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组成
B.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分解者
C.食物链和食物网都以生产者为起点,分解者为终点
D.次级消费者一般为肉食性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
2、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丙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形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
B.甲、乙、丙三图中发生的变异均可遗传给下一代
C.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D.甲、乙、丙三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和基因重组
3、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自变量是NAA的浓度,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生根率
B.当NAA浓度大于300mg·L-1时,对插条生根率起抑制作用
C.生产上应优选320mg·L-1NAA处理插条
D.400mg·L-1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
4、将若干燕麦胚芽鞘切段浸入蒸馏水中lh,再分别转入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适宜条件下培养24h,测量切段的平均长度,实验进行两次,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切段在蒸馏水中浸泡lh,目的是排除内源生长素的影响
B.实验数据表明低浓度NAA促进胚芽鞘生长,高浓度NAA抑制胚芽鞘生长
C.NAA浓度为0.1mg/L的实验组两次结果偏差较大,应该重复实验
D.取若干切段、每组取平均值、进行两次实验都是为了使结果更可靠
5、温州大罗山横跨瓯海、龙湾两地,是在距今约1.2亿年前,由火山岩凝固堆积诞生,现如今形成了物种极为丰富的生物群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罗山山脚到山顶依次出现的不同森林类型,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杉木是大罗山生物群落中的优势种,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因此可不予以保护
C.大罗山的针阔混交林中的杉木和罗汉松之间相互争夺阳光和水分,存在生态位重叠
D.从1.2亿年前大罗山诞生至今其群落经历了漫长的次生演替
6、平谷区盛产大桃,但果园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区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污染同时提高了桃的产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不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
C.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树对废弃物能量的循环利用
D.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通常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
7、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记忆力也是我们学习能力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如图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基于研究绘制的著名艾宾浩斯曲线(遗忘曲线),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学习和记忆需要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30天后还能被记忆的数量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反复运用、重复强化、理解记忆可以延缓遗忘率
D.不同人的遗忘曲线可能不同,年轻人可能比老年人的遗忘率大
8、某地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 )
A.群落演替的类型为初生演替
B.每个种群的生态位保持稳定
C.不同季节的物种丰富度相同
D.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趋向稳定
9、为研究吲哚乙酸(IAA)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开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①②同时出现IAA,说明IAA运输方式为极性运输
B.若①④中出现IAA,说明IAA的运输方式为极性运输
C.若①中出现IAA且②中没有IAA,说明IAA为极性运输
D.若①中出现IAA且③中没有IAA,说明IAA为极性运输
10、如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在一年之内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3kJ/(m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区域内的所有生物通过复杂的食物关系实现了物质循环
B.流经该水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081×103kJ/(m2·a)
C.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6.19%
D.如果该水域发生重金属污染,则顶级肉食动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最高
11、在自然界中,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猎物种群对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图中a点对应的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即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该曲线模型的数量变化说明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D.自然群落中并非所有的捕食者和猎物种群数量变化都符合上图曲线模型
12、如图为某一反射活动的示意图,图中甲、乙表示反射弧中的两个神经元,若按图示部位剪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下神经元中K+外流后,膜外K+浓度仍低于膜内
B.该反射弧中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都位于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
C.若刺激M点肌肉收缩,则甲为传入神经元
D.乙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能作用于肌肉
1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功能,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但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对生物圈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会引起温室效应进而威胁生物的生存
B.高速路、水利等人类活动会造成某些物种栖息地消失、退化、片段化
C.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能量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
D.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
14、如图表示人在寒冷环境下,皮质醇(糖皮质激素的一种)分泌的调节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②③表示皮质醇分泌的分级调节
B.过程④促进作用减弱,皮质醇分泌减少
C.皮质醇调节有机物代谢,能够提高血糖水平
D.若阻断下丘脑和垂体之间血液联系,则激素B分泌会减少
15、下图中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一一食草昆虫和螳螂,且它们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多少千克
A.G/125
B.G/100
C.G/75
D.G/50
16、某研究小组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分别处理玉米矮生突变体A和矮生突变体B,结果发现矮生突变体A能生长到正常玉米的高度,但矮生突变体B不能长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抑制细胞的分化
B.赤霉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会立即被灭活
C.矮生突变体A矮生的原因与其合成赤霉素的能力有关
