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会分泌一种多肽类激素鸢尾素,鸢尾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肌细胞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鸢尾素
B.鸢尾素会被胰岛 B细胞特异性识别
C.鸢尾素降低胰岛素合成所需活化能
D.剧烈运动会导致机体胰岛素含量上升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B.信息传递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也可以控制有害动物
C.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之间、种群内部都有信息的产生与交换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降低害虫数量属于化学防治
3、下列关于生物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种群密度
B.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C.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
4、用显微镜观察一个二倍体细胞时,发现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并整齐排列于赤道板上,则此细胞
A.正在着丝点分裂
B.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D.下一个时期会形成16条染色体
5、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调查草地中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区随机取样
B.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用标记物影响褐家鼠正常的运动能力
C.研究酵母菌数量变化时,先滴加培养液在计数板上后加盖玻片
D.研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将表层土上的落叶拨开后再取样
6、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同一物种的个体数量
B.种群密度变化受食物、空间、气候和天敌等外界因素影响
C.种群密度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
D.种群密度相同的两个种群,其出生率和死亡率也一定相同
7、图1如图甲是某种农业害虫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的改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另一个种群中,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不考虑迁入、迁出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t1~t2时期与图2中b~d时期种群年龄结构都是增长型
B.图1中为有效防治此农业害虫,应在种群增长速率为t2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C.由图1可知此农业害虫迁入这个新环境后是以“S”型曲线增长
D.此农业害虫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将一直保持相对不变
8、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有关叙述正确的( )
A.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I→II→III
B.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为5.45107KJ
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
D.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以有机物为载体
9、下图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过程中某一时刻的膜电位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区域的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B.②区域电位形成过程中的离子跨膜运输消耗ATP
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从左向右
D.此时图中电表测不到电位差
10、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直立生长,乙向左弯曲生长
B.乙向右弯曲生长,丙直立生长
C.甲直立生长,戊不生长不弯曲
D.丁直立生长,戊向右弯曲生长
11、人体的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人体内下列物质运输方向不会发生的是( )
A.组织液→血浆
B.淋巴液→组织液
C.淋巴液→血浆
D.血浆→组织液
12、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垂直带 | 海拔(m) | 植被类型 | 蝶类种数 |
Ⅰ | <1000 | 热带季雨林 | 349 |
Ⅱ | 1000~2000 | 常绿阔叶林 | 452 |
Ⅲ | 2000~2500 | 常绿落叶混交林 | 201 |
Ⅳ | 2500~3000 | 针阔混交林 | 136 |
Ⅴ | 3000~3500 | 针叶林 | 125 |
Ⅵ | >3500 | 高寒灌丛草甸 | 100 |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13、在华南某地的防护林中,适度砍伐成树有利于林下植物丰富度增加,阳生植物增多。受到重度干扰的防护林,比自然林更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防护林中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而无水平结构
B.砍伐成树降低了种内斗争有利于植物丰富度增加
C.受到重度干扰的防护林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增强
D.人工干扰可能会改变防护林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14、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就组成生物体的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而言,其核心元素是( )
A.C
B.H
C.O
D.N
15、某人因食用被椰毒假单孢菌产生的外毒素米酵菌酸污染的黑木耳而中毒,出现内脏器官衰竭。实验研究中,给从未接触过米酵菌酸的受试者皮下注射微量米酵菌酸后,若出现局部红肿,则说明受试者对此毒素无免疫力;反之,则说明受试者体内含有足量的该毒素抗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局部红肿说明该受试者对米酵菌酸产生过敏反应
B.米酵菌酸抗体的首次产生需要米酵菌酸刺激B细胞
C.受试者体内已有的抗体存在于皮下组织的细胞中
D.若受试者注射米酵菌酸后皮肤出现红肿,下次注射一定还会出现红肿
16、龙虎山自然保护区内有一条泸溪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在此越冬,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区中所有种群都具有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B.渔民捕鱼的渔网要控制网眼比较大,是为了保证河中的鱼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若该水域中红尾鱼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约有12000尾鱼,则该水域中红尾鱼环境容纳量为12000尾
D.龙虎山保护区内可能存在与中华秋沙鸭生态位相同的生物与之竞争。
17、将一个土豆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4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下图所示),每隔一定时间收集数据并绘制成曲线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土豆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并说明其作用具有专一性
B.2min后,由于酶逐渐活,导致曲线1的O2总量不再增加
C.将土豆片增至8片后再重新实验,收集的数据可绘制成曲线2
D.若将该装置放在90℃的水浴锅中加热,最终生成O2的相对值与曲线1相同
18、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间竞争可导致生态位的分化
B.同一物种在不同群落中的生态位相同
C.生态位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19、促进细胞分裂的激素是( )
A.生长素
B.细胞分裂素
C.乙烯
D.脱落酸
20、某城市卫生部门组织了一次鼠药灭鼠的活动,下图为该城市居民区投放鼠药前后褐家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褐家鼠的环境容纳量
B.进行鼠害防治,最好在种群数量达到d时进行人为干预
C.某城市卫生部门此次灭鼠活动不会改变褐家鼠的环境容纳量
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褐家鼠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21、生殖对策指生物繁殖后代时所面临的各种抉择。下表表示生物在不同环境状态下的生殖对策,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生殖对策者在群落演替中的消长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生殖对策类型 | r对策 | K对策 |
所处环境状态 | 不稳定 | 稳定 |
用于生殖的能量 | 多 | 少 |
用于自身生长的能量 | 少 | 多 |
A.K对策者一般个体较小,寿命较短,子代数量较少
B.相对于r对策者种群,一般情况下K对策者种群对于干扰的恢复力较弱
C.若环境变得不稳定,则某种群的生殖对策可能由r对策变为K对策
D.两类生殖对策者种群都可以演替到顶极群落阶段并维持绝对稳定状态
22、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受促胰液素调节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增加抑制下丘脑分泌
C.眼球被撞击,产生眼冒金星的感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D.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23、在天花病毒的第四代疫苗研究中,可利用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在感染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成分)制作疫苗,注射该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识别天花病毒的抗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使用该疫苗比传统疫苗更安全
B.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C.该方法制备的疫苗不会在机体内增殖
D.疫苗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4、下列不宜使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的是( )
A.作物植株上的蚜虫
B.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
C.农田中某种昆虫卵
D.某座大城市的常住人口
25、图1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相关信息分子A ,B .
