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大理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钱乘旦在《世界现代化历程》中说:“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下列事件符合文中“现代化”特征的是(       

    A.法兰克王国丕平将罗马周围地区送给教皇,奠定了教皇国基础

    B.英国议会讨论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

    C.荷兰人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指出君主应接受约束

    D.德意志人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提出“因信称义”

  • 2、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下列属于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是(     

    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②禽畜饲养过度使用抗生素

    ③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   ④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诏令“诸州勿得苛留行旅赍装,除货币当输算外,不得辄发箧搜索。”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又诏“禁两京诸州不得挟持搜索,以求所算之物。”《宋刑统·贼盗律》记载:“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一等。”宋朝的这些措施(       

    A.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的速度

    B.体现出广大平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C.表明商税成为财政收入主体

    D.为商品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 4、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金属铸币)钞(纸币)为主,银、谷、缭帛等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的结构转变。全球经济贸易结构的发展使得明代的通货结构转变成为可能。由此可见,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国际贸易的扩大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中国主导东亚贸易圈

    D.经济稳定运行的需要

  • 5、12世纪中叶,英王亨利二世为加强王权而实行军事改革,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代役钱(即盾牌钱),以免除每年对国王负担的40天军役。国王用此项收入招募常备雇佣军,从而减少国王在军事上对服役者的依赖。骑士渐渐成为专营农牧业的小地主。这一变化(     

    A.反映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改革

    B.有利于封君封臣制度的确立

    C.标志着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

    D.会导致英国军队战斗力下降

  • 6、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 7、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描述19世纪的英国社会:“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下列选项不符合狄更斯赞誉的是(     

    A.交通运输发展,促进社会流动

    B.初等教育推广,文化素质提升

    C.劳动时间过长,工作环境堪忧

    D.工人运动兴起,工人待遇改善

  • 8、孟子说:“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左传·昭公十三年》载:“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此外,“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A.包含着对旧有势力的变相承认

    B.加强了诸侯国对周王室的隶属关系

    C.将血缘关系与地域关系融为一体

    D.表明中央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掌控

  • 9、1883年,上海自来水公司的杨树浦水厂正式建成并供水;到清末,上海的租界和华界先后建成了各自的供水系统。其他城市如广州、武汉、北京也相继建立了自来水公司,向居民供水。一首词这样赞咏北京的自来水:“城北方塘一鉴开,千龙万蛇地下排。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城市基础设施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在近代中国(     

    A.上海城市化水平领先全国

    B.租界是城市化发展的根源

    C.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D.城市发展顺应工业化潮流

  • 10、1913年,民国政府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宣布,凡是清朝“保护兴业各法令”,对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的,仍然适用,要求各省民政长提倡工商业,对所有路、矿、林、垦、蚕桑、畜牧以及工艺场、厂及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可见民国政府(     

    A.继承了晚清政府的大政方针

    B.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控

    C.注重工商业发展的连续

    D.收回了列强控制的经济权益

  • 11、15世纪末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香茄、辣椒和南瓜等,传到欧洲、亚洲以及非洲。小麦、大麦、水稻、苹果等传入美洲。这一现象得益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价格革命出现

    D.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

  • 12、西汉晚期的小冰期一直延续到东汉,气候恶劣,自然灾害不断。在实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措施过程中,负有监察职责的刺史职权逐渐扩大,渗透到地方行政权、司法权乃至军事权。这可以用来说明(     

    A.地方政府治理灾害能力不断增强

    B.东汉末地方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

    C.气候因素导致东汉王朝走向灭亡

    D.地方行政机构改革面临重重困难

  • 13、下图文书记载了733年的一次马匹买卖:在3位保人的见证下,石染典在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市)“交用大练拾捌匹”买下康思礼一匹马,“恐人无信,故立私契”,并“画指为记”。这表明(     

    A.该时期契约运用领域广泛

    B.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

    C.铸钱在边疆地区没有流通

    D.契约效力得到买卖双方认同

  • 14、《宋史·职官志》记载:“外官,则惩五代藩镇专恣,颇用文臣知州,复设通判以贰之。”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使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B.保证地方财政上缴朝廷

    C.分散知州权力形成制约

    D.防止地方武将专横跋扈

  • 15、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B.1971年10月25日中国重返联合国

    C.“百花齐放”方针促进了新中国电影业的繁荣

    D.中国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工业化

  • 16、1958年7月,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毛泽东创作了《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中写道“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A.体现了政府对人民健康的高度关注

    B.促进中医博大精深理论体系的形成

    C.标志着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的建成

    D.完善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 17、下表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制的比较,由此可以看出两国(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共和制

    英国的法律由议会制定,国王无权废止;议会定期召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国王的权力限于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首相,并批准首相提名的各部大臣;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立法权和批准税收的权力;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彼此制衡

