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初,政府规定乡试、会试考务官要集体盟誓,誓言若不秉公从事,则“甘当天谴”。又要求所有考生在经义考试中,都要按照统一的“八股程序”答题,考官则须依据统一标准对每份答卷写出评语。这些举措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A.规范考生作答
B.加强思想控制
C.保证考试公平
D.巩固儒学地位
2、1850年至1870年间,中国矿工向加州政府交税累计达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1848年从墨西哥手中“购买”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总价值的6.6倍,甚至比美国从1803年购买路易斯安那以来历次扩张所取得的全部土地的购价还要多出1.3倍。这反映出近代华工( )
A.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B.开始成为西方殖民国家的主要劳动力
C.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开辟了新财源
D.是近代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重要表现
3、下表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 史实 | 结论 |
A | 俄国农奴制改革 | 彻底废除封建制度 |
B | 王安石变法 | 核心内容是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 |
C | 日本明治维新 | 大力发展私人企业,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
D | 戊戌变法 | 是从学习西方技术向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尝试 |
A.A
B.B
C.C
D.D
4、古代农业生产的三大要素是天地自然环境、农作物(包括动物)和人的生产实践活动。重视农时就是重视天、地、人、物的协调统一,人的生产实践活动要与自然节律、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相协调,这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中国古代的节气即在这一时期产生的。据此推知,古代农业的发展( )
A.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B.实现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C.增加了人类食物的供应需求
D.推动了天文历法的进步
5、1907年,意大利人阿·劳罗来到中国上海,先是经营影片放映,后来开始进行拍摄活动。1908年3月,他在上海拍摄新闻短片《上海第一辆电车行驶》,这是上海由外国人拍摄的最早的一部新闻纪录影片。由此可见,当时上海( )
A.市民生活受到西方文化影响
B.是外商的竞相投资地
C.看电影成为大众娱乐的主流
D.是中国经济文化中心
6、标语口号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方式,被我们沿用,不同历史时期的标语口号能够反映出当时不同的社会特点,并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下列标语口号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7、《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 )
A.体现了仁政思想的践行
B.保证了农民的基本生活
C.改变了考核官员的标准
D.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8、下图(里耶秦简)中的文字记录了资中县令史阳里人扣的履历:十一年九月提拔为吏,担任乡吏九年零一天,担任管理农事的田部吏四年零三个月十一天,担任令史二个月。户版记录年龄为36岁,可担任掌管工程的司空属官之职。据此可推知,秦朝( )
A.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B.重视对官吏任职与提拔的考核
C.采用重农抑商的政策
D.尊奉法家并广纳贤才
9、依据所学可知,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理论,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以下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A.邓小平理论——中共十四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0、汉重秦鉴,无为而治,于是货币政策松动,地方得以自由铸币,于是“盗铸如云而起”,铸币权几乎被一些富商大贾垄断。武帝执政后,废除郡国铸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这一转变体现了( )
A.通货膨胀被遏制
B.王国问题彻底解决
C.铸币技术的发展
D.国家治理能力增强
11、以下为古代埃及第五王朝(公元前25世纪至前24世纪)第三位法老颁布的敕令(部分)。该敕令表明,当时埃及( )
向祭司主管颁发国王敕令: 上下埃及之王尼斐利尔卡拉的国王敕令永远豁免了他们:你只能遵守职责,没有任何司法权力反对国王敕令。 如果任何贵族、国王的熟人或者与祭品返还有关的人,敢于公然对抗朕的这道在国王宫殿里登记的敕令,那么(他的)房屋、徒弟、人们和他拥有的一切都将被没收,他将必须完成强制劳动。 收获季第2个月第11日,国王亲自签发。 |
A.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B.出现了完整的成文法典
C.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D.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
12、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法学阶梯》中记载:罗马人面对高空坠物伤人频发,视情况采取不同应对:如果可以找到具体抛掷人,可在市民法的框架内对此抛掷人提起诉讼;具体抛掷人很难找到时,裁判官通过告示的形式创设抛掷或倒泼之诉,让居住人来承担责任,形成通过市民法与裁判官法解决高空坠物问题的二元机制。据此可知罗马( )
A.为欧洲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B.注重维护罗马公民公共安全
C.公民法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
D.法律体系已经达到完备程度
13、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千耦其耘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集约经营
14、陈寅恪先生指出,“全部北朝史中凡关于胡汉之问题,实一胡化汉化之问题,而非胡种汉种之问题。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实质是( )
A.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B.少数民族封建化加速
C.华夏认同氛围浓厚
D.国家统一趋势已显现
15、2021年1月,美国总统拜登刚上台就推行新的移民法令,要求100天之内暂停驱逐非法进入美国境内的移民,结果遭到了得克萨斯州的反对,不但有人要起诉拜登,而且得克萨斯州一度要举行独立公投以脱离美国的统治。据此可知( )
A.拜登的新移民政策不得人心
B.拜登的做法违背了宪法的规定
C.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遭挑战
D.美国中央与地方权力相互制约
16、中古早期,土地耕种一年后休耕一年的二田制是西欧诸国最为典型的农业耕作制度。13世纪,重犁和马挽具的广泛应用使三田制得以在英国推广,大量村庄和庄园努力减少它们的休耕地。由此可知( )
A.庄园式劳作普遍存在于各文明区域
B.农业技术创新引发土地所有制变革
C.劳动工具进步助推社会生产力提高
D.中古欧洲形成了精耕细作技术体系
17、下列材料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生产工具,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
②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
③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18、20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公路、水运、民航、铁路等各种交通运输手段,建立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联运,日益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交通建设关注的重点。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交通联运网络成为不同国家社会发展的必需
B.利于形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有序竞争的局面
C.西方国家健全了交通的运行机制
D.交通运输速度和准确性得以保证
19、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史学家施展在《枢纽:3000年的中国》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社会结构在古代曾经有过三次大的结构性变迁。分别是:一、封建社会,在周代获得完善,终结于秦政。终结此一均衡的技术进步,在于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以及竹简的应用,伴随着这个时代的自我瓦解,精神进入到自我反思阶段,东亚轴心文明在中原大地上展开,思想自由地奔流……二、豪族社会,从汉武帝的时候开始出现,终结于唐末……三、古代平民社会,从北宋开始,终结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此材料最能说明的是( )
