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对同种食物不同大小个体的捕食比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个种群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B.乙种群和甲种群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小于乙种群和丙种群
C.甲、乙、丙三个种群在群落中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
D.在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
2、为探究植物幼苗向光弯曲生长的内在机理,科学家利用燕麦胚芽鞘进行了下图所示的两组实验,图中箭头代表单侧光照。该实验是为了验证( )
A.单侧光可导致幼苗弯曲生长
B.幼苗尖端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影响下部生长
C.单侧光可抑制尖端合成某种影响生长的物质
D.单侧光可导致某种影响生长的物质在尖端横向运输
3、某地在建设池塘时引入一些生物,包括大量藻类,以藻类为食的水蚤、鲫鱼和鲢鱼,以鲫鱼为食的鳜鱼。其中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还同时捕食水蚤。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池塘生态系统中共有4条食物链
B.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大于鲢鱼
D.若要提高鱼类产量还需投入相应的物质和能量
4、下列情况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患有肾小球肾炎时,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
B.摄入的食物过咸时,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C.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时,血浆蛋白渗出
D.摄入蛋白质不足而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5、2023年4月22日,“梵山净水·智慧领跑”为主题的马拉松比赛在铜仁市梵净山智慧赛道___成功举办。下列关于参赛选手体内的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运动过程中会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D.运动员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导致心跳、呼吸加快、胃肠平滑肌蠕动减慢
6、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抗体与肺炎支原体结合抑制其增殖
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消化白喉杆菌
C.呼吸道黏膜抵御流感病毒的入侵
D.溶菌酶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
7、某人幼年时因一次意外,下丘脑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他的( )
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
②体温调节受到影响
③血糖调节受到影响
④水盐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
⑤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⑥生长发育较迟缓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⑥
8、下列①~⑤是有关内环境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①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于血浆中
②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组织液中水分增加,形成组织水肿
③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血糖浓度相对稳定也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范畴,对于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⑤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9、科学家揭示出电压控制的钾通道,此通道是负责K+进出细胞的看门蛋白质,它们在神经和肌肉细胞上的作用与晶体管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一样。这一成果从另一侧面证明了细胞膜具有( )
A.免疫功能
B.识别功能
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10、清光绪《青田县志》曾记载:“田鱼,有红、黑、驳数色,土人在稻田及圩池中养之”。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历史悠久,达到了一田两用、稻鱼双收、互惠共生之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稻鱼共生系统中水稻和鱼是捕食关系
B.鱼的存在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该生态模式充分地利用了空间和资源,使人们获得了更大的收益
D.该共生系统中鱼可食害虫,属于生物防治
11、下图表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立生长的只有①
B.向右侧弯曲生长的是③④⑥
C.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②⑤
D.胚芽鞘③向左侧弯曲生长
12、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安全保卫部”,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胸腺是 T 细胞成熟的场所,骨髓是 B 细胞成熟的场所
B.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具有抗原呈递功能
C.免疫活性物质是仅由免疫细胞产生的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乙酰胆碱、糖皮质激素等可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影响免疫细胞
13、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中,各种群在一年时间内对能量的同化、利用和传递等的数量统计如下表(单位:×106 kJ/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种群 | 同化的总能量 |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 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 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 未被利用的能量 |
甲 |
|
| 65.5 | 3.0 | 15.0 | 41.5 |
乙 | 15.0 | 5.0 |
| 0.5 |
| 2.5 |
丙 | 2.0 | 0.6 | 1.4 | 微量(不计) | 无 |
|
A.种群甲、乙、丙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种群乙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5×106 kJ/年
C.能量从种群乙到种群丙的传递效率为12%
D.种群甲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59.5×106 kJ/年
14、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本实验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统计使用的是样方法
B.本探究实验由于有前后的自身对照,因此可不设置对照实验
C.若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过多,可增加对培养瓶内培养液的稀释倍数
D.计数时应统计小格中所有的酵母菌,包括各条边界线上的酵母菌
15、宇航员在太空中由于脱离了地心引力,血液上升,头部血量增加,机体误认为身体水量过多,引起排尿增加,从而容易造成脱水。此时,人体会做出适应性反应,以调整内环境的稳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B.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C.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
D.脱水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内液渗透压也会随之升高
16、有丝分裂前期,细胞质微管解聚,解聚产物用于组装纺锤体微管。红豆杉中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紫杉醇可阻碍微管解聚,从而阻碍了癌细胞的分裂直至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加倍不是同步的
B.癌细胞没有接触抑制现象,即使细胞堆积成群,仍能持续分裂
C.紫杉醇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细胞内纺锤体形成,使细胞周期缩短
D.紫杉醇还可能诱导癌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与扩散
17、松鼠以红松、云杉等植物的种子为食。在有些年份,每只松鼠平均能产 3 窝,每窝4~6只幼仔;而在有些年份,会有 20%~30%的成熟雌性个体不繁殖,繁殖者每年产仔数也明显减少,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因素是( )
A.天敌捕食
B.温度影响
C.种内竞争
D.食物匮乏
18、动物在被运输的过程中,体内皮质醇的含量会升高,增强动物对刺激的适应能力。下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其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在被运输过程中皮质醇含量会持续升高
B.N促进皮质醇的分泌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运输过程中M的分泌增加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D.皮质醇含量降低时能促进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
19、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下表。
处理区 |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 |
定时灌溉 | 不驱走大蚂蚁 | 增加35 |
驱走大蚂蚁 | 增加70 | |
不灌溉 | 不驱走大蚂蚁 | 减少10 |
驱走大蚂蚁 | 减少2 |
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测定蚂蚁的数量可用标志重捕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对小蚂蚁的活动范围无显著影响
