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上,听到老师点名后学生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动作所需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
A.反射弧;非条件反射
B.反射弧;条件反射
C.脊髓;条件反射
D.大脑;非条件反射
2、下列关于群落种类与其环境特征的组合正确的是( )
A.荒漠——年降雨量高
B.苔原——气候严寒,年平均温度在0℃以上
C.草原——年降雨量在250~800mm,代表动物有野驴、黄羊等
D.落叶阔叶林——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
3、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均增强了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
B.②和③均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①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
D.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4、清光绪《青田县志》曾记载:“田鱼,有红、黑、驳数色,土人在稻田及圩池中养之”。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历史悠久,达到了一田两用、稻鱼双收、互惠共生之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稻鱼共生系统中水稻和鱼是捕食关系
B.鱼的存在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该生态模式充分地利用了空间和资源,使人们获得了更大的收益
D.该共生系统中鱼可食害虫,属于生物防治
5、某高级中学兴趣小组研究了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月季侧芽生长的作用具有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的特性
B.侧芽生长2 cm,Z浓度处理时间比Y浓度短
C.X浓度的该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月季侧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D.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X、Y、Z三个浓度之间的大小关系为Z>Y>X
6、2023年10月22日,昆明高原半程马拉松在昆明会堂鸣枪起跑,运动员们的表现与体内生命活动的调节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呼吸作用增强,产生较多的CO2会刺激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加快呼吸运动的频率
B.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会与运动员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反应,以维持pH的恒定
C.运动时葡萄糖消耗加快,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维持血糖相对稳定
D.运动中出汗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会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使尿量减少
7、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将某动物的提取液注射到健康小鼠体内,下列关于该小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小鼠出现糖尿,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胰岛素
B.若小鼠排卵增多,则注射的提取液可能来自垂体
C.若小鼠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速、反应灵敏等症状,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肾上腺素
D.若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的情况,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胰岛素
8、如图表示东亚飞蝗入侵某地的种群数量变化。研究发现东亚飞蝗繁殖力惊人,雌虫不交配时能进行孤雌生殖,即未受精的卵细胞也可以孵化和正常发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J”型增长的东亚飞蝗种群,其λ值不随时间而变化
B.任何种群进入新环境的初期都会按照“J”型曲线增长
C.为彻底避免蝗灾的发生,应控制东亚飞蝗种群数量为0
D.通过性引诱剂捕杀雄性飞蝗,一定能有效控制种群数量
9、被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即研制“糖丸”——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糖丸”是用减毒的病毒制成的
B.该疫苗作为过敏原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而起预防作用
C.疫苗是人类发明的对抗传染病的一件有效的武器
D.当接种该疫苗后,机体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反应
10、下列有关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弧中的各种细胞均为可兴奋的细胞
B.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C.感受器和效应器不可以位于机体的同一部位
D.神经中枢可以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11、某生态系统中有甲、乙和丙三个种群,某研究小组统计了这三个种群近30年的种群数量,并绘制了λ(λ=当年种群数量/前一年种群数量)值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种群乙的数量增长曲线为“S”形曲线
B.在B点时,种群甲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可能为K/2
C.第30年时,种群甲的种群数量比种群丙的种群数量多
D.在30年之后,只有乙种群才能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12、下列对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组成
B.组织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蛋白质
C.细胞直接与血浆、组织液、淋巴进行物质交换
D.人体内的蛋白质、核酸等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
13、谚语说的好,“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春化作用是指某些植物(如冬小麦)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之后才能开花。下列关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春化作用体现了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B.春化作用对于植物适应生存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C.若春季播种冬小麦,可能只长茎叶不开花或延缓开花
D.可以用“淀粉—平衡石假说”解释春化作用的机理
14、棉铃虫是严重危害棉花的一种害虫。科研工作者发现毒蛋白基因B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D,两种基因均可导致棉铃虫死亡。现将B和D基因同时导入棉花的一条染色体上获得抗虫棉。棉花的短果枝由基因A控制,研究者获得了多个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AaBD植株与纯合的aa长果枝不抗虫植株杂交得到F1(不考虑减数分裂时的互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F1中短果枝抗虫:长果枝不抗虫=1:1,则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B.若F1的表型比例为1:1:1:1,则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AD、aB、aD
C.若F1的表型比例为1:1:1:1,则果枝基因和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D.若F1中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抗虫=1:1,则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和aBD
15、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B.在太空中,植物的根不会表现出向地弯曲生长的特性
C.如果将琼脂块放置去尖端的胚芽鞘正中间,并给予单侧光照射,生长素会在琼脂块中进行横向运输
D.在存在呼吸抑制剂的条件下,极性运输会受到抑制
16、信息分子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既非营养物质,又非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它们主要是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应急状态下体内肾上腺素分泌迅速增加,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
B.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信息分子B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
C.信息分子C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信息分子D是甲状腺激素
D.A、B、C、D四种信息分子都通过体液运输,都属于小分子有机物
17、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 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 ,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水蚤与河蚌的关系是捕食
B.图乙中的C 属于第二营养级
C.甲图含有乙图中B、C、D三种成分
