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人因食用被椰毒假单孢菌产生的外毒素米酵菌酸污染的黑木耳而中毒,出现内脏器官衰竭。实验研究中,给从未接触过米酵菌酸的受试者皮下注射微量米酵菌酸后,若出现局部红肿,则说明受试者对此毒素无免疫力;反之,则说明受试者体内含有足量的该毒素抗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局部红肿说明该受试者对米酵菌酸产生过敏反应
B.米酵菌酸抗体的首次产生需要米酵菌酸刺激B细胞
C.受试者体内已有的抗体存在于皮下组织的细胞中
D.若受试者注射米酵菌酸后皮肤出现红肿,下次注射一定还会出现红肿
2、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利用长时间蜷缩的方式保护自己,没有经过电击刺激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的防御行为。研究者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RNA注射到后者颈部,发现原本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学会”了防御,而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以下叙述不符合该实验的是( )
A.有助于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
B.本实验对照组的海蜗牛需要注射生理盐水
C.不能说明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
D.说明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
3、下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
B.①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C.自主神经系统是不受意识控制的,因此它对机体活动的调节与大脑皮层无关
D.③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脊髓中的某些中枢
4、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种群密度所采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调查跳蝻、蚜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取标记重捕法
B.对于个体较大的土壤小动物种群可采用目测估计法估算种群密度
C.对各种昆虫可采用黑光灯进行诱捕来估算种群密度
D.调查培养液酵母菌的密度可借助血细胞计数板抽样检测
5、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结合图示(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③分泌过程既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又体现了反馈调节
B.图中器官A是机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C.细胞C可产生抗体,其原因是细胞C识别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
D.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细胞D活性下降使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
6、玉米按照主茎与叶片之间的夹角可分为紧凑型、半紧凑型和平展型,选择合适的玉米类型有利于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中实现玉米给大豆让空间,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在某复合种植地块里,生长有马唐、刺儿菜、绿狗尾等杂草,另外还生活着玉米螟等小动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既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又提高了土壤肥力
B.大豆、玉米及杂草等植株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玉米种植的密度、高度以及与大豆的关系都属于玉米生态位研究的范畴
D.“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应选择种植平展型玉米
7、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流感病毒感染可能引起体温调定点升高,导致人体发热。如图为发热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温上升期,皮肤血管收缩、手脚冰凉的现象导致散热减少
B.体温升高到38.5 ℃之后的持续期,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C.TRH和TSH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促进其分泌甲状腺激素
D.体温调节过程体现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相互联系的
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降低人体免疫功能。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是 HIV的主要传播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辅助性T细胞表面存在识别并结合HIV 表面抗原的特异性受体
B.HIV 侵染初期,机体中的T细胞产生抗HIV 抗体清除大部分HIV
C.HIV 侵染后期、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经药物治疗的 HIV产妇因其乳汁中病毒含量低,最好选择母乳喂养
9、副交感神经在调节心脏跳动中起重要作用。为研究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特点和原理,实验小组取 4 个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蛙的心脏,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使之保持活性。其中心脏 A1 和 A2 保留副交感神经,心脏B1 和 B2 剔除副交感神经,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分组 | 实验操作 | 实验结果 |
① | 刺激 A1 的副交感神经,从 A1 的营养 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 B1 的营养液中 | B1 心脏跳动变慢 |
② | “?” | B2 心脏正常跳动 |
A.副交感神经属于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入神经,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B.该实验证明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产生一种使心脏跳动变慢的化学物质
C.配置的营养液在成分及理化性质上要与健康蛙心肌细胞液相同
D.“?”处应是“刺激 A2 的副交感神经,从 A2 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 B2 的营养液中”
10、神经系统对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等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B.脑神经和脊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传出神经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不能对同一器官起作用
D.神经胶质细胞能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11、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完成杂交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B.豌豆的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
C.豌豆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D.豌豆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都能自由组合
12、结肠癌发生的病程中开始的突变仅在肠壁形成多个良性的肿瘤(息肉),进一步突变才发展为癌(如图)。请据图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不正确的一项( )
A.DNA去甲基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B.DCC 抑癌基因突变后,基因结构没发生改变