    ①行政机构都要对立法机构负责                           ②国家元首都掌握实权

    ③立法机构都有批准税收的权力                           ④权力分配都体现制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以下中国古代成就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授时历》 ②《黄帝内经》 ③《九章算术》 ④《齐民要术》

    A.④①②③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

  • 19、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从世官制——军功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有关其发展趋势表述最全面的一组是(     

    ①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才学   ②选拔方式由推举发展为公开考试

    ③选官原则逐渐制度化,公开、公平   ④选官权由地方逐渐收归中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20、17世纪,英国纯农业人口从15世纪的90%下降到50%,但人们却热衷于投资农业:占有土地、改良粮种和土壤、采用轮作制、使用各种农业机械。到18世纪上半期,农业革命取得丰硕的成果,农业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这一现象说明(     

    A.城市化对农产品需求量不断扩大

    B.工业革命对原料的需求量增大

    C.圈地运动推动土地所有权的变化

    D.英国尊重传统的社会风气浓厚

  • 21、下图列出的是某同学记录的历史笔记。将笔记内容进行归纳,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公元12世纪中期

    劳役制庄园兴盛

    掌握行业全部技能的行会

    出现区别于奴役状态的城市自由民

    A.西欧封建主义特征

    B.奴隶经济快速发展

    C.人民群众逐渐觉醒

    D.封建王权得以加强

  • 22、下表为1955—195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     

    建交时间

    建交国家

    建交时间

    建交国家

    1955年8月1日

    尼泊尔

    1958年7月9日

    柬埔寨

    1956年5月3日

    埃及

    1958年8月20日

    伊拉克

    1956年8月1日

    叙利亚

    1958年12月20日

    阿尔及利亚

    1956年9月24日

    也门

    1959年2月4日

    苏丹

    1957年2月7日

    锡兰

    1959年10月4日

    几内亚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各国接受

    C.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中国促进日内瓦会议圆满成功

  • 23、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 24、《西安地区历代城市示意图》(如图)描绘了不同时期城址及规模。据此可以判断影响古代城市建设的因素有(  )

    ①生产力水平提高②政治中心的变化③人口流动性增强④经济重心的转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____》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 26、牛顿创建了_________________和力学三定律,建立了____________,改变了自古代中世纪以来人民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 27、中国古代商业在________的大环境下,发展缓慢;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________.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 28、早期维新派是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反思者,他们中的佼佼者提出改良政治、实行_____政体的思想主张,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______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

  • 29、1909年,旅美华侨______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_______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 30、宗教改革: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二战后,三大经济支柱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发展的反映。

     

  • 32、过程

    (1)梭伦出走后,雅典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平原派”“海岸派”“山地派”之间相互争夺权力。

    (2)公元前56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借武力夺取政权,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

  • 33、简答题

    简答汉、唐、宋、明、清五朝调整中枢机构,加强君主专制的举措?

  •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mò,泛指北方少数民族)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

    ——明末士人朱宗光

    (1)概括材料一中对西学的认识。结合所学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一中国欲自强,则英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嚣,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画》

    材料三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种变化的时代因素。

    材料三  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1876—1878年)郭嵩焘是另一位提倡渐进式改革的人,......他在谴责自强运动局限性的同时,赞扬日本派学生赴英国学习法律和经济学,并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他的呼吁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因为李鸿章认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军事方面的现代化。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材料中郭嵩焘在学习西方问题重大突破,李鸿章为什么不接受郭嵩焘的建议?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源远流长。观察下面四幅历史遗址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文化特征是

    A.农耕文化

    B.海洋文化

    C.草原文化

    D.游牧文化

  • 36、结合所学知识对维新变法的社会条件进行分析.

  • 3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有百年历程,这一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的哪篇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20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到此时,毛泽东思想已形成哪两个理论成果?

    (3)20世纪晚期,邓小平围绕哪一根本问题展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探索?这一探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呈现怎样的基本特点?

  • 38、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请回答:

    (1)李大钊是最早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请说出他比较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名称。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主张有哪些?

    (3)列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理论成就。

  • 3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纯属侥幸,因为商鞅根本不讲变法策略,一味采用强制手段推行新法。阅读下列材料:

    商鞅变法之前,秦人的尚武精神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的重要表现就是私斗成风。经过商鞅变法,引导人们在对外战争中争取功名爵禄。杀敌立功,成为秦人追名逐利的基本手段,……从而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秦人重功利、轻伦理的价值观,表现在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轻视道德修养等方面,商鞅对此加以改造,提出实力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他以重刑厚赏的严密措施,把人民的力量集中到“农战”方面来。在秦国的文化传统中,宗法观念相对淡薄,商鞅利用这一点,对反对变法的太子势力严厉镇压,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推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

    (1)概括材料中涉及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从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商鞅变法并非不讲策略的蛮干,依据材料概括出商鞅变法“策略性”的表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