D.矮生突变体B矮生的原因与其合成赤霉素的能力无关
17、人体自主神经系统对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的支配情况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效应细胞 | 交感神经 | 副交感神经 | ||||
神经递质 | 受体类型 | 作用 | 神经递质 | 受体类型 | 作用 | |
胃平滑肌 | NA | β2 | 舒张 | Ach | M | 收缩 |
小肠平滑肌 | NA | α1 | 舒张 | Ach | M | 收缩 |
括约肌 | NA | α1 | 收缩 | Ach | M | 舒张 |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效果往往相反
B.在不同的组织中,同一种神经递质所发挥的调节效应可以不同
C.自主神经系统对消化器官的调节效应取决于神经递质受体的类型
D.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支配同一器官,有利于器官精确应对刺激
18、科学家通过设计巧妙的实验来研究各种激素的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沃泰默切除了通向狗小肠的神经,用稀盐酸刺激小肠探究胰液分泌的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
B.班廷和贝斯特将从结扎胰管的狗身上制成的胰腺提取液注入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体内,可使病狗的血糖恢复正常
C.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可导致生殖器官萎缩,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D.公鸡睾丸的摘除和重新移植实验能证明是雄激素睾酮影响了公鸡的雄性性征
19、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点火升空,将3名中国航天员送往“天宫”空间站。太空环境是一个高真空环境,人必须穿上特制的航天服,乘坐专门设计的载人航天器,才能在太空中安全地生活和工作。航天器和航天服都具备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生命保障系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航天服中的氧源不仅会影响航天员内环境的成分,也会影响其理化性质
B.宇航服中的隔热和保温层,有利于航天员在太空中维持适宜的体温
C.CO2是航天员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D.航天员内环境的稳态是其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0、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因此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有形态适应、行为适应、生理适应等。以下关于群落中植物对环境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生物群落中骆驼刺为适应缺水的环境植株才几厘米高,但根可长达15m
B.草原生物群落中的植物为抵抗干旱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C.落叶阔叶林群落中的植物为顺利度过寒冬树叶枯落,芽具有鳞片,树皮厚
D.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为适应弱光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叶绿体体积小
21、CO是响应日照长度调控植物开花的重要基因;AP2 是种子发育的调控基因。为探究CO和AP2在光周期调控种子大小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拟南芥、CO 缺失突变型拟南芥、AP2缺失突变型拟南芥开展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分析柱状图可知,拟南芥为短日照植物
B.短日照能够抑制拟南芥体内 AP2的表达
C.AP2的表达产物可能会抑制拟南芥种子的生长
D.植物体内的光敏色素可以感受光并起催化作用
22、进入冬季,流感病毒和支原体引起的合并性肺炎成为儿童患病的主因。下图是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发生的一系列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PC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
B.a表示B细胞,它需要接受两个信号后才能被激活
C.在第二次接触抗原后,b会增殖并快速产生抗体
D.c在接受抗原刺激后会产生专门与特异性抗原结合的抗体
23、某真核基因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2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基因中的嘧啶数大于嘌呤数
B.该基因第二次复制需要840个腺嘌呤
C.该基因通过转录形成的mRNA中有21%的尿嘧啶
D.该基因的每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相等
24、2023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院,围绕国家“双碳”战略需求,建立智库平台,开展气候变化与碳循环、零排负排关键技术等研究。碳抵消额是指通过捐款给可再生能源项目或林场等方法来抵消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生产的温室气体。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往复循环的过程
B.沼渣肥田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C.可以通过日常节能措施和购买碳抵消额等措施来达到碳中和
D.碳元素在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
25、坚持绿色发展,就是在中国发起一次生态革命,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越来越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发展生态农业已经在全国蔚然成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比比皆是(如下两图所示模式)。利用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模式1: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一亩鱼塘配6~8头猪,100~120只鸡,鱼塘中各种鱼的比例大致为:花白鲢占20%,草鱼占40%,鲤鱼、鲢鱼占40%,每亩投放鱼苗4500尾。每天从鸡舍中收集新鲜的鸡粪晒干,经初步发酵后混入一定量饲料喂猪,猪粪喂鱼。科研工作者对该模式的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统计如下左图(单位:kJ/(m2.a))
模式2:将鸡、猪、人的粪便及玉米秸秆放入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用来做肥料,从而建立了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农业系统如下图。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模式1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模式1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 kJ/(m2·a),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由于在鱼体采用的标记物容易脱落,因而调查结果要比实际的数量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
(5)模式2提示我们应该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大大提高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填“传递效率”或“利用效率”)
26、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一肌肉接头的结构及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膜的机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反射弧中,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内称为______________。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传至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_,作用于肌膜上的__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______内流,使肌膜发生电位变化,肌肉收缩。
(2)如果皮肤被刺伤而感染破伤风杆菌,侵入机体的破伤风杆菌会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其特有的_______________。受刺激的B细胞在__________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细胞。
