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高一某学生制作的某帝国的知识卡片,据此推断该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湖北汉口粮商李本忠因治理自奉节、巫山,下至巴东、归州、东湖的滩险,获“正五品加三级奖励、获授正四品候补道职衔,一子一孙获授从四品职衔”,道光皇帝还软赐“乐香好”牌坊。道光帝此举意在( )
A.肯定商人功业,提高商人地位
B.笼络地方乡绅,加强中央集权
C.宣扬儒家理念,促进乡里教化
D.动员民间力量,推进社会教济
3、滥用程序是原告或被告利用自己对诉讼手段的了解,不当运用它们损害诉讼相对人利益并为自己牟利的行为。罗马法对滥用程序做了详尽的规定和严厉的制裁。这体现出罗马法( )
A.强调程序与形式
B.注重维护社会稳定
C.追求公平与正义
D.保护个人私有财产
4、“工场手工业最完善的产物之一,是生产劳动工具本身,特别是生产当时已经采用的复杂的机械装置的工场……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这一产物,又生产出机器。”材料旨在说明
A.工场手工业的实质是机器大生产
B.工场手工业孕育出了机器大生产
C.工场手工业是机器大生产的产物
D.机器大生产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5、西汉初期“黄老之学达到极盛的同时,儒家也在积极寻找着自我发展的途径,儒家方面从维护皇权的角度千方百计的讨取皇帝的好感和赏识,另一方面采取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由此可知汉代儒学
A.注重吸收请子百家的思想想
B.背离了孔子儒学思想主张
C.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
D.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6、秦时,赵佗为南海郡龙川令,秦亡后统一岭南三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初,刘邦遣使封其为南越王;至文帝时,赵佗表示“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景帝时仍“称王朝命如诸侯”。这反映出汉代( )
A.“大一统”国家凝聚力增强
B.郡国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C.民族交融巩固了国家统一
D.中原与边疆地区往来密切
7、1897年,因听闻科举欲求变新,浙江很多人纷纷购买主张维新的《时务报》,以备应试,但很少有人“真能潜研精讨以究中西治乱、强弱之故”;当年科举考试“犹然故辙”,购报者遂意兴索然。此现象说明当时的科举( )
A.侧重选拔时务人才
B.极大促进西学传播
C.尚未发生实质变化
D.深刻推动制度革新
8、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
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C.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
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
9、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签署了《华沙公约》,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这标志着
A.美苏冷战开始
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第三世界兴起
D.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10、下图所示是某年“双十节”国民政府发布的《告全国国民书》,题为“指示今后一年全国努力方向实施宪政完成乱建国使命”。该文告
A.意图维护专制统治
B.表明国民党败局已定
C.欲使政权合法存在
D.着力于解决民生问题
11、工业化前期,由于纺纱、织布等技能逐渐被机器弱化,催生了大量童工,工人的实际收入下降,生存境况每况愈下。到1840年,童工数量逐渐减少,工人的实际收入也逐步增长,出现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进步使工人的实际收入提高
B.科学社会主义不断发展
C.生产力发展使工作技术含量提高
D.福利国家制度逐渐完善
12、罗斯福在提交雅尔塔会议的文件中说:“否决权与大国维持和平的特殊责任是完全相符合的。”斯大林也曾指出:“新的国际组织为捍卫和平而采取的行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反希特勒德国的各大强国,今后也会一致和协调动作。”这说明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 )
A.不利于联合国发挥作用
B.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
C.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产物
D.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13、下表为 1781-1820 年英国生产一匹优质绒面呢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变化表。据表 3 可知,工厂制度的实行( )
类别/年份 | 1781-1796年 | 1796-1805年 | 1805-1820 |
成年男性 | 100 | 41 | 36 |
成年女性 | 100 | 25 | 25 |
儿童 | 100 | 30 | 30 |
A.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B.缩小了贫富差距的程度
C.推动了社保体系的建立
D.隐含着严重的社会问题
14、明治维新后,日本工业和城市需水量迅猛增加,进而催生了日本现代供排水事业。1871年,横滨市受伦敦泰晤士河下水道成功铺设的影响,首次铺设了陶制下水道管件,1923年东京成立了日本最早的污水处理厂。这些反映了当时日本( )
A.城市治理能力有所提升
B.城市无序扩张的势头减缓
C.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
D.借鉴了英国工业发展经验
15、苏美尔人认为,掌管洪水的神是带来灾难的恶毒的神;古埃及人认为,洪水之神是会带给每个人快乐的善良的神。两者认识的差异于( )
A.国家形态
B.文化传统
C.生产方式
D.社会制度
16、“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 )
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17、下表是战后部分国际经济组织统计表。这些国际组织的成立说明
成立时间 | 名称 |
1945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1945 | 世界银行 |
1947 |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
1960 | 国际开发协会 |
1961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A.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力增强
B.经济区域化趋向日益明显
C.各国间贸易壁垒被逐步打破
D.世界经济的有序发展趋向
18、至2020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2012年的7.88亿人增加到10.21亿人,企业职工月人均养老金从1686元增长到2900元左右,月平均失业保险金由686元提高到1506元,保障水平得到稳步提高。此外,我国还为6098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我国这些社会保障成果的取得( )
A.得益于国民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
B.以满足经济体制改革需要为出现点
C.标志着我国社会救济屏障已建成
D.体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干预的强化
19、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盖三纲五常,天理民彝之大节,而治道之本根也”。这些观点( )
A.部分传承了汉代以来的儒家思想
B.反映了宋代君臣父子秩序的紊乱
C.直接得益于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D.根本目的在于解释君主治国之道
20、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贵州学政严修奏请开经济特科被清廷批准,在已仕官员中荐选,“初场试专门题,次场试时务题,三场仍试四书文”,兼顾中学与西学。此事表明( )