D.水蚤的粪便能被细菌分解,该情况下细菌获得的能量来源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18、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19、X、Y、Z是人或高等动物的三种激素,X能促进Y的分泌,Y 能促进Z的分泌,Z过多能抑制分泌X、Y的细胞的分泌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X能促进Y的分泌,Y 促进Z的分泌, 这是反馈调节,
B.Z的含量下降, 引起X、Y的分泌量增多,说明Z对X、Y的分泌有促进作用
C.若某病变动物体内 Y、Z 含量低于正常值,X含量高于正常值,病变可能是垂体萎缩
D.该调节机制普遍存在,存在于体温平衡调节中的Y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0、下列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
B.对遗传病的发病率进行统计时,只需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C.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行调查时,需在人群中随机调查
D.若要调查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率,可在学校中进行调查
2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形成一个复杂网络,各自以特有的方式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发挥作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离不开信号分子
B.神经系统上存在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也存在肾上腺素的受体
C.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机体突变的细胞体现了免疫自稳功能
D.免疫器官可作为神经调节的效应器的一部分
22、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B.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C.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23、运动神经中枢中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或死亡会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多巴胺含量可以指示多巴胺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或死亡程度。研究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CD8受体与其发挥正常免疫功能有关,MPTP可诱导正常小鼠产生帕金森病。给正常小鼠和CD8基因敲除小鼠注射MPTP或生理盐水10天后,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神经元多巴胺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MPTP可导致CD8基因敲除小鼠和正常小鼠的多巴胺含量降低
B.推测MPTP可能导致多巴胺神经元细胞损伤或死亡
C.据图推测细胞毒性T细胞可能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或死亡减轻
D.该研究说明帕金森病与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有关
24、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同时汗腺分泌量减少
B.运动时,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肝脏、脑等器官的代谢产热
C.某人体温维持在39℃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D.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有限,体温过高或过低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25、下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
⑴要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__________,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品种A与途径3中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品种C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⑶品种C与B是否为同一个物种?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途径4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此途径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为确认某植株是否为单倍体,应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观察的最佳时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若想获得无籽番茄可用适宜浓度的__________涂在未受粉的番茄的雌蕊柱头上。
26、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反射弧中的结构①是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
(2)反射弧中的结构________是效应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3)切断②,刺激③,效应器________(填 “能”或“不能”)做出反应。
27、如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____________。
(2)泡菜食用前发酵应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原因是___________。
(3)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___________,还产生少量的亚硝酸盐。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___________法,因为亚硝酸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与___________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偶联成___________色染料。进行样品测定时,还要取等量水进行同样的测定,目的是__________。
28、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表示感受器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__________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图4的指针有何变化?__________(向左/向右/不变)。
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图中__________区段的变化。
29、如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
(1)图中过程①是________,此过程既需要_______________作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启动子结合的_____________酶进行催化。
(2)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4)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________。若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的中间部分碱基替换而来,则两种基因所得b的长度是________的。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叶过程的遗传信息传递规律(中心法则)__________
30、下面表示蜘蛛的丝腺细胞合成蛛丝蛋白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甲、乙两图分别表示_____和_____两个生理过程。
(2)甲图中的②与乙图中_____(用数字表示)是同一物质,其合成后的作用是_____。
(3)决定乙图中②的密码子是_____。
31、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以下是几个相关实例,请回答有关问题:
胰岛素和副交感神经都参与降低血糖的调节。
(1)给实验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胰岛素经体液运输,作用于肝脏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在这个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是________(填“催化”“提供能量”或“传递信息”)。
(2)高血糖刺激下丘脑,引起延髓糖中枢的反射性兴奋,并通过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胰岛B细胞和肝细胞,使血糖浓度降低,这种调节方式是________调节。
(3)肝脏细胞接受胰岛素和副交感神经释放的乙酰胆碱的刺激,加速合成________ ,从而降低血糖。胰岛素和乙酰胆碱作用于肝细胞的共同特点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下图是人体在接受冷刺激之后的,体温维持稳态的部分调节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在寒冷环境中,图中①激素先增加,①是下丘脑分泌的_____激素最终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用来提高代谢增加产热,同时肾上腺分泌的④_____激素也增加。
(2)图中的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控制甲状腺,体现了激素调节的_____调节机制,而当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多时,又会通过_____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对相应激素的分泌。
(3)由图可知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是_____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