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宋治理边疆,实行羁縻政策,羁縻州只是名义上的府州区划,一般不呈报户籍,不担贡赋。元朝因俗设“土官”,通过宣慰司等机构,实行强制性的检括户籍,设立驿站,比较固定的缴税和贡献,强制征调土官土军等。这反映了( )
A.羁縻府州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元朝基层治理能力得到提高
C.土官制度促进民族交流融合
D.时代变迁影响边疆治理效能
2、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社区工作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为社区居民采购蔬菜和药品,昼夜服务于抗疫一线。这体现出社区的职能是( )
A.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B.维护社会稳定
C.加强法制宣传
D.致力慈善救济
3、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的贡献是研发出了( )
A.中国超级杂交玉米
B.中国超级杂交水稻
C.中国超级杂交小麦
D.中国超级杂交土豆
4、“他们处于刀耕火种阶段,在热带雨林的一块地方耕作两三年后便会迁徙到别处。居住的圆形公共居所内也不分隔间,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区域。”据此推断,同属于该地区创造的文明是( )
A.
B.
C.
D.
5、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论述东汉时写道:“自公卿、大夫至于郡县之吏,咸选用经明行修之人,虎贲卫士皆习孝经,匈奴子弟亦游太学,是以教立于上,俗成天下。”这表明( )
①郡县由中正官依据德行和家世选拔人才
②东汉王朝在国家治理中重视教化风俗
③匈奴逐渐汉化,民族交往交流得以推进
④汉代理学兴起,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阅读如图,解读不符合事实的是( )
A.建国初建交高潮得益于“一边倒”政策
B.七十年代建交高潮源于“阶级斗争为纲”
C.八十年代初建交高潮因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D.新世纪建交高潮在于遵循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7、16世纪中叶的桑海帝国,哈里发杜尔亲自任命负责全国管理的行政长官,在重要港口还派专门负责交通和税收的官员,在廷巴克图建立了150到180所教授《古兰经》的学校。这些举措
A.推动桑海帝国达于极盛
B.使廷巴克图成为非洲文化中心
C.助力城市经济对外开放
D.使伊斯兰教成为桑海帝国国教
8、甲骨文中提及“黍”字最多。商代常占卜预测收成好坏,故甲骨文中多有“求黍”及“求黍年”字句,但未见“求麦”“求稻”字句。 由此可推知( )
A.黍的种植在商代得到全面普及
B.稻麦作物在商代尚未出现
C.黍在商代农业中占据主体地位
D.商代依靠宗教来发展农业
9、在16世纪初的英国,各地天主教王教的任免仍然依照中世纪的传统,由国王推荐并交罗马教皇批准。主教中只有少数人致力于讲经布道,大多数人作为掌握法律知识的管理者统治一方。该现象说明英国( )
A.天主教的地位发生动摇
B.重法律轻教化的传统影响深远
C.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传播
D.世俗君主的统治权威尚未建立
10、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11、《宋史•选举志一》记教:“士有亲戚仕本州,或为发解官,及侍亲远宦,距本州二千里,令转运司类试,以十串之,取三人。於是诸路始有别头试。”“别头试”的出现( )
A.丰富了科举考试内容
B.减少了人才选拔来源
C.限制了官宦子弟特权
D.杜绝了考场舞弊现象
12、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知,美国
A.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
B.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
C.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压制政府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13、据《歙县志》记载,鲍志道“去鄱阳学会计。数年后转浙江、江苏经营盐业”。另据《徽州文化全书》记载,鲍志道“长子鲍漱芳继承父业”,自奉俭约,见义必为,“他的义举得到嘉庆皇帝的嘉奖,特赐题‘乐善好施’匾额,在故乡建坊旌表”。这些记载反映了( )
A.明清徽商初创时的义举
B.封建王朝开启盐业专卖
C.清朝时商帮兴盛的景象
D.士人积极投身基层教化
14、某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成立是“考虑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在推动亚洲经济体持续增长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该机构是
A.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B.亚太经合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15、下图是1848年英国《笨拙》杂志上的一幅漫画。该画意在( )
A.表达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B.批评资本家对人民的压榨
C.强调城市基础设施滞后
D.揭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
16、唐蕃长庆元年(821年)缔结盟约,其中指出:“今蕃汉二国所守见管本界,以东悉为大唐国境,已西尽是大蕃境土,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今社稷叶同如一、为此大和。”这一盟约( )
A.加强了唐政府对吐蕃的管辖
B.增进了唐朝与西域的联系
C.反映了唐蕃团结友好的愿望
D.消除了吐蕃与唐朝的纷争
17、1533年,亨利八世通过了《禁止上诉法案》,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司法联系完全断绝。1534年,《至尊法案》使英格兰国王拥有了对英国境内所有教职进行任命以及教义修改的至高权力。1536年,国会通过《小修道院解散法》,宣布解散岁入在200镑以下的小修道院,其动产、不动产均归王室所有。英国的这些措施( )
A.说明社会等级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旨在满足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C.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D.促使国王与议会实现了结合
18、宋代,任用转运使、提点刑狱等地方官员时,实行亲嫌回避制度,即与所辖地区的知州、通判等地方长官之间,不许有亲属关系。这一制度( )
A.提高文官地位
B.维护司法公正
C.杜绝贪污腐败
D.加强中央集权
19、1906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关于这一举措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冲击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
B.开启了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C.推动了文化的新发展
