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合理的是( )
A.图1中曲线I 所示为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鱼类捕捞在图1的e 点、图2的g 点,图3的i点,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C.若图1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Ⅱ的cd 段酒精大量积累
D.图 2 的g 点,种内竞争最激烈
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的数量和面积不会影响调查结果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室上,再盖上盖玻片
C.有趋光性的昆虫,可用黑光灯诱捕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会使调查结果偏小
3、免疫调节是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调节方式,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自稳功能表现为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B.免疫防御功能过弱可能会导致易被病原体感染
C.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是导致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的重要原因
D.免疫系统的功能不会受到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影响
4、人体内环境和细胞内液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渗透压,这对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肾小管管腔中尿液的含量增多
B.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中的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密切相关
C.钾离子主要与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有关,钠离子则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有关
D.某些药物通常需要溶解于生理盐水再进行静脉注射,避免血浆渗透压改变影响细胞的功能
5、比较造血干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相同的是( )
A.核基因的种类
B.mRNA的种类
C.膜蛋白的数量
D.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
6、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
C.溶菌酶主要由唾液腺、泪腺分泌,因此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溶酶体、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
7、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体内各种细胞上
B.抗利尿激素促进水被重吸收进入肾小管腔
C.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D.危险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8、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多种激素共同调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黄瓜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为雄花
B.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抑制乙烯的合成
C.在猕猴桃果实发育初期,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起主要作用
D.植物体内的乙烯需从外界环境吸收,与脱落酸共同调节果实的成熟
9、下列有关种间或种内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寄生生物一定是动物,宿主可能是动物也可能是植物
B.种间竞争必然导致一种生物灭亡,另一种生物生活得更好
C.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一旦分开,两种生物都能独立生活
D.食物短缺时鲈鱼以幼小的鲈鱼为食,属于种内竞争
10、已知PD-1和CTLA-4均为T细胞膜上的受体,抑制PD-1的作用能够活化T细胞,抑制CTLA-4的作用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从而增强免疫功能。肿瘤细胞可通过一定的生理机制影响PD-1和CTLA-4,从而减轻或逃避来自于免疫系统的攻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激活PD-1不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
B.PD-1的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C.注射CTLA-4的抗体可增强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
D.若T细胞中CTLA-4相关基因表达过低可能出现自身免疫病
11、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浓度的细胞培养液中,并用不同的强度刺激神经纤维,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点时细胞膜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膜外
B.刺激Ⅱ并没有引起神经细胞膜外Na+内流
C.测得图示电位变化需将电流表的两电极连在神经纤维同一位置的膜内外
D.若降低培养液中钠离子的浓度,c的峰值下降,有可能不能引起膜电位逆转
12、下表为我国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下列有关近10年我国人口变化情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比例 年份 | 年龄组成/% | 性别比例/% | |||
0~14岁 | 15~59岁 | >60岁 | 女性 | 男性 | |
第六次(2010年) | 16.60 | 70.14 | 13.26 | 48.73 | 51.27 |
第七次(2020年) | 17.95 | 63.35 | 18.70 | 48.76 | 51.24 |
A.人口普查可用样方法进行估算
B.据表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
C.全国各地区男女比例不一定相同
D.三孩政策有利于增加幼龄人口数量
13、某昆虫体色黑色(A)对浅色(a)是显性。该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比例是1:3:6,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 )
A.25%
B.10%
C.20%
D.75%
14、下列属于细胞免疫的是( )
A.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大肠杆菌
C.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
D.溶菌酶使侵入机体的病菌死亡
15、近段时间狗咬人事件频发,当人受到狗的惊吓时,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到惊吓后,血糖浓度升高,胃肠蠕动加强,消化功能加快
B.受到惊吓后,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兴奋,出现呼吸急促现象
C.此时交感神经—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增强,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D.当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后,会引发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16、如图是研究人员对某地布氏田鼠在5~10月间种群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的调查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其未来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大
B.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年龄结构来影响田鼠种群的数量
C.雌性成年布氏田鼠的生活力可能不如雄性成年布氏田鼠
D.年龄结构、性别比例都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7、CO是响应日照长度调控植物开花的重要基因;AP2是种子发育的调控基因。为探究CO和AP2在光周期调控种子大小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拟南芥、CO缺失突变型拟南芥、AP2缺失突变型拟南芥开展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分析柱状图可知,拟南芥为短日照植物
B.短日照能够抑制拟南芥体内AP2的表达
C.AP2的表达产物可能会抑制拟南芥种子的生长
D.生长主要与植物体内光敏色素的催化作用有关
18、正常情况下,男性体内的下列细胞中,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细胞是( )
A.成熟红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精细胞
19、在群体遗传学中,把由于小群体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减少甚至丢失的现象称为遗传漂变。下列有关遗传漂变描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种群只有一个个体具有某种基因,可能会由于这个个体偶然死亡或没有交配,而使这种基因在种群中消失
B.遗传漂变的显著程度和种群大小无关,因为只发生在较小种群中
C.遗传漂变可能造成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
D.一个迁入新生境的种群,如果初始数量较小,种群基因频率很可能因遗传漂变发生变化,造成与原来所在种群的差异,可见遗传漂变在进化上有重要作用
20、某成年人智力正常,但身高只有93cm,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胰腺病变,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B.垂体病变,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C.下丘脑病变,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D.甲状腺病变,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21、如图表示B细胞和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过程。BCR和TCR是分别表达于B细胞和T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B细胞通过BCR识别抗原,T细胞通过TCR识别抗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细胞和T细胞都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B.抗原呈递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特异性
