南坡从常绿阔叶林到高山灌木林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珠峰海拔6000m~7000m地段出现了绿色植物的原因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为绿色植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14、长期应激易引起胃肠道疾病(如IBS),皮质酮(CORT,一种激素)以及促炎细胞因子增加可能是IBS发病的主要原因。已知机体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控CORT的分泌,下丘脑可通过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巨噬细胞分泌多种促炎细胞因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应激反应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下丘脑分泌促皮质酮激素释放激素
B.皮质酮作用的靶细胞除胃肠道相应细胞外,还包括下丘脑和垂体
C.长期应激引起巨噬细胞分泌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D.副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巨噬细胞可促进其分泌促炎细胞因子
15、树线是划分高山景观类型的重要生态过渡带,也是高海拔山地天然森林分布的上限,树线以上为高山灌丛和草甸,树线以下是以乔木为主的森林,如图1所示。气候变暖造成树线以上的植被厚度增加,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如图2所示。植被厚度较大时会形成一道厚厚的封锁墙,种子落于此地难以萌发。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影响树线上下植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
B.气候变暖使树线上升,过渡带生物的生态位保持稳定
C.树线以上的植被厚度越大,则树线的上升幅度越小
D.树线上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群落,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16、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表现出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的特点。正确的是( )
A.就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来说,“低浓度”或“高浓度”的取值范围相同
B.“低浓度”“高浓度”是相对于植物的某种器官生长所需的适宜浓度而言的
C.单侧光照射下,玉米胚芽鞘向光生长,该现象能说明“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生长
D.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不会表现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现象
1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
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8、某生物兴趣小组以校园常见植物筋杜鹃为材料,探究生根粉浓度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其预实验结果如下表。正式实验时最好选择的浸泡时间和生根粉浓度范围分别是( )
浸泡时间/h 生根数/条 生根粉浓度/( | 2 | 4 | 6 | 8 |
0 | 1.00 | 1.00 | 1.00 | 1.00 |
0.1 | 3.50 | 9.33 | 9.50 | 3.30 |
0.2 | 4.67 | 10.10 | 14.33 | 6.00 |
0.3 | 6.75 | 13.67 | 11.33 | 3.00 |
A.4h,0.1~0.3
B.4h,0.2~0.3
C.6h,0.1~0.3
D.6h,0.2~0.3
19、神舟十四号在轨期间,宇航员用120天的时间,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过程太空生长发育实验,下列关于空间站中水稻生长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株内的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
B.用脱落酸溶液处理水稻种子能够维持其休眠,抑制萌发
C.用高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水稻苗可以提高产量
D.水稻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生长发育完全由植物激素控制
20、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下列实验操作中只运用了“加法原理”的是( )
A.艾弗里利用酶解法处理细胞提取物
B.用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饲喂蝌蚪
C.阉割处理公鸡后,再将睾丸重新移植回去
D.切除通向小肠的神经后,用盐酸刺激小肠
21、幽兰在空谷,馥馥吐奇芳,野生兰科植物极具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越冬后极易诱发各种病虫害,使得野生兰科植物日益减少,下图是科研人员研发具有抗虫特性的兰花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体现了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B.图示过程中培养得到胚状体前,需要光照处理
C.②③过程需要改变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比例
D.该培养过程中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2、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无离子的跨膜运输
B.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都是非条件反射
C.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反射过程中,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23、如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碎屑中的能量可被生产者利用
B.杂食性鸟类属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
C.图中生物种群数量均在K值左右波动
D.图中植物和真菌都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4、人体的健康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胸腺既能分泌激素,也是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B.神经递质既能作用于神经细胞,也可能作用于腺体细胞
C.肾上腺素既属于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
D.浆细胞既能分泌抗体,也能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
25、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可利用动物乳汁生产血清蛋白,下图为相关操作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示操作过程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等。
(2)一般情况下,奶牛所产生的能用于体外受精的卵母细胞往往数量不足,通常对供体母牛用_____激素处理。
(3)在基因工程中,②为_____,如果②的数量太少,常用_____技术扩增,②导入③的常用方法是_____。
(4)若⑤为囊胚,⑤→⑥过程为胚胎分割,则该操作的注意点是_____。
26、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的规律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图中标号表示人体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④的生理过程是______,此过程要在______的催化下才能完成;
(4)若图中基因控制豌豆圆粒和皱粒,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豌豆由于有一个正常基因A,能表达合成一种蛋白质______________,因而表现为圆粒,而隐性纯合子不能合成该蛋白质,因而表现皱粒,可见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27、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填字母)。图1中的③表示________过程。
(2)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图1中的________细胞(填字母)。
(3)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如图1中________(填字母)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4)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将同种且__________相同的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
第二步:实验组接种一定量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接种__________;对照组接种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填图1中序号)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
28、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代表内分泌腺,A、B代表激素。请据图回答:
(1)甲和乙所代表的内分泌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激素B是__________。
(2)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_____细胞,提高__________的速率。
(3)如果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多时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量将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29、图示果蝇染色体组成,有眼和无眼是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示果蝇为______性。
(2)与XY相比,Ⅳ号为______染色体。
(3)图示细胞中有______个染色体组
(4)摩尔根研究的实验证明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5)已知果蝇Ⅲ号染色体上有黑檀体基因,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代均为灰体有眼果蝇,说明无眼为______性状。
(6)已知果蝇Ⅲ号染色体上有黑檀体基因,将获得的F1代灰体有眼果蝇相互交配,若子代比例接近于9:3:3:1,则说明控制果蝇无眼的基因________Ⅲ号染色体上。
(7)已知果蝇Ⅲ号染色体上有黑檀体基因,将获得的F1代灰体有眼果蝇相互交配,若子代比例接近于9:3:3:1,则子代中基因型纯合的个体总共占________。
(8)图示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例为________。
(9)图示果蝇减数分裂结束时产生的配子中,产生了一个含5条染色体的配子,说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和应用的规律提炼题组题,针对光合呼吸曲线识图分析而设置)
夏季某晴朗的一天对一密闭蔬菜大棚中的某种气体的含量进行24小时的检测,结果如下图1。下图2是叶肉细胞内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关系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所测气体为________;该大棚内的蔬菜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有机物?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2)与它们各自的前一阶段相比,EC段和DB段叶肉细胞内的C3含量的变化趋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图1中CD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3)处于图1中的B点时,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________;处于图1中的CD段,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________。
31、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I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并验证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实验。下图为月季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请分析回答:
(1)生长素在芽、幼叶、幼根中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这种运输的方向是____,通常选择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2)四组实验中,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的IAA浓度为____,浓度为500mg/L的IAA对生根具有____(填“抑制”或“促进”)作用。
(3)若该实验在秋季完成,植株培育过程中部分叶片发黄脱落,从激素调节的角度看,原因可能是____。
(4)若要继续“探究生长素促进幼根生长的机理”,可取幼根生长旺盛处作____(填“横切”或“纵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细胞,比较得出结论。
32、如图所示表现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Ⅴ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系统或器官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稳态的基础,否则将会引起稳态失调,例如,若图中的Ⅳ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______(填尿毒症或肺癌),最终会引起死亡。
(2)图中三种液体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______,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______(填甲、乙或丙),若A过程受阻,会引起______(症状)。
(3)若图中的细胞为肌肉细胞,则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用甲、乙或丙回答)。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