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聊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生物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一般来说,群落演替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称为顶极群落,一个湖泊经历一系列的演替阶段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群落,演替过程大体要经历如图所示的5个阶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湖泊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群落演替均会到达森林群落

    C.裸底阶段沉水植物无法生长是因为缺乏充足的氧气条件

    D.因缺少光照导致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的沉水植物逐渐减少

  • 2、锁阳是一种多年生肉质草本,无叶绿素,可入药,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等功效。锁阳种籽被包裹的十分严实而无法脱落,其根部会生出一种白色的小虫——锁阳虫。锁阳虫从底部沿锁阳内部逐渐向上吃空锁阳,直至顶部。锁阳籽沿空洞掉入底部并随着锁阳内部水分进入另一种植物白刺根部,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迅速成长,壮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锁阳属于生产者,其种籽被严实包裹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锁阳入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锁阳和锁阳虫、锁阳和白刺的种间关系分别为互利共生和寄生

    D.锁阳同化的能量去向包括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流入锁阳虫、被分解者利用

  • 3、对人体无害的“非己”物质也可能引起免疫反应。根据图示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不包含细胞免疫过程,包含体液免疫过程

    B.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发育成熟

    C.图中过敏原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 4、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有关叙述正确的(  )

    A.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I→II→III

    B.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为5.45107KJ

    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

    D.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以有机物为载体

  • 5、某疫苗为全病毒灭活疫苗,该种疫苗需要注射两剂,且间隔一个月。注射疫苗后出现低烧等症状属于正常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灭活的病毒相当于抗原

    B.接种该疫苗后,人体能够获得对多种病原体的免疫力

    C.注射两剂疫苗能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

    D.出现低烧等症状可能是疫苗引发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的

  • 6、河水是主要的饮用水源,如果河水遭到污染,污染物会通过饮水直接毒害人体。下图是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溶解氧含量减少原因是藻类数量减少导致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减少

    B.bc段藻类吸收污水中大量有机物导致其大量繁殖

    C.cd段含碳有机物含量下降导致细菌数量减少

    D.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主神经系统是脑神经和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B.大脑、小脑和脊髓共同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小脑能够维持身体平衡

    C.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传出神经,其活动不受脑中高级中枢的控制

    D.神经胶质细胞数量远少于神经元,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 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B.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液、血浆等

    C.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一部分

    D.血浆的组成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 9、正常情况下,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发生在内环境的是(       

    A.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

    B.胰高血糖素的合成与加工

    C.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D.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

  • 10、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及活性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也可能导致组织损伤

    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与细胞毒性T细胞都能直接接触并分解病毒

    C.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

    D.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机体排除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 11、某科研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来验证中药A与药物B具有相似的抗心律异常功能:先将健康小鼠用ACh-CaCI处理成心律异常模型小鼠,然后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注射中药A和药物B进行治疗。实验的其它无关变量适宜且相同,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的心律情况。该实验操作不足以验证结论,下列补充操作错误的是(       

    A.实验应增加空白对照组,即健康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B.模型小鼠应添加一组注射生理盐水

    C.模型小鼠应添加一组同时注射中药A和药物B

    D.实验前需检测小鼠的心律情况

  • 12、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环境因素的调节,其中光、温度和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绿光和蓝紫光

    B.有的植物需要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是植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C.植物的根和茎可通过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感受重力刺激

    D.环境因素会影响基因表达的调控,也会影响激素的产生和分布

  • 13、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产业收益,某农村创新采用“桑套生姜”模式的立体农业,让闲置的土地每季都有产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区别该群落与其它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B.立体农业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C.桑树和生姜两种植物根系深浅搭配,可实现对不同层次土壤中水和无机盐的充分利用

    D.与传统农业相比,“桑套生姜”立体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更高

  • 14、人体皮肤干燥容易出现瘙痒的感觉,研究发现这与一种神经递质一5-羟色胺有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痒觉的形成属于人体的条件反射

    B.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出的5-羟色胺以自由扩散方式移向突触后膜

    C.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进入下一个神经元中发挥调节作用

    D.突触间隙中的5-羟色胺发挥作用后可被突触前膜回收或被灭活

  • 15、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神舟十四在轨期间,水稻种子经历了120 天的太空培育生长,实现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这也是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下列关于空间站中水稻生长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在太空微重力的环境下生长发育完全由植物激素控制

