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玉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葛天氏(远古部落名)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歌曲):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B.礼乐制度初步形成

    C.原始农业获得一定发展

    D.神权政治色彩明显

  • 2、1580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通常被认为是最早使用“银行”名称经营业务的银行。16世纪末银行逐渐在欧洲其他国家兴起,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1619年成立的汉堡银行和1621年成立的纽伦堡银行都是当时著名的银行。这反映出当时(       

    A.商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B.欧洲各国积极争夺国际市场

    C.欧洲高利贷资本的活跃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3、如表为古代中国社会救济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     

    时间

    史料

    出处

    春秋

    所谓老老者,凡国,都皆有掌老……所谓慈幼者,凡国,都皆有掌幼……所谓恤孤者,凡国,都皆有掌孤。

    《管子·人国》

    民有疾病,州府置施药局于戒子桥西,委官监督。

    吴自牧《梦粱录》

    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

    《大明律》

    A.儒学思想深刻影响社会救济行为

    B.政府在社会救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C.大一统国家助推社会救济的发展

    D.古代中国已形成完善的救济体系

  • 4、秦代,文书的起首先点明发文时间,再附发文者的姓名及官职,其后正文叙述相关事务与问题,结尾标明发送时间与撰写、传递人员。这一规定有利于(     

    A.强化君主权力

    B.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C.实现国家统一

    D.确立中央集权体制

  • 5、洪武十六年(1383年),明太祖颁给暹罗、占城、真腊等国勘合,作为各国来贡的凭证,“凡中国使至,必验勘合相同,否则为伪者,许擒之以闻。”据此可知,明朝(     

    A.扩大了对外交往范围

    B.注重规范朝贡贸易

    C.海禁政策已名存实亡

    D.商品交易程序严格

  • 6、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新的开拓者。罗马人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下列有关罗马法表述正确的是(     

    ①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②部分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与罗马法有传承关系

    ③公民法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④自然法“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7、针对与会国家代表的疑虑,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期间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     

    A.会议各方对中国代表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形成共识

    B.国际社会由此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C.与会各国支持“另起炉灶”方针,以摆脱西方列强殖民统治

    D.宣传了新中国巨大成就,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主义影响

  • 8、它创新之处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其最大合理性“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这种古代选官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

  • 9、有学者认为质朴、务实、外向、功利是秦文化的主要特征,相较于六国文化而言,秦文化是落后的,用相对落后的文化来兼并和统一先进的六国文化,终为其所累。学者重在强调(     

    A.先秦文化的多元并存

    B.文化对统治的重要性

    C.法家思想的时代局限

    D.秦朝灭亡的主观原因

  • 10、黄河、长江为原始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但也带来了频繁的水旱灾害。大禹面对洪水,“开九州,通九道,陂(bēi)九泽,度九山”;面对灾荒,“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指挥各邦国人民疏通水道、兴修水利,在各邦国之间调度粮食。这些举措的深远影响在于(     

    A.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条件

    B.标志着政权国家的产生

    C.为禹登上王位赢得了威信

    D.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基

  • 11、晚清人士黄遵宪曾评价某个条约把“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2、建国初期,孟泰带领工友积极回收、修复废物器材和零部件,为国家节省资源和成本,恢复和重建鞍钢做出了巨大贡献。所形成的“孟泰精神”集中展现了东北工人阶级的精神风貌,三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东北工业劳模的当代价值是(     

    A.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推动三大改造的开展

    C.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完善

    D.树立良好的政治生态

  • 13、1958年4-5月,美国时任副总统尼克松在访问拉丁美洲国家时,每到一个国家,都会遭遇声势浩大的抗议浪潮,迎接他的除了鲜花和美酒,更多的是“美国佬滚回去”的口号、石块、唾沫、咒骂及烂番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美国(     

    A.失去对拉丁美洲的控制

    B.国际形象亟需重构

    C.忽视了国内民众的力量

    D.与苏联的关系恶化

  • 14、1934年震惊世界的国际恐怖主义事件——法国外交部长和南斯拉夫国王在马赛遇刺身亡发生后,国际联盟成立反恐怖主义委员会,负责起草反恐法案。1937年国际联盟通过了《防止和惩治恐怖主义公约》和《建立国际刑事法院公约》。这表明国际联盟

    A.促成了国际社会的有序发展

    B.触及了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

    C.消除了“欧洲中心论”的影响

    D.集体安全机制得到充分发挥

  • 15、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法学阶梯》中记载:罗马人面对高空坠物伤人频发,视情况采取不同应对:如果可以找到具体抛掷人,可在市民法的框架内对此抛掷人提起诉讼;具体抛掷人很难找到时,裁判官通过告示的形式创设抛掷或倒泼之诉,让居住人来承担责任,形成通过市民法与裁判官法解决高空坠物问题的二元机制。据此可知罗马(     

    A.为欧洲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B.注重维护罗马公民公共安全

    C.公民法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

    D.法律体系已经达到完备程度

  • 16、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当我们看到人类总人口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即足足增加25倍时,也不会感到惊奇了。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A.阶级的形成

    B.商业的发展和繁荣

    C.物种的交流

    D.农业的出现和发展

  • 17、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20世纪70年代,中国不再把意识形态因素作为评判外交关系的标准;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不再提及“三个世界”理论和鼓吹世界革命,在对外关系上也不再区分敌友。中国外交的这一变化(       

    A.旨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

    B.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贯彻落实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凸显了现实主义外交思维

  • 18、《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评论道,他曾以为欧洲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但现在忽然发现了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退休生活”。该评论(     

