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适1935年发表评论道:“七八年的党治,不能不感觉今日的党治制度绝不是孙中山先生的本意。国民党原来不认一党专政是永久的:党治的目标是训政,是训练民众作宪政的准备。”他的评论针对国民党
A.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B.遵从三民主义学说
C.扩大人民政治权利
D.延长一党专政时间
2、下图为1950年《晋察冀日报》出版的漫画《人驴》,描述了一个没有土地的长工是怎样变成“人驴”的:他活了五十八,就给地主拉了四十年的磨,走路总是团团转,头颈向地背高驼,地主们叫他是“人驴”。该漫画旨在( )
A.说明全国农民仍受地主剥削
B.营造一种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
C.强调农村土地改革势在必行
D.动员农民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3、隋文帝除在西京置太仓外,又在华州置广通仓.陕州置常平仓……开皇五年以后,关中连年大旱,他“命司农丞王亶发广通之粟三百余万石,以拯关中”。另外,隋文帝还“令诸州百姓及军人劝课当社(基层组织单位),共立义仓。收获之日,随其所得,劝课出粟及麦,于当社造仓窖贮之”。这说明( )
A.民间组织是社会救济的主体
B.隋文帝重视官方与民间的粮食储备
C.义仓主要用于供应朝廷粮食
D.司农丞主要负责调节农产品的价格
4、雅典公民在十八岁时要在村社名簿中登记,登记需要村社成员进行宣誓投票决定,如果投票不同意,他可以向陪审法庭申诉,申诉成功则可登记。登记后的公民经过两年服役并举行一定仪式后可正式参加公民大会及各项民主政治生活。如果议事会发现其登记时未满18岁,那允许他登记的村民便要受到罚金的处分。由此可知雅典( )
①取得公民权是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 ②民主政治生活中注重程序的规范性
③陪审法庭发挥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④村社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下表所示为唐朝中后期关于赋税的部分言论。据表格内容可知,唐朝中后期( )
人物 | 言论 |
第五琦 | 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赋之所出,江淮居多 |
唐宪宗 | 天宝以后,戎事方殷,两河宿兵,户赋不入,军国费用,取资江淮 |
王式 | 国家用度尽仰江、淮,若阻绝不通,则上自九庙,下及十军,皆无以供给 |
A.江南逐渐成为经济重心
B.大运河的战略意义凸显
C.中央集权体制遭遇挑战
D.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危机
6、原本以商业公司身份起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最终丧失了其赖以生存的全部基础。自不待言,这一结果只不过是对以下事实——随着英国国内工业革命的进展以及工业资本家实力的上升,私营贸易商和非法商人对东印度公司的垄断贸易开始造成实际打击——的追认罢了。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对印度的剥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之一
B.东印度公司依靠国家特权垄断了东西贸易
C.走私贸易给东印度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D.东印度公司的衰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7、“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8、1542年,德意志的一些出版物中已有对马铃薯等美洲作物的记载。可是,直到1744年普鲁士大饥荒,马铃薯这种后来的欧洲大主粮,才走出西班牙,来到德意志。这说明( )
A.新物种被接纳需要一定契机
B.美洲物种遭到欧洲各国排斥
C.德意志的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D.西班牙控制了美洲物种传播
9、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记载: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一个妻子。婆罗门从首陀罗种姓中娶妻是不行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其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材料中的婚姻制度( )
A.增强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B.造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C.缓和了各阶层之间的矛盾
D.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
10、自2013年以来,全球和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规模都呈上涨趋势。据统计,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资总规模达395亿美元,融资事件1 208笔,其中中国的投融资总额达到277.1亿美元,融资事件369笔。这体现出( )
A.科技发展增强了社会经济活力
B.大国主导国际高新技术的竞争
C.科技创新影响了人们社会生活
D.人工智能成为新科技领域标杆
11、《仪礼·觐礼》日:“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周代以政治联姻巩固统治
B.法家思想的发展
C.宗法制与分封制联系密切
D.儒家思想的影响
12、下表为英国1755—1851年18 种行业男性从业者名义收入增幅统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群体 | 收入增长幅度 |
农业工人、棉纺织工人、印刷工人、造船业工人 | 61.3—69.6% |
白领阶层(律师、医生、教师、技术人员、学者等) | 234%—695.5% |
其他行业 | 92.8—190.6% |
A.经济发展加快社会贫富分化
B.工人生活水平愈加贫困
C.白领阶层已经成为剥削阶级
D.廉价劳动推动经济发展
13、《诗经》云:“千耦其耘。”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上述现象变化主要得益于
A.土地私有制确立
B.铁犁牛耕的运用
C.赋税制的改革
D.重农抑商政策
14、如图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地理分布图(局部),该图的状况可用来说明( )
A.中原地区经济领先地位丧失
B.南方地区绘画水平超过北方
C.政局影响地区绘画发展走向
D.西北绘画深受中原地区影响
15、下面为陕甘宁边区防疫工作统计表(节选)。这些措施反映出当时
时间 | 具体措施 |
1941年11月 | 《解放日报》开设“卫生专栏”,重点介绍传染病的预防和一些卫生保健知识 |
1942年4月 | 边区设立防疫总委员会,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 |
1942年5月 | 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 |
1944年7月 | 开办了规模庞大的卫生展览会,历时八天,参观者万余人 |
A.陕甘宁边区疫病泛滥
B.探索建设近代医疗卫生体系
C.近代卫生体系更加成熟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
16、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是国家规定不能出国展览的64件国宝之一。这件铜器最有价值的是腹内底部所铸4行33字铭文,其中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虽很简略,却记录了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该铭文与《尚书·牧暂》记载的“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完全一致。后来天文学家依据铭文中所记“甲子”日“岁”(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参照《国语·周语下》中的天象记载,计算出武王伐纣的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由此,古代史上这一著名的战役有了一个绝对年代,为商周两代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据。这说明( )
①跨学科研究是推动历史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地下材料与纸上材料互相印证,有助于历史事实的考辨
③历史学家应以探究历史之谜为己任,挖掘史实的全部细节为职业要求
④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以下是各主要参战国在讨论战后某协议的主要主张和诉求,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普鲁士哈登堡:要求法国至少付12亿法郎赔款。 奥地利梅特涅:未提出确切赔款数额,但赞成在普鲁士人和其他联盟国之间取平均数。 英国卡斯尔雷:法国必须付出代价,但战争不能变为一场不分青红皂白和毁灭性的掠夺。 俄国沙皇:不支持普鲁士报复法国,急于取得法国支持以削弱土耳其。 |
