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比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没有核仁就不能形成核糖体,进而不能合成蛋白质
B.光合作用将光能固定在有机物中,有机物携带着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辅相成
C.生物体内各种过程的平衡受信息(遗传信息、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的调控
D.环境不受破坏时种群数量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体现了稳态与平衡观
2、如图分别是神经元结构示意图和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由细胞体、长的树突、短的轴突共同构成
B.只要刺激神经元,神经元均能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C.③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
D.完整的反射弧都只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组成即可
3、如图是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侧面)的言语区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W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讲话,出现运动性失语症
B.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C.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短时记忆主要与神经元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4、清光绪《青田县志》曾记载:“田鱼,有红、黑、驳数色,土人在稻田及圩池中养之”。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历史悠久,达到了一田两用、稻鱼双收、互惠共生之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共生系统中水稻和鱼是互利共生关系
B.鱼的存在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该生态模式充分地利用了空间和资源,使人们获得了更大的收益
D.该共生系统中鱼可食害虫,此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5、黑麂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预测某保护区黑麂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需调查的数量特征是(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性别比例
D.年龄结构
6、下列植物激素及其生理作用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B.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C.脱落酸:促进气孔开放
D.油菜素内酯:促进种子萌发
7、某同学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和治疗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能激活机体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B.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属于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属于人工主动免疫
C.首次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会出现过敏反应,属于异常的过高的免疫应答
D.有效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8、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图所示)。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相关分析最合理的是( )
A.被甲基化的DNA片段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B.取食花蜜的幼虫体内的甲基化程度比取食蜂王浆的幼虫低
C.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依赖于DNMT3基因的高效表达
D.蜂王浆中可能含有大量抑制DNMT3基因表达的物质
9、生态学家对某群落中的甲、乙种群进行长期调查,统计了两者的出生率/死亡率的比值(M),结果如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tl→t2时间段,甲种群密度先升后降
B.t2时刻,甲、乙种群的增长率相同
C.t2→t3时间段,乙种群的种内竞争逐渐加剧
D.t3→t4时间段,乙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10、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与核DNA和染色体数量相关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曲线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后细胞中核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都加倍
B.cd和gh段数量变化的原因都是因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ij段核染色体含量下降一半的原因是由于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fg段每一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一个DNA分子
11、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下列相关操作恰当的是( )
A.每天相同时间,向培养液通气摇匀后取样计数
B.增大初始的酵母菌数量,可以提高其环境容纳量
C.该实验不需要设置重复实验和对照实验,其可形成自身对照
D.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在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
12、甲状腺分为左、右两个侧叶。某患者因病切除甲状腺右侧,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患者血浆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切除手术后,左侧甲状腺提高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
B.垂体可感受到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发挥调节作用
C.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和反馈调节存在循环因果关系
13、将菠菜叶肉细胞浸润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为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处于稳定状态。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KNO3溶液的初始浓度小于菠菜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B.只有在原生质体体积增大的过程中才有水分子进入细胞
C.原生质体体积处于稳定状态时,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
D.实验中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有关
14、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引起味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B.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消失
C.反射弧不完整,反射活动照常进行
D.学生听见铃声往教室中跑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15、某山区林中存在的鸟的种类以及不同鸟类的活动情况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群落分层情况 | 鸟的种类 | 活动情况 |
上层 | 大山雀 | 以昆虫为食 |
中层 | 柳莺、画眉鸟等 | 营巢、以昆虫为食 |
下层 | 山鹧鸪、孔雀雉等 | 以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叶、芽和种子或昆虫为食 |
A.该山区不同层次中生活的鸟类构成该地的生物群落
B.鸟类的垂直分层与其栖息场所及食物类型直接相关
C.仅根据表中不同鸟类的活动情况可准确确定其生态位
D.表中鸟类均以昆虫为食,所以彼此一定是种间竞争关系
16、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臭氧层破坏与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有关,臭氧减少会使热带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
