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25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7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出现于1885年,中国第一辆汽车出现于20世纪初;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3年,中国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9年。从三种近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看出( )
A.中国融入世界步伐加快
B.中国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C.中国近代经济不断发展
D.近代交通工具受到国人欢迎
2、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 )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
3、“铁路经过的地方,洋货倾销,旧式交通被弃置,运河运输被海轮和铁路代替,沿河城市衰落。”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在华修筑铁路
B.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
C.运河河道年久失修
D.西方列强的武装侵略
4、宋朝地主与客户的关系是土地租佃关系,此外还有部分雇佣关系,客户直接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在土地租佃关系下,佃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必承担其他方面的义务,地主也无权再向佃户提供任何形式的荫庇。由此可知,当时( )
A.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B.土地兼并的现象得到极大抑制
C.宋朝进一步把佃户束缚在土地上
D.生产关系已经产生根本性转变
5、据睡虎地秦简记载,农业生产中遇到特殊情况时必须上报。其中,《田律》规定了上报的行文要求:一是报告受雨、抽穗及未耕田地的面积数;二是报告降雨量和生长期受益田地的面积数;三是报告受灾田地的面积数。这体现出秦朝( )
①“以农为本”的治国方略 ②社会治理措施具体细致
③统治者具有居安思危意识 ④赋税沉重,田赋税率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据下图可知,现代农业相比于传统农业( )
A.基于产业关联和利益联结
B.对产业工人的需求量增加
C.完全采用无污染的新能源
D.已经解决全球的粮食问题
7、睡虎地秦墓竹简在农田水利、粮食贮存、工商管理、官吏任免、军队训练等方面,都有细致的法律条文规定。例如《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记载:“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蹙(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以上材料反映秦朝( )
A.用法律提升治理效能
B.奉行严刑峻法政策
C.确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D.着重提高行政效率
8、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后,总统在任命法官后便基本失去了对该法官的控制能力,法官对具体案件的处理也没有总统等非司法官员过问。只要没有违法行为,任何法官都不必担心国会会弹劾自己。据此可知,美国( )
A.明确制定分权制衡机制
B.司法机构权力大于行政权力
C.司法独立得到法律认可
D.立法机构无法影响司法机构
9、长期以来.瑞典的福利制度一直被称誉为给全体人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典型。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面临严重的闲境,“瑞典模式”时代转变为“瑞典病”时代。这表明( )
A.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影响经济发展
B.社会保障制度需要适时调整
C.瑞典开创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D.瑞典国家治理能力不断削弱
10、中国古代医学以阴阳五行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并将生理、病理、诊断、药物、治疗、预防等各方面串联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医学理论
A.强调辨证施治
B.吸纳临床经验
C.成果丰富多元
D.注重整体思维
11、河南洛阳战国粮仓出土铁农具72件;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铁农具近70件; 广西平乐银山岭战国墓出土的 181件铁器中,177件为生产工具,可以开垦、耕翻、除草、收割等。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 )
A.铸铁技术领先世界
B.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C.南方耕作技术发达
D.冶铁业取代了青铜业
12、1398年绘制成的《大明混一图》以大明王朝版图为中心,东起日本,西达欧洲,南括爪哇,北至蒙古。域外地区尤以欧非地区最为详尽。这一史料可用于( )
A.了解明初的外交观念
B.研究郑和下西洋的路径
C.印证西学的广泛传播
D.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3、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下列哪些是从欧洲交流到美洲的物种( )
①玉米②甘蔗③马④小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指出:“在理想的社会中,就像在一个好的灵魂中一样,每一部分都要遵循正确的等级,他把社会中的人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上面的是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第二等级是御国御侮的战士,第三等级是劳动者。”由此可见,柏拉图( )
A.重视人的理性和道德
B.坚持思想自由至上的原则
C.崇尚怀疑主义的精神
D.吸收孔子等级有序的观点
15、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一起,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
B.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新探索
C.社会主义建设艰苦探索的起航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传承
16、西周早期青铜器鄂监簋(如下图)是周王朝在鄂国设置监国之官的证明。西周时期诸监之器屡见不鲜,诸监普遍存在。他们由周王任命,“监之于内、世官世守”。这一做法意在( )
A.巩固官僚政治
B.发扬原始民主
C.强化中央集权
D.维系统治秩序
17、1413年,明政府在平定思南、思州二土司之乱后,分其地为八府四州,并分湖广、四川、云南三布政司地置贵州布政司。这一做法
A.扩大了统治区域
B.加强了边疆管理
C.解决了割据隐患
D.废除了行省制度
18、诗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隐藏着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曹植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杜甫 |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
陆游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文天祥 |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
林则徐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表中的诗句体现的核心理念是( )
A.爱国主义
B.忧患意识
C.感伤情绪
D.统一愿望
19、1618—1648年,欧洲“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之间爆发“三十年战争”。战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神圣罗马帝国诸邦的“国家主权”,规定荷兰(联合省共和国)和瑞士获得独立地位,欧洲出现了两个既非王朝也非城邦的新型国家。这说明该和约( )
A.有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发展
B.稳固了西方国家均势局面
C.促进了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D.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20、下表所示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构成(单位:%)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
| 美元 | 英镑 | 欧元 | 日元 | 人民币 |
2011~2015年 | 41.9 | 11.3 | 37.4 | 9.4 | / |