C.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
D.若BCR基因发生突变,B细胞可能无法识别抗原
22、“碳中和”是指排出的二氧化碳被回收,实现正负相抵,最终达到“零排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洋对大气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B.每个生态系统都可以依靠自身结构成分实现“碳中和”
C.植树造林、开发清洁能源等措施将助力“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D.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使用,减少碳排放
23、一块弃耕的农田上,先后出现的优势植物依次是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最终演替到森林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群落演替中林木的郁闭度逐渐降低
C.群落演替过程中,原先的优势物种将消失
D.森林阶段才会出现群落的季节性
24、在鸟类巢寄生行为中,寄生生物和寄主之间在协同进化,寄生生物通过一定的识别信息将卵产于寄生巢中,寄主通过增强对寄生卵的颜色和斑纹的识别能力来降低被寄生的可能性。模型卵常被广泛用于验证和测试寄主对外来寄生卵的识别能力。鸟类研究者尝试利用模型卵来测试鸟类的卵识别能力,研究杜鹃(寄生生物)和其寄主的行为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寄主通过物理信息识别杜鹃卵来防御巢寄生
B.制作模型卵应考虑大小、形状、颜色和斑纹等因素
C.杜鹃和其寄主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
D.用模型卵可以防止对真卵的破坏,从而保护鸟类
25、如图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体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时,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刺激了图一中的___________,通过一系列生命活动使抗利尿激素增多,该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最终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尿量减少,渗透压恢复正常。
(2)图二是免疫调节的部分过程,它是通过免疫系统来完成的,免疫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结核杆菌属胞内寄生菌,能引起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病肺结核。当它初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过程是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侵入人体后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的功能瓦解。艾滋病患者体内缺少抗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内经》云:“少火生气。” “生气”即指使用激素而发挥扶正祛邪的治疗作用,但大量外源性激素的使用,使其变为“壮火”,从而产生类似“壮火”的副作用。许多生命活动的调节也与激素有关。下图表示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轴,其中①②③表示激素,a b c表示腺体。
(1)如果上图表示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则a为_________,①为___。
(2)如果上图表示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阻断垂体与下丘脑血液联系的鱼,________(选“能”或“否”)通过饲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恢复其生殖功能。实际生产中不用雌激素来促进鱼类排卵的原因是 __________。
(3)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人体调节应激反应的重要神经内分泌系统,紧急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增加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的原因是 __________。
(4)切断下丘脑和垂体的联系,对胰岛素的影响_________(选“大”或“小”)研磨新鲜的胰腺不能提到胰岛素的原因是 _________。
27、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a~e表示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a的名称是___,激素b通过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图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填字母),与炎热环境相比,正常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产热量___(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
(3)血浆渗透压升高时,___分泌的e增加,导致___,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恢复正常。
(4)当大量丢失水分使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___,促进___,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5)人体除丢失水和Na+外,还会丢失K+,K+在机体中的作用主要有___(答出2点即可)。
28、为了探究某物质(X)的作用,研究者做了以下实验。
(要求与说明:答题时用X,CRD、3H-TdR表示相关名词;Y细胞是能增殖的高等动物体细胞)
实验思路:
①实验分组。取已灭菌的培养瓶若干个,____________,做如下处理;
甲组:培养液+Y细胞+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X(用生理盐水配制);
乙组:____________;每组设置确保样品等量处理。
②分别测定两组的CRD(细胞的放射性强度),求每组的平均值。
③将各样品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每隔一定时间重复步骤②直至实验结束。
请分析回答:
(1)完善以上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用坐标曲线图表示物质X具有促进作用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
(3)分析与讨论
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本实验中采用3H-TdR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图1为某高等动物中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的连接结构与突触结构相同,图2表示突触结构。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共有____个突触结构,刺激Ⅱ______(填“能”或“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刺激Ⅳ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能引起肌肉收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所示突触小体结构,D代表________,由图可以看出,D的形成与________直接有关。
(3)突触易受药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已知某种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兴奋,但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无影响,则导致兴奋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_______的结合,此现象反映了细胞膜具有______的功能。
30、当人的脚受到有害刺激时,同侧大腿的屈肌收缩、伸肌舒张,从而完成屈腿反射,完成该过程的神经结构如图,图中e为检测神经纤维膜外电位差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在图中d处给予一个刺激后,观察e处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应该是发生______,此时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_____。
(2)图中b处的突触后膜受到某种递质的作用后,细胞膜对Cl-的通透性增加,造成Cl-内流,这时膜内外的电位与没受到该递质刺激前的静息状态相比,所发生的变化是电位差___________(填“不变”、“变小”或“变大”)。图中c处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b处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种类不同,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31、如图1表示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请结合图1中有关数据回答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问题:
(1)当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生长素对根和芽生长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选填“促进”、“抑制”或“不促进不抑制”)。
(2)图2中顶芽A的生长素向侧芽B运输,而不能反过来由B向A运输,这种运输特点叫做_____,其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
(3)图3所示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生长素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的两重性特征。两块琼脂块含有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m和n,且m>n,用来处理去掉尖端的芽。根据实验结果可知,n的浓度为_____时,芽弯曲程度最大。
(4)如图4所示,如果茎b侧生长素浓度在D点,则a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
32、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组成
(2)种类
①脱氧核苷酸:构成______的基本单位。
②核糖核苷酸:构成______的基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