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誉为“中国的鸽子树”的珙桐是中国特有的濒临灭绝的“活化石”植物。为保护该植物,科研人员在植物园中进行大面积带状种植,随后逐年调查其种群密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珙桐和植物园中的珙桐为同一种群
B.采取五点取样法调查植物园中珙桐的种群密度
C.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D.引进外来物种可能对珙桐的种群密度产生影响
2、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大致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并标记噬菌体
B.噬菌体入侵后利用大肠杆菌中的物质合成自身的DNA和蛋白质
C.②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其DNA分离
D.沉淀物中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表明噬菌体的DNA已注入大肠杆菌
3、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膝跳反射均需下丘脑参与
B.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C.下丘脑分泌的TRH可直接促进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
D.下丘脑的相关生命活动只受大脑皮层调控,与其他内分泌腺无关
4、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个体发育的功能,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正常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对照的一组应设为( )
A.用一成年健康的家兔作相同的处理,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B.用另一相似的幼年家兔作相同处理,外源补充生长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用另一相似的幼年家兔作相同处理,外源补充生理盐水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用另一相似的幼年家兔作相同处理,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5、如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图中a~e为相关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相关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肾上腺构成了一个效应器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图中a~e五种激素的分泌量均会增加
C.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时,既可作为感受器,又可作为效应器
D.激素c、d分泌量增多,会促进肝及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加产热量
6、自噬意为自体吞噬,是真核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细胞质蛋白和受损细胞器的过程。在鼻咽癌细胞中抑癌基因NOR1呈高度甲基化状态,NOR1蛋白含量低,而用DNA甲基化抑制剂处理后的鼻咽癌细胞,NOR1基因的表达得到恢复,自噬体囊泡难以形成,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鼻咽细胞癌变后,自噬作用减弱
B.正常人体内可能不存在抑癌基因
C.细胞自噬作用受到相关基因调控,与细胞程序性死亡无关
D.癌细胞增殖迅速,当处于营养缺乏状态时,可通过细胞自噬获得维持生存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7、下列关于抗体、酶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具有专一性 ②发挥作用后都会失活 ③发挥作用都与糖蛋白有关 ④都通过胞吐进行分泌 ⑤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⑥产生过程都需要ATP
A.①⑥
B.①③④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③⑥
8、如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三个系统的功能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
B.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
C.神经系统都是通过神经递质调节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D.受体一般是蛋白质,不同受体的结构不同,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9、采用原位治理技术治理污染水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增加溶解氧,可以采取曝气、投放高效功能性菌剂及其促生剂等措施
B.重建食物链时放养蚌、螺等底栖动物作为初级消费者,摄食浮游动、植物
C.人为操纵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方向和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生态浮床植物可吸收水体营养和富集重金属
10、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沃泰默实验中有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
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D.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11、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细胞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缺氧处理25min内,神经细胞的K+外流受到抑制
B.缺氧处理20min后,细胞内外电位差逐渐变小
C.缺氧处理20min与10min相比,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降低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12、下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A、B处箭头表示血流方向,a、b、c、d表示体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血浆,d表示细胞内液
B.与a相比,b中蛋白质含量更高
C.肌肉注射某消炎药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c
D.在饥饿状态下,B处的血糖浓度低于A处的
13、下图示人体组织细胞物质交换过程,图中③和④所示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分别是( )
A.血液、血液和组织液
B.血浆、血浆和组织液
C.组织液、组织液和淋巴
D.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
14、过敏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组胺等物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炎症反应,其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生过敏性鼻炎时上呼吸道血管壁通透性增强
B.个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就会发生免疫反应
C.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D.过敏性鼻炎是人体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
15、在同一地方进行多次甲、乙两种植物的混种实验,连续进行若干代后,呈现出如下图所示的变化情况。(N=甲播种的种子数/乙播种的种子数,M=收获时甲种子数/收获时乙种子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时间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生态位的变化
B.甲、乙的种间竞争能力受其相对密度的影响
C.b点时,甲、乙两植物具有相同的种间竞争能力
D.当播种时甲的种子数显著多于乙的种子数时,乙将被甲淘汰