    A.指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

    B.看到欧洲推行福利政策阻力重重

    C.揭示了高福利政策存在的弊端

    D.希望欧洲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19、近些年来中、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在角逐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矛盾与利益摩擦。这刺激了各国人工智能科学家、工程师们竭力为本国利益去做出前沿高端的成果,在历史“合力”中谱写人工智能新时代。这说明(     

    A.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决定国家的发展前途

    B.国际关系恶化根源于人工智能竞赛

    C.国家科技水平集中体现在人工智能领域

    D.人工智能研究竞赛蕴含着家国情怀

  • 20、唐朝大历时期,"国家榷盐,粜于商人,商人纳榷,粜于百姓"。商人售盐,即使百姓没有现钱,用米谷杂物交换也能成交,某些场合甚至还可以赊购。穷乡僻壤,甚至深山幽谷三五户居家之处,商人肩挑背负,足迹亦能抵达。这表明,"榷盐法"的实施(     

    A.提升了国家对物价的调控力

    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基层商业网络的发展

    D.造成借贷关系的普遍化

  • 21、隋文帝在位时,对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改革。新规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吏都由吏部任免,每年进行考核。州县佐吏三年必须更换,不得连任,而且必须使用外地人。隋文帝此举的目的是(     

    A.抑制地方官员贪腐行为

    B.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

    C.革除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D.防止豪强干预地方政事

  • 22、《唐律疏议》规定,所辖境内有旱涝霜雹虫害为灾严重的地方,主管官司应当申报减免租庸调,不申报或者作虚假申报的,杖七十。申报流程为“里正需言于县,县申州,州申省”,经各部门“细勘”、“检覆”后由皇帝颁旨减免或“以正、义仓赈贷”。由此可知,唐代初期(       

    A.救灾体系规范严谨

    B.法律体系走向成熟

    C.地方官员腐败严重

    D.治理机制效率不高

  • 23、20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公路、水运、民航、铁路等各种交通运输手段,建立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联运,日益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交通建设关注的重点。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交通联运网络成为不同国家社会发展的必需

    B.利于形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有序竞争的局面

    C.西方国家健全了交通的运行机制

    D.交通运输速度和准确性得以保证

  • 24、19世纪初,美国国会根本没有考虑单独给联邦最高法院盖办公楼,只在国会大厦一楼给它留了一个房间。时人这样描绘其窘境:“一个陌生人在国会黑暗的通道上转上一星期,怕也无法找到这个管理着美利坚合众国司法机构的偏僻角落。”据此可知当时(     

    A.平衡制约原则形同虚设

    B.邦联制限制了美国发展

    C.封建残余势力影响深重

    D.司法权处于较弱的地位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________年,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隋唐以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机制的沿袭与变革情况:

    朝代

    特点

    地方

    沿革情况

    传承开创

    郡县制

    秦朝建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汉承秦制

    西汉初年:

    1 (制度名称);

    东汉:州、郡、县

    汉初在地方推行(2 行政管理制度,中央集权遭到极大削弱。

    后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汉武帝颁布(3)“ ”,极大加强(4 东汉时“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政区。

    承前启后

    州、县

    隋废郡,由州直辖县。

    发展完善

    道、州、县

    州的行政权力萎缩;

    监察区“道”逐渐演变成为地方的(5 权力扩大。

  • 27、结果:庇西特拉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一步推进了民主政治发展。

  • 28、国家统一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时间轴中的相关内容

      (制度名称);②   (人名);③   (人名);④   (事件名称);⑤   (制度名称)

  • 29、背景

    世纪之交,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_______、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 30、重要人物的历史决择,请将对应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 31、苏格拉底提出________的思想,指出了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他又提出了________思想来批驳智者学派忽视道德。

  • 32、提出

    (1)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创建,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

    (2)1905年11月,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首次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

  • 33、措施

    (1)会议

    ①召开:1949年底,第一次①_________会议召开。

    ②意义:建立了沿着②________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方针:毛泽东确定了③________的教育方针。

    (3)制定:建立起④_______学校教育和⑤_________的学校教育制度。

  • 34、贡献:爱迪生一生的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被称为美国“____________”。他发明和改进了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以及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材料二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王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

    ——《故宫百科知识》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所体现的两国政治制度有何显著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两国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有哪些?

    (2)概括指出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3)以上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共同的影响?

  •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4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在英美等国列强的默认下,寻找借口,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由于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主和派”“投降派”的干扰,历时8个月的甲午之战终于以中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强弩之末的庞大封建帝国在新兴的资本立义国家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及随后《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摘编自韦建新《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晌》

    材料二抗战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对日本侵略者的胜利。在这场持续八年的战争中,中国付出了3500万人伤亡的代价,迎来了近代以来对外族入侵势力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告别了孙中山先生曾喟叹的“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状态,重新在战争中凝聚成一个整体,无论民族、不分地域、各个阶级,全员投入到这场战争中。可以说,抗战的胜利,也是中国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真正起点。但抗战胜利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放眼世界场域,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日本,使其无法“北进”攻打苏联或“南进”大平洋群岛,在同盟国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摘编自《抗战:中国胜利的世界意义(二战中的中国贡献)》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场战争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 37、简要说明明治年间(1868~1912)日本侵略扩张的主要史实。日本热衷于的侵略扩张的动机和条件是什么?

  • 38、“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和“王安石”两幅图片,思考:两个人的改革一成一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 39、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实际相结合创立的三大理论是什么?

    (2)概况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