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细菌、病毒等抗原物质
C.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D.免疫器官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2、在北京冬奥会赛场上,中国选手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上挑战了极少尝试的1620难度动作,完美落地,为中国代表团摘得北京冬奥会的第三块金牌。谷爱凌能够完成一系列动作是各神经中枢协调配合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比赛期间运动员能准确地完成一系列动作与大脑皮层的调控有关
B.运动员在空中完成翻转后能平稳落地,与小脑有关
C.比赛期间运动员体温维持相对稳定,与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D.比赛期间运动员能维持正常的呼吸,与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有关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不能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B.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D.雄孔雀展现漂亮的羽毛吸引雌孔雀前来,属于物理信息
4、科研人员为研究扁桃体中某种免疫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 处理方式 | 检测结果 |
实验组 |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T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 部分T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
对照组 | 未经处理的T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 T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
A.M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它具有摄取、处理、呈递抗原的作用
B.实验组中部分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C.实验组中M细胞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产生的物质有抗体和细胞因子
D.正常机体识别和清除肺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5、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湿地物种资源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为保护湿地,某研究团队对沿黄河下游青龙湖湿地的植物群落演替进行野外样地调查,发现青龙湖从湖心到岸边的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为:沉水植物菹草群落→纯水烛群落→水烛群落→水烛+扁秆藨草群落→藨草群落→芦苇群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含水量是湖泊湿地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
B.与水烛群落相比,水烛+扁秆藨草群落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
C.群落依次演替的过程中,每二种植物的种群密度都在不断增加
D.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发生改变
6、人体内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和丙表示相应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巨噬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的
B.巨噬细胞中溶酶体参与处理病原体,并将其降解为肽
C.乙为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分子,也就是相对应的抗体分子
D.丙物质中含有细胞因子,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
7、鲸落是鲸鱼死亡后沉入深海形成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其演化分为四个阶段:鲨鱼、螃蟹等取食鲸鱼的柔软组织→海蜗牛、蠕虫等无脊椎动物以残余鲸尸为食→鲸骨腐烂产生硫化氢,硫细菌等从硫化氢中获取能量→鲸骨的矿物遗骸作为礁岩成为生物的聚居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鲸落中的各种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上述特殊生态系统
B.特殊生态系统鲸落中硫细菌属于分解者
C.鲸落的形成演化会改变鲸落所在地的环境和生物种群分布
D.鲸骨礁岩上演化出充满生机的珊瑚礁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8、骑行共享单车(自行车)是一种低碳的出行方式,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锻炼身体,下列关于共享单车骑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骑行过程中,调节呼吸作用和心脏活动的神经中枢在脑干
B.骑行过程中,调节水盐平衡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
C.骑行过程中,调节躯体运动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和大脑皮层等
D.骑行过程中,调节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9、科研人员在某草原自然保护区的5个区域共布设了28部红外触发相机,相机固定于离地面50~80cm的支架上(相机镜头基本与地面平行或略往下),获取了大量野生动物影像资料。如图表示调查期间鸟类和兽类的物种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红外相机同样适合拍摄大中型哺乳动物、体形小且飞行快的鸟类
B.该研究中调查相机应设置在动物痕迹(如粪便、足迹或遗落物等)较少的地点附近
C.与标记重捕法相比,红外相机调查法具有观察周期短和对调查动物容易出现损伤的特点
D.调查开始后的5个月内,保护区鸟、兽物种数增加可能是由区域外新物种迁入而导致的
10、2023年度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会议的目标是制定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就中亚迁飞路线的制度框架达成一致,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叙述( )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
B.所有迁徙途中的候鸟可以组成一个群落
C.树上不同位置的黄鹂鸟巢,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候鸟迁徙使群落物种组成发生变化,属于群落演替
11、柳穿鱼是一种园林花卉,其花的形态结构与Lcyc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植株A、B的Lcyc基因相同,但植株A的Lcye基因在开花时表达,植株B的Lcyc基因在开花时不表达,是因为植株B的Lcyc基因被高度甲基化。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抑制基因表达。科学家将这两个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F1自交后代F2中绝大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的相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生存的环境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甲基化可能导致DNA构象改变,影响基因的转录、翻译导致性状改变
C.A株与B株杂交得F1,再自交得F2,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后代的性状表现比为3:1
D.Lcyc基因的DNA甲基化修饰会遗传给后代
12、人在饥饿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可参与血糖调节,使血糖浓度升高,调节机理及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
A.图中信号分子X最可能是胰岛素