16、哺乳动物某些蛋白质如: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等,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与氧气结合成为氧合蛋白,氧合蛋白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会改变构型成为还原蛋白,还原蛋白与氧气亲和力急剧降低,迅速与氧分离从而为机体组织细胞提供氧气。研究不同氧分压时三种人体蛋白氧饱和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其中A 为胎儿血红蛋白,B为肌红蛋白,C为成人血红蛋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还原型向氧合血红蛋白转变
B.在肝脏毛细血管处,由氧合血红蛋白向还原血红蛋白转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较正常情况低
C.剧烈运动时,肌红蛋白由还原型向氧合肌红蛋白转变,有利于肌肉代谢
D.胎儿血红蛋白在氧分压较低时对氧亲和力高于成人,便于胎儿尽可能多的从母体获得氧气
17、丹顶鹤栖息于开阔的平原、沼泽、湖泊等地。每年的4月初~4月中旬到达东北繁殖地,11月初~11月中旬到达江苏盐城越冬地。下列对丹顶鹤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其种群数量时,若标志物容易脱落,则可能会造成调查值偏大
B.对盐城的丹顶鹤年龄结构进行调查可以预测繁殖地丹顶鹤的种群密度
C.直接影响11月份盐城丹顶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D.气温降低导致11月份盐城丹顶鹤数量减少,属于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18、从19世纪末达尔文注意到植物的向光性,并且设计实验来探讨其中的原因,随后多位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继续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达尔文对照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接受单侧光刺激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
B.鲍森·詹森对照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拜尔通过胚芽鞘在黑暗中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造成
D.温特对比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命名为生长素,并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
19、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因此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有形态适应、行为适应、生理适应等。以下关于群落中植物对环境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生物群落中骆驼刺为适应缺水的环境植株才几厘米高,但根可长达15m
B.草原生物群落中的植物为抵抗干旱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C.落叶阔叶林群落中的植物为顺利度过寒冬树叶枯落,芽具有鳞片,树皮厚
D.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为适应弱光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叶绿体体积小
20、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及活性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也可能导致组织损伤
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与细胞毒性T细胞都能直接接触并分解病毒
C.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
D.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机体排除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21、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友病、猫叫综合征和先天性愚型都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B.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体的任何时期,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对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22、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
B.林冠层的郁闭度越大,林下植物获得的光照强度越大
C.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D.防治害虫最好的时期是在害虫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
23、某一年生生物(即世代间隔为一年)种群,开始时有N0个个体,到第二年变成N1个,t年后变为Nt个,以λ表示两个世代的比值:λ=Nt+1/Nt。下列关于“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在理想环境下且λ>1,t年后该种群数量为Nt=N0λt
B.若λ=1,则该种群没有个体死亡,也没有个体出生,种群数量无变化
C.若λ>1,则表示该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增加
D.若λ=0,则表示该种群可能已经灭绝
24、为治理城市某区域被污染的水体,科研人员通过引进河水、设计湿地景观、优化植物种植等,建成了城市湿地景观公园。A水区域种植挺水植物芦苇,B、C区域种植沉水植物黑藻、苦草等,图中箭头代表水流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B.与引水口相比,排水口水样中氮、磷含量明显下降
C.该区域污水治理过程中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协调原理
D.该湿地景观公园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25、下图是关于人体稳态及调节的相关问题,图甲是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睾丸酮(雄性激素)的调节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细胞间可通过 (写出两点)等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科学家研究发现,长期被消极情绪左右,会影响人的免疫力,导致免疫能力下降,请据图分析可能的原因 。
(2)据图乙abcd过程分析,睾丸酮分泌的调节机制和特点为: 、 。
(3)研究表明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
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的过程是图乙中的 (请填图中字母)。为了确定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引起的,可将其体内LH和FSH ,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睾丸酮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定原因。
26、根据豆类种子的自然生长特性及国内外在芽菜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合理、合法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提高种子利用价值,提高豆芽产出率,改善感官品质。
(1)常用于豆芽生产的 6﹣苄基腺嘌呤,具有抑制植物叶内叶绿素、核酸、蛋白质的分解,保绿防老,促进细胞分裂等多种效能。该物质应属于____________类植物激素类似物。