B.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硫和碳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C.温室效应会改变全球降雨格局,提倡“绿色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D.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施垃圾分类有利于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17、如图表示某经济动物种群密度Nt与Nt+1/Nt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为a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种群密度为b和e时,该种群数量都达到环境容纳量
C.种群密度为c时,该种群的自然增长率最大
D.种群密度为d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18、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的细胞核内,甲状腺激素受体与DNA上的某些片段结合,抑制A蛋白基因(指导合成A蛋白)的表达。当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后会解除该受体对A蛋白基因表达的抑制。当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量增加之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TSH含量与A蛋白的含量成反比
B.甲状腺激素受体对A蛋白基因表达的抑制减弱
C.促甲状腺激素可作为信号分子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D.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活动的抑制作用增强
19、下面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类似物属于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2,4﹣D
B.此探究活动中不存在对照实验
C.为了提高所得最适浓度的精确度,一般会做预实验
D.如果配制的类似物溶液浓度较高,不宜对插条采用浸泡法,而应采用沾蘸法
20、下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关系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死亡率、出生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B.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C.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③和④
D.⑤⑥分别指的是性别比例与年龄结构
21、自2023年9月份以来,全国多地医院接诊儿童支原体肺炎病例激增,“支原体肺炎”词条更是冲上各大平台热搜榜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合理膳食、充足睡眠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可有效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B.学校、医院及人口密集场所的定期消杀,可有效控制支原体肺炎传播
C.健康的人只要接种了肺炎疫苗,那么他在有效期内不会被支原体感染
D.青霉素等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抗生素对治疗支原体肺炎没有针对价值
22、在今年亚运会上,云南选手王莉和队友们共获得女子龙舟200米、500米、1000米三枚金牌,“00”后小将王莉更是成为云南历史上首位亚运会三金得主。在高强度的训练和紧张激烈的比赛后,运动员往往会感觉肌肉酸痛。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肌肉酸痛说明运动过程中肌细胞以无氧呼吸为主
B.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速率会提高
C.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在线粒体基质中释放的能量最多
D.心肌细胞不停收缩的能量仅来自线粒体中ATP的氧化分解
23、科学家研究发现,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前神经元在动作电位的刺激下打开电压依赖型Ca2+通道,Ca2+内流,引起了细胞内钙浓度的升高,促进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向突触间隙的释放。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外钙浓度是细胞内的1万倍左右。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应存在不同的运输Ca2+的膜蛋白
B.静息状态时,电压依赖型Ca2+通道应处于关闭状态
C.在动作电位的刺激下Ca2+内流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D.突触前膜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24、过敏体质者会比普通人更容易发生一些常见的过敏症状。过敏体质者容易对常见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如花粉﹑柳絮和粉尘等。过敏反应发生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与过敏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B.许多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C.组胺等可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导致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等症状
D.机体初次接触花粉、柳絮和粉尘等过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较弱
25、研究人员为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置了A、B、C、D四组实验(每组接种酵母菌数量一致),测得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各组的培养条件为实验A组:20mL培养液;实验B组:20mL培养液并在a点后定期补充适量培养液;实验C组:20mL培养液并仅在a点时补充一次适量培养液;实验D组为理想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对酵母菌计数时应采用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采取_____措施 ,乙图的中方格中有酵母菌的数目为24个,那么1ml酵母菌培养液样品中菌体数接近_____个,你计数的原则是_____。
(2)实验A、B、C、D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别对应图中的_____曲线。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属于_____(填“数学”或“物理”或“概念”)模型。
(3)在进行抽样检测酵母菌数量时,需要借助_____,在其上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和加盖盖玻片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在前。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需要做重复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 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阴影部分按照达尔文的理论可以理解为_____。
(5)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观察到血球计数板(图1,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室的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如图2分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
B.实验中被龙胆紫溶液染成紫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
C.该血球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0.1 mm
D.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26、果蝇的直翼(正常翼)与卷翼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直翼雌雄果蝇间交配,子代既有直翼果蝇又有卷翼果蝇。请分析回答:
下图为雌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请据图回答:
(1)该果蝇的体细胞内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有________对等位基因,其中_________位于X染色体上。
(2)若某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CcXDXd,理论上可产生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
27、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图中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激素是____________,2代表的腺体是____________。
