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雅典末期的阿吉纽西审判中,议事会被精英操纵,公民大会的出席人员来自精英的安排,民主成为非法审判的帮凶,最终偏激的判决使雅典失去了几乎所有海军将领,之后仅两年雅典就彻底输掉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这说明( )
A.民主政治无法制约精英
B.民主与法治的关系紧张
C.民主程序无法确保正义
D.直接民主必然走向衰败
2、东汉以前,发表乡论的主体多以“乡里、乡邻、乡党”等模糊语言来指代;但到东汉后期,不仅有了明确把持和垄断乡论的人物,乡论的内容也突破了乡里的人和事,开始议论东汉王朝的政治,甚至把矛头指向皇权。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
A.中央决策机构异化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地方豪强势力崛起
D.庶族地主地位提升
3、明刀作为战国时期燕国的货币,在赵国、齐国等国也可流通。据统计,明刀出土的地区遍及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地区,一次出土可达上百枚,甚至上千枚。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
A.长途贸易的兴盛
B.兼并战争的缓和
C.区域经济的交流
D.燕国币制的先进
4、《大宪章》)规定:“若不经同等人的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之审判,王国不得将任何自由人逮捕囚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不得宣布其不受法律保护、不得处死。”国王若对以上规定或基本原则蓄意违反,则贵族可随时造反,国内任何,人亦可随贵族造反。据此可知,《大宪章》
A.促成英国社会制度转型
B.限制了国王的司法权力
C.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巩固了议会的中心地位
5、《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它把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成为研究阿拉伯帝国的珍贵资料。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
A.重视对历史资料的搜集
B.地跨亚、非、欧三洲
C.对世界文化的继承融合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6、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在北京考完会试,正等待发榜。《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康有为等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关于此事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书被清政府拒绝
B.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C.光绪阅后大为欣赏
D.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7、既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又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著作是( )
A.《资本论》
B.《共产党宣言》
C.《人权宣言》
D.《社会契约论》
8、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9、对如表理解正确的是( )
时间 | 晚清政府机构改革大事记(部分) |
1901年 | 应西方列强要求,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
1903年 | 设立商部主管全国经济发展,其地位仅次于外务部,位于传统六部之上。 |
1906年 | 改户部为度支部,管理银行、借款、财政预算等诸多事务。 |
1907年 | 设立统一管理全国海关事务的税务处,但因外国人的破坏没有收回关税主权。 |
1911年 | 仿照西方建立责任内阁。 |
①清政府推行改革的目的是挽救统治危机
②外务部的设立体现了国家的独立与自主
③机构改革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④列强干预中断了清末新政机构改革历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1889年,德国政府通过了《老年和残废保险法》,规定凡以工资为生者都必须参加保险以防残废和衰老,只有缴纳相关保险者才能领取老年赡养费和残废赡养费。国家则给每笔赡养费追加一定的补贴。这反映了当时的德国( )
A.社会保障体系臻于完善
B.民主化的进程发展迅速
C.国家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D.帝国政府独掌立法大权
11、明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下列选项中,对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前所处的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
A.商品经济已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
B.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C.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明朝府库空虚问题
D.通过清丈全国土地,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得到根本遏制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C.满足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D.为了实现人民平等和民主
13、如图某朝政治制度结构图反映了( )
A.三公九卿制度长期存在
B.三省六部制度的初步创设
C.政事堂是中央集权中心
D.分散中枢权力以加强皇权
14、Chat GPT是美国OpenAI开发的一款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然而其引发的技术、安全、教育等问题也引起广泛关注,甚至一些国家和机构颁布相关禁令或对其使用加以限制。这反映了( )
A.现代科技重塑人类社会生产生活
B.现代科技促使世界各国完善法律
C.现代科技要求各国提高创新能力
D.美国欲以现代科技进行全球扩张
15、19世纪中后期,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导致金本位制崩溃。20世纪30年代,英镑颓势已不可挽回。二战爆发后,英镑贬值,无力与美元抗衡。英镑国际地位的兴衰说明( )
A.国家实力影响其金融地位
B.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深远影响
C.英镑的国际货币身份丧失
D.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失去统一标准
16、明人张燮记载:“东洋吕宋,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用银钱外,无他携来,即有货亦无几。”据统计,1571年至1644年的74年间,西班牙由菲律宾输入中国的白银约4240万两,同一时期西班牙输入中国的白银约为明朝白银开采量的3倍。上述现象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表述有误的是( )
A.促进了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B.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C.推动了城市的进一步繁荣和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17、南朝刘宋时期,统治者认为前朝土地法令太过严苛,于是规定凡是已经开垦的山泽“听不追夺”,以官品高卑各占山1~3顷,百姓与九品官员同样,均占1顷。该法令( )
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恢复
B.局部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C.促成了土地的平均分配
D.保护了豪强地主的利益
18、有学者提出,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为欧洲历史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18世纪中后期分水岭才真正出现。该结论主要是基于( )
A.欧洲社会的转型
B.近代科学的兴起
C.资本主义的确立
D.启蒙运动的兴起
19、在人民网历次的全国两会调查中,“社会保障”多次进入十大热词榜单,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国家的和谐稳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关于社会保障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期间,英国颁布了济贫法,其他各国纷纷仿效
B.二战后,美国率先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全民覆盖
C.苏联实行全民社会保险制度,个人一律无差别享有保险
D.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
20、据《蹴鞠图谱》记载,宋朝汴京城有许多蹴球茶坊和角球店,还出现了许多专门制作鞠的手工作坊,有品牌的商品就有24种。这一记载反映了宋朝( )
A.抑商政策加强
B.商品经济发展
C.士人阶层壮大
D.坊市制度流行
21、1997年,69个国家(地区)签署了《全球基础电信协定》,电报、电话、移动数据服务等电信市场相互开放。这一协定的签署( )
①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通信成本 ②标志着全球贸易网络建成
