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眉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颁布法律将社区中的医院管理、社会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这体现出的发展趋势是(     

    A.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发达国家的财政负担

    B.基层医疗单位为治疗疑难杂症发挥重要作用

    C.把原先政府承担的部分事务交给市场和社会

    D.地方政府为社区直接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

  • 2、在民生主义中,孙中山反对没收地主土地,所以提不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通过实行核定地价和土地国有的方法解决农民的土地,然而这是不可能成功的。这说明(     

    A.资产阶级改革在中国行不通

    B.中国社会性质依然是“双半社会”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旧三民主义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 3、传说神农氏之前存在包牺氏,包牺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畋以渔”。后来,由于民人众而禽兽少,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固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这些传说体现了,人类早期(     

    A.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

    B.由采集走向种植的过程

    C.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D.社会分工的日益专业化

  • 4、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秦间在游杭州西湖时,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的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这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

    A.道学

    B.佛学

    C.理学

    D.民族主义

  • 5、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由此可见,英国的文官制度(     

    A.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

    B.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C.提高了官员的行政素质

    D.体现了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

  • 6、南宋大多数时期,枢密院处于宰相的控制之下,“至开禧(宋宁宗年号,1205—1207年),以宰臣兼使,遂为永制”。据统计,在南宋王朝的150多年的时间内,三省长官和枢密使连续不兼职的时间仅十五六年。这一调整(     

    A.解决了严重的冗官冗费问题

    B.反映出专制皇权统治的衰落

    C.有利于提高决策与行政效率

    D.是重文轻武政策破产的标志

  • 7、《甲子语溪闵雨四首 其一》云:“塘中龙骨高数层,龟坼田中纵复横。青裙箬笠倚车卧,但有空车无水声。”该诗句中提及的生产工具是

    A.

    B.

    C.

    D.

  • 8、1841年,英国的托马斯·库克开启了商业化团队观光的时代。10年后,库克推出了首个欧洲大陆游套餐,这趟旅行从英国出发,途经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德国的科隆和法兰克福,再经法国的斯特拉斯堡,最终到达巴黎,参观世博会。库克在1872年还推出了历时222天,全程4万公里的环球旅行团。旅游方式的变革得益于(     

    A.中间阶层发展趋于稳定

    B.工业化进程的深入

    C.人们生活方式出现变革

    D.垄断组织产生发展

  • 9、“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材料中,该启蒙思想家主张

    A.天赋人权说

    B.分权制衡说

    C.三权分立说

    D.社会契约论

  • 10、1950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在民族杂居地区成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的指示》中指出,处理关涉到少数民族工作问题时,必须和少数民族的委员充分协商。同年进行的新解放区土地改革中,少数民族地区改革的时间推迟或暂不进行。这些举措(     

    A.实现了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

    B.有利于构建新型民族关系

    C.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

    D.践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1、据史料记载,明朝初期修建的长城极为简陋。1568年起,大规模精心修筑长城的是一代名将戚继光。戚继光在其职业生涯上最辉煌的成就是(     

    A.巩固北方边防

    B.七下西洋的壮举

    C.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D.重创在沿海为患多年的倭寇

  • 12、距今 3000 年左右的辽宁大嘴子遗址第三期发现了大量碳化谷物、48 座房址、4座石墙、大量石制生产工具、鱼骨和陶制生活器皿。由此可推测,当时该地居民(     

    A.已经聚落定居

    B.社会分工扩大

    C.贫富分化明显

    D.个体劳作为主

  • 13、汉初,封国领土广大,“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据学者统计,汉初全国有57郡,其中十个诸侯共领有42郡,占比达73.7%,中央辖属的郡县之地只有15郡,占总数的26.3%。这一状况表明,汉初(     

    A.中央集权面临严峻挑战

    B.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度

    C.诸侯国权力不断被削弱

    D.中央行政中枢权力加强

  • 14、有学者指出,巴格达城的码头,停泊着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和丝绸;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和矿物;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和毛皮;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和黑奴。据此可知(     

    A.阿拉伯帝国沟通了世界的贸易往来

    B.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通道

    C.新航路开辟使得三角贸易逐渐盛行

    D.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 15、汉代,孝被确定为立国大纲。汉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西汉末期,乡里的学校中专置《孝经》师一人。东汉时,“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东汉末年的经学家荀爽在对策中指出,“故汉制使天下皆讲《孝经》,选吏能,举孝廉,皆以孝为务也。”汉代的这些措施(     

    A.说明家国同构的治国理念确立

    B.有助于促进儒学思想的社会化

    C.保障了政府官僚队伍的廉洁性

    D.表明孝道开始扩展为社会伦理

  • 16、亚当·斯密认为:“分工一经完全确立,一个人自己劳动的生产物,便只能满足自己欲望的极小部分”,其余的欲望,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别人的剩余部分来满足。“于是,一切人要依赖交换而生活……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也成了商业社会。”据此可知,商业产生根本原因是(     