2016~2021年 | 41.73 | 8.09 | 30.93 | 8.33 | 10.92 |
A.折射出美国国际金融霸权已崩溃
B.加速了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
C.反映了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D.表明世界货币格局发生质变
21、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这一思想( )
A.保障了文官选拔的开放和平等
B.推动了民国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C.有助于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D.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22、16世纪以后,威尼斯的玻璃制作工艺流传到欧洲的其它国家,这些国家的玻璃工业在仿制的同时融入了各国地方特色,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对威尼斯玻璃工业冲击极大。这反映出( )
A.欧洲商路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交流与互动推动了经济发展
C.世界市场造成社会贫富分化
D.传统技术逐渐失去原有价值
23、这是英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妥协,800年前在那片不起眼的草地上签署的这份协议第一次对绝对王权给予否定,将王权置于契约和法律的监督之下。这份协议是
A.《拿破仑法典》
B.《权利法案》
C.《大宪章》
D.《民法大全》
24、“工场手工业最完善的产物之一,是生产劳动工具本身,特别是生产当时已经采用的复杂的机械装置的工场……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这一产物,又生产出机器。”材料旨在说明
A.工场手工业的实质是机器大生产
B.工场手工业孕育出了机器大生产
C.工场手工业是机器大生产的产物
D.机器大生产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25、________与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6、在近代历史上,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举出晚清时期不平等条约的三类条款,分别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不平等条约条款 | 影响 | |
例 | 战争赔款 | 加重人民负担,造成中国财政状况恶化和发展资金流失 |
1 |
|
|
2 |
|
|
3 |
|
|
(如列出三类以上的条款,阅卷时只取前三个)
27、革命的历程
某同学在“四史”学习的过程中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部分史事,请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补充。
28、地位及影响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对____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
29、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2)1956年初,①__________基本完成,经济建设已开始。
(3)为了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30、70年代末
(1)邓小平在教育战线⑩________________。
(2)恢复中断⑪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织编写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4)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实行⑫___________战略。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不懈探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报告和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32、伏尔泰的基本主张
(1)自由是人人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这种天赋人权只受________支配。
(2)平等意味着反对____________和封建特权。
(3)政府只不过是从法律上来保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
(4)法国应建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____________制。
33、《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________》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34、魏孝文帝的措施中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大统一局面的出现的是:行汉制、(_____)、讲汉语、(_____)、通婚姻、改籍贯等
35、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发展,向西最远从汉代的印度半岛沿海延伸到波斯湾。宋元王朝更加重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出口到西方各国的商品种类增多,尤其是茶叶、瓷器在出口商品中跃居到第一、第二位。但是17世纪中期以后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呈现萎缩趋势,丝绸之路航路上中国商船的踪影日渐稀少,欧洲商船则日渐活跃。 ——摘编自《古代丝绸之路》
材料三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明确提出在中国西部古丝绸之路沿线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国际新丝绸之路经济合作区。有学者指出:习主席提出的发展战略,必将重振古代丝绸之路的巨大影响力,把古丝绸之路促进下的中西文明交流、互动提升到新的历史阶段。
——摘自《现代丝绸之路》
(1)根据图文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2)举例说明古丝绸之路促进下中西文明交流的主要内容。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以史实加以说明。
3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鲜卑族部落首领)说:“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做将领的人。”
材料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材料三:原有之田地纳贡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原有地方厅官或各乡各村就地征收之税目,亦一并按照土地价格征收之,但所征金额不得超过地税金额三分之一。此次改正地税之事,举办非易。因土地情况之不同,改正亦有缓急难易之差别。……原有税法,于地税改正实施之前,继续有效。改正之后五年以内,土地价格因土地买卖而生增减,均按照最初核定之土地价格。
——明治六年《地税改正条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对国家的再度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明治时期地税改革的历史意义。
(3)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说明孝文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对两国各自的影响。
38、请写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
39、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以来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他们分别创立了各自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1)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新旧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分别起了什么历史作用?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创造性的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他主要取得了哪些创新理论成果?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重大作用?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中共十二大、十三和十四大分别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改革的目标作了怎样的阐述?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