(2)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实验一)、乙烯利(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依次如图 1 所示,图甲、图乙(“﹣”表示未用激素处理,“+”表示用相应的激素处理,“+”越多激素浓度越高)。在植物体内,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若实验一是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则在正式实验时,________________(需要/不需要)设计不用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实验一所示结果_________(能/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3)在生产实践中,用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处理大麦种子,可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 α﹣淀粉酶;大麦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这与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含量的降低有关。
(4)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 标记IAA和ABA开展如图2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若图中 AB 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________(填序号);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 ABA 在茎尖的运输_______(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 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茎尖切段,再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琼脂块①和②中几乎无放射性,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7、什么是种群?请试举几例。(至少三个)
28、生长素是植物体的激素之一,可调节植物多项生命活动,结合生长素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生长素可由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在成熟组织中的韧皮部,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运输。植物茎、根、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依次是__________(从大到小排列)。
(2)下列植物在开花期间由于某种原因影响了授粉,其中可以通过人工涂抹生长素加以补救从而减少损失的是__________。
A.油菜 B.苹果 C.花生 D.黄瓜 E.辣椒
(3)请设计实验验证顶端优势的产生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实验原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中,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优先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抑制。
实验器材和药品:已表现出顶端优势的某种植株(植株上有暂时未发育的侧芽多个)多株,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剪刀等。
实验步骤:
①取材、分组编号: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植株,编号为甲、乙、丙。
②材料处理:
对甲组植株的处理是:不做处理;
对乙组植株的处理是:用剪刀剪去顶芽;
对丙组植株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放置、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观察: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_(填字母),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___(填“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4)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是________电位(填“动作”、“静息”)。
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________区段的变化。
30、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受到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1)图1所示某植株①、②、③三个部位中,生长素浓度最低的部位是________。摘除了①,④生长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某课题组研究了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图2。从图中信息不能判断对生根影响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________。
A.1.5C B.2.5C C.3.5C D.4.5C
从坐标图中可知5组实验都是实验组,没有做清水对照组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为研究生长素(IAA)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影响,将去掉尖端的番茄幼苗做如图甲所示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图乙表示生长素浓度对番茄根、芽生长的影响。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成熟组织中的韧皮部,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运输。
②甲图中,幼苗将______________(填“向光弯曲”“直立”或“不”)生长,乙图中B点对应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
③油菜素内酯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激素。兴趣小组探究了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表中①为清水,②~⑥为浓度由低到高的5种油菜素内酯水溶液)。请
组别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平均株高(cm) | 16 | 21 | 37 | 51 | 43 | 24 |
实验中组①的作用是________。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油菜素内酯对番茄幼苗生长具有两重性,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莲藕是一种水生蔬菜。近年来,南方地区兴起的“藕一鱼”共同种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染。下图为莲藕田中部分生物间存在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有_____。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
(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稳定基础主要取决于_____的种类和数量。上图中蜘蛛与瓢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流入该莲藕田中的能量主要是通过莲藕的______过程进入生物群落的。
(4)科研小组对该莲藕田中某种鱼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 kJ/(cm2 • a)]
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 粪便中的能量 |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
103.2 | 0.8 | 16.2 | 86.2 |
据表结果分析,该鱼的同化量为____kJ/(cm2 • a)。
32、下图为小麦的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D育种方式是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D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__________;
(2)B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C、F使用同一种药剂,其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最难达到目标的育种方式是__________(填字母),能够产生新物种的育种方式是_______(填字母),其原理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