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谓“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门科目的教育,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由此可知,西周的教育( )
A.以平民教育为主要形式
B.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
C.以规范奴隶行为为核心
D.以维护礼乐制度为目的
2、在1500~1600年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涨了4倍多,欧洲其他地区价格上涨虽然缓和一些,但各地的变化也足以深刻的打乱传统经济关系,依靠固定收入的人遭到了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损失,而那些投身商业的人常常发家致富了。材料所述现象( )
A.使西班牙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导致了西欧的早期殖民扩张
C.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D.加速了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3、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下列关于村落产生的根本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的产生
B.定居生活的出现
C.相当数量民居的出现
D.有利于集体活动
4、读图“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动(单位:万人)”,这一变动表明( )
A.是医疗等条件落后的结果
B.工业革命改变人口数量
C.种族歧视使当地人口锐减
D.三角贸易影响人口变化
5、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该思想属于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6、19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对食品的卫生标准、纯度指标以及标签的真实性等方面没有统一规定,市场上的食品质量非常不可靠。到19世纪末,食品的造假腐败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重大危害事件不断出现使民众逐渐觉醒,对食品改革和制定相关法规的呼声越来越大。这说明19世纪的美国( )
A.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
B.受传统的经济政策影响
C.食品安全法律规制存在弊端
D.民主法制制度十分完善
7、马铃薯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人们的欢迎。在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那时工业革命正在改变着英国的农村社会,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新的城市环境中,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据此可知,马铃薯的推广( )
A.得益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印证了物种交流的双重影响
C.保障了欧洲人口的持续增长
D.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8、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种制度改革( )
A.有违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
B.是全面学习中国科举制度的结果
C.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
D.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9、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第一部《考试法》,规定公务员的选拔,一律实行公开竞争考试,非经考试及格,不得任用。同时,《考试法》还允许女子参加考试。这表明( )
A.任用亲信和拉帮结派现象被杜绝
B.科举考试选官制度开始废除
C.公务员选任具有公平性和开放性
D.近代文官考试制度正式建立
10、1968年英国政府批准了《富尔顿报告》,其内容强调重视专家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增加这类人员在文官结构中的比重。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1979~1990年),要求文官在具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英国注重文官“专业性”考核的主要原因是( )
A.职业官僚体系发展的需要
B.文官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
C.社会分工日益复杂的现实
D.政府工作持续性稳定性差
11、“往往在局部战争结束以后,用国际条约的形式,将国家之间的关系做一定的调整,这是区别于中世纪的一个明显特点。”这一状况始于( )
A.《战争与和平法》的问世
B.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
C.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D.《联合国宪章》的签署
12、有学者认为,英国在工业、对外贸易、金融领域的主导作用共同推动了国际金本位制的确立,英国的殖民霸权则为其奠定了政治基础。而二战后期重建世界经济秩序的过程中,英国不得不按照美国的意志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变化表明,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 )
A.由国际贸易的发展所决定
B.主要由西方国家轮番掌控
C.与国家实力变动息息相关
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
13、《管子》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鍼(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由此可知当时。
A.各行业分工比较细致
B.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地位重要
C.官营冶铁业相当发达
D.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经成熟
14、《西安地区历代城市示意图》(如图)描绘了不同时期城址及规模。据此可以判断影响古代城市建设的因素有( )
①生产力水平提高②政治中心的变化③人口流动性增强④经济重心的转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撰文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由此可见,陈独秀认为弘扬民主与科学( )
A.切合了解决时弊的要求
B.适应了文学革命的需要
C.推动社会变革持久发展
D.缓和了中西文化的矛盾
16、唐代大和四年(830年)以后,朝廷实行户帖的制度。户帖由是县一级政府下发给具体的税收征管人员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户帖以登记的形式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使百姓能够以客观的载体寻找资产归属和所有者。据此判断,唐代实行户帖制度反映了( )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加深
B.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
C.朝廷已经推广实施了两税法
D.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17、美国一位作家于1934年第二次访问苏联时,向斯大林表示:“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该作家认为苏联值得学习的是( )
A.利用市场调节经济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强推农业集体化
18、唐朝建立之初,不设监察区,只是派遣监察官员,事毕使除。而一旦派出了监察官员,就有分区负责的必要,(627年)因山川地形将全国分为十道,以“察吏人善恶,观风俗得失”。据此可知,唐初( )
A.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
