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对我国古代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阐述错误的是( )
A.“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了物种间的竞争关系
C.“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体现了植物向光生长的特性
D.“霜中蚱蜢冻欲死,紧抱寒梢不放渠”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2、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中为显性,TL在女性中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
A.1/4
B.1/3
C.1/2
D.3/4
3、苔草、旅鼠及北极狐是北极地区常见的生物。某科研小组在某一时间段对三种生物的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调查中还发现旅鼠种群密度过大时,雌鼠会出现排卵功能减退、泌乳受抑制、对仔鼠照顾不良等生理变化。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苔草的种群密度是该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旅鼠的种群数量仅受苔草、北极狐的影响
C.旅鼠种群密度过大时,旅鼠种群的出生率会降低
D.图中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O2、血浆蛋白、转运蛋白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血液和淋巴液等组成,占体液的2/3
C.感冒发烧治疗时输入的药液可以直接由血浆进入组织液
D.运动员在比赛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导致体温明显升高
5、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激素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和甲状腺
B.激素③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属于正反馈调节
C.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低于正常水平
D.激素③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
6、风滚草是生活在干旱戈壁上的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生命力极强,又被称为草原“流浪汉”。风滚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蛋白质
B.纤维素
C.水
D.无机盐
7、我国运动员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比赛中运动员进行剧烈运动时仍能通过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稳态让机体内每一个细胞分享又依靠所有细胞共建
B.内环境作为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能为代谢提供各种物质和条件
C.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主要依靠神经—体液调节内环境稳态
D.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主要由组织液中的缓冲对中和
8、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总是与群落自然演替的方向相反
B.废弃污水的净化能够减少对河流的污染
C.砍伐森林只会改变物种数量,不会改变物种的组成
D.退耕还林一定能够让荒漠化地区演替为森林
9、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蚜虫在植物上的集群分布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B.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C.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D.种群密度增长的种群可能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10、下列有关免疫失调和免疫学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B.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侵染初期就丧失免疫清除功能
C.使用免疫抑制剂降低免疫排斥反应可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D.可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
11、如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性引诱剂可以通过降低乙来影响害虫的种群密度
B.图中的丙表示性别比例,丁可表示年龄组成
C.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D.任何一个种群都只有甲、乙、丙、丁四种数量特征
12、科学家揭示出电压控制的钾通道,此通道是负责K+进出细胞的看门蛋白质,它们在神经和肌肉细胞上的作用与晶体管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一样。这一成果从另一侧面证明了细胞膜具有( )
A.免疫功能
B.识别功能
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13、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生态位的研究属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B.不同种群的生态位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C.通常生态位越宽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D.生态位的形成一般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
14、“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目的,由于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少、提取困难,科学家们经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得到了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
B.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稳定可能跟植物体内没有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相应的酶有关
C.植物生长调节剂优点多,效果好,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大量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D.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能产生a-淀粉酶
15、陆地群落可以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种类型的群落在外貌和物种组成上存在着差异
B.荒漠群落结构较草原群落结构简单
C.森林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较草原群落明显
D.草原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可以演替为森林群落
16、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鲸落形成初期,鲨鱼、盲鳗等生物吞食软组织:中期蠕虫、甲壳类生物定居下来,啃食尸体,弗兰克普莱斯和罗宾普鲁姆斯是两种新发现的蠕虫,起初科学家只观察到了雌虫,后来发现雄虫生活在雌虫体内;后期厌氧细菌进入鲸鱼骨头中,分解其中的有机物,同时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硫细菌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合成有机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鲸落中的所有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鲸落具有的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厌氧细菌和硫细菌直接或间接依赖骨头中的有机物生存,均属于分解者
D.弗兰克普莱斯和罗宾普鲁姆斯雄虫生活在雌虫体内,是一种寄生现象
17、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病,其发生与鼻黏膜分泌的P物质有关,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做过敏原
B.过敏反应与正常的体液免疫相比,抗体分布情况相同
C.毛细血管扩张可能会导致组织液增多而引发组织水肿
D.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
18、Caspase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是引起细胞凋亡的关键酶,一旦被信号途径激活,能将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使细胞不可逆地走向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大多数细胞均含有Caspase基因
B.细胞坏死的原因可能是Caspase被激活
C.癌变细胞中Caspase的合成途径可能受阻
D.胚胎细胞中的Caspase基因可能表达
19、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在计数时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B.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的培养液
C.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时,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D.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只统计了上边、左边及其夹角上的菌体数
20、种子胎萌泛指种子收获前在田间母本植株上的发芽现象,在大麦、玉米、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中常见。由于种子胎萌消耗其储藏物质,致使种子质量下降。可用0.01%~0.5%的青鲜素在收获种子的前20天喷施,有效进行调控。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发生胎萌的大麦种子,其淀粉酶的活性增高
B.若赤霉素受体基因发生缺失突变,胎萌现象可能受到抑制
C.青鲜素能够抑制发芽,所以可广泛应用于种子、蔬菜的保存
D.青鲜素具有效果稳定的优点,是因为植物体内缺乏降解青鲜素的酶
2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4-D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内存在相应受体
B.细胞分裂素主要合成于发育的种子,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
C.植物激素合成后需要经过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部位并发挥作用
D.赤霉素可作为一种化学信息的载体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
22、疫苗通常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作为疫苗的前提是其具有抗原成分
B.抗体可以进入感染结核杆菌的宿主细胞内发挥作用
C.溶菌酶抗菌消炎的作用与抗体抵抗病原体的机制相同
D.疫苗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进而获得永久的免疫能力
23、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多乘坐公共交通,少自驾可减小生态足迹