A.普鲁士最终取得战争胜利,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B.建立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体系
C.开创用国际会议和谈判的形式结束战争的先例
D.大国间战争激发了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自由主义的学说在英国革命期间首次被明确地提出来并得到贯彻。当时,这些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反对王室任意干涉的宗教信仰自由、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更准确地说,这包括议会对统治权的控制、独立政党的存在以及对反对党的必要性及其权利的承认。”结合上述材料判断,英国在18世纪“贯彻”自由主义的体现是
A.宣布议会经由自由选举组成
B.实行普选制度
C.确立议会主权至上原则
D.形成责任内阁制度
19、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
①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 ②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③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 ④保证了“一五计划”顺利进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苏美尔人认为,掌管洪水的神是带来灾难的恶毒的神;古埃及人认为,洪水之神是会带给每个人快乐的善良的神。两者认识的差异于( )
A.国家形态
B.文化传统
C.生产方式
D.社会制度
21、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法国各种类型的宪法频繁更迭。有的空有美好设计却只是一纸文本,如1793年宪法;有的则被视为共和体制宪法的倒退,如1795年宪法;有的则被视为拿破仑加强权力的工具,如1799年宪法、1802年宪法、1804年宪法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启蒙运动的深刻影响
B.工业革命的蓬勃开展
C.各派政治力量的角逐
D.大陆法系的不断完善
22、有学者评论说,“从那天起,在国际市场做生意,都用美元标价、结账,还因此成立了专门的组织负责放贷,让大家有钱搞建设、做买卖。”这些现象反映出( )
A.雅尔塔体系为美国长期操控
B.布雷顿森林体系深刻影响着国际贸易
C.美国经济高度依赖世界资源
D.战后世界经济协调机制尚未正式确立
23、中世纪后期,封建贵族的骑士仍占据着军事上的垄断地位。从14世纪初开始,国王们就力图摆脱这种封建军队,建立自己的军队。他们在城市和自由农民中间,甚至于从其他国家招募步兵。这一变化( )
A.有利于君主国家的建立
B.是市民阶层斗争的完全胜利
C.强调了主权国家的地位
D.标志着封建贵族统治的终结
24、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 )
A.理学在宋代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B.朱熹认为只有儿童才能接受天理
C.道德教化应以书院教育为主要方式
D.理学思想家重视儿童启蒙教育
25、民族乐派
(1)概况:19世纪在欧洲出现,中后期在俄国兴起。
(2)特点:弘扬本民族特性。
(3)代表:俄国柴可夫斯基的_______。
26、(从晚清到民国)
问题:
(1)请根据提示:完成上图表中标注。
A B C D E 。
(2)请为本图表确定个适合的主题。
27、是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纲领。
28、公元前五世纪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他提出了________,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29、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这表明( )
A.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
B.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天主教危机
C.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
D.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
30、________首创私人讲学,________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31、我国传统农业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
32、历史背景:19世纪后期,科学新发现催生了________。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又登上了历史舞台。人类从此进入了________时代。
33、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以康有为、________为代表的维新人士挺身而出,发起了________运动。北方的下层民众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发动了________。清王朝为了实现自我挽救,开始________。革命派发动了________,推翻了________,结束了数千年的________,创建了________,颁布了________,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________。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34、牛顿创建了_________________和力学三定律,建立了____________,改变了自古代中世纪以来人民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35、江泽民指出,“二战”后……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在生产力的最活跃因素,并且归根结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哪些东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发明的?请列举三项。
(2)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国取得了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
(3)江泽民这段话强调了什么?高新科技的发展如何改变了人类生活?
36、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将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秦朝在中央实行何种政治制度?秦朝通过哪一制度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进行了重大变革,请指出该制度并概述其历史影响。
(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请列举史实加以说明。
(4)综上所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体现出哪些特点?
37、简述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的作用。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材料二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后又“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转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董仲舒奏:“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他们在文化政策上有何相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39、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请回答: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有哪些?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2)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中国社会各阶级从思想和实践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地主阶级进行了怎样的救亡实践?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
(3)19世纪末,资产阶级借鉴西方政治经验,为改造中国进行的制度设计和政治实践分别是什么?
(4)上述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史给后人哪些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