C.癌变是一系列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致癌突变的积累
D.晚期肿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大量减少易扩散
1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其中C 是指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W1
B.B1指生产者中未被利用的能量
C.C2包含初级消费者粪便的能量
D.能量是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
14、动物细胞膜上广泛存在 Na⁺-K⁺泵,其工作模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和K⁺通过细胞膜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B.图中 Na⁺和K⁺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C.Na⁺-K⁺泵能运输 Na⁺和K⁺,说明 Na⁺-K⁺泵不具有特异性
D.若细胞处于低氧条件下,则Na⁺-K⁺泵运输速率可能下降
15、某地海岸潮间带分布着石鳖、帽贝、贻贝、藤壶等动物,四者间无捕食关系,但它们都会被海星捕食。在一个16m²的实验样地中,研究人员去除所有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占据优势,一年后藤壶被贻贝排挤,三年后群落中的物种数目从15种变为8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本实验设计符合“减法原理”
B.捕食可改变种间竞争强度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C.藤壶在演替各阶段保持优势
D.移除海星导致该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下降
16、桂海潮是我国首个非飞行员出身的航天员,这意味着我国的航天器、航天服的保障功能更加完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能在各种条件下维持航天员内环境稳态
B.通过调控航天服内的温度,可以维持航天员的体温恒定不变
C.通过航天服的调控,航天员体内的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其机体就处于稳态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17、哺乳动物某些蛋白质如: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等,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与氧气结合成为氧合蛋白,氧合蛋白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会改变构型成为还原蛋白,还原蛋白与氧气亲和力急剧降低,迅速与氧分离从而为机体组织细胞提供氧气。研究不同氧分压时三种人体蛋白氧饱和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其中A 为胎儿血红蛋白,B为肌红蛋白,C为成人血红蛋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还原型向氧合血红蛋白转变
B.在肝脏毛细血管处,由氧合血红蛋白向还原血红蛋白转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较正常情况低
C.剧烈运动时,肌红蛋白由还原型向氧合肌红蛋白转变,有利于肌肉代谢
D.胎儿血红蛋白在氧分压较低时对氧亲和力高于成人,便于胎儿尽可能多的从母体获得氧气
18、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二倍体细叶百合(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B.图②细胞中有6个四分体
C.图④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
D.图③每个细胞中均含有6对同源染色体
19、已知燕麦幼苗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科研人员将燕麦幼苗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处理过程如图Ⅰ所示;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幼苗甲和乙的侧,结果如图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琼脂块A和B中的生长素都能促进生长
B.本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促使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
C.若图Ⅰ改为从顶端垂直光照,则图Ⅱ中的甲和乙都将直立生长
D.乙弯曲的角度大于甲,说明琼脂块B中的生长素浓度大于A中
20、世界上每年有大面积的农田、草原和森林遭受病虫害、鼠害、鸟害。下列有害生物的防治方法中不是生物防治的是( )
A.利用六六六防治稻螟虫,可以使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B.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D.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其繁殖力下降
21、下列均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
A.解旋酶、载体蛋白
B.抗利尿激素、O2
C.血浆蛋白、尿素
D.HCO3-、细胞因子
22、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团队发现了一种信息素,它可使飞蝗种群由散聚型转变为群居型,形成超大型种群而加重蝗灾。某科研小组对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结合下图信息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样方法调查跳蝻(蝗虫幼虫)的种群密度
B.对蝗灾区进行人工降雨有利于控制蝗虫数量
C.气温持续升高不利于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
D.依据信息素结构可设计拮抗剂用于蝗灾治理
23、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类型和去向(d表示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获得能量的方式不相同
B.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是b1+c1+d1
C.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1/(a1+b1+c1+d1)×100%
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所同化的能量
24、太极拳中“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伸肘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只能单向
B.失去大脑皮层的调控,伸肘动作就无法完成
C.肌梭受到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D.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释放神经递质,导致屈肌运动神经元不产生兴奋
25、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图中物质④是_____,物质⑦是_______。
(2)图中细胞a是_________,细胞b是__________,细胞f是____________。
(3)请描述③作用的过程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与胰岛B细胞膜的部分结构相似,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而导致糖尿病,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在免疫学上属于_____________。
(5)初次免疫后,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机体会产生二次免疫。请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描述图中二次免疫的作用过程___。
(6)对于动物的免疫系统,除具有防卫功能外,还具有______的功能。
26、下图为A、B、C三个神经元构成的反射弧,椐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 ________________ 。
(2)A、B、C细胞间信息的传递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刺激部位④,该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________控制。
