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彰化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工具和生产方式,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选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

    ①石器农具②铁犁铧③骨镰④铜合金斧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中古时期,西欧国王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属下,属下继续分封,直到骑士。领取土地者必须效忠授予土地者,主要义务是服兵役。这反映的是(     

    A.城市自治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宗教信仰制度

  • 3、下表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各强国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时间推名

    186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1

    英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2

    法国

    美国

    英国

    德国

    3

    美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4

    德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A.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落

    B.开展工业革命的先后决定了其排名

    C.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受益国

    D.工业革命进程中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

  • 4、拜占庭帝国金币在中国出土数量很多。如图是在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491—518)的金币。这可以佐证(     

    A.丝绸之路在魏晋时期依然兴盛

    B.拜占庭帝国与中国有商业贸易

    C.中国的瓷器茶叶大量输出欧洲

    D.拜占庭帝国金币通行中国各地

  • 5、孙炳辉在《德国史纲》中写道:教廷的敲榨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路德愤然站在斗争的前列,他采用当时进行学术探讨的习惯方式,……从而发出了公开反对罗马教皇的信号。这个“信号”直接改变了

    A.罗马教会神权

    B.神职人员权威

    C.灵魂救赎方式

    D.宗教礼仪程序

  • 6、苏格拉底在为八位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功勋卓著的将军辩护时说,真相应该是专业人员通过调查证据和知识还原当时的场景,再根据法律做出论断,而不是由多数人凭借其感性认识做出的选择。最终雅典还是通过投票将这八位将军处死。这说明雅典的民主制度(     

    A.缺乏对群体决策的约束

    B.忽视公民素养的提高

    C.有悖于民主法治的原则

    D.奉行公民至上的理念

  • 7、有学者谈道:“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     

    A.社会治安的良好

    B.城市功能的变化

    C.统治者重视商业

    D.城市比唐朝稳定

  • 8、部分国家侗铁产量数据表(单位:百万吨)

    年份

    俄国(苏联)

    德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1910 年

    3.3

    13.1

    26.5

    6.6

    3.4

    1937 年

    17.7

    19.8

    51.4

    13.2

    7.9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钢铁产量决定大国国际地位

    B.苏联经济迅速发展彰显体制优势

    C.经济危机沉重打击西方世界

    D.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确立

  • 9、罗马共和国时期,最高行政权力由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掌握,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出,任期一年。同时,元老院会议由贵族和退任的执政官组成,有决定内外政策、审查和批准法案、支配国家财产的权力,有权监察执政官的行动。这说明罗马共和国时期(     

    A.执政官处于国家权力中心

    B.元老院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D.国家官职的设置具有法治色彩

  • 10、在中世纪欧洲,香料被看作是上层社会的标志,其价格昂贵,被称为“黑色黄金”,一些贵族家庭会以香料来彰显自己的财力。16世纪以来,香料大量涌入欧洲等地,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寻常百姓的大众化商品。这反映了当时(       

    A.近代商业贸易方式发生了变化

    B.世界市场的逐步建立

    C.香料受价格革命的影响

    D.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 11、公元484年9月,北魏政权颁给内外百官俸禄;公元486年11月,“(孝文帝)议定州县官依户口给俸禄”。同时颁布法令严厉打击官员贪腐行为。这些措施旨在(       

    A.推动民族交往交融

    B.加快统一北方步伐

    C.维护鲜卑贵族统治

    D.增强内部的凝聚力

  • 12、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谈及开平矿务局等企业时指出:“全恃官力则巨费难筹,兼集商赀则众擎易举。然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挠,兼依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商招股以兴工,不得有心隐漏;官稽查以征税,亦不得分外诛求,则上下相维,二弊俱去。”这一观点反映出(     

    A.洋务企业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B.官督商办模式具有一定合理性

    C.民族资本成长后需要自由经营

    D.官权泛滥侵害了民间商业利益

  • 13、春秋时期诸侯所铸青铜器的铭文中有“徐王”“越王”等称谓,而《左传》等文献却称上述诸侯为“子”。由此可知(     

    A.该时期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

    B.出土文物信息较为可信

    C.当时各国君主专制逐步确立

    D.史料会体现一定主观性

  • 14、与1951年至1955年相比,苏联1961年至1965年的粮食年平均产量增长近50%,肉类的年平均产量增加60%以上,奶类年平均产副勤口70%以上。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     

    A.赫鲁晓夫改革

    B.农业集体化的完成

    C.美苏关系缓和

    D.斯大林模式的活力

  • 15、 冲破了 造成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封闭局面,使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从政机会。题中横线处应分别填入(       

    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科举制、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察举制

    D.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 16、17世纪的欧洲,无论是德意志的封建诸侯,还是斯堪的纳维亚的国王,令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不在于“因信称义”还是“善功称义”,而在于如何能够把基督教变成由他们控制的本土教会。这反映出(     

    A.宗教改革发生了异变

    B.诸侯与国王反对基督教

    C.近代民族意识的增强

    D.各国领土纠纷逐渐增多

  • 17、下表所示为关于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死后待遇变迁的两则史料。由此可推知,明代(     