A.历史研究中的分期是一种人为主观的划分
B.不同的史观、历史研究目的等造成分期的标准不同
C.历史分期标准的确定有助于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
D.历史分期有其适用范围也体现了相应的史学视角
20、1993年是我国的“公司法年”,国家颁布了以《公司法》为核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1995年则是我国的“金融法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相继出台。这些法律制度建设旨在( )
A.重建社会主义法制秩序
B.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C.为经济体制改革保驾护航
D.适应对外开放扩大的新形势
21、民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也反映了当地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下列图片提供的资料分析正确的是( )
①古代埃及房屋具有防晒保温功能
②罗马的复式公寓主要是贵族为了美观而建造的
③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帐篷便于拆装
④北京四合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尊老思想和对称美的审美观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2、洪武十六年(1383年),明太祖颁给暹罗、占城、真腊等国勘合,作为各国来贡的凭证,“凡中国使至,必验勘合相同,否则为伪者,许擒之以闻。”据此可知,明朝( )
A.扩大了对外交往范围
B.注重规范朝贡贸易
C.海禁政策已名存实亡
D.商品交易程序严格
23、如图中所示经济成分发展的两次高峰均得益于( )
A.政府的支持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社会制度的改变
D.“实业救国”的思潮
24、明中期以前,地主常要求佃农承担差役,遇灾不免租,缴纳一笔抵押金,甚至礼钱。明后期,各地佃户采取“抗租”“霸田”等形式与地主斗争,还出现了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等记载。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B.租地农民数量减少
C.弃农经商现象普遍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隋唐以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机制的沿袭与变革情况:
朝代 | 特点 | 地方 | 沿革情况 |
秦 | 传承开创 | 郡县制 | 秦朝建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
汉 | 汉承秦制 | 西汉初年: (1) _________(制度名称); 东汉:州、郡、县 | 汉初(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汉武帝颁布(3)“_____” ,_______。 东汉时“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政区。 |
隋 | 承前启后 | 州、县 | 隋废郡,由州直辖县。 |
唐 | 发展完善 | 道、州、县 | 州的行政权力萎缩; 监察区“道”(4)________________。 |
26、1917年11月,全俄工人土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为了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会议通过了《_______》和《_______》。
27、危害
(1)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
(2)各行各业⑨___________缺乏。
(3)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
(4)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8、进化论的创立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划时代的巨著《____________》,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9、影响
(1)牛顿力学是____________和天文学的基础。
(2)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______________的开始。
(3)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时代。
(4)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法国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30、蒸汽机的发明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瓦特完成了对__________蒸汽机的革新。
31、新古典主义美术
(1)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剧烈动荡;资产阶级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①________精神。
(2)特点:强调②_____,以古代历史和③__________为题材;在表现形式上,它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④_________。
(3)代表:法国大卫的⑤________《拿破仑加冕》等;法国安格尔的《泉》等。
32、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⑱__________和自我表现”。
33、作用
(1)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⑥___________。
(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34、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 “四个阶段”:①从______ 到 ______ ,是地主阶级学“器物”阶段。②从 ______ 到______ ,是资产阶级学“制度”阶段。③从______到 ______ ,是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阶段。向俄国学习:④______以后,无产阶级“以俄为师”。
35、在杭州G20峰会上,中国积极倡导并践行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为正在失序的世界提供了新的变革动力和新的行动指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2)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为谋求共同发展有何重大举措?这一举措对国际关系带来了什么重要影响?
(3)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格局又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其直接原因是什么?
36、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中国社会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来,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其开智学而穷物理也,穷物理而知化也,……今穷物理之本,制电、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权也。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于敌也。
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
——摘编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
材料三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有何变化?直接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37、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38、结合教材P86插图“秦朝统一货币示意图”思考: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货币?货币的统一有什么重大意义?
39、近代欧美各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呈现出多样性,了解其利弊得失,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西方民主的客观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17世纪英国议会通过的哪部法律文件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18世纪上半期,这一政体发展的典型表现是什么?1832年议会改革适应了资产阶级哪一阶层的需求?
(2)英国君主立宪政治体制有哪些特点?
(3)作为近代民主政治创新试验的一个部分,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民主制度原则和国家结构形式分别是什么?该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违背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一主张?
(4)综上所述,概括近代西方国家确立代议制的共同手段,指出这些国家代议制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