(5)给你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否为双向的?并预测可能的结果及结论。(利用图中标注的数字⑥、⑦、⑧说明刺激、测量和观察的部位)设计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可能的结果和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是双向的。
27、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至10月20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40280824例,累计死亡病例1116314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遗传物质是RNA,患者初期症状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回答下列问题:
(1)20l9-nCoV进入人体后,难以仅靠人体第一、二道防线将其清除,往往需要特异性免疫进行防御,特异性免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范围内的发热,是身体抵抗疾病的生理防御反应。试列举发热时,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能量与病理有关的三种特殊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冠疫情期间,医生要求病人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利于疾病的治疗,据图分析,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4)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有效预防此病毒,其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不能确保接种疫苗的人一定不患此病,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
(1)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生成的是_____色沉淀。
(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中的“质”是指什么结构?________。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紫色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哪个结构中?________。
(3)孟德尔用什么方法验证了他的假说的正确性?________。
(4)在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许多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来说,常采用_____法;而对于许多分布范围广,活动能力差的生物,则可以采用___________法。
(5)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漂洗是哪一步之前要进行的?________。在显微镜的视野中,你看到更多的细胞处于_____期。
29、甲图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乙图所示是肝细胞中所进行的有关化学变化,请分析回答:
(1)由甲图可知,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同时受______和______调节而正常进行。
(2)寒冷环境下,激素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3)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后,可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使胰岛________细胞兴奋,增加激素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同时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也会增加,这两种激素在调节血糖浓度上表现为________作用。
(4)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时,激素____(填字母)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肝细胞膜上识别该激素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
30、下图表示人体某细胞合成、运输和分泌蛋白质的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结构6是细胞的边界,其主要成分是脂质和__________,组成它的脂质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该细胞吸水膨胀时其厚度变小,这说明它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和运输的细胞器是[ ]________和[ ]________,分泌蛋白以________的方式分泌出细胞。
(3)结构8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硒对结构4的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红细胞 B.脂肪细胞 C.心肌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31、转基因小鼠的过表达模型和基因敲除模型在人类疾病机理与治疗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表明,阿兹海默病(AD)发病与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突变等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___________方法将APP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中,即可获得APP基因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鼠模型。
(2)sgRNA可识别与之互补配对的DNA片段,我们可利用__________为模板设计sgRNA,再利用该sgRNA引导限制酶__________,从而获得APP基因敲除的转基因小鼠模型。
(3)为证明已获得APP基因敲除的转基因小鼠,需提取出该转基因小鼠的基因组DNA,并以________作为探针,进行DNA分子杂交。若__________,则说明已获得APP基因敲除的转基因小鼠。
(4)能否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证明已获得APP基因敲除的转基因小鼠?_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研究得知,某DNA存在一个能控制转录过程的特殊区段。科学家通过PCR技术获得了大量该区段。该技术操作流程的三个重要步骤是__________。
(6)人们发现小型猪的器官可用来替代人体器官进行移植,但小型猪器官表面的某些抗原决定蛋白仍可引起免疫排斥。科学家正试图利用基因工程对小型猪的器官进行改造,在改造中导入的小型猪基因组中的一些调节因子属于基因工程中的__________,作用是抑制__________的表达。
32、马世俊院士是我国生态学研究的奠基人,为解决我国千百年来不能根治的蝗灾问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马世俊研究影响东亚飞蝗种群增长的因素,为治理蝗灾提供了依据。统计1663~1962年间的东亚飞蝗发生程度与气温、干湿指数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图中R/S表示干湿指数,指数越大则湿度越大。回答以下问题:
(1)在理想条件下,即____________,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可能呈____________形。
(2)从温度和干湿程度来看,东亚飞蝗在____________条件下易大爆发。
(3)昆虫的体重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作为衡量虫体发育状态的指标。为研究种群密度和温度对东亚飞蝗的发育速度的影响,检测不同条件下成虫的平均体重(mg),结果如表所示。
密度(头/m2) 体重(mg) 温度(℃) | 10 | 150 |
25 | 1228.7 | 1323.0 |
30 | 1230.6 | 1397.1 |
35 | 1220.7 | 960.0 |
40 | 1140.2 | 864.6 |
实验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密度变化对东亚飞蝗发育状态的影响是:低温时___________,高温时___________。
(4)种群密度通过影响雌雄交尾概率、有效产卵面积、生殖干扰等因素来影响东亚飞蝗的繁殖能力。预测当种群密度增加时,东亚飞蝗的繁殖能力会如何变化,并说明理由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