(3)未淸除的破伤风杆菌能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导致上述离子通道持续__________(填“开放”或“关闭”),从而引起肌肉强直收缩,这说明甘氨酸是一种传递___________信息的分子(填“兴奋性”或“抑制性”)。
27、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G 表示灵敏电流计,a、b 为两个微型电极,阴影部分表示开始发生局部电流的区域,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状态时的电位,A 侧为_________,B 侧为_____(填正或负)。形 成这种电位差的原因与_____离子外流有关。
(2)局部电流在膜外由_____部位流向_____部位(填兴奋、未兴奋),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_____(填双向、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 1 中如果将 a、b 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 c 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如图所示),
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
(5)图 2 中②的结构名称是_____,结构②③④统称为_____。
(6)图 2 中①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_____。
28、【1】抗体是由人体细胞产生并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填标号,______填名称)
(1)图为动物细胞_____(填“显微”或“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此细胞中与高等植物细胞不同的细胞器有[ ]_____。
(2)被称为系统的边界的是[ ]_____,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图中合成的抗体最后以___________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4)抗体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 ]_____。
29、下图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2,4﹣D 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的预实验结果图,请据图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常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枝条的方法有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2)设置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2,4﹣D 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的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点)
(3)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2,4﹣D 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的预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类似物 2,4﹣D 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具有两重性。请在下面坐标图中,绘出生长素类似物 2,4﹣D 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的曲线图。
(4)结合预实验结果图,欲进一步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2,4﹣D 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请从所给的生物材料中选择适合的材料,并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材料:A:多年生、不去叶、每枝留有 3-4 个芽的月季插条若干 B:一年生、不去叶、每枝留有 3-4 个芽的月季插条若干 C:一年生、去叶、每枝留有 3-4 个芽的月季插条若干 D:多年生、去叶、每枝留有 3-4 个芽的月季插条若干)。
30、果蝇具有繁殖快、易饲养、相对性状明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少等特点,常用作生物实验材料。下图表示果蝇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基因A、a分别控制果蝇的长翅、残翅,基因B、b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白眼。请分析回答:
(1)该图表示的是_____性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该果蝇产生的正常生殖细胞中有_____条染色体。
(2)图示果蝇的表现型是_____翅_____眼。
(3)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等人通过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得出了“基因在_____上”的结论。
(4)同时考虑基因A和a、基因B和b,图示果蝇最多能产生_____种类型的配子,这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_____的结果。
31、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析回答:
试管编号 | 培养液/mL | 无菌水/mL | 酵母菌母液/mL | 温度/℃ |
A | 10 | ﹣ | 0.1 | 28 |
B | 10 | ﹣ | 0.1 | 5 |
C | ﹣ | 10 | 0.1 | 28 |
(1)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是 .
(2)除了表中的变量外,列举两项无关变量 .
(3)1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应采用 的方法进行计数
(4)某同学在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①微镜下一个中方格中有酵母菌 个.
②他的操作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正确的操作是 .
③这种错误操作会导致他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偏 .
32、野生型果蝇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
蝇眼形的遗传特点,便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亲代果蝇均系纯合子)。雄果蝇的染色
体组成图及性染色体分区段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F2中圆眼 :棒眼=3 :1,则该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_________是显性性状。若F2中圆眼 :棒眼=27 :37,则该对性状受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
(2)若该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与果蝇眼形相关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若这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Y染色体上的I区段),则与果蝇眼形相关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
(3)若F2中圆眼 :棒眼=3 :1,且仅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等位基位于性染色体上,可能位于乙图中X、Y染色体的_________区段。
(4)若已经研究清楚,该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圆眼纯合果蝇与棒眼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棒眼果蝇。出现该棒眼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为了探究其原因,现有人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请您帮助完成结果预测。(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①用该棒眼果蝇与基因型为Aa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圆眼:棒眼=___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圆眼:棒眼=_____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