(2)图中①表示 ,②表示增殖分化产生 .
(3)若图2表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则图中a段表示 电位,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 .如果处在低Na+的环境条件下,神经纤维兴奋时的电位峰值与图示c点相比: (高、低、不变).
(4)寒冷时,控制骨骼肌战栗的神经中枢位于 ,与此同时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和 含量上升.寒冷环境中会起“鸡皮疙瘩”,请写出产生此反应的具体反射弧. .
26、下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与该病相关的是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d,请根据下图来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是一种___________性遗传病,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2)若Ⅱ-4已经怀孕,其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若Ⅲ8和Ⅲ10近亲婚配,他们生下的孩子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3)Ⅲ-11个体___________(填“携带”或“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
(4)若Ⅲ-8同时还患有白化病(隐性病),Ⅱ-3和Ⅱ-4表现型正常,则Ⅱ-3和Ⅱ-4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
27、图甲所示的调节过程是维持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乙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图丙是图乙局部结构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正常人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①、③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属于____调节。由图可知,直接影响甲状腺分泌的信号分子是____(填文字)。
(2)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____。图甲中的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分别分泌____和____,它们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3)若图乙中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
(4)图丙中兴奋由1传递到3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某种麻醉剂能阻断兴奋在丙处的传递,同时检测到②处的信号分子的含量正常,根据图乙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
(5)兴奋在图丙处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
28、白僵菌可感染农业害虫,因而可用来防治农业害虫。由于白僵菌对草丁膦(一种除草剂)敏感,且杀死害虫的能力较弱,科研人员将Bar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和毒蛋白基因导入白僵菌进行基因工程改造,流程如图所示:
(1)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获取的毒蛋白基因,可以通过________技术在体外大量扩增,PCR过程中除了加入目的基因和dNTP,还需要添加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形成重组质粒1时需要的限制酶是________;形成重组质粒2除了需要限制酶XbaⅠ外,还需要________酶。
(3)将重组质粒2导入经________处理成为感受态的白僵菌,一段时间后用含有________的平板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含有Bar基因的重组白僵菌。
(4)为了检测毒蛋白基因是否插入到受体细胞,可以采用________技术检测。
(5)为了判断重组白僵菌的杀虫效果,科研人员接下来应该________。
29、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________。种群呈“J”型增长的条件是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2)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__点(填“a~f”的某一字母)后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
30、1991年石油泄漏致使海洋污染,影响了海岸线上生物的分布。调查结果表明,低岸(海潮可以冲刷到的地方)生长着大量的藤壶及其他定居生物,且物种数量、密度恢复比较快,至1995年生物多样性已恢复正常,而高岸(海潮冲刷不到的地方)的生物多样性只恢复到正常水平的83%。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
(2)至1995年低岸的生物多样性已恢复正常,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从生态系统的结构方面分析,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部因素是物种的丰富度和_____。
(3)调査海岸线上藤壶的种群密度最可能采用的方法是_____(填“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可以考虑建立相应的自然保护区,这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_____。
31、请分析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该遗传病受基因 A、a 控制,图中■患甲病男生,□正常男性,●患甲病女性,○正常女性),回答有关问题:
(1)从系谱图中可得出,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写出 IV15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
(3)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 100 人当中有一个该遗传病患者,若 III12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患该遗传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
(4)人类 ABO 血型的 IA、i、IB 三个基因,ABO 血型由这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下表:
血型 | A | B | AB | O |
基因型 | ⅠAⅠA、ⅠAi | ⅠBⅠB、ⅠBi | ⅠAⅠB | ii |
如果 IV15血型是 A 型与一个患有该病的 B 型血的男性结婚,他们生育了一个 O 型
血的儿子,再生一个与妻子血型相同且正常的女儿的概率_______。
(5)测定该遗传病的有关基因,发现正常人与患者的相应部分碱基序列如下:
正常人:……TCAAGCAGCGGAAA……
患者:……TCAAGCAACGGAAA……
据此判断,是碱基对的________导致基因结构改变,产生了致病基因。
32、如图表示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中 X、Y表示物质,①表示过程。请回答:
(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为______________mmol/L。
(2)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________,该结构的定义为_______________。
(3)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经过程①使胰岛 B细胞的活动减弱,这一调节机制称为 _____调节。同时,胰岛 A细胞分泌[Y] _______ 增加,该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从而提高血糖含量,维持血糖平衡。
(4)在上图两条升高血糖途径中,作用于胰岛 A细胞的信号分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型糖尿病是因为合成胰岛素不足,2型糖尿病是因为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判断患者的糖尿病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检测尿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