    B.用乙烯溶液连续处理生长期的水稻苗可以提高产量

    C.用脱落酸溶液处理水稻种子能够维持其休眠,抑制萌发

    D.水稻在太空微重力的环境下生长发育,生长素的运输只有极性运输

  • 16、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C、D共同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B.②③表示呼吸作用,④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图中A→C间仅存在1条食物链

    D.消费者C和分解者D都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17、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C.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D.抗体、细胞因子均是免疫活性物质

  • 18、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包含6个生物种群,5个营养级,但缺少分解者

    B.图中丁和丙、戊和丁之间都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

    C.若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丙的数量在短期内也会减少

    D.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总和

  • 19、斯他林等在发现了促胰液素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推测或叙述合理的是(  )

    A.本实验的对照组应给狗注射等量的蒸馏水

    B.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使胰液分泌增加

    C.该研究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D.滤液作用效果多样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

  • 20、1904年,科学家艾略特使用肾上腺提取物刺激肠道平滑肌,发现肾上腺提取物和交感神经引起兴奋的生理效应是相似的,而对于没有交感神经支配的器官,使用肾上腺素刺激,并不能引起肌肉的收缩或舒张反应。下列有关该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支配平滑肌的交感神经是一种传出神经

    B.肾上腺素可能是交感神经分泌的神经递质

    C.无交感神经支配的器官,其细胞可能不存在肾上腺素受体

    D.肾上腺素能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来发挥作用

  • 21、下列关于“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环境因子只能通过激素来影响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B.这一现象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C.适当喷2,4-D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

    D.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

  • 22、水稻育种有两次绿色革命,一次是高秆变矮秆,一次是常规稻变杂交稻。两次绿色革命,都使水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多倍体水稻同样具有大幅度提高产量的潜力,一旦成功,可以说是水稻育种的第三次绿色革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高秆变矮秆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杂交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性状

    C.多倍体水稻谷粒更大,茎秆也更加粗壮,营养含量更高

    D.一般来说,通过杂交获得纯合四倍体品种比纯合二倍体品种所需时间更长

  • 23、研究表明,B细胞对多数抗原产生免疫应答有赖于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Th细胞和B细胞能分裂和分化

    B.Th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

    C.B细胞有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受体

    D.Th细胞只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

  • 24、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血浆中不可能出现淀粉、蔗糖、葡萄糖等物质

    B.浮肿、手足抽搐、贫血症都是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

    C.血浆中的葡萄糖可被肌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分解,从而维持机体能量供给

    D.体内细胞一般都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二、非选择题 (共8题,共 40分)
  • 25、白纹伊蚊分布广泛,可传播登革病毒,雌蚊吸血,雄蚊不吸血而吸植物汁液。某科研团队培育了携带新型共生菌的白纹伊蚊,其中的雄蚊与野生雌蚊交配,产生的受精卵不能发育。该团队在试点小岛上大量释放携带新型共生菌的雄蚊,降低了野生白纹伊蚊的种群数量。

    1)研究人员释放雄蚊后连续监测白纹伊蚊种群数量的变化,以检验实验效果。该实验选择封闭性较好的小岛而不是更开放的环境作为试点,从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考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担忧降低白纹伊蚊数量后,会对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影响。而多年实验结果表明该举措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较小,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3)雄蚊可通过感知雄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雄蚊的方位,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功能。

    4)该团队另还探索出防治白纹伊蚊的新途径,其细胞中能产生酶R,该酶能识别并切割白纹伊蚊X染色体上特定的DNA序列,使X染色体断裂。为控制白纹伊蚊种群数量,减少登革病毒传播,科研员对雄蚊进行基因工程改造。科研员将酶R基因转入野生型雄蚊体内,使酶R基因仅在减数分裂时表达。由于转酶R基因雄蚊精子中的性染色体只能为______,推测种群中_______(填“雌”或“雄”)个体数量明显下降,种群的_______失衡,达到降低种群数量的目的。

  • 26、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天敌有狼、棕熊、鹰、秃鹫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特征,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

