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下列各图,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向右则弯曲生长
B.图乙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多,所以外侧生长得快
C.图丙中若固定光源,暗箱匀速旋转一周,幼苗将弯向小窗
D.图丁中放M的胚芽鞘向一侧弯曲,而放N的不弯曲
2、生态工程倡导“无废弃物农业”的建设。农业废弃物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经过处理后可作为燃料、肥料、饲料、工业原料等,不仅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还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产品竞争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工程建设要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
B.“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循环原理,极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C.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可实现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
D.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依据协调原理,要提高生物多样性,构建复合群落
3、某同学训练宠物狗,在其排便前后进行语言和动作刺激,并饲喂食物,使宠物狗形成在固定地点大小便的条件反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中,语言、动作由无关刺激转为条件刺激
B.该条件反射的最高级中枢在狗的大脑皮层
C.条件反射一旦形成就可以一直维持下去
D.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4、研究者分别给不同组别的母鼠注射李斯特菌,发现未怀孕组母鼠产生的抗体有乙酰化修饰,无法对抗李斯特菌,这些抗体发生去乙酰化,可以清除李斯特菌( )
A.浆细胞特异性识别李斯特菌后合成并分泌相应抗体
B.乙酰化或去乙酰化会影响抗体的结构进而影响功能
C.经母乳传给后代的抗体会参与机体内的特异性免疫
D.该研究表明孕妇接种疫苗及母乳喂养具有积极作用
5、影响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许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过程中,对当地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水
B.在北回归线附近,分布有西双版纳、撒哈拉沙漠、墨西哥草原,导致这一植被横向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
C.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生活着许多鸟类,而且明显呈垂直分布,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生存空间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导致这一植被纵向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
6、人的大脑有很多复杂的功能,使人类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创造出灿烂的人类文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通过自我调适和他人帮助得到缓解
C.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损伤,会导致人不能听见别人讲话的声音
D.人对自己姓名的记忆由于长年累月的运用,会储存在永久记忆中
7、下列属于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肠腔
B.肾脏产生的尿液进入输尿管
C.氧气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
D.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进入突触间隙
8、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的是( )
A.物种多样性
B.基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种群多样性
9、黑麂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预测某保护区黑麂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需调查的数量特征是(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性别比例
D.年龄结构
10、如图是血糖调节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低血糖状态时,通过①→②→③使血糖恢复正常,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B.高血糖状态时,胰岛A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合成肝糖原和甘油三酯等
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二者的作用相同
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11、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整个生命历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顶端优势的产生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B.细胞分裂素合成的主要部位是老叶,能促进细胞分裂
C.生长素和赤霉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与成熟,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可以促进果实脱落
D.乙烯含量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产生,进而促进细胞伸长,果实成熟时乙烯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12、下图为DNA复制过程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发生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
B.酶②为DNA聚合酶,其作用是催化RNA的形成
C.该过程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一般情况下,甲、乙两个子代DNA分子是完全相同的
13、常言道“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许多人认为,有时候在一个过于干净的环境中,反而容易得病。这类言论是免疫学当中很有名的“卫生假说”,即如果童年时太缺乏接触传染源、共生微生物(如胃肠道菌群、益生菌)和寄生物,可能会不利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反而增加过敏等的概率。换句话说,就是“太干净的孩子体质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题干中的说法是有道理的,所以应该多让小孩接触各种病原体
B.适度接触传染源可以促进相关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提高免疫力
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能产生细胞因子并呈递抗原
D.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14、人和动物渴觉的产生主要有两种途径,除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的高渗性口渴外,血容量减少也会引起容量性口渴,容量性口渴与血压有关。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引起脑干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兴奋
B.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引起垂体合成和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C.当血容量减少时,感受器兴奋,经信号传递,在下丘脑产生渴觉
D.当血容量减少时,醛固酮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15、春秋季是过敏的高发季节,某种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过敏反应由细胞免疫异常所致
B.组胺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人体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肥大细胞就会释放组胺
D.临床上可通过减少组胺的释放来治疗该过敏性皮肤病
16、2021年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中,21名运动员因遭遇极端天气而失温遇难。失温一般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低于35℃。失温症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造成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失温初期,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
B.失温不会导致人体细胞中酶的活性下降,此时人体细胞呼吸加快
C.面色苍白往往是由于面部毛细血管收缩所致,是减少散热的途径
D.失温现象说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7、生态缸是指在隔绝物质交换的空间内,依据生态学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的封闭式人工微型生态系统。下列会降低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 )
A.用蒸馏水代替池塘水
B.采用散射光照射生态缸
C.向生态缸添加一些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通入一定量的空气
18、下图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检测项目 | 检测结果 | 正常值 | |
甲患者 | 乙患者 | ||
T3(ng/dL) | 4.1 | 345.1 | 10﹣200 |
T4(ng/dL) | 2.8 | 15.8 | 5.5﹣12 |
TSH(ulu/mL) | 22.7 | 0.1 | 0.2﹣7.0 |
注: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A.甲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乙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B.正常人从寒冷室外进入医院立即抽血,检测出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值高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调节TSH激素的分泌
D.甲状腺激素能催化细胞内物质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
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反馈调节可维持二者数量的相对稳定
B.河流轻度污染后的自身净化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C.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
D.因为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时不易恢复