D.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20、考古人员在江西万年仙人洞、湖南道县玉蟾岩和浙江浦江上山遗址,都发现了距今约1万年的水稻遗存,在北京东胡林遗址发现了距今约1万年的栽培粟和黍。大约距今8000年,原始农业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辽河流域得到初步发展。这些地区原始农业的发展( )
A.表明中国是稻、粟、黍的唯一原产地
B.是先民采用青铜工具刀耕火种的结果
C.使人类完全摆脱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D.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21、四合院全宅的平面构图按家长作为全家核心的原则布置, 一切房屋皆簇拥着正房,而且在开间尺寸、高矮、装饰等各方面皆低于正房。此种设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体现内外有别的理念
B.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C.突出主次分明的布局
D.反映多层次性的建筑风格
22、1914到1915年间,北京政府为选拔兵级行政长官组织了四次考试,先后录取6297人。大多数被录取人员处于30—50岁之间,有相对丰富的近代文化知识。但因大批被分配到各省的录取人员没有获得任职机会,考试被迫停办。这反映出( )
A.任人唯亲的政治弊政被打破
B.重学历轻实践的偏见尚存
C.文官制度脱离了中国的国情
D.强化中央集权的努力受挫
23、某时期的报纸上出现了一首题为《相隔一层纸》的诗:“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请问这首诗最早可能创作于什么时期(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24、观察如图,推断图中所示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应是( )
A.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土地改革
B.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5、(一)中外文化交流
中学西传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西学东渐也促使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写在相应空格中)
A.火药 B.《几何原本》 C.活字印刷术 D.马克思主义 E.进化论 F.《坤舆万国全图》
(一)中学西传
1)13世纪, ① 传播到欧洲,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巨大影响。
2)13世纪, ② 随着蒙古西征传入欧洲,对摧毁欧洲封建制度产生重大影响。
(二)早期西学东渐
1)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的 ③ 成为第一部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学著作。
2) ④ 是由利玛窦与李之藻合刊的世界地图。
(三)西学东渐
1)1897年,严复发表译著《天演论》,将 ⑤ 系统地介绍到中国。
2)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宣传和介绍 ⑥ 。
【2】若就提纲中的(三)展开陈述,可选择以下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26、宗教改革: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电视的产生
1926年,英国人________发明了电视。
28、背景:________________胜利的影响。
29、评价
(1)具有鲜明的反帝、__________的革命性,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____________的政治基础。
(2)联俄、联共、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依据和体现这一思想理论体系确定的重要政策原则。
(3)实现了国共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30、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_____法家和______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31、浪漫主义
(1)概况:19世纪兴起于欧洲,到中期走向鼎盛。
(2)特点:注重①_____、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3)代表
a.德意志:②_____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b.奥地利:③___________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以④____________最为著名。
32、政治思想:主张“___________【9】”。
33、中共十四大确立的改革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859年,______发表《_____》,标志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35、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请用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36、阐述西欧一体化的历史意义:
37、分阶段说明19世纪前期到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至今,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概况、主导国家、原因以及影响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材料二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后又“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转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董仲舒奏:“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他们在文化政策上有何相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39、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和东亚等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重要地位。请回答: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任举三位?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三位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请在他们的主要思想后面对应写出他们的名字。
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4)今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请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