    A.统治阶级为获取财富积极推动

    B.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和私有制产生

    C.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产生

    D.四通八达的道路和交通的发展

  • 17、在宋代,“事无巨细,非经两府不得施行”,皇帝的命令要与中书门下平章事和枢密使讨论后才能施行。这种做法表明宋朝(     

    A.两府权力凌驾于皇权之上

    B.中央决策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C.皇帝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

    D.国家决策呈现出民主化的趋势

  • 18、1531年,荷兰的安特卫普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品交易所。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威尼斯、热那亚等地不同类型的交易所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西欧的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C.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的纷纷建立

    D.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 19、西方司法制度在形成过程巾,确立的一些原则对人类法治的建设和完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即:法律制定后不会追究之前的违法犯罪行为)、无罪推定原则、未经法院批准不得随意拘捕人的原则。这些原则的确立表明西方法律制度(     

    A.注重保护个人的权利

    B.强调司法程序的公正

    C.坚持权力的制约平衡

    D.维护法律至上的地位

  • 20、1897年,因听闻科举欲求变新,浙江很多人纷纷购买主张维新的《时务报》,以备应试,但很少有人“真能潜研精讨以究中西治乱、强弱之故”;当年科举考试“犹然故辙”,购报者遂意兴索然。此现象说明当时的科举(     

    A.侧重选拔时务人才

    B.极大促进西学传播

    C.尚未发生实质变化

    D.深刻推动制度革新

  • 21、明清小说题材多样,有围绕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长生殿》、《莺莺传》,有描写时态民情,控诉“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及其衍生故事,有整合民间神怪传说汇于一体的《东游记》和《西游记》,还有文言志怪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些小说(     

    A.巩固了主流思想的根基

    B.均贯彻了现实主义风格

    C.批判了没落的封建制度

    D.反映出市民文化的繁荣

  • 22、对于行会组织,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是在中世纪后期,城市兴起后产生的

    B.行会是一个团体,是为了反抗基督教会的欺压而成立的

    C.行会保护本行业手工业者的共同利益

    D.手工业者按照不同行业组成行会

  • 23、麦迪逊说:“在民主政体下,人民会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体下,他们通过代表和代理人组织和管理政府。”现代中国通过下列哪些举措实现了“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结合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一国两制”③基层民主选举制度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 24、下表是某学者对古代拉丁美洲文明研究内容的节选。据此判断,该学者主要强调的是拉丁美洲(       

    农业

    他们修筑的梯田和灌溉工程是举世无双的;自主栽培了许多农作物,如玉米、花生、殊椒、烟草等;没有马、牛等大牲畜,驯养了小型牲畜骆马,羊驼

    宗教信仰

    没有佛教、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印记,只崇拜自然神,如太阳神,雨神等

    建筑

    金字塔呈截面形,其上建有庙宇

    交通

    没有发明轮子和车,驮运物品使用人力或小型牲畜

    A.文明的先进性

    B.文明的独特性

    C.文明的局限性

    D.文明的保守性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性质:新文化运动是____________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 26、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________.把企业搞活。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体制。

  • 27、提出

    (1)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创建,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

    (2)1905年11月,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首次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

  • 28、文化平民化

    (1)平民教育思潮形成的背景

    ①民国初年,通俗教育和社会教育初步发展。

    ②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2)表现:白话小说、散文大量涌现。

  • 29、(题文)李贽:

    (1)生平: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

    (2)地位: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3)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

    (4)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倡___________

  • 30、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他揭露了________是天下之大害;他提出“________”的民主思想。

  • 31、意义

    (1)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_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为以后的______________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 32、背景

    _______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 3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

    (1)表现:1917年,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_》,系统地提出了文学改革的主张: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2)意义: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文化载体,推动了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 34、1940年,由彭德怀指挥的____________,在华北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打击敌人交通线,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列举1956年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 36、P41“史料阅读”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从《考试法》可以看出南京国民政府选拔应试人有何特点?此法有什么进步性?又有什么局限性?

  • 37、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历了从“产生”到“创新”的过程,请指出“造纸术”和“印刷术”“创新”的表现。着重说明了中国两大发明传到西方后发挥了何重要作用?

    (2)“托古改制”是康有为理论创新和宣传的特点。列举体现这一特点的康有为的两部著作。康有为学习西方的何种政治制度?

    (3)17世纪80年代,近代物理学取得的成就是什么?20世纪初,物理学取得了新的突破,主要成果有哪些?

  • 38、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宋朝承袭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划分道作为监察区。   

  •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

    ——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

    材料二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四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六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儒家文化在近代中国、现代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

    (2)比较材料三、四,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两者的不同;材料五较之材料三、四,其内容有何进步?材料六与材料五有何联系?有什么重大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