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设计实验证明雌蛾能够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配,可分成A、B两组,一组用纱窗罩住雌蛾,另一组用玻璃罩罩住雌蛾
B.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实验中可以用碘液或斐林试剂来检测因变量。
C.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时,应将对照组土壤灭菌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D.“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要考虑系统内组分,若分解者数量不够则生产者最先出现营养危机
2、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调查采用样方法,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
B.甲地Ⅲ径级的个体可能在幼年期受干旱等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
C.根据径级结构推测乙地阳坡该乔木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比较甲、乙两地不同坡向该种乔木的个体数,判断该乔木喜阳
3、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接近( )
A.50只/hm2
B.80只/hm2
C.92只/hm2
D.160只/hm2
4、牵涉痛是疼痛的一种类型,表现为患者内脏病变却感到体表某处有明显痛感,而该处并无实际损伤,这是由病变的内脏神经纤维与体表某处的神经纤维会合于同一脊髓段导致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分布于内脏各处的感觉神经是外周神经
C.内脏感觉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D.牵涉痛的出现可辅助判断病变内脏位置
5、如图为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神经递质均可作为信息分子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
B.激素b为胰岛素,该激素的受体几乎遍布人体组织细胞
C.调节血糖平衡时,激素a和激素b的作用相抗衡
D.糖尿病人空腹时,胰岛细胞不分泌激素
6、2021年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中,21名运动员因遭遇极端天气而失温遇难。失温一般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低于35℃。失温症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造成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失温初期,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
B.失温不会导致人体细胞中酶的活性下降,此时人体细胞呼吸加快
C.面色苍白往往是由于面部毛细血管收缩所致,是减少散热的途径
D.失温现象说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7、浆细胞是唯一能产生、分泌抗体的细胞,可以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其分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①T细胞把抗原呈递给B细胞 ②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③抗原刺激记忆细胞 ④B细胞的有丝分裂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寒冷环境中,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正常体温
B.饮水不足时,会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速率降低
C.受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合成促甲状腺激素的速率增大
D.产生动作电位时,神经细胞膜外Na+进入细胞需要消耗ATP
9、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 )
A.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
B.突变和基因重组
C.基因重组和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
D.突变和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
10、如图①~④表示甲刺激所引起的调节过程,乙表示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②③过程主要通过体液调节实现
B.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胰岛”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则“甲刺激→乙→垂体→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
D.若甲刺激为食物过咸,则在乙处下丘脑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
11、在一定体积的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每隔一段时间统计一次大草履虫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的( )
A.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对应数值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
B.图中K值的大小与培养液的体积有关,不受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C.若开始时在该培养液中放入10个大草履虫,则种群数量到达K值所需的时间不变
D.种群数量达到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12、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控制,其中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受到抑制,心率减慢;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和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对两组健康青年分别注射等量的阿托品和心得安各4次(阿托品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心得安是β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剂),给药次序和测得的平均心率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一组的每位健康青年共进行了8次心率的测定
B.乙酰胆碱与M型受体结合,使得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C.注射阿托品后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副交感神经作用加强
D.副交感神经对心跳的抑制作用远超过交感神经对心跳的促进作用
13、下列疾病中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是( )
A.血友病
B.过敏性鼻炎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班狼疮
14、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黄鼬是其天敌。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田鼠种群增长停止时,田鼠种内竞争最小
B.田鼠的种群数量总是在环境容纳量之下波动
C.人为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黄鼬种群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
15、下列有关几种发酵食品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发酵菌种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酒发酵时应将温度控制在18~30℃
B.生产醋酸所用的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C.腐乳发酵时,毛霉中蛋白酶的合成只需要核糖体参与
D.刚装坛密封好的泡菜,夏季的发酵时间比冬季的短
16、突触间隙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的减少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抑郁症,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5-HT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β受体结合可改变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
B.药物甲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从而阻止5-HT被灭活
C.药物乙抑制5-HT释放过程中的正反馈,增加5-HT的释放量
D.5-HT的释放和回收的运输方式相同
17、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兴奋经轴突末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18、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广、无特异性;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B.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C.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
19、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20、生态足迹是一种新兴的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的生态消耗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生态经济学指标,通过比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可定量判断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以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科学规划和建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B.步行、多食用蔬菜等积极的低碳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生态足迹
C.消费水平的提高、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等都会增大生态足迹
D.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较高,应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
21、下列各物质中,全部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a2+、尿素、水
B.溶酶体、葡萄糖、氨基酸
C.麦芽糖、Cl-、O2
D.Na+、血红蛋白、抗体
22、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中为显性,TL在女性中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
A.1/4
B.1/3
C.1/2
D.3/4
23、桂海潮是我国首个非飞行员出身的航天员,这意味着我国的航天器、航天服的保障功能更加完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能在各种条件下维持航天员内环境稳态
B.通过调控航天服内的温度,可以维持航天员的体温恒定不变
C.通过航天服的调控,航天员体内的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其机体就处于稳态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24、下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敏原初次进入过敏体质者体内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B.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C.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分布不同
D.预防该病发作的措施之一是避免再次接触诱发哮喘发病的过敏原
25、图是水盐平衡调节机理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垂体释放的A物质是 激素.引起该激素分泌增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 . B结构的名称是 .