B.监察区划向行政区划转化
C.注重整顿地方行政秩序
D.已开始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19、如表所示为19世纪上半叶英国对外商品贸易情况(单位:百万英镑)。据表可推知,这一时期英国( )
时间 | 年均进口值 | 粮食进口占比/% | 年均出口值 | 年均商贸总值 |
1804—1806年 | 55.6 | 42.4 | 51.0 | 106.6 |
1824—1826年 | 66.4 | 36.1 | 49.5 | 115.9 |
1844—1846年 | 82.0 | 33.4 | 69.2 | 151.2 |
A.英国农业出现大幅衰退
B.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
C.工业革命助长贸易顺差
D.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确立
20、唐代的民族政策,除了朝贡、和亲外,在边区还设立羁縻府州,任命当地部族领袖为都护府长官,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唐代“羁縻政策”( )
A.利于边疆稳定和发展
B.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C.冲击了中央集权制度
D.固化了夷夏之辨的观念
21、“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以上规定( )
A.调动了人民群众对北伐战争的支持
B.说明了红色革命根据地政权的性质
C.支援了国民党统治区抗日反蒋运动
D.鼓舞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日热情
22、 “烽火戏诸侯”出自西周末年的一个历史典故。周幽王废嫡长子宜臼,立美人褒拟之子为太子。周幽王的做法破坏了
A.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宗法制
D.皇帝制度
23、下表所示为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大学的一次针对学生的民意调查。据此可推知( )
问题 | 现在流行的各种主义,你相信哪一种? | 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 ||
选项 | 社会主义 | 资本主义 | 俄国 | 美国 |
最终得票 | 291 | 4 | 497 | 107 |
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力增强
B.新文化运动促进民主思想的流行
C.十月革命后民主主义思想的兴起
D.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24、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处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等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强调的是( )
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取得了突破
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D.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
25、梭伦改革的积极意义
(1)经济发展:大大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雅典成为古代希腊最繁荣的工商业城邦。
(2)民主奠基:改革动摇了____________________统治,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26、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______”,2001年,他获得中国“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______,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28、进化论创立的背景
19世纪以前,________占统治地位,世界各地的人们普遍把生物的起源归结于某种神力的作用。
29、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中国改革
请填写下列表格中数字所对应的空格。
两次改革 | 戊戌变法 | 清末新政 |
主要举措 | 政治上:广开言路,改订律法,______;经济上:提倡________________,开矿筑路,改革财政;军事上:________________,改习洋操;文化上:________,兴西学,派留学生等。 | _____办学校、____________、改革官制、修订刑律等。 |
主要成就 | 积极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宣扬________和资产阶级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 | 促进了________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触及根本的________。 |
改革的结局 | 除________________外,其余新政措施都被废除。 | “________”成立,清政府企图维护专制集权的目的完全暴露。不久后,辛亥革命爆发。 |
30、浪漫主义音乐杰出代表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______________”,作品以《____________》最为著名。
31、酝酿——国民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
(1)背景:在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和以______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妥协退让,压制______运动,放弃对革命的______,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
(2)初创:毛泽东针对陈独秀______错误,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章,阐明______________思想、_______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_______的极端重要性。
32、印象画派
(1)背景:19世纪后半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兴起。
(2)特点: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反抗保守陈腐的主题思想;强调捕捉⑫______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强烈主张⑬______的抒发;作品大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3)代表:法国莫奈的⑭_________;荷兰凡高的⑮_________;法国⑯______擅长画静物,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33、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这表明( )
A.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
B.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天主教危机
C.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
D.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
34、在小块土地上,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的做法,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
35、简述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三大成果?
36、请全面客观地评价科举制。
37、“美国费城州议会大厦东会议厅”,思考:在此地诞生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它是什么?它有什么缺陷?是怎么解决的?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以史实加以说明。
39、P56左下角的“思考点”,思考: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