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文山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雅典公民在十八岁时要在村社名簿中登记,登记需要村社成员进行宣誓投票决定,如果投票不同意,他可以向陪审法庭申诉,申诉成功则可登记。登记后的公民经过两年服役并举行一定仪式后可正式参加公民大会及各项民主政治生活。如果议事会发现其登记时未满18岁,那允许他登记的村民便要受到罚金的处分。由此可知雅典(     

    ①取得公民权是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   ②民主政治生活中注重程序的规范性

    ③陪审法庭发挥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④村社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2、历史课上,讨论中世纪欧洲封建王权强化的问题,同学们征引史实,各抒己见

    甲说: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是:我......效忠我的主人.....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乙说: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他一个额头吻以示原谅。

    丙说:1302年,法王腓力四世因向教会增税与教皇冲突,召开第一次三级会议,得到“民众支持”;1308年教皇被迫前到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史称“阿维农之囚”。

    丁说: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宣称“(英王应被)拥立,承认和称为英格兰国教会的尘世唯一至尊领袖......上述尊位的一切荣誉、威严、有越权、司法权”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甲说、乙说

    B.丙说、丁说

    C.甲说、丙说

    D.乙说、丁说

  • 3、下表为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年代

    1950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进出口总额合计

    41.54

    64.61

    80.92

    84.72

    109.80

    108.65

    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其中:苏联

    13.94

    12.86

    52.50

    40.44

    62.44

    47.82

    69.39

    49.07

    90.16

    68.02

    81.60

    57.91

    77.00

    51.86

    亚非及西方国家

    其中:西方国家

    27.60

    14.87

    12.11

    1.59

    18.48

    7.08

    15.33

    5.01

    19.64

    7.42

    27.05

    9.69

    27.50

    11.37

    据表中信息,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A.依然受到了意识形态影响

    B.反映了外交有重大突破

    C.进出口贸易总额稳步增长

    D.有利于恢复国内的经济

  • 4、下表所示为某学者统计的明后期至清中叶江浙部分地区棉田面积占农用地总面积的比例情况。该现象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区域

    松江府

    太仓州

    嘉定县

    占比

    50%

    70%

    90%

    A.高产粮食作物大量推广

    B.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加强

    C.经济重心南移出现逆流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 5、有学者认为:“随着罗马不断向外扩张,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罗马共和制度的权力运转框架难以承载不断扩大的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权力制衡机制被破坏,权力博弈的政治艺术让位给了毫不妥协的暴力厮杀。在竞争中获胜的军事领袖,集权于一身,缔造了罗马帝国的权力新格局。“该学者意在强调罗马帝国(     

    A.强权政治的出现顺应现实需要

    B.版图的扩大导致共和制度崩溃

    C.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D.建立在征服异国他邦基础之上

  • 6、隋文帝命令西北诸州,将民间组织管理的义仓改归由州或县管理,劝募捐助谷物的形式也改为按户等定额征税,其他诸州的义仓以后也照此办理。这说明隋朝政府(     

    A.强化了经济管理职能

    B.加大了社会救济力度

    C.革新了赋税征收形式

    D.调整了地方行政制度

  • 7、1983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门针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提出了若干条界限,包括:不干涉穿衣打扮,不用“奇装异服”一词;对抒情歌曲及轻音乐,得须经过批准方能禁止;绘画、雕塑方面,不禁止表现人体美的作品;生理卫生课不是精神污染。这些要求体现了(     

    A.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B.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C.思想解放工作任重道远

    D.中西文化在交流中碰撞

  • 8、出土于西汉海昏侯墓的青螭纹玉剑由新疆和田白玉打造,造型精美,作为装饰的玉剑璏(剑鼻)两端出檐下卷,底面有长方形穿孔,用于穿戴佩系,仅打造这一部件就运用了切割、钻孔、磨抛、掏膛、高浮雕等多种工艺和技术。由材料可推知,西汉时期(     

    A.民营手工作坊技术水平高超

    B.丝绸之路贸易以奢侈品为主

    C.官营手工业不计较经济效益

    D.诸侯王国频繁挑衅天子威仪

  • 9、明朝初年,朱元璋诏令“天下郡县并建学校,延师儒,招生徒,讲道论德”,规定生员要熟读经史、律诰、礼仪等书。学校定期举行“养老之礼”“视学之礼”等活动。这说明,当时(     

    A.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

    B.社会教化备受政府重视

    C.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

    D.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显著

  • 10、1066年诺曼征服之后,英国王室便热衷于使用法语。但1337——1453年爆发的英法百年战争,让英国人对法语产生了厌恶心理,整个社会开始了学习英语的热潮。这一现象(     

    A.奠定了宗教改革的基础

    B.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改变了民众对上帝看法

    D.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 11、1955年的万隆会议、1970年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等国际关系文件,都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产物

    B.获得国际社会的全面认同响应

    C.概述了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

    D.已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 12、长期以来.瑞典的福利制度一直被称誉为给全体人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典型。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面临严重的闲境,“瑞典模式”时代转变为“瑞典病”时代。这表明(     