A.科举制被彻底废除
B.官员选拔注重实际能力
C.学堂选官成为主流
D.奖励实业成为社会共识
21、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工具和生产方式,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选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
①石器农具②铁犁铧③骨镰④铜合金斧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2003年,陕西省眉县杨家村的青铜器窖藏中出土了一个逨盘,据逨盘铭文显示,此青铜器属于西周晚期的单氏贵族。以前的铭文先突出文王至恭王等历代周王的成绩,尔后才讲到自己的家族。而该逨盘铭文则历叙高祖单公至逨盘世代的政绩。这说明西周晚期( )
A.分封宗法体制瓦解
B.铭文内容更趋丰富
C.家国观念受到推崇
D.王室权威遭到挑战
23、以下是某位学生的历史课堂笔记,据此判断其学习的主题与其特点是
A.社会保障稳定社会
B.基层治理基层自治
C.政府机构民主自治
D.经济组织自我管理
24、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明帝规定注律只能采用汉代儒学家郑玄之说,不能杂用其他解释;西晋“凡断正臧否,宜先稽之礼、律”;晋律还规定“凡为驳议,当合经传”;北朝凡有疑狱,皆付中书以经义量决。这反映了当时( )
A.中枢决策体制逐渐成熟
B.儒家的正统地位渐趋强化
C.国家律令呈儒学化趋向
D.国家注重儒学教化的作用
25、典型表现浪漫主义文学特征的代表著作________;苏联著名作家________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具有重大世界影响。
26、1956年春,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______”的方针,推动文化的繁荣;“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________服务。
27、战国时期________和______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促使儒家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8、特点
(1)关注⑧__________,再现社会风貌。
(2)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29、土地兼并开始于_______时期。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mò,泛指北方少数民族)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
——明末士人朱宗光
(1)概括材料一中对西学的认识。结合所学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一中国欲自强,则英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嚣,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画》
材料三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种变化的时代因素。
材料三 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1876—1878年)郭嵩焘是另一位提倡渐进式改革的人,......他在谴责自强运动局限性的同时,赞扬日本派学生赴英国学习法律和经济学,并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他的呼吁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因为李鸿章认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军事方面的现代化。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材料中郭嵩焘在学习西方问题重大突破,李鸿章为什么不接受郭嵩焘的建议?
31、东汉时期医学家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药学理论的基础。( )
32、电影
(1)产生
a.背景:①__________的进步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b.标志:②______年,卢米埃尔兄弟公映电影短片。
(2)发展
a.美国格里菲斯拍摄③________________,称为“默片”。
b.苏联发展迅速,拍摄了④________________等。
c.⑤_______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影片。
d.1935年第一部彩色电影⑥____________拍摄成功。
e.二战后,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问世。
33、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34、代表人物及作品
(1)拜伦
①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②他创作了大量具有________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其作品中所塑造的一些人物被称为“____________”。其代表作是《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唐璜》。其中《唐璜》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百科全书。
(2)雪莱
①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②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____________精神,其最具代表性的佳作是《________》。
35、江泽民指出,“二战”后……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在生产力的最活跃因素,并且归根结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哪些东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发明的?请列举三项。
(2)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国取得了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
(3)江泽民这段话强调了什么?高新科技的发展如何改变了人类生活?
36、名词解释
(1)(西周)礼乐制度
(2)专制主义
(3)(西欧)“中世纪”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7、请列举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38、根据表格中的文字描述,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事件名称 | 描述 |
① | 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北宋灭亡。 |
② | 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 |
③ |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④ | 公元9年,外戚王莽废除年幼的皇帝,即天子位,改国号为新。 |
⑤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战役。 |
39、民主法制建设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歌曲《爱在西元前》歌词里提到“刻在黑色的玄武岩上”的是哪一部法典?其地位如何?
(2)欧洲法制建设起源于哪一部法律?东罗马帝国制定的法律对欧洲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3)18世纪,美国和法国革命过程中颁布的法律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关系?
(4)为废除旧制度,19世纪,美国颁布了什么法律?其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谈谈你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