③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④促进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后来,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国家开始形成,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前提是( )
A.早期人类文明的出现
B.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C.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D.农耕和居住点的发展
23、唐中后期乡村的里正、村长及保长等人的事权逐渐加重,因为流动频繁的寄住户、浮户等客户也需要缴税,同时纳税对象的土地、屋宇等资产以及人丁、户等也都需要核定。这一情况表明,当时( )
A.税制改革扩大了基层事权
B.中央对藩镇的控制力削弱
C.基层自治的雏形逐渐形成
D.政府加强对农民人身控制
24、清朝顺治帝对传教士汤若望说:“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因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今有成。”这说明了当时( )
A.西方科技得到一定的传播
B.西学东渐成为主流
C.统治者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D.儒家丧失正统地位
25、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________第二步是________
26、文化平民化
(1)平民教育思潮形成的背景
①民国初年,通俗教育和社会教育初步发展。
②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2)表现:白话小说、散文大量涌现。
27、________年,我国第一部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发射成功。
28、____________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_______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9、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30、道家:
1)老子:
(1)生平:姓李,名耳,字伯阳;
(2)地位: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著作: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4)思想:政治方面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是___________的;社会方面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
(1)生平:约前369-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战国时期宋国人;
(2)地位: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3)著作: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4)思想:发展了___________,政治社会方面“___________”;哲学方面“___________”;
31、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大会战中,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企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是___________________。
3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劵;标志: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强调___________,反对罗马教皇的“因行称义”,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宣称赎罪劵的功效微不足道,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性质: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改革后创立的______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33、邓小平理论的深化
(1)邓小平南方谈话
①背景: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了一个是否搞____________的关键时期。
②内容: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③评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______________”的论断深入人心。
(2)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________________体制的目标。
(3)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mò,泛指北方少数民族)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
——明末士人朱宗光
(1)概括材料一中对西学的认识。结合所学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一中国欲自强,则英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嚣,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画》
材料三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种变化的时代因素。
材料三 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1876—1878年)郭嵩焘是另一位提倡渐进式改革的人,......他在谴责自强运动局限性的同时,赞扬日本派学生赴英国学习法律和经济学,并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他的呼吁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因为李鸿章认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军事方面的现代化。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材料中郭嵩焘在学习西方问题重大突破,李鸿章为什么不接受郭嵩焘的建议?
3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 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千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6、我国四大发明指的是哪四项重大发明?对近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7、旧三民主义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种不同救国主张纷纷失败的情况下提出的,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社会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孙中山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那么新旧“三民主义”有何不同?分别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8、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三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
(2)据材料二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3)材料三所述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和原则。
(4)罗马法经受了时间考验,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39、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探寻了哪些先进的思想?请你完成下列表格 。
时间 | 代表人物 | 代表阶级 | 主张 | 实践活动 |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 洪仁玕 | 农民阶级 | A | 未实践 |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 B | 地主阶级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未实践 |
19世纪60—90年代 | C | D | 开展洋务运动 | |
19世纪80—90年代 | 王韬、郑观应 (E派) |
资产阶级 | 君主立宪,振兴工商业,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技 | 未实践 |
19世纪末 | (维新派) | 学西学,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 F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张謇、荣氏兄弟 (实业派) | G | 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革命派) | H |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 |
20世纪初 | (激进派) | L | M | |
五四运动以后 | N | 无产阶级 | 宣传马克思主义 |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