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4年召开的布雷斯顿森林会议决定成立的两个国际金融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贸易与总协定
B.世界银行,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世界银行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2、维也纳体系对欧洲领土作出了安排:首先筑起防止法国崛起的一道安全堤坝;会议所进行的地缘政治安排,使得中欧出现了德意志邦联,同时也使俄国的势力局限于东欧,让英国把扩张重点放在海外。由此可见,该体系( )
A.侧重协调英法矛盾
B.维护欧洲封建制度
C.践踏弱小民族利益
D.力求保持欧洲均势
3、1750年,《纽约公报》上有广告称:“华尔街的罗谢尔和夏普进口了来自英国伦敦的一些商品以低价出售,包括咸菜……绿茶、胡椒……瓶装腌制蘑菇、腌制洋葱、酱(油)等一批价格优惠的商品。”这主要反映了( )
A.近代世界商品贸易的发展
B.地理大发现后的物种交流
C.西方在商贸中的垄断地位
D.工业化时代的世界性交流
4、某学者整理出中世纪西欧国王与贵族的契约内容,如表所示。这反映了( )
序号 | 契的内容 |
1 | 国王只能是贵族中的一员,只是受到贵族们的拥戴才成为国王 |
2 | 国王不能单独行使权力,必须同某些形式的贵族会议其掌权力 |
3 | 国王行使权力只限于王室直辖领地,在这些范围之外,每个封建领主就是他自己领地内的政府首脑 |
4 | 国王和他的主要臣属、附庸之间的政治关系,是一种对等的契约关系 |
A.国王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B.封君封臣制的逐渐瓦解
C.贵族权力威胁国王权力
D.契约关系受到制度保障
5、拜占庭帝国金币在中国出土数量很多。如图是在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491—518)的金币。这可以佐证( )
A.丝绸之路在魏晋时期依然兴盛
B.拜占庭帝国与中国有商业贸易
C.中国的瓷器茶叶大量输出欧洲
D.拜占庭帝国金币通行中国各地
6、美国政府在通过社区长期、短期的发展计划,开发社区内土地等重大问题时,会召开听证会,聆听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社区居民有权了解本社区内的一切事务,并能够对此实施影响。这反映出美国( )
A.民众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B.地方与中央存在激烈对抗
C.社区运行遵循自治原则
D.将代议制民主延伸到基层
7、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核心精神的表述,准确的是( )
A.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
B.反对宗教信仰,倡导天赋人权
C.提倡人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
D.强调科学精神,主张分权制衡
8、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李约瑟强调的是:
A.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
B.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
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
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
9、“魏、齐、周、隋,享国日浅,兵革不息,农民常少而旷土常多,故均田之制存。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文。”为解决这一现象,唐朝政府( )
A.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
B.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C.调整租调制为租庸调制
D.废除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
10、伯里克利的演讲中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伯里克利最有利于保障“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的改革措施是( )
A.设置人数众多的陪审法庭
B.实行公职津贴制度
C.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D.所有官职都实行抽签和轮值
11、西周时期青铜器多为宗庙重器,器铭上多为“万年子孙永宝用”“永命”等吉祥语,兵器多为族徽、人名之类的短铭。战国时期,青铜鼎铭多标记其使用之处所(宫、府、库、厨),兵器则以“物勒工名”为主。这反映了( )
A.分封制度已彻底崩溃
B.礼乐崩坏的社会现实
C.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
D.私营工商业快速发展
12、1920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文指出,“关税权为条约所束缚,国内产出的原材料以极低的税输出国外,而在国外制成的精制品以极低的税输入国内。”李大钊意在说明当时中国( )
A.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B.兴起改订新约运动
C.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D.关税丧失保护作用
13、美国《洛杉矶时报》曾刊登文章说,从中国进口的布娃娃玩具,在美国的零售价为9.9美元,而从中国的进口价仅为2美元。在这2美元中,中国只获得35美分的劳务费,其余65美分用于进口原材料,1美元是运输和管理费用。这本质上说明( )
A.中国产品的品牌效应不容乐观
B.经济全球化下经济利益的不平衡分配
C.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区域化
D.中国在中美贸易中获得实际利润不高
14、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三十年战争所造成的领土变更得以调整,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大批城邦国家取得了独立,荷兰与瑞士成为主权国家,新教国家脱离了教皇的霸权。这表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A.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B.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
C.推动了宗教改革爆发
D.集体安全体制得到了完善
15、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地籍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这一措施( )
A.加重了百姓的财税负担
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加剧了官僚地主的土地兼并
16、“权力通常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古希腊、古罗马为限制贵族的专横,尝试的途径是( )
A.所有官职都不发放工资薪金
B.让平民参政限制贵族权力
C.主要官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
D.召开公民大会取代元老院
17、奢香夫人,水西彝族首领,彝族恒部担勒君亨奢氏之女。在明太祖授意下出任贵州宣慰使,对于国家在西南边陲的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据此可知,明代在西南采取 ( )
A.羁縻政策
B.都司卫所制度
C.土司制度
D.改土归流政策
18、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如果要研究工业革命时代的劳作方式,可选择( )
A.翻车
B.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C.《摩登时代》剧照
D.无人车间
19、清朝统一回疆后,回人的习惯法“回例”仍然是当地刑案司法中的主要法律依据。乾隆中期以来,清律和回例开始并存于回人命案的司法中,乾隆五十七年明确规定回人中的重案必须依据清律判决,回例只适用于一般刑案。同治时期,回例在回疆的刑案司法中最终被废除。这一变化表明清朝( )
A.推进制度趋同以巩固国家统一
B.变革司法体系以维持羁縻统治
C.实行因俗而治的边疆治理政策
D.消弭少数民族同中原文化差异
20、元代,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行省辖区内宣慰司、路府州县、汉军万户府等要接受朝廷的任用、迁调、考课等管理。行省官朝觐述职和不定期迁调,朝廷遣官钩考、巡察等,或经常举行,或成为定制。这说明元代( )
A.实现了对行省的有效监察
B.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隐患
D.官员素质大大提高
21、孟子曰:“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据此可知( )
