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
B.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C.利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昆虫,通过降低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但不能反映种群的变化趋势
2、下列图1表示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没有接受刺激时,图1中的电位计可测量静息电位的大小
B.受刺激后,图1中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C.图2中从A到C段,K+大量内流需转运蛋白的协助且消耗能量
D.如果神经纤维膜外的Na+含量较低,则图2中C的电位将下降
3、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实验中,将1ml样液稀释10 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计数室规格为2mm×2mm×0.1mm,共25个中格),所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分布如下。若只以图中5个中格的统计为例,则培养液中酵母菌数为 个/mL。
A.2.625×l07
B.2.5×l07
C.2.625×l06
D.2.5×l06
4、免疫系统中的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是癌细胞最怕的三大“天敌”。NK细胞是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的一类淋巴细胞,可以杀伤癌细胞等目标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K细胞识别杀伤肿瘤细胞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自稳功能
B.NK细胞来源于骨髓,与T细胞、B细胞都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
C.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
D.树突状细胞在很多上皮组织内有分布,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5、促进细胞分裂的激素是( )
A.生长素
B.细胞分裂素
C.乙烯
D.脱落酸
6、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失活
B.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并发挥作用
C.人体需要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
D.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很低,但具有高效的调节作用
7、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在繁殖期,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前来交尾并产生大量后代,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性外激素是一种化学信息
B.玉米螟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可诱杀雄虫改变性比来控制其种群数量
D.玉米螟与其他物种间没有信息的传递
8、血液中K+浓度急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跳反射减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可通过局部电流的形式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恢复静息电位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库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构成一个群落
B.区别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C.群落中各种生物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
D.捕食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10、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被称为我国“四大家鱼”,青鱼和草鱼多以池底水草、螺蛳为食,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鳙鱼常以浮游动物为食。早在宋代,我国就采用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鱼塘内所有的四大家鱼和其他植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四大家鱼分布在不同水层提高了池塘中资源和空间的利用率
C.混合放养时四大家鱼“和平共存”,说明它们是互利共生关系
D.四大家鱼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彼此间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11、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被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12、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氮可用于合成( )
A.蔗糖
B.蛋白质
C.脂肪
D.糖原
13、小麦的抗倒伏(D)对易倒伏(d)为显性,易感条锈病(T)对抗条锈病(t)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抗倒伏易感条锈病小麦与易倒伏抗条锈病小麦杂交得到F1,F1自由交配得到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倒伏易感条锈病:抗倒伏抗条锈病:易倒伏易感条锈病:易倒伏抗条锈病=49:63:63:8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DdTt,ddtt
B.DDTt,ddtt
C.DdTt,DdTt
D.DdTT,ddtt
14、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的演替。演替过程中会出现优势种(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上最多、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及建群种(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初生演替较次生演替经历的阶段多,时间短、演替速度快
B.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C.演替过程中,上一阶段的优势种都会在下一演替阶段消失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15、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小肠大量吸收葡萄糖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B.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从而升高血糖浓度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只受血糖浓度的调节
D.胰岛素作为信息分子,可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
16、下列有关陆地群落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大多叶薄而宽,以适应缺水环境
B.草原生物群落上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C.荒漠生物群落中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D.森林生物群落中动植物种类繁多,很多动物善攀缘生活
17、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降低
B.开始刺激后,大鼠肝糖原分解将加快
C.开始刺激后,胰高血糖素浓度将会下降
D.该图示表明神经系统也可能参与血糖调节
18、2023年9月24日,杭州亚运会上,汪顺以优异的成绩夺得了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冠军,而且还打破了自己的亚洲纪录。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机体会出现相应的生理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显著升高
B.CO2浓度升高会使呼吸中枢兴奋性增强
C.机体不需要通过分泌汗液来增加散热
D.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反应灵敏、物质代谢加快
19、血管壁细胞、淋巴管壁细胞共同生活的内环境是( )
A.血浆和组织液
B.血浆和淋巴液
C.组织液和淋巴液
D.只有组织液
20、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和作用。下列生产实践中没有利用生态位原理的是( )
A.不同农作物间作
B.“四大家鱼”混合放养
C.适时捕捞
D.“桑基鱼塘”生态工程建设
2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鹰位于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占据3、4、5三个营养级
B.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只有分解者
C.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鹰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D.若青蛙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则该生态系统的虫害将变得严重
2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亢进导致的激素分泌紊乱是精神类疾病的重要表现,如图所示。海马体是焦虑和抑郁等精神类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靶区,同时也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的高表达脑区,更易受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影响。已知肾上腺皮质激素能缓解机体受到的压力刺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②是由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其代表的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健康人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不会过多分泌,原因是人体激素存在负反馈调节
C.海马体脑区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高表达会导致焦虑和抑郁等精神类疾病
D.当人长期受到压力刺激,机体可能会出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亢进
