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雅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中国古代行政区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统治的需要不断变革,如表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变化情况,通过这一表格的内容我们可以推知(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东汉形成“州一郡一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A.地方行政架构复杂多变无规律可循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困局与探索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秦朝到唐朝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 2、如表所示为1932—1934年中国的银价、汇率、白银出口和对外贸易情况表。这可以用来说明(     

    年份

    银价

    (美元)

    汇率

    1关两=美元

    白银的净出口

    (1000关两)

    进口净值

    (1000关两)

    出口净值

    (1000关两)

    1932年

    0.282

    0.34

    6676

    1049247

    492641

    1933年

    0.350

    0.41

    9257

    863650

    392701

    1934年

    0.483

    0.526

    164780

    660889

    343529

    A.国民政府实施币制改革的必要性

    B.官僚资本膨胀影响工业发展

    C.法币改革利于抵御外来经济侵略

    D.白银剧烈贬值制约对外贸易

  • 3、美国通过控制美元流量造成他国货币贬值,通过美元高估、黄金低估(在国内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对外维持美元价值的不变),使美国商品与资本输出的势头更加猛烈。到1949年,美国黄金储备已占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73%。可见,美国黄金储备增长的前提是(     

    A.放松国家对经济干预

    B.对他国运用浮动汇率

    C.让美元充当国际货币

    D.大量输出商品与资本

  • 4、“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反映了孙中山

    A.承认地方享有高度自主权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C.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对社会财富再分配思想

  • 5、埃及人对滋养他们的尼罗河与太阳有极大的敬畏感,他们认为只有顺应自然才能生存,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长短是衡量人与自然关系的标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埃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B.生态环境影响政治理念

    C.宗教观念贯穿埃及人生活

    D.埃及人把健康放在首位

  • 6、据《歙县志》记载,鲍志道“去鄱阳学会计。数年后转浙江、江苏经营盐业”。另据《徽州文化全书》记载,鲍志道“长子鲍漱芳继承父业”,自奉俭约,见义必为,“他的义举得到嘉庆皇帝的嘉奖,特赐题‘乐善好施’匾额,在故乡建坊旌表”。这些记载反映了(     

    A.明清徽商初创时的义举

    B.封建王朝开启盐业专卖

    C.清朝时商帮兴盛的景象

    D.士人积极投身基层教化

  • 7、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上谕所言:“旧例原恐漏户避差,是以五年编造,今丁既摊入地粮,滋生人丁又不加赋,则编审不过虚文。”因此,朝廷下令(     

    A.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B.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C.固定丁银,摊丁入亩

    D.户籍簿册,永停编审

  • 8、马丁·路德曾提出过两个政府的理论,他认为信仰基督教的人不仅生活在上帝统治的宗教国度里,而且生活在凭法律治理的世俗国度里。教会不应享有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涉国家事务。在国家的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权力。马丁·路德的“两个政府”理论(     

    A.动摇了欧洲社会对基督教的信仰

    B.树立了资本家发财致富的价值观

    C.使人们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D.促进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 9、如表是晚清著名记者徐凌霄的求学大事记。这样的求学经历最主要得益于(     

    求学经历

    主要内容

    初入学为生员

    岁经两考,名列第一,补廪生

    考入山东客籍高等学堂

    兼学中西课程,熟练运用英语

    通过京师学部考试

    授予举人出身

    考入京师大学堂

    学习土木工程专业

    A.洋务运动

    B.清末新政

    C.中华民国建立

    D.新文化运动

  • 10、1802年至1803年,德意志艺术家格德在游历不列颠岛的伯明翰和什鲁斯伯里时,感叹方圆数英里“冒着火光的山川”像“喷火的火山”一样映红了地平线,“被煤炭闪耀的火光映衬得如此绚丽,使人仿佛置身于古罗马火与锻冶之神伍尔坎的工场!”这段艺术描写(     

    A.讴歌了工业化时代的恢宏气象

    B.说明工业革命激发了艺术灵感

    C.旨在使人们关注工业污染问题

    D.隐含对手工锻冶业衰落的惋惜

  • 11、如表统计了1929—1933年我国白银流动情况,此表可用于研究(     

    1929—1933年我国白银流动情况表(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入超(以-号表示)出超(以+号表示)

    1929年

    +58.8

    1930年

    +33.2

    1931年

    +55.0

    1932年

    —141.1

    1933年

    —77.8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商业和金融月报》(1929—1935年)

    A.国民政府时期法币改革的背景

    B.解放战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C.抗战期间日本经济侵略的表现

    D.民国时期官僚资本发展的影响

  • 12、下表是联邦德国制定的部分法规、制度和措施。据此可知,联邦德国(       

    时间

    法规、制度和措施

    1950年

    恢复养老保险制度

    1961年

    制定联邦社会救济法

    1974年

    颁布失业救济条例

    1985年

    实施子女抚养假制度,并发放抚养费

    A.重视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B.调整了产业政策

    C.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改变了社会结构

  • 13、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这一思想(     

    A.保障了文官选拔的开放和平等

    B.推动了民国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C.有助于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D.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 14、如图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东京城门税卡,房屋内中间所坐人物是税官,门前手拿纸笔的税吏正在登记客商的货物。门税是宋代在城门征收的商业税,有别于此前官府在“市”中向商人征收的“市税”。门税的征收意味着宋朝城市中商业活动的范围从以前特定的“市”扩大到了整个城区。门税的征收(     