A.性恶论是孟子仁政理论的基础
B.孟子首创私学以教化民众
C.儒家强调用道德礼义教化民众
D.先秦时期的民众尚未开化
22、《历史的终结》一书的作者福山指出,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中国从秦汉开始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先于欧洲1800年。“现代”是指( )
A.严密的法律体系
B.精细化的基层管理
C.国家版图基本确立
D.理性化官僚体系
2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A.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
B.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
C.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
D.构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
24、所谓“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门科目的教育,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由此可知,西周的教育( )
A.以平民教育为主要形式
B.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
C.以规范奴隶行为为核心
D.以维护礼乐制度为目的
25、地位:卢梭是批判封建制度、宣传____________的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26、
时期 | 地位 | 发展历程 |
先秦到秦汉 | 奠基发展 | (1)《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2)蔡伦改进造纸术;出现了《________》《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等论著 |
魏晋到宋元 | 繁荣外传 | (1)魏晋南北朝:贾思勰的《________》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西晋裴秀绘制《____________》 (2)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____开始应用于军事;孙思邈的《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的《_______》;僧一行测算地球子午线长度 (3)宋代: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基本成熟;沈括著《_________》 (4)元代: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天文观测仪器、编定《_____》;王祯的《农书》 |
明清 | 总结落伍 | 出现总结性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农政全书》《________》《徐霞客游记》 |
27、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作是________;印象画派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
28、发展历程
(1)默片时代
①由来:________年之前的电影全是________电影,这个时期被称为“默片时代”。
②改革:美国人____________对电影制作和摄影技术进行过重大改革,因此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
③特点:演员必须以简洁明快的____________和夸张生动的________表演来取悦观众。
④代表:此时期最杰出的影星是________。他的《城市之光》《____________》《大独裁者》等影片成为经典之作。
(2)有声电影:随着影像与声音结合的技术日趋成熟,有声电影崛起,世界电影进入____________阶段。
29、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________第二步是________
30、近代殖民活动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____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____主导、融合____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31、西周__________________的实行,有利于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秦朝中央官制和_______________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的统治。
32、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撰写了《________》,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他还在《________》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33、成就
(1)领域:文学艺术界硕果累累。
(2)代表:老舍的⑥______,郭沫若的《蔡文姬》,杨沫的《青春之歌》。
(3)意义: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34、印欧人的早期迁徙,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迁徙到小亚细亚和伊朗高原的印欧人分别发展为____和____。迁徙到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____。迁徙到印度河流域的印欧人发展为____。
35、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结合中国近代史,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指出1840年至1900年间日本侵略者直接参与的战争有哪些?
(2)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资本输出的是哪一条约的什么条款?
(3)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社会各个阶级的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请列举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革命斗争。
(4)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回顾党的一大,指出大会确定的中央机构和党的中心工作各是什么?
(5)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及其取得的成果。
36、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37、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
——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
材料二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四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六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儒家文化在近代中国、现代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
(2)比较材料三、四,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两者的不同;材料五较之材料三、四,其内容有何进步?材料六与材料五有何联系?有什么重大影响?
39、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有百年历程,这一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的哪篇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对当时的中国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2)20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到此时,毛泽东思想已形成哪两个理论成果?
(3)20世纪晚期,邓小平围绕哪一根本问题展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探索?这一探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呈现怎样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