B.生态足迹是一种衡量对生态环境破环程度的定量方法
C.人类的生态足迹越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就越严重
D.只要城市人口数量相对稳定,这期间城市的生态足迹也一定相对稳定
24、2023年度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会议的目标是制定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就中亚迁飞路线的制度框架达成一致,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候鸟迁徙使群落物种组成发生变化,属于群落演替
B.所有迁徙途中的候鸟可以组成一个群落
C.树上不同位置的黄鹂鸟巢,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
25、关于人体免疫调节,请问答下列问题:
(1)免疫细胞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毒侵入人体后需要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消灭,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_____________。
(3)病毒侵入人体,B细胞受到______________(填两项)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当病毒侵入人体内寄生在宿主细胞中,_______能识别被寄生的寄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而使其裂解死亡,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会被__________凝集,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6、下图表示血糖调节及胰岛素分泌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出,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的物质有葡萄糖、________、_______。当血糖浓度偏高时,一方面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另一方面下丘脑接收信息后,也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此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与胰岛素合成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线粒体。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的关系是_____。
(2)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
(3)有关资料表明,部分糖尿病患者患病是因为自身免疫紊乱引发,如图中抗体①~③攻击自身组织或细胞所致,其中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可以由________分化而来(填细胞名称)。
(4)某人患一种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其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有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________(填字母),在上述三种情况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_______(填字母)。
27、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 mol/L,此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对芽生长的效应是 。
(2)从图中分析,根、茎、芽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 。
(3)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 的特点。
28、含2~4条同源染色体的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分配状况决定了配子是否可育。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情况如图所示:
(1)根据上述示意图推测,假如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男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所生女孩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概率约为____________。
(2)曼陀罗为天然的四倍体植株,花的白色(A)对淡紫色(a)为显性。将纯合的白花曼陀罗植株(甲)和淡紫花曼陀罗植株(乙)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的F2中开淡紫色花的植株占________。
(3)若取上述甲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植株丙,将丙与乙杂交得到植株丁。
①植株丙为______倍体植株。
②植株丁的体细胞中含有______个染色体组。
③植株丁繁殖后代的能力______,据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培育出了抗旱的水稻新品种,而海岛水稻没有抗旱类型,有人想培育出抗旱的海岛水稻新品种,但是用海岛水稻与抗旱的陆地水稻进行了多次杂交,始终得不到子代,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29、研究人员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将主要物种绘制成食物网结构模式图(如图)
(1)该生态系统中至少有 个种群,请举出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的一对生物:
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 .如果狐狸数量减少时,鹰的数量将会 .
(2)假设E(20 000kJ)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E1+E2+E3=3 000kJ)分别表示牲畜、昆虫和鼠三者同化的能量.牧草呼吸消耗的能量为2 500kJ,牲畜、昆虫和鼠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为600kJ,三者粪便中的能量为500kJ,则该食物网中由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若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2×108kJ,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鹰最终获得的能量最大值为 .
(3)为保护牧草,牧民采取措施控制鼠类大量繁殖的目的是 .
(4)图二曲线所示种群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 年,种群数量下降的时间段是 年.
(5)该草原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 过程的真实写照.
30、 在调查某林场麋鹿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前4年该种群数量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9年调查麋鹿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_____型;第_________年麋鹿的种群密度最低。
(2)第16~20年麋鹿种群数量将呈“_____”型曲线增长,从物种之间的关系解释,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3)在繁殖季节只有雄性鹿王才有交配权,雄性麋鹿为争夺王位展开剧烈搏斗,这将会导致麋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_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改变。
(4)由于麋鹿种群对植被的采食与践踏,造成栖息地环境的改变,大多数沼泽植物逐渐消失,某些植物数量有所增加等,这将引起保护区内的生物群落发生_____(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31、野生型果蝇(纯合子)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果蝇眼形的显性性状为____。但不知控制眼形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只X染色体上,则可以分析F2的性状分离比进行推断。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染色体上。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可能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2)后发现控制眼形基因若位于性染色体时,控制眼形基因可能不只位于X染色体上(即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Ⅱ),也可能位于如图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请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方案,对上述问题作出进一步判断。
实验步骤:
①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棒眼雌果蝇。
②选用_____________两亲本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棒眼个体出现。
预期结果与结论:
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圆、棒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
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圆、棒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
32、焚烧秸秆会污染环境,让秸秆在田间自然降解成为肥料是一种环保处置方式。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历时5年,培育出脆秆基因新品种水稻“科辐粳7号”。其秸秆易粉碎、降解,不仅可肥田还可作为牛羊饲料,同时稻米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实现了保证产量和秸秆肥田利用的兼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稻秆粉碎后肥田有利于提高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研究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法采集、调查。其中蚯蚓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成分)。
(2)牛取食秸秆后产生粪便中食物残渣中能量流动的方向为_________。被牛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_______________,剩余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________中。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农田害鼠的雄性个体,破坏了老鼠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进而影响其出生率并降低种群数量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
(4)脆秆基因新品种“科辐粳7号”易粉碎、降解,不仅可肥田还可作为牛羊饲料,同时稻米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实现了保证产量和秸秆肥出利用的兼顾,还可防止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多选)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