            《清明上河图》(局部)   

    A.说明政权并峙导致宋代关卡林立

    B.表明宋代限制商品和人口的流动

    C.适应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加重了宋代城市平民的赋税负担

  • 15、梁启超认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下列对“古学复兴”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

    B.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C.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

  • 16、近代一位思想家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B.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

    C.反对君主制

    D.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 17、19世纪中期,英国一位正在替妻子补袜子的男人对来访的朋友说:“我知道这不是我干的活,可是我那可怜的老婆在工厂里……我已经三年多没有工作……她早就成了家里的男人,我却成为女人了。”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A.冲击了旧有的家庭结构

    B.抬高了工人的就业门槛

    C.改变了传统的等级观念

    D.提升了妇女的政治地位

  • 18、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诏“以任内户口增,田野辟为上,所行事迹,从监察御史、按察司考核明白,开具实绩申闻,以行黜陟”。这表明明初(     

    A.行政机构效率高

    B.官员考核体系完善

    C.考核部门权力大

    D.官员考察赏罚分明

  • 19、为了能了解各级官员的真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存在的报喜不报忧的弊端,清朝雍正帝进一步完善了密折奏事制度。拥有密奏权的官员既有封疆大吏,也有七品县令,人数有1000多人。由此可见,密折制度

    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B.加强了对边疆民族地区管辖

    C.摆脱了对内阁大臣的依赖

    D.缓解了各级官员之间的矛盾

  • 20、据统计,2022年面临粮食安全问题的人口比例从2019年的25.3%增长至29.6%,全球饥饿水平仍远高于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水平。面对日趋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减少粮食储备,发展冷链物流产业

    ②保护水土资源,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

    ③加强国际合作,协调粮食生产及供应

    ④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粮食生产的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1、维也纳会议后,欧洲诞生了一个由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和英国等大国主导的协作机制,该机制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通过会议外交的形式试图取得一致同意以处理共同问题。这一机制(     

    A.维护了欧洲各国既得权益

    B.导致了弱国无外交局面的出现

    C.确定了大国势力均衡政策

    D.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新途径

  • 22、1919年,针对林琴南对北大的质疑,蔡元培回答:“尊孔者多矣,宁曰覆孔?”并认为五常“则伦理学中之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而一切科学皆为增进知识之需,宁有铲之之理欤?”据此可知蔡元培(     

    A.强调自由民主推动科学进步

    B.肯定了中华文化中的伦理价值

    C.兼容并包思想曾发生过动摇

    D.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

  • 23、明刀作为战国时期燕国的货币,在赵国、齐国等国也可流通。据统计,明刀出土的地区遍及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地区,一次出土可达上百枚,甚至上千枚。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长途贸易的兴盛

    B.兼并战争的缓和

    C.区域经济的交流

    D.燕国币制的先进

  • 24、德国在19世纪初开始了工业化,工人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工会鼓励工人加入行会互助组织。俾斯麦及时调整策略,一方面将政府的力量介入当时存在的各种行会组织中,另方面加快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由此可知

    A.工人阶级力量已有彻底性改变

    B.资本主义社会面临衰退的风险

    C.马克思主义已取得实践的成功

    D.行会的发展迫使政府调整政策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成了__________的诞生。

     

  • 26、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公通过了同盟会章程,______以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____,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 27、土地兼并开始于_______时期。

     

  • 28、对财富的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最终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

     

  • 29、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这表明( )

    A.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

    B.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天主教危机

    C.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

    D.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

     

  • 30、创立的意义

    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______________的颠覆,引起教会的极大恐慌与围攻。

     

  • 31、地位:__________艺术流派的开山之作。1969年贝克特因这部剧作而荣获__________文学奖。

     

  • 32、提出

    (1)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创建,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

    (2)1905年11月,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首次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

  • 33、发展历程

    (1)默片时代

    ①由来:________年之前的电影全是________电影,这个时期被称为“默片时代”。

    ②改革:美国人____________对电影制作和摄影技术进行过重大改革,因此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

    ③特点:演员必须以简洁明快的____________和夸张生动的________表演来取悦观众。

    ④代表:此时期最杰出的影星是________。他的《城市之光》《____________》《大独裁者》等影片成为经典之作。

    (2)有声电影:随着影像与声音结合的技术日趋成熟,有声电影崛起,世界电影进入____________阶段。

     

  • 34、朱熹认为人性和天理一致,强调“________”,王阳明的认识论主张致良知和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新格局。请完成:

    (1)简述这一体系得以建立的基本条件。

    (2)这一体系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它的存在不会长久?

    (3)简述这一体系与中国的关系。

  •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归纳提炼材料中的三种“民族政策”观点。

    (2)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 37、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

    3)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

    4)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借鉴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 38、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实际相结合创立的三大理论是什么?

    (2)概况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 39、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姿。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今天中国教育的重要使命。历史学习是我们认识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异常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请列举儒家、道家、法家代表人物各一位。

    (2)宋代文化繁盛,请举列举出科技、文学艺术成就各一例。

    (3)明清时期小说兴盛,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出现,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请列举两部古典名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