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人指出“科举初停,学堂未广,各省举贡人数不下数万人,中年以上不能再入学堂,保送优拔人数定额无多,……不免穷途之叹”。由此可知科举制度废除
A.使得原有社会凝聚机制削弱
B.传统文化传承的中断
C.直接导致了清朝统治的崩溃
D.导致普遍的失业现象
2、“一五”计划规定,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427.4亿元中,农林水利等为32.6亿元,工业部门为248.5亿元,其中轻工业约27.8亿元,重工业约220.7亿元。这表明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是
A.农轻重均衡发展
B.把农业放于首位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保障生活必需品
3、下表是关于两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国民经济建设的投资情况(单位:亿卢布),这表明
| 投资总额 | 工业投资 | 重工业占比 |
一五计划 | 646 | 195 | 75% |
二五计划 | 1330 | 695 | 77%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动建设热情
B.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国民经济
C.苏联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D.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
4、中唐诗人元稹这样描绘当时的社会风尚:“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同时,胡饼成为当时人们的主食,还有不少蔬菜来自国外,如印度的刀豆、尼泊尔的菠菜等。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政治的改革 ②交通的畅通 ③开放的风气 ④遣唐使到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6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为恢复罗马帝国的荣耀派兵远征北非和意大利,但在542年被迫中途停止。这一变动发生的背景是( )
A.封君封臣权力的膨胀
B.意大利民族国家的兴起
C.阿拉伯帝国逐渐崛起
D.鼠疫造成帝国人口锐减
6、南朝刘宋时期,统治者认为前朝土地法令太过严苛,于是规定凡是已经开垦的山泽“听不追夺”,以官品高卑各占山1~3顷,百姓与九品官员同样,均占1顷。该法令( )
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恢复
B.局部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C.促成了土地的平均分配
D.保护了豪强地主的利益
7、1948年,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在议会演讲中强调:苏联的威胁,意味着西欧团结的时机成熟了,“与英联邦和欧洲的海外领地进行紧密合作……这些海外领地是初级产品的出产地,他们拥有原料,食品和资源,将为殖民地自身、欧洲和世界带来好处。”这一观点表明英国( )
A.试图利用西欧维护自身国际地位
B.致力于开辟世界殖民市场
C.积极参与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
D.拉拢欧洲反对美国的霸权
8、“因俗而治”是我国历代奉行以传统的儒家思想为指导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的概括和总结,清代发展并完善这一政策,有利于( )
A.强化君主的专制统治
B.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C.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消除地方割据的基础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对手。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 )
A.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B.杜鲁门主义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马歇尔计划
10、《非战公约》规定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而美国同时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这体现了《非战公约》( )
A.实际功能存在缺陷
B.具体执行有灵活性
C.无法阻止一战爆发
D.被美国控制和利用
11、如图是元朝纸币发行量统计图(单位:锭)。这一统计图反映了( )
A.政治统一推动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B.货币形式呈现出铜钱与纸币并行
C.货币制度的演变与政局联系密切
D.民族矛盾的激化制约了经济发展
12、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522号决议,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投资应达到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1%。此举符合联合国( )
A.托管制度
B.反殖民化的原则
C.安理会投票程序
D.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
13、1854年,在纽约水晶宫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美国人奥的斯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发明--电梯,但实用性有待提高;1892年,奥的斯公司第一次采用按钮操纵电梯装置。自此,现代化电梯开始普及应用,这表明( )
A.城市化是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B.城市的发展使得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C.科学技术的新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D.居民楼房建筑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成就
1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从世官制——军功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有关其发展趋势表述最全面的一组是( )
①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才学 ②选拔方式由推举发展为公开考试
③选官原则逐渐制度化,公开、公平 ④选官权由地方逐渐收归中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如图为唐代前期政府与农民关系的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门阀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B.朝廷通过均田制直接控制农民人身
C.科举制更新了统治基础
D.朝廷采用全新的手段直接控制农民
16、中统二年十一月,元朝开始设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有征伐之事,则或置行省,与行枢密院迭为废置”。可见,最初的行省( )
A.是中书省派出的机构
B.反映了民族歧视倾向
C.适应了军事征伐需要
D.具有临时派遣的性质
17、魏晋时期,北人以宗族乡党为单位,“峻险阿,杜蹊径,修壁坞,树藩障”,筑坞以自守;“考功庸,计丈尺,均劳役,通有无”,耕种以自给。“坞”的劳动方式是
A.农业家庭式劳作
B.农业庄园式劳作
C.手工业家庭式劳作
D.手工业作坊式劳作
18、《美国故事:制宪之路》中写到:“一个更强大的中央政府似乎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但是'中央政府'带着一个与生俱来的原罪,就是独裁倾向。正是出于对独裁的畏惧,美国人迟迟不肯给这匹叫'自由'的野马套上笼头。”最终美国给“自由”野马套上的笼头是确立了( )
A.三权分立原则
B.联邦主义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共和主义原则
19、明初士人方孝孺在评论明太祖的某一措施时称:惩元世政事之弊.防止大臣篡位,维护朱姓子孙的政统,并非为了达到善治。由此推知,该措施导致的结果是( )
A.设立三司,高度集权
B.内阁掌权,君权旁落
C.皇位世袭,家国同治
D.六部理政,皇权加强
20、据《秦集史》记载:“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这说明商鞅变法的成功是因为
A.借鉴了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