(2)图中C代表尿量 .机体能通过体液和 的共同调节,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26、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与小白鼠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的问题:
(1)下丘脑与垂体之间有神经联系和血液联系,切断其神经联系后,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没有减少,说明下丘脑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方式是________调节。
(2)已知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能促进子宫发育。研究人员为探究垂体能分泌促性腺激素影响卵巢和子宫的发育,用一批幼鼠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
组别 | 手术/处理方法 | 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 后,卵巢平均重量(mg) | 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子宫平均重量(mg) |
1 | 不作处理 | 68 | 216 |
2 | A | 36 | 93 |
3 |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雌性激素 | 37 | 219 |
4 |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 | 66 | 218 |
①分组时应将健康、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相近的________幼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
②表中A处的处理方法________。
27、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的高产与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AA为高产,Aa为中产,aa为低产。小麦抗锈病(B)对不抗锈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图是培育高产抗锈病品种的过程图。
过程②得到的子代中选择表现型为_______的个体。过程④⑤应用的技术分别是______、_______。
(2)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高秆纯合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在后代个体中出现一株矮秆小麦甲。出现小麦甲的原因可能是亲本小麦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另提供基因型为DD和dd的正常小麦供实验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甲变异产生的原因。(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的受精卵致死;各基因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I.如果_____________,则发生了基因突变。
I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在一个海岛中,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游泳能力较弱。长期进化后发现连趾个体比例上升。
(1)海龟进化的原因如果用拉马克的进化理论解释是 和 。
(2)若开始时,w和W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更容易从海中得到食物,一年后,种群中基因型为Ww、WW的个体数量各减少20%,基因型为ww的个体数量增加20%,则一年后w的基因频率为 。若干年后,基因频率变化为W为0.2,w为0.8,则从理论上计算,基因型为Ww的个体比例为 。
(3)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
(4)该海龟种群的这种改变是否导致新的物种的产生? 。理由是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 。
29、现有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两个非双胞胎女儿。大女儿与一个色觉正常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的男孩。小女儿与一个色觉正常的男子结婚,并已怀孕。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红绿色盲的患病情况,用“”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_____
(2)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是_____。该遗传方式的遗传特点是_____。
(3)小女儿生出患红绿色盲男孩的概率为_____。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生出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_____。
30、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的图中数字②-⑤代表体液的相关组成部分,字母A、B代表相关的细胞,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
(1)图中细胞外液③和⑤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____________,③④⑤进行比较,含有较多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若②是骨骼肌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要比⑤处的______________。
31、据下图回答:
(1)果蝇体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果蝇的性别决定属于_______型。决定果蝇性别的染色体是图中的____________。
(3)果蝇体细胞中8条染色体可以分成_____个染色体组,其中每组共有_____条染色体,果蝇属于_____倍体生物。
32、图甲是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其中Ⅰ、Ⅱ、Ⅲ表示不同的部位;图乙是光合作用的碳反应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不同的物质。
请回答:
(1)光合色素存在于图甲的[ ]______________中,其中呈黄色、橙色、红色的色素合称______________。在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要注意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一定要高于层析液,层析液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过程发生在图甲的[ ]_____________中。光反应中,水裂解产生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物质①、②为两种三碳化合物。物质①接受来自的NADPH的___________和来自ATP的___________形成物质②。离开循环的物质②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并且转变成___________供植物所有细胞利用。
(4)在叶肉细胞中,叶绿体释放的氧气可扩散至线粒体中用于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过程名称),与之有关的酶和合成_____________的酶镶嵌在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