20、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造成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50%的死亡造成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的死亡造成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是花粉有50%的死亡造成
21、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如下图所示。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组胺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
B.IgE抗体的产生可能需要辅助性T细胞参与
C.若用激素辅助治疗过敏反应,则所用激素应对免疫反应起促进作用
D.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抗体结合引发过敏症状
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破坏后的生态系统不易恢复,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强
B.弃耕农田形成灌木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提高
C.可以在玄武湖公园里建高档小区,提高生活品质
D.控制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3、在“猪—沼—菜”生态种养模式中,猪粪可作为沼气发酵的原料,沼渣作为蔬菜的肥料,菜叶喂猪,实现了种养相结合的良性循环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系统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组成了群落
B.图中有机肥为有机蔬菜提供物质和能量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D.该系统内废弃物得到了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4、人体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液,其中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B.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就不患病
D.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25、随着潮水的涨落,海面的水位不同,在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间的部分称为“潮间带”.烟台市月亮湾附近有一座伸入大海的栈桥,在退潮时可以看到桥墩的“潮间带”部分附着有大量的贝类和藤壶(一种附着于礁岩上生活的动物).北京大学的几位实习生对桥墩“潮间带”上所附着的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1)这几位实习生最可能采取了______(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随机抽样法)进行取样,据图分析,桥墩上生存的三种附着动物中,耐旱性最差的是______。
(2)距低潮面高度不同,桥墩上各种生物所占比例也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各种生物在迎潮面和背潮面的密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更适合附着生物生活的是__________(迎潮面/背潮面)。
26、通过实验测得某种植物的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情况,得到图1所示曲线;图2为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吸收CO2和线粒体释放CO2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检测指标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进行该实验时需要控制温度、水等为最适条件,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点时,细胞中的ATP来自______(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应于图2中的____。
(3)B点时,表示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对应于图2中的_____。在外界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限制C点的内在因素是色素的含量和________________。
27、图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感染人体后,会在体内周期性繁殖,从而周期性释放毒素。毒素的刺激可使___________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腺体A分泌的激素2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体温升高。若某人体温24h保持38℃,这期间人体内的产热量__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产热量。
(2)激素3能使_______________对水的通透性__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从而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作用。
(3)长时间饥饿,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_________细胞分泌的激素1增多,激素1可促进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转化为血糖,从而使血糖含量上升。
28、下图代表两个核酸分子的一部分,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DNA分子复制时,图中①处的变化是氢键断裂,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和能量。
(2)以_________链为模板合成丙链,丙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自上而下应是ACUGAA,这种遗传信息的传递叫 _______________。
(3)在甲、乙、丙三链中,共有密码子__________个。
(4)从图中所示过程分析,DNA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决定丙链的碱基序列的。
29、填表比较豌豆、普通小麦、小黑麦的体细胞和配子中的染色体数、染色体组数,并且注明它们分别属于几倍体生物.
比较项目 |
|
生物种类 | 体细胞中的 |
染色体数 | 配子中的 |
染色体数 | 体细胞中的 |
染色体组数 | 配子中的 |
染色体组数 | 属于几倍体 |
生物 |
|
|
|
豌豆 | 7 | 2 |
|
普通小麦 | 42 | 3 |
|
小黑麦 | 28 | 八倍体 |
|
30、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 .
(3)在a→c→d的营养关系中,d要增重1Kg需至少消耗a Kg.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 .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1、神经递质的代谢包括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降解、再摄取和再合成等步骤。如果其中的某些环节出错可能会导致很多神经系统的疾病,而药物的滥用可能会对人脑部的神经冲动产生干扰。下图是毒品可卡因(cocaine)对人脑部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①②为相应的结构。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轴突末梢释放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结合,形成复合体,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___________离子的通透性,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这样信号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
(2)神经递质作用后会失去活性,这样才能保证突触传递的灵敏性。毒品可卡因与转运蛋白结合后,可导致___________被阻断,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___________,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从而产生“快感”。
(3)如果突触后膜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神经递质中,机体会通过减少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数量进行___________调节,受体蛋白数量减少。为获得同等愉悦感,突触会依赖更多的神经递质,这样就会出现“上瘾”。“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此时体内___________激素的含量往往会减少,从而使人体精神萎蘼。
(4)吸毒者容易感染HIV,HIV主要寄生在人体的___________细胞内,可最终导致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有___________。
①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②艾滋病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③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该尽快治疗
④HIV病毒侵染入体细胞时,病毒的蛋白质不进入人体细胞内部
32、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以大量制备,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用H7N9病毒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③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2)向小鼠体内注射抗原蛋白,使小鼠产生____免疫。从小鼠体内分离的细胞Ⅰ是_________,细胞Ⅱ应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
(3)体外培养细胞Ⅱ,首先应保证其处于______的环境中,其次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温度。培养箱充入二氧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
(4)对于转基因成功的细胞Ⅱ还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和__________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