B.据图可知,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后,通过G1蛋白激活酶A,经一系列信号转导,促进葡萄糖从肝脏细胞中释放,血糖浓度升高
C.据图可知,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D.图中肾上腺素的分泌体现分级调节
13、人们在品尝酸梅时,会流口水,有些人在听到酸梅或看到酸梅时,也会流口水。下图表示酸梅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的三种途径,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某正常人看到酸梅未流口水,可能其未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
B.吃酸梅和看、听到酸梅引起唾液腺分泌的反射中,效应器是相同的
C.看到酸梅流口水的反射活动,体现了神经调节存在分级调节的特点
D.吃酸梅流口水的条件反射活动中,延脑能对来源于舌的兴奋进行分析
14、某人研究了2,4-D对水稻生根的影响,得到下图结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2,4-D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B.2,4-D对水稻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该实验的因变量是生根数量和根的长度
D.浓度为500 mg/L的2,4-D可能抑制水稻生根
15、高原反应是指人体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暴露在低压,低氧环境下产生的各种不适,容易出现头痛,乏力、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面部水肿和脑水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氧环境下,内环境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可能会增加
B.心跳加快等症状的出现主要由副交感神经起主导作用
C.面部水肿可能是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的
D.呼吸活动受到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的控制
16、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A.下丘脑、下丘脑
B.大脑皮层、下丘脑
C.下丘脑、大脑皮层
D.脊髓、大脑皮层
17、某山区 25 年前发生过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树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山区植被进行调查,得到部分数据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树龄(年) 株数 树种 | 1﹣2 | 3﹣4 | 5﹣6 | 7﹣8 | 9﹣10 | 11﹣12 | 13﹣14 | 15﹣16 | 17﹣18 | 19﹣20 | 21﹣22 |
赤杨 | 0 | 2 | 5 | 8 | 12 | 20 | 25 | 19 | 14 | 9 | 4 |
栎树 | 21 | 15 | 10 | 7 | 5 | 4 | 2 | 0 | 0 | 0 | 0 |
松树 | 0 | 0 | 0 | 5 | 7 | 11 | 13 | 10 | 5 | 3 | 2 |
杜鹃 | 2 | 2 | 3 | 1 | 3 | 4 | 3 | 1 | 3 | 2 | 1 |
A.人工均匀种植的某草本植物,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
B.山坡最晚出现的树木是栎树,在 25 年间某种数量一直在减少
C.最先受到的环境制约而停滞增长的松树,种群密度最大的树是赤杨
D.被火灾焚毁的山坡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物种丰富度逐渐变高
18、以下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描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以促进果实脱落
B.利用高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大豆田中的单子叶杂草
C.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纤维长度增加
D.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可促进果实成熟
19、下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往往是由吃了过咸的食物、缺乏饮水或体内失水过多造成的
B.下丘脑细胞既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也能分泌多种激素
C.摄水主要是通过饮水实现的,排水主要是通过尿液和汗液的形式实现的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20、中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印度洋发现了27处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此处没有阳光,生活着海葵,蠕虫、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来制造有机物)等生物。有些科学家认为该环境与地球上早期生命所处的环境类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有消费者和分解者,无生产者
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热能和化学能
C.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化学能
D.该环境与地球上早期生命所处的环境类似,印证了生命起源于海洋的学说
21、下列实例中涉及到的生态系统信息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
A.雄性招潮蟹挥动大螯,吸引雌性招潮蟹前来交配
B.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中,蝌蚪会分泌抑制其他蝌蚪生长发育的物质
C.机场利用声光威吓(猎枪声、爆竹声、激光等结合)驱赶鸟类
D.发现天敌时,雄鸟急速起飞、双翼扇动,提醒孵卵的雌鸟逃避
22、我国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的向光性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生物之间存在原始合作的关系
C.“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体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可体现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3、生长素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植物生长。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尖端下部
B.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C.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输导组织进行极性运输
D.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较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24、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改变
B.光敏色素可以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C.光敏色素与光合色素主要吸收光谱相同
D.光敏色素与光合色素分布的位置相同
25、狗的毛色由两对基因(A和a,D和d) 控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但与性别无关。据表回答问题。
项目 | 基因 组合 | A、D同时存在(A_D_型) | A存在、D不存在(A_dd型) | D存在、A不存在(aaD_型) | A和B都不存在(aadd)型 |
毛色 | 白色 | 花色 | 黄色 | 黑色 | |
杂交 组合 | 甲:白色×黑色→F1白色、花色、黄色、黑色 | ||||
乙:花色×花色→F1花色、黑色 | |||||
丙:黄色×花色→F1全是白色 |
(1) 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 ;甲组杂交F1中四种表现型比例是 。
(2) 除了上述的3种组合,如果进行白色×黑色,得到的后代表现型只有花色和白色,则该花色的基因型是 。
(3) 让乙组后代F1中花色的狗与另一纯合黄色的狗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在理论上是 。
