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内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901年7月,清政府按照辛丑议和过程中西方列强的要求,谕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在六部之前,设总理大臣一名,会办大臣及会办大臣兼尚书各一人,内设各司分别执外交、通商、路矿、关税、邮政、海防等事务。这说明清末“新政”中,中央机构改革

    A.重视社会民情

    B.解决了内外困境

    C.与旧制度决裂

    D.具有被动性特征

  • 2、1854年,在纽约水晶宫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美国人奥的斯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发明--电梯,但实用性有待提高;1892年,奥的斯公司第一次采用按钮操纵电梯装置。自此,现代化电梯开始普及应用,这表明(     

    A.城市化是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B.城市的发展使得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C.科学技术的新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D.居民楼房建筑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成就

  • 3、为结束三十年战争带来的巨大混乱,1648年欧洲国家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彼此的领土与主权,相互承认各国自主处理国内事务包括宗教事务的权力。和约的这一规定反映了(     

    A.欧洲走向联合发展

    B.国际法体系的形成

    C.专制王权国家巩固

    D.主权国家平等原则

  • 4、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

    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

    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 5、明清时期,政府常从治行卓著的州县官长中选拔御史、给事中等监察官员,避免监察官员因“不悉民情”而“陈肤泛之语”;同时监察官员因职司之故,熟悉地方吏治民生,被赋予举荐官员、表彰善政之责。这说明明清时期(     

    A.监察体制趋于完善

    B.官僚机构相互牵制

    C.制度运行注重成效

    D.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 6、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主持汇编的《民法大全》频繁呈现“债权”“继承权”“契约”“借贷”“租赁”等法律术语。这些术语的频繁出现(       

    A.缓和了平民和贵族间的矛盾

    B.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C.适应了贵族寡头政治的需要

    D.体现了大陆法系的基本特征

  •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说明

    A.法治建设促进道德教化

    B.以礼入法仍有现实意义

    C.道德教化促进法治建设

    D.法律实践讲究刚柔相济

  • 8、申明亭是明清两代在各方用以张贴榜文、“申明教化”而建的亭子。《明律·刑律·杂犯篇》规定:“凡拆毁申明亭房屋及毁板榜者,杖一百,流三千里。”清律亦同。这表明明清时期(     

    A.法律体系详实完备

    B.重视基层治理

    C.地方行政机构健全

    D.地方治安混乱

  •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等诗句,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精神是(     

    A.自强不息

    B.和而不同

    C.崇德尚贤

    D.家国情怀

  • 10、18世纪晚期,英国资本家采用计时系统来管理工人,雇佣专门的监工,以打铃的方式召集工人进入各种工序车间上班,奖励准时的工人,处罚迟到的工人。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践(     

    A.促进了“中间阶层”的崛起

    B.引发了生产组织的变革

    C.满足了垄断资本家的需要

    D.适应了大工厂时代要求

  • 11、下图为西汉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图。这些工程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减轻渭河泛滥造成的破坏

    B.保障政治中心物资供应

    C.加强关中各地的经济交流

    D.利用黄河水灌溉农田

  • 12、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任何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这反映出此时苏维埃政权(     

    A.立足国情探索民主政治

    B.致力于扩大革命统一战线

    C.施政纲领带有激进倾向

    D.践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念

  • 13、《魏书.常林传》记载:"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据此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九品中正制

    A.评定品级后即可任官

    B.初创时发挥了积极作用

    C.没受到士族势力影响

    D.因军事急需人才而创立

  • 14、1958年德国成功开发了谷物冷却机,到1990年,全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取了机械低温制冷储粮技术,这表明

    A.科技创新推动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

    B.人们更加注重食品的卫生安全

    C.现代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D.粮食储备已引发世人普遍关注

  • 15、如表为二战后成立的世界性或地区性的银行组织。这反映出二战以来(     

    成立时间

    1945年

    1956年

    1964年

    1966年

    银行组织

    世界银行

    国际金融公司

    非洲开发银行

    亚洲开发银行

    A.世界经济间的联系密切

    B.亚非国家引领世界经济发展

    C.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D.世界货币体系逐渐建立起来

  • 16、商朝前期,商王得到内服臣子的辅佐,又积极拉拢方国,维系了国家的稳固。商朝中期多次出现王位之争,部分方国不再朝王纳贡。盘庚迁殷后商王势力强盛,方国逐渐归附商王统治。以上反映的是(     

    A.原始民主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17、据国民政府统计,1935年全国共发生工业灾害2655次,伤亡5629人,损失估计为1027.2万元。而据当时工业安全协会推测,全国工厂在1935年可能发生的灾害在18032次以上,伤亡人数至少为22 568,损失估计至少有2172.6万元。这表明(     