20、已知某种氨基酸(简称Z)是一种特殊氨基酸,迄今只在某些古细菌中发现含有该氨基酸的蛋白质。研究发现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这些古细菌含有特异的能够转运Z的tRNA(表示为tRNAZ)和酶甲,酶甲催化Z与tRNAZ结合生成携带了Z的tRNAZ(表示为Z-tRNAZ),进而将Z带入核糖体参与肽链合成。已知tRNAZ可以识别金黄色葡萄球菌mRNA中特定的密码子,从而在其核糖体上参与肽链的合成。若要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合成含有Z的肽链,则下列物质或细胞器中必须转入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内的是( )
①ATP②RNA聚合酶③Z④古细菌的核糖体⑤酶甲的基因⑥tRNAZ的基因
A.②⑤⑥
B.①②⑤
C.③⑤⑥
D.②④⑤
21、密度制约因素是指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相关的因素,据此推断下列哪项不是密度制约因素( )
A.天敌
B.气候
C.食物
D.病原体
22、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及活性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也可能导致组织损伤
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与细胞毒性T细胞都能直接接触并分解病毒
C.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
D.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机体排除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23、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B.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细胞之间均充满组织液
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物质的质量浓度
D.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24、某生物群落中的植物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还生长着少量的灌木,没有乔木。其中有两种植食性动物A、B及肉食性动物C,C以A为食,它们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准确的是( )
A.该群落属于草原生物群落类型
B.群落中没有乔木,可能原因是乔木不耐旱
C.植食性动物A、B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
D.A种群数量产生波动是因为C的捕食作用
25、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l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____,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__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
(3)当兴奋在图l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是________________;兴奋传递过程中,在图2中①处的信号转换模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1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当手指无意间触到针尖时,会立即发生缩手反射。在这个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____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的。但当医生用针刺手指取指尖血时,人们并未发生缩手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据图回答问题:
I.下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出现的情况(“J”形、I、Ⅱ、Ⅲ),其中b点表示外界因素发生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某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a~b段的相对稳定状态,表明该种群的数量已经达到了___。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种生物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若图中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填“K1”或“K2”),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致使蝗虫患病)的生长,若b点发生地变化为干旱,则b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最可能为___(用图中标号Ⅰ、Ⅱ、Ⅲ表示)。
Ⅱ.下图甲表示藏羚羊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3)根据甲图给出的信息,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为___形。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时,该生物种群数量对应在乙图上的时间点为___。
(4)下列关于图乙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___。
A、若在t2时种群的个体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B、 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
C、 从t1到t2,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D、若曲线代表某害虫种群,防治害虫应在t1前进行
E、t1~t2,该种群的出生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上升
27、下图为正常人体心肌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环境可表示为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2)①中所含水分的来源是__________②中所含成分可以和_________中的成分相互交换。(用图中标号表示)
(3)用图中标号和箭头表示毛细血管运输来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吃饱饭后,胰岛分泌的_________增加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28、下图为验证生长素在水稻幼根中进行极性运输的实验,取一段幼根,削去根尖的尖端(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使其不再产生生长素,在M端放含生长素的琼脂块,N端放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N端琼脂块中能检测到生长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N端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来自于________。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在植物体内生长素除进行极性运输外,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________。
(3)某同学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生长素在水稻幼根中进行极性运输的结论,极性运输是指________。有人说此实验不够严谨,你应该对其如何进行改进:________。
29、在蜗牛的天敌中,飞鸟最为可怕。它们拥有敏锐的视力、飞快的速度和锋利的爪子,蜗牛只要离开树荫和草丛的庇护,就很容易被飞鸟发现。已知蜗牛外壳有条纹(B)对无条纹(b)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个人工养殖的自由交配的蜗牛种群中,基因型为bb的蜗牛大约占64%,则一年后基因B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基因型为Bb的个体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2)在自然界中两种蜗牛被其天敌捕食的情况如图。由图可推测,______________蜗牛更容易被其天敌捕食。预计若干年后,无条纹的基因频率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此变化是通过______________实现的,根据此变化可知蜗牛将发生进化还是形成新物种?_______________。
(3)在遗传学的和生物进化论的研究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一个物种。
30、图1为细胞的放大图,表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及其去向,其中①~⑦表示细胞结构,⑧~⑨表示细胞生理活动,甲~丁表示结构中的物质。图2表示胰岛素对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调节,细胞膜上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GLUT4。据图回答:
(1)①~⑦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___],绿色的植物细胞中特有的细胞器是[ ] _____。
(2)结构①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利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
(3) 若图1表示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激素的过程,则丁物质可能具有______的作用。
(4)图2显示: [⑧]________作用能调节着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的数量,该作用的完成直接有赖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2型糖尿病人胰岛素水平正常,但靶细胞存在“胰岛素抵抗”, 从细胞膜的组成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的数量少。
31、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 。 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下图甲、乙所示。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 、 四类,该实验所用的培养基以 为碳源。从功能上看,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制备培养基的过程中,平板冷凝后,需将培养皿倒置,其原因是 。
(3)纯化菌种时可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 接种环一般通过 灭菌, 在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操作中,要注意 、 。
(4)为探究苯磺隆的降解机制, 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 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 。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为什么? 。
32、下丘脑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内分泌调节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垂体活动的调节实现的。下图是下丘脑与垂体之间关系示意图,其中神经元1、神经元2同时具有内分泌细胞的功能。分析回答:
(1)食物过咸,人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此时兴奋部位膜外电位变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神经冲动传到神经元___________(填1或2),促进其合成并分泌_________________激素。
(2)在寒冷条件下,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传到神经元_________(填1或2),促进其合成并分泌激素、该激素促进靶器官(细胞)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
(3)以上两个实例说明了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