    1582年,张居正死后,明神宗给予其最崇高的待遇,给他谥号“文忠”,赠上柱国衔,荫一子为尚宝司丞,并遣官造葬。特命四品京卿、锦衣卫堂上官和司礼监太监等护丧,归葬江陵。

    万历十二年(1584年),(神宗)籍没张居正家,株连颇多,荆川骚动。上曰:“张居正……专权乱政,周上负恩,谋国不忠,本当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伊属张居易、张嗣修、张顺、张书俱令烟瘴地面充军。”

    A.党争频繁导致政局不稳

    B.内阁只是加强皇权的工具

    C.政局变迁影响人物评价

    D.票拟权与批红权相互制衡

  • 18、下图呈现的是“1951—198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单位:%)”(以1950年为基数)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日本因发展速度最快而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B.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

    C.各国发展不平衡源于国际间缺少协调合作

    D.这体现了两极格局的崩溃和多极化的发展

  • 19、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开始对赋税和土地制度做出改革,以适应生产力提高和新的土地占有关系产生的趋势。下列不属于这方面改革的是(       

    A.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的制度

    B.鲁国实行“初税亩”的制度

    C.晋国实行“作爰田”的制度

    D.魏国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制度

  • 20、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 21、《逸周书作摊》中有“千里百县,县有四郡”;《左传》也有“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分封制开始崩溃

    B.推行按军功授爵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

  • 22、中国历代户籍制度逐渐演变.以下材料所涉户籍制度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诸色户计,已有定籍,仰各安生理”

    ②“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

    ③“五年一次编审增益人丁造册奏报之处,永行停止”

    ④“谓宜正其封疆,户口皆以土断。”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 23、戊戌变法期间,维新人士张元济在信函中写道:“今上有心变法,但力似未足,询词约数十语,旧党之阻挠、八股试帖之无用、部议之因循扦格、大臣之不明新学,上皆言之,可见其胸有成竹矣。近来举动,毫无步骤,绝非善象。”该信函透露出光绪帝(     

    A.对实施变法充满了信心

    B.变法的内容和目标明确

    C.急于摆脱守旧派的控制

    D.已感受到变法阻力强大

  • 24、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订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在新中国成立后,移风易俗,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这都说明了(     

    A.治国理念的改变

    B.道德教化的功能

    C.治理模式走向成熟

    D.削弱了中央政府势力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________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 26、提出: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改组了__________,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 27、苏联文学

    (1)高尔基的⑮________

    (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28、1945年,___________成立,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__________和国际收支平衡。

  • 29、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_________沿岸。

  • 30、___________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_________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 31、主要内容

    (1)______________和牛顿力学定律。

    (2)经典力学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

     

  • 32、1915年_____在上海创办《______》,发表《敬告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

  • 33、古代中国教育________是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 34、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展____________革命。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约在唐初发明的印刷术,除用来大量印刷佛经外,还被用来印刷文化书籍和医药、历法等书。北宋庆历年间的印刷术方法是:用胶泥刻字,使字划凸出,每字单独成为一印,用火烧硬,制成字印;在铁板上敷松脂、蜡、纸灰,把一颗颗字印镶嵌于铁板,再用火烤,使松脂、蜡熔化,把版面压平,便可刷墨印书。这是印刷技术上的重大进步。

    ——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与北宋发明的印刷技术。与唐代相比,北宋印刷术的进步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书以晋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

    ——(清)马宗霍《书林藻鉴》

    (2)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是谁?他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哪一部?

    材料三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宋)苏轼

    (3)材料三中王维的画作属于中国传统书画的哪一种类型?这种画有哪些特点?

  • 36、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将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秦朝在中央实行何种政治制度?秦朝通过哪一制度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进行了重大变革,请指出该制度并概述其历史影响。

    (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请列举史实加以说明。

    (4)综上所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体现出哪些特点?

  • 37、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发展,向西最远从汉代的印度半岛沿海延伸到波斯湾。宋元王朝更加重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出口到西方各国的商品种类增多,尤其是茶叶、瓷器在出口商品中跃居到第一、第二位。但是17世纪中期以后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呈现萎缩趋势,丝绸之路航路上中国商船的踪影日渐稀少,欧洲商船则日渐活跃。 ——摘编自《古代丝绸之路》

    材料三  2013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明确提出在中国西部古丝绸之路沿线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国际新丝绸之路经济合作区。有学者指出:习主席提出的发展战略,必将重振古代丝绸之路的巨大影响力,把古丝绸之路促进下的中西文明交流、互动提升到新的历史阶段。

    ——摘自《现代丝绸之路》

    1)根据图文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2)举例说明古丝绸之路促进下中西文明交流的主要内容。

     

  •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态,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回答

    (1)地主阶级开明派和洋务派的主张各是什么?

    (2)分析维新变法的时代背景

    (3)新文化运动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你认为近代西方文明包含哪些方面?

  •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公元500年至1500年间中国文明在哪些方面优于世界文明。

    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中国元素为世界文明的转变所做的贡献。5分

    3综上,对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这一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