(2)垂体分泌的激素通过_____________运输到腺体2,调节该腺体的分泌活动。
(3)腺体2合成甲状腺激素时需要的无机盐是____________。
(4)从调节方式来看,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___________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__________调节。
(5)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激素调节特点的是____________。
A.微量和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供能和催化作用
(6)甲状腺的分泌活动除受到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调节外,还受到__________调节。
28、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 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 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 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下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 控机制,使人产生对毒品或药物的依赖。
(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________________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_______________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多巴胺释放后,在释放它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_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造成毒品依赖。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功能。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 ______,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___________,多巴胺的释放量____________。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__________,“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
29、下图是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及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图中腺体A分泌的___________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该激素在体温调节中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还会增加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同时出现骨骼肌产生不自主战栗,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为:_____________→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
(2)饥饿时,胰岛细胞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接受下丘脑的控制,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胰岛_______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该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________。
(3)机体在运动过程中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刺激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重吸收水,从而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
(4)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靠Ach(乙酰胆碱)传递信息,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突触小体的__________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以_________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然后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在此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__________向传递的。
30、1890 年,W·希普成功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例胚胎移植:将纯种安哥拉兔的两个4细胞胚胎移植到一只比利时兔的输卵管内,结果生出两只纯种的安哥拉兔。从此,科学家对胚胎移植等技术进行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1)雌性哺乳动物排卵是指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在排卵之后完成,则排出的卵子为______________。
(2)通过胚胎工程能加快优良种畜的繁殖速率,如:
①可使用________________让优良母畜进行超数排卵,体内受精后将早期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畜子宫内发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冲取优良种畜的早期胚胎,对其进行______________操作,以获得更多的胚胎,这一操作最晚可以在胚胎发育到_____________时期进行。
(3)胚胎移植到受体子宫能正常发育成具有优良性状的子代个体,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对早期胚胎进行转基因,制备乳腺生物反应器来获得蛋白质类药物,则要选择发育正常的______________胚胎移植到受体子宫,若制备膀胱生物反应器则无此要求。
(4)胚胎移植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
31、埋在土壤中的种子萌发时,幼苗的下胚轴的顶端会形成“顶端弯钩”结构,该结构能避免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在出土过程中与土壤直接冲撞而造成机械损伤。下胚轴顶部两侧的细胞中生长素的不对称分布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1)研究发现,重力是触发幼苗顶端弯钩形成的起始信号。形成期高浓度生长素在下胚轴_____________(“m”或“n”)侧积累,导致该侧细胞生长_____________,下胚轴顶端倾斜角α变_____________形成弯钩。打开期下胚轴该侧细胞中生长素被稀释到较低浓度,转而_____________(“促进”或“抑制”)细胞生长。在下胚轴中,重力的感受发生在内皮层细胞中,那里有可沉降的_____________,即平衡石。
(2)图2为细胞膜将H+转运出细胞的过程。H+-ATP酶转运H+过程中,结构_____________(“会”或“不会”)发生变化,图示过程说明转运蛋白具有运输和_____________的作用。近期该研究发现,在顶端弯钩内侧,高浓度的生长素导致细胞膜上H+-ATP酶去磷酸化而抑制其活性,导致膜外pH值_____________,从而抑制细胞生长。
(3)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的作用,与在器官水平上发挥的作用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生长激素对软骨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调节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垂体中的腺垂体除分泌GH外,还能在接受下丘脑分泌激素的调节下分泌________。神经垂体部分能贮存并释放神经垂体激素,如________。
(2)根据示意图,可以确定软骨细胞具有________受体和________受体。
(3)研究人员将正常小鼠和IGF-1基因缺失小鼠分组饲养后,检测体内GH水平。据图预测,IGF-1基因缺失小鼠体内GH水平应_______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正常小鼠,理由是________。
(4)研究人员拟以无生长激素受体的小鼠软骨细胞为实验材料,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不同物质分组离体培养,验证生长激素可通过IGF-1促进软骨细胞生长。实验设计如表所示,A组为对照组。
组别 | A | B | C | D | E |
培养液中添加物质 | 无 | IGF-1 | GH | 正常小鼠去垂体后的血清 | ? |
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①与A组比较,在B、C和D组中,软骨细胞生长无明显变化的是________组。
②若E组培养的软骨细胞较A组生长明显加快,结合本实验目的,推测E组培养液中添加物质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