23、洋葱(2n=16)和大蒜(2n=16)的根尖都是观察有丝分裂的理想实验材料。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相同处理条件下于上午8时取两种材料分别进行实验,并统计其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指数=处于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细胞数/细胞总数×100%)。所得结果为洋葱组:8.91%;大蒜组:14.37%。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洋葱和大蒜作为实验材料容易获取且生根快
B.改变取材时间,二者有丝分裂指数可能会增大
C.制作临时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D.制作装片时,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
24、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垂直带 | I | Ⅱ | Ⅲ | IV | V | VI |
海拔(m) | <1000 | 1000~2000 | 2000~2500 | 2500~3000 | 3000~3500 | >3500 |
植被类型 | 热带季雨林 | 常绿阔叶林 | 常绿落叶混交林 | 针阔叶混交林 | 针叶林 | 高寒灌丛草甸 |
蝶类种数 | 319 | 152 | 201 | 136 | 125 | 100 |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光照、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的结果
B.不同海拔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25、回答下列问题
Ⅰ、(1)乙烯对植物果实的作用是促进其_________;在“瓜熟蒂落”的果实中,除乙烯外, ________(填激素名称)含量也比较高。
(2)吲哚乙酸是在细胞内由 合成的。
(3)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__________传递的分子,每种激素的作用决定于植物的 、激素的 、激素的浓度。
Ⅱ、实验2:利用不同浓度(0和100Nm)的BL和IAA处理油菜萌发的种子,观察其对主根伸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4)由图可知,单独IAA处理,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是 ;BL与IAA同时处理,在IAA浓度为 nM范围内,100Nm BL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26、植物的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式,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Ⅰ.如图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关系。请据图回答: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___,是由前体物质色氨酸经过⼀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
(2)图中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芽生长的效应分别是_________ 。
(3)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说明三种器官中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________。
(4)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说明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
Ⅱ.如图表示某实验小组利用玉米胚芽鞘探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请据图回答
实验一段时间后,甲→丁四组中的________组空白琼脂块能检测到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这是因为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________运输,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27、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
(1)实验目的: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糖和油脂。
(2)实验原理:还原糖可用__________试剂、油脂可用________试剂来检测。
(3)实验器材:该种茅草的根、所需试剂、载玻片、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水浴锅、试管、显微镜等。
(4)实验步骤:
I.鉴定还原糖:
①制备茅草根组织样液,取样液2ml注入试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颜色变化。
II.鉴定油脂:
①制备茅草根组织切片,切片做好后应进行的操作步骤依次是(______)
A. 制片—染色—洗浮色—观察 B. 染色—洗浮色—制片—观察
C. 制片—观察—染色—洗浮色 D. 染色—制片—洗浮色—观察
②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2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得到图1和图2;已知观察该标本时所用的镜头如图3,目镜标有5×和10×,物镜标有10×和40×。
③请从图3中找出与图1(细胞最小)和图2(细胞最大)对应的最佳的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组合②④,则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________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________(填“长度或宽度”或“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若此时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为160个,则换为②③组合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约为________________个。
(5)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若Ⅰ实验观察到__________,Ⅱ实验观察到_________色颗粒,则茅草根含有还原糖和油脂。若两个实验都未观察到相应颜色变化,则茅草根中不含还原糖和油脂。
28、图1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①~⑤分别表示反射弧的不同组成部分。图2为图1结构③的部分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结构③称为_________,神经冲动传递的顺序是_________(用图1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
(2)图2中,物质a表示_________,物质a释放后,与细胞Y膜上的_________结合,引起_________大量内流,导致细胞Y兴奋,则细胞Y膜内电位变化情况为_________。
(3)5-羟色胺是人体内存在的一种可以直接调节特异性免疫的化学物质,该物质作用的免疫细胞应为_________。
29、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材料中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应用了原生质体融合和________________技术。
(2)图中①步骤所示用________________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3)由杂种细胞培育成试管苗,需要经过细胞的④________和⑤________过程。
(4)若要培育脱毒苗,一般选取_____作为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该项技术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下图表示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①表示结构,②③表示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色素存在于图中①__________ ,②表示__________。
(2)物质②在光反应产物ATP和__________的作用下形成三碳糖,ATP为碳反应提供了能量和 。生成的三碳糖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__________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
(3)光合作用正常进行时,若光照突然减弱,则在较短时间内叶绿体中RuBP的含量将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针灸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治疗疾病的手段,以外源性刺激作用于身体特定的部位(穴位)引发系列生理学调节效应,我国科研工作者发表在《自然》杂志首次通过小鼠模型,阐明了针灸治疗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I、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发挥抗炎作用;II、脂多糖(LPS)是一种细菌毒素,当其进入动物血液后,会刺激肠巨噬细胞释放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具体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均能与靶细胞_______(选填“细胞膜上”、“细胞质中”)受体结合,进而________(选填“促进”、“抑制”)炎症反应。
(2)研究发现,在电针刺激“足三里”位置时,会激活一组位于四肢节段的Prokr2感觉神经元,其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可以将兴奋以________(信号)的形式传向大脑的特定区域,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选填“单向”、“双向”)的。
(3)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其属于_______(选填序号:①中枢、②外周)神经系统。低强度电针刺激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是通过Prokr2感觉神经元进行传导的,据图1写出该调节过程涉及的反射弧:________(使用箭头和图中文字表示)。
(4)研究人员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原因是_______,这也为针灸抗炎需要刺激特定穴位才有效提供了解释。
(5)研究人员对图中抗炎过程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及结果见表、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可使大鼠出现炎症,检测TNF-a浓度可评估炎症程度,据图分析,若丙组的A处理仅在肠巨噬细胞内起作用,推测A处理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有________。
分组 | 处理 | TNF-α浓度 |
甲 |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 + |
乙 | 腹腔注射LPS | ++++ |
丙 | 腹腔注射LPS+A处理 | ++ |
A.抑制TNF-α合成
B.抑制TNF-α释放
C.抑制N受体合成
D.增加N受体数量
32、已知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YYRRCc、1YYrrCc、1YyRRCc、1YyrrCc、2YYRrCc、2YyRrCc,且是按自由组合规律产生的,那么双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