    A.近代工厂制度有待健全

    B.国民政府轻视工业

    C.侵华战争制约工业发展

    D.民国缺乏社会保障

  • 18、一条鞭法施行后,明神宗始设矿监税使,征收矿税和其他杂税,但在皇帝的直接授命下,其税收“袛充皇上私藏,而未曾镏铢佐国”,由此可知,该官职的设置(     

    A.延续和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

    B.具有近代资本主义色彩

    C.冲击了国家财政的常规收入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19、对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的演变,有学者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齐民要术》等农书影响秦汉时期粮食供求关系

    ②隋唐时期粮食供应状况较好与江南经济开发有关

    ③稻麦复种制的推广有利于宋代粮食产量的提高

    ④清代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受到赋税政策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自元氏废弃礼教,因循百年,而中国之礼变易几尽”。在明朝初年,人们很少受到礼教束缚,以至于恃强凌弱,仗势欺人现象多发。朱元璋认为“敦信义而励廉耻,此化民之本”,“世之治乱本乎人情风俗,故忠信行则民俗淳朴。”因此,提出了“教化必本诸礼义”的教化方针。由此可见朱元璋(       

    A.重视礼制的教化作用

    B.教化内容具有广泛性

    C.以礼义作为治国核心

    D.教化对象的覆盖面广

  • 21、下表《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反映出

    科技成就

    基础研究年代

    应用研究年代

    生产推广年代

    B—A年差

    C—B年差

    C—A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激光

    1958

    1960

    1961

    2

    1

    3

    A.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

    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C.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

  • 22、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记载“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柢于神宗之有雄心也”。该论断(     

    A.运用了唯物史观的方法

    B.是对生安石变法失败的一种解释

    C.对王安石变法全盘否定

    D.以考据为基础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 23、晚清杭州私营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关系信用开展运营,即便是浙江兴业银行的股东、经理及职员的任用也脱离不了以关系信用为依托,这种关系信用通过血缘、亲缘、地缘等各种经常性关系的互动,形成一种社会公认的规则机制。这体现出近代杭州私营金融业(     

    A.受制于自然经济结构

    B.根植于新型民族工业

    C.依托于传统社会文化

    D.有助于信用体系构建

  • 24、唐代铸镜,为了去除杂质,排除有害气体,获得较为纯净的合金,常常对铸镜金属进行反复熔炼,因此常有“百炼镜”“百炼钢”之说。这表明唐朝(     

    A.官营手工业生产技术先进

    B.工艺的制作彰显工匠精神

    C.社会形成以美为贵的氛围

    D.金属开采与冶炼技艺高超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________和其它电力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 26、电视的特点

    兼具报纸、广播、电影几种媒介的优势,具有____________、时效性和________强的特点。

     

  • 27、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 “四个阶段”:①从______ 到 ______  ,是地主阶级学“器物”阶段。②从 ______ 到______ ,是资产阶级学“制度”阶段。③从______到 ______ ,是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阶段。向俄国学习:④______以后,无产阶级“以俄为师”。

  • 28、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他揭露了________是天下之大害;他提出“________”的民主思想。

  • 29、战国时期

    (1)背景: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政治上,_____________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

    (2)统治者支持: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的目的。

    (3)表现

    ①魏国李悝变法,主要内容包括: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制定《法经》,加强法制,强化国家专政机器的职能。

    ②楚国吴起变法,主要内容包括: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变相没收________________的土地;裁免无能多余的官吏,削减官吏俸禄,奖励军功;要求官吏秉公执法,严禁私门请托。

    ③齐国、赵国和韩国也陆续进行了变法。

    (4)作用:各国变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各国政治的进步和经济、军事的发展壮大。

  • 30、诞生条件

    19世纪末,________技术、缩短曝光、连续摄影等一系列技术的发明。

     

  • 31、成就

    (1)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⑨_________

    (2)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32、________年,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 33、________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 34、《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鲁卿八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表明孔子强调

    A.仁爱思想

    B.忠恕之道

    C.等级秩序

    D.以德治民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康熙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试结合史实概述康熙时期面临哪几个方面的民族问题?康熙为此又采取了哪些举措?

  • 36、清朝雍正帝设立内阁,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逐渐成为掌管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 37、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苏联和中国都曾取得过辉煌成就,但也出现过严重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请回答:

    (1)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实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2)既促进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又阻碍了苏联经济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是什么?

    (3)指出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的重大失误。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 38、请列举克伦威尔护国公独裁统治的措施

  • 39、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和良知。……朱熹区分了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该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在世界上的经济、政治地位正在崛起,在这个时候我们拿什么去跟世界对话?还是要拿中华文化与人交流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国学热现象的升温……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如果我们只有这些东西,而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更能说明现实世界的理论和思想,我们的文化吸引力还是比较有限的。

    ——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1)请写出材料一中所说的改造了儒家思想的汉代学者。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有何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理学思想的主要主张。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代儒学复兴的背景。谈谈你对当代儒学复兴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