(4) 基因型为AaDd与Aadd的个体杂交,它们的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有 种。
26、下图为真核细胞亚显微镜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示细胞为__________细胞,判断的依据是有__________(填标号)等结构。
(2)细胞结构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含有RNA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4)在细胞分裂末期,结构[3]______________和结构[ ]__________的活动增强,合成结构[8]。
27、临床上常常通过测定血液中激素含量来反映机体相关器官的功能状况。下表是某人的甲状腺功能五项的检验结果报告单。回答下列问题:
检测项目 | 英文对照 | 结果 | 单位 | 参考值 |
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 TT3 | 1.69 | ng/mL | 0.79~1.58 |
总甲状腺素 | TT4 | 11.80 | ug/dL | 5.6~11.29 |
① | TSH | 1.216 | uIU/mL | 0.38~5.57 |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 FT3 | 3.24 | pg/mL | 1.8~3.8 |
游离甲状腺素 | FT4 | 1.13 | ng/dL | 0.76~1.86 |
(1)某人处在寒冷环境中时,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会起重要作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来调控的,这种调控称为____;此时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功能是____。
(2)表格中①表示的检测项目是____,表格中的指标可以作为评估____(填人体的结构)功能的指标。
(3)表中数据显示TT3和TT4的结果超过参考值上限,是否表明被检测者患有甲亢?从调节过程和激素含量分析,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____。
28、某种植物的花色同时受A、a与B、b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开蓝花,基因型为aaB_的植株开黄花。将蓝花植株(♀)与黄花植株(♂)杂交,取F1红花植株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花∶黄花∶蓝花∶白花=7∶3∶1∶1。
(1)F1红花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上述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定律。
(2)对F2出现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加以解释。
观点一: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雄配子同时致死。
观点二: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你支持上述观点_________,基因组成为_________的配子致死。F2中蓝花植株和亲本蓝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想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你支持的观点,请利用F1和F2作为实验材料,帮助他们完成。(写出简要的验证思路即可)_______________。
29、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材料:略.
(2)方法步骤:
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mL浓度为0.5%、0.7%、0,.9%、1.1%、1.3%的 ,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或柠檬酸钠).
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
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min.
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
(3)请完善下列预期结果及分析:
相应的结论: .
(4)讨论:
①某学生配制生理盐水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他的探究结果会 .
②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可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措施? .
③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过多注射是否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为什么? .
30、马世骏院士是蜚声中外的生态学家,他提出了“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有效战略来预防蝗灾。下图为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植保站为预防蝗灾,通过__________法调查蝗虫的幼虫跳蝻的密度,从而监测蝗虫数量的变化。若要预测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则须研究种群的__________这一特征。
(2)为了防止蝗虫进一步爆发,可通过多种方式降低蝗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图中a、b、c三个点中,__________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最可能为蝗虫的环境容纳量。
(3)防治蝗虫应在__________点之前捕杀蝗虫,且越早越好,原因是__________
3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构成群落,①、②、③、④、⑤、⑥代表生理过程。
(1)请用字母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成分的生物________。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3)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CO2过多引起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途径外,还有________的途径。
(4)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和信息传递。
(5)若该生态系统是湖泊生态系统:
① 为了增加耕地面积而对湖泊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降低。
② 调查显示该湖泊生态系统已一定程度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该湖泊的________能力的限度。
32、如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请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在人体内合成酶①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
(2)若酶①是由2条肽链构成,合成此酶时脱掉了100个水分子,则至少需要mRNA上 个密码子(要考虑终止密码子),已知其mRNA上A和U共112个,则合成酶①的基因中鸟嘌呤至少有 个(要考虑终止密码).
(3)图中酶 (填序号)的催化下释放较多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酶⑤的名称是 .当控制酶⑤的基因发生突变时,个体会因为不能合成黑色素而出现白化性状,这可以说明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 ;温度变化也会影响酶⑤的活性,从而出现白化性状,这还可以说明 .
(4)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一对正常的夫妇,女方的弟弟是苯丙酮尿症患者,经调查正常男性中携带者的概率为,他们第一胎生了个患病女儿,二胎政策放开以后,他们想再生一个健康男孩,故特向你咨询,第二胎生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
(5)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苯丙酮尿症又患黑尿酸症的孩子,这种变异主要来源于 ,此种变异只能发生在 的生物中.该两病皆患的孩子体内一定缺少的酶是 (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