B.秦国的经济文化落后
C.开创了政治经济文化新制度
D.东方诸国的改革失败
21、据西塞罗记载,马勒奥洛因弑母而被处以死刑,临刑前立下遗嘱,将他的朋友指定为遗产继承人,其弟弟提出异议,认为自己被不公正地剥夺了继承权。法官最终推定马勒奥洛为“精神病人”,认定其拟定的遗嘱无效。这表明罗马法( )
A.司法执行中的随意性
B.遵循遗嘱自由原则
C.法律实践上的灵活性
D.重视宗法血缘关系
22、1886年8月,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应运而生,公司招股10万两,分1000股,该公司称成立平准公司是要维持股市的正常发展,做到对各股份公司、买股票者、藏股票者、卖股票者及平准公司五方面都有利。这表明( )
A.政府鼓励商业信贷业务发展
B.遭受到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民国成立促进了股市的发展
D.出现了专营股票的证券公司
23、下图为中国近代的一幅漫画。它最有可能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
24、新角度西方的高福利可能会取代或部分取代家庭成员间相互赡养、哺育和照顾的功能,带来“去家庭化”现象,会减少或解除家庭成员间传统的责任和义务,滋长人们的“福利依赖”心理。这说明福利制度( )
A.摒弃了传统家庭观念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带来了社会道德危机
D.导致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25、填空:
26、达尔文进化论思想有力挑战了封建________。
27、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是《________》;有“东方药物巨典”之称的名著是《________》
28、“打倒孔家店”(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表现:新文化运动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________________,发动了猛烈的攻击。________连续发表《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文章,实际上是喊出了“______________”的口号。
(2)实质:不限于对一个历史人物或一派学术思想的褒贬。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____________、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3)影响:为后来______________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29、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______,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了革新,其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唐朝出现了______,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30、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________。1905年,在孙中山的积极倡议下又建立了________。后来他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简称________。这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的革命纲领。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落到了________手中,孙中山继续探求新的革命道路。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1、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___________,_________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32、成就
(1)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⑨_________。
(2)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3、道家:
1)老子:
(1)生平:姓李,名耳,字伯阳;
(2)地位: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著作: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4)思想:政治方面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是___________的;社会方面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
(1)生平:约前369-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战国时期宋国人;
(2)地位: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3)著作: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4)思想:发展了___________,政治社会方面“___________”;哲学方面“___________”;
34、《__________》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清廷堕落为“_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35、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思想解放,近代自然科学得到了迅速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7世纪末,牛顿在物理学方面的突出成就是什么?它有何意义?
(2)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什么理论?
(3)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关于物质运动的什么理论?它有何意义?
36、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有一批人对于政治、伦理和辩论术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当时人称他们为“雄辩家”或“智者”。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法语“文艺复兴”一词的意思是“再生”,它指的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之间的一轮艺术和知识的创新,反映了西欧高度发展的城市社会的持续发展。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智者”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指出材料二中“再生”一词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内涵。
(3)结合史实扼要评述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
37、孝文帝改革
(1)孝文帝改革背景是什么?
(2)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3)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38、(题文)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学说几经变迁,试简要概述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演变过程。
39、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才真正开始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逐步走向外交的辉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将其概括为什么?
(2)周恩来总理在外交舞台上留下了众多的身影,20世纪50年代,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外交原则和方针分别是什么?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列举其中三项重大成就。
(4)当今世界格局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新形势下我国的外交目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