    A.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影响经济发展

    B.社会保障制度需要适时调整

    C.瑞典开创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D.瑞典国家治理能力不断削弱

  • 13、《仪礼丧服传》指出:“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称(祭祀)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祭祀)诸侯,此自卑别于尊也。若公子之子有封为国君者,则世世祖是人也,不祖公子,此自尊别于卑也。”这反映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 14、康熙皇帝曾谕令在乡试、会试将.浮饰八股文章永行停止",改试策、论、表、判。五年后,在各方面的压力之下,又.命乡会试复以八股文取士"。乾隆皇帝时,朝臣中也有废除八股文的声浪,却也最终作罢。这表明当时(     

    A.选官制度变革势在必行

    B.西学思想的影响日益广泛

    C.八股文不利于人才选拔

    D.八股取士有深厚社会基础

  • 15、1912年底至1913年初的国会大选中,国民党在参众两院均取得了相对多数席位。此后国民党议员以国会为阵地,先后就宋教仁案、善后大借款、中俄协约及宪法等问题,与袁世凯进行了一系列斗争。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近代民主政治的实现

    B.政党政治的逐渐成熟

    C.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D.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

  • 16、《宋史·职官志》记载:“外官,则惩五代藩镇专恣,颇用文臣知州,复设通判以贰之。”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使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B.保证地方财政上缴朝廷

    C.分散知州权力形成制约

    D.防止地方武将专横跋扈

  • 17、《汉官仪》记载,东汉时期,百官在每年年尾会获得一笔“腊赐”(类似“年终奖”),其中大将军、三公能得到钱20万(一说3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几乎相当于他们一年的官俸。这一做法易导致(     

    A.世家大族势力膨胀

    B.高官贵胄贪腐成风

    C.社会等级秩序崩溃

    D.阶级矛盾走向激化

  • 1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 19、西周时期,王室重臣召公劝谏周厉王“历民之口,甚于防川”。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师旷也劝谏晋倬公说,上天为民立君,为君设立辅佐,“勿使过度(过分)”。 这反映了(     

    A.社会舆论决定君王行为

    B.君权受到了相权有效限制

    C.民贵君轻观念成为共识

    D.原始民主传统仍具影响力

  • 20、在拜占庭帝国,《荷马史诗》脍炙人口,人人皆知。修辞学家科米达斯对《荷马史诗》进行重校,使之成为以后几个世纪最权威的版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学者的作品也成为当时的热门书籍,被不断传抄。此现象说明拜占庭帝国(     

    A.是欧洲文化的起源之地

    B.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

    C.对东欧国家的影响较大

    D.文化具有鲜明地域特色

  • 21、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 22、《明史•职官志》中提道:“巡抚之名,起于懿文太子巡抚陕西。永乐十九年(1421年),遣尚书蹇义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即或停遣。”这说明“巡抚”初设时属于(  )

    A.地方性军政长官

    B.临时性差使官员

    C.德高望重的将领

    D.以位卑权重的御史

  • 23、下表是学者对长征历史意义的思考,该学者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一)

    红军长征实现了党中央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

    (二)

    红军长征是威武雄壮的革命战争史诗,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总结和运用

    (三)

    红军长征成功地进行了反对“左”“右”倾的斗争,创立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新经验

    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的道路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 24、《北史·酷吏传》序言记载,“为国之体有四焉:一曰仁义,二曰礼制,三曰法令,四曰刑罚。仁义、礼制,教之本也。法令、刑罚,教之末也。无本不立,无末不成”。该材料意在说明(     

    A.礼制的核心是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B.礼教具有强制性法律化的特征

    C.法令与刑罚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D.礼法共同承担治理国家的功能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________”和“________”的主张。

  • 26、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_____________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着巨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 27、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_________________》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1958年,_____________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诞生。

     

  • 28、成就

    (1)领域:文学艺术界硕果累累。

    (2)代表:老舍的⑥______,郭沫若的《蔡文姬》,杨沫的《青春之歌》。

    (3)意义: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 29、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我国是世界上第____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30、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_________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________”。

  • 31、美国联邦制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权力结构。

     

  • 32、背景:________________胜利的影响。

  • 33、_____》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古典______文学的基础。

  • 34、文化平民化

    (1)平民教育思潮形成的背景

    ①民国初年,通俗教育和社会教育初步发展。

    ②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2)表现:白话小说、散文大量涌现。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京剧号称“国粹”,代表了我国古代戏剧的最高成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2)今天,京剧面临后继乏人、观众群体缺失的现状。你认为应怎样才能将京剧发扬光大?

  • 36、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将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秦朝在中央实行何种政治制度?秦朝通过哪一制度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进行了重大变革,请指出该制度并概述其历史影响。

    (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请列举史实加以说明。

    (4)综上所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体现出哪些特点?

  • 37、从公元1500年前后至今,人类历史经历了一个从分散的、局部的向整体的、全球化发展的过程。请回答:

    (1)公元1500年前后,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表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世界经济区域集团主要有哪些?

    (3)当今世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你认为互联网对经济全球化有何作用?

  • 38、启蒙运动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国与欧洲产生此种差异的原因。

  • 39、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宋朝承袭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划分道作为监察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