    (2)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图中I、Ⅱ、Ⅲ、IV分别对应大(5~8龄)、 中(3~5龄)、小(1~3龄)、 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的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________,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___地区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

    (3)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如图2,据图分析,曲线a~b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或“先增加后减少”),c~d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除题图中因素外,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有________等。

    (4)藏羚羊是羌塘高原有蹄类唯一的迁徙物种。成年藏羚羊一年中除交配季节,绝大部分时间是雌雄分群。每年6月份,雌性藏羚羊逐渐集结并向夏季产羔区迁徙,6月20日至7月10日小羊羔陆续出生,完成生产后雌性藏羚羊于7月上旬回迁,8月返回越冬栖息地。图3为12个环境因子对藏羚羊栖息地选择的影响示意图,分析可知,决定产羔地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有________等3个因素,影响藏羚羊越冬区选择的环境贡献值相比产羔区更加分散,________等2个因素贡献值突出。藏羚羊选择的产羔区的食物资源和气候条件都相对较差,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 27、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目标,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y),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丁代表______________(填成分),其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产生CO2碳元素在甲和乙之间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丙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J/cm2·y)。

    3)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大量减少最终该生态系统仍能保持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

    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北京冬奥会是一届史无前例的奥林匹克盛会,实现了一届冬奥会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目标。冰雪运动过程中,人体会出现一些生理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刚进入低温环境时,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位于_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________(答出1点),以减少散热。完成上述过程的反射属于,_______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冰雪运动过程中,相关神经兴奋后可以促进,_________(答出2点)等激素的释放,这些激素使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从而增加产热。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调节。

    (3)运动排汗大量丢失水分和Na+,但机体能够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其原理是__________

    (4)低温会导致肌纤维粘滞性加大,骨骼肌兴奋性及协调性下降,肌肉僵硬,容易发生肌肉和肌腱撕裂;关节的灵活性也会减弱。为了避免冰雪运动时发生运动损伤,请根据上述信息提出1点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现有如下品系特征的几种果蝇,已知表中所列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

    品系名称

    品系的部分性状特征

    裂翅

    灰体、裂翅

    黑檀体

    黑檀体、直翅

    野生型

    灰体、直翅

     

    研究人员通过裂翅品系与其他品系果蝇的杂交实验,阐明了裂翅基因的遗传规律。请分析并回答:

    (1)若要确定裂翅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可将裂翅品系与野生型进行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确定裂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科学家通过实验确定了裂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完成了下列实验:

    由上述实验可推测出裂翅性状由________性基因控制。F1裂翅品系自交后代中,裂翅品系与野生型比例接近2:1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黑檀体性状由3号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若要对裂翅基因进行进一步的染色体定位,现选择(2)中裂翅品系与黑檀体品系进行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 30、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的细胞壁以提高出汁率。为研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①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的试管,在10 ℃水浴中恒温处理10 min(如图中A)。

    ②将步骤①处理后的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 ℃水浴中恒温处理10 min(如图中B)。

    ③将步骤②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量果汁量(如图中C)。

    ④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记录果汁量,结果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果汁量/mL

    8

    13

    15

    25

    15

    12

    11

    10

     

    根据上述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能破除细胞壁,是因为果胶酶可以促进细胞壁中_________的水解。

    (2)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中也有玻璃棒搅拌的操作,其目的是使__________,以减少实验误差。

    (4)实验结果表明,在上述8组实验中,当温度为________时果汁量最多,此时果胶酶的活性________。当温度再升高时,果汁量降低,说明________________

    (5)能不能确定该温度就是果胶酶的最适温度?如果不能,请设计出进一步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请回答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及物质提取的问题:

    (1)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除了提供________这几种主要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氧气以及_________的要求。

    (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常用的对接种环进行灭菌的方法是_________

    (3)从土壤中分离尿素分解菌的过程中,应向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指示剂。纯化菌种和统计某活菌的数目时,宜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

    (4)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常用乙醇、石油醚等进行萃取,原因是胡萝卜素_________。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

  • 32、已知某小岛上蜥蜴脚趾的分趾与联趾分别由Aa决定,如图表示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YZ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环境的变化将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4)经过若干年的进化后,已知某蜥蜴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03,则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

    5)假如该蜥蜴种群中仅有Aabb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已知AabbAAbb=11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0
题数 3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