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3年11月,经伊朗等国的共同努力和帮助,我国恢复了亚运会联合会的合法席位,并于1974年第一次参加亚运会夺得了33金、46银、27铜,位列奖牌榜第三。中国首次参加亚运会( )
A.得益于国内形势的根本性好转
B.彰显了体育大国的实力
C.有利于结束中美长期敌对状态
D.壮大了不结盟运动力量
2、1816~1914年西方国家相继实行了以英镑为中心的金本位制。经过两次世界大战间金融体系的调整,到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76年至今又演变为多元化的牙买加体系。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世界货币体系混乱
B.世界经济格局影响国际货币体系
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建立
D.世界大战引起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
3、周天子到他所封诸侯国视察,如果“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赏;如果“土地荒芜,遗老失贤”则罚。这体现( )
A.生产资料的保护
B.天下共主的秩序
C.分封制度的森严
D.以仁治国的理念
4、宋代时,每当科举考试张榜公布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商人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B.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C.士人的地位大大提高
D.官商勾结的现象早已有之
5、“在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各人为追求自己利益所做的选择,自然而然地会使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这一言论可用来阐述( )
A.全球航路的开辟
B.自由主义的思想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帝国主义的诞生
6、1905年9月,御史陈曾佑奏称:“大学堂分科,其中学农者,为种植土化之事;学工者,为物理化学之事;学商者,为算筹贸易之事;学医者,为解剖医学之事。而今一概用为翰林院编修、检讨,不知所编者何书,所讨者何事。”这反映出晚清时期( )
A.学堂选官满足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B.教育近代化进程艰难
C.教育改革促进了学科分类的发展
D.注重实用技术的训练
7、下表是1650一1990年的各地区占世界人口比例变化表,结合表格与所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年份 | 欧洲 | 美国与加拿大 | 拉丁美洲 | 大洋洲 | 非洲 | 亚洲 | 总计(%) |
1650年 | 18.3 | 0.2 | 2.2 | 0.4 | 18.3 | 60.6 | 100 |
1750年 | 19.2 | 0.1 | 1.5 | 0.3 | 13.1 | 65.8 | 100 |
1850年 | 22.7 | 2.3 | 2.8 | 0.2 | 8.1 | 63.9 | 100 |
1900年 | 24.9 | 5.1 | 3.9 | 0.4 | 7.4 | 58.3 | 100 |
1950年 | 23.0 | 6.7 | 6.3 | 0.5 | 8.8 | 54.7 | 100 |
1990年 | 15.0 | 5.0 | 8.5 | 0.5 | 12.0 | 59.0 | 100 |
A.近代亚洲人口整体减少
B.欧洲医药科学发展迅速
C.大洋洲人口总量波动较小
D.拉丁美洲生产力进步显著
8、南宋初年,衢州有地主在告诫后人时讲道,对待佃客应在其耕耘之际“有所假贷,少收其息”; 在水旱之年应“察其所亏,早为除减”;不可“有非时之役”,不可随意“增其岁入之租”。这反映 了当时( )
A.雇佣关系盛行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业生产持续性受重视
D.政府大量安置南迁移民
9、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规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颁布该法典的国王是( )
A.古埃及国王
B.亚述帝国国王
C.波斯国王
D.古巴比伦国王
10、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1928年和1931年先后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等,组织农民兴修水利,推广技术,培育良种。抗日战争时期,党调整土地政策,增开荒地,提高农业技术,开展农业大规模生产运动,提高粮食自给能力。其主要目的是( )
A.使根据地实现农业现代化
B.保障根据地的粮食安全
C.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D.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1、英国自由党因坚定捍卫有限君主制和议会至上原则而崛起,在18世纪一度连续执政46年;19世纪末,自由党由于在爱尔兰自治主张上的分歧而发生分裂,一战后更是被选民“抛弃”,沦为“第三党”,其在议会的地位也为年轻的工党所取代。自由党的兴衰反映出英国( )
A.议会至上原则遭到破坏
B.两党制为多党制所取代
C.民主政治服务国家利益
D.工人阶级政党发展迅速
12、2021年,我围外交部长王毅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中国外交根植于五千年悠久的文化积淀……对待朋友,我们有好客之道;对待伙伴,我们有合作之道;对待恶人,我们也有斗争之道。面对危害世界的强权霸凌,我们更需要主持公道”。这表明( )
A.中国开始主导世界新秩序
B.中国大国外交的自信担当
C.国际形势对中国十分不利
D.睦邻友好是中国外交宗旨
13、在三十年战争前期,哈布斯堡王朝占据优势地位,新教联盟的诸国节节败退。战争后期,新教联盟成为打破哈布斯堡王朝专制统治的主要力量。通过三十年战争,确立了欧洲国家的领土主权概念,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也是建立在新的国家间平衡基础之上。由此可见,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 )
A.巩固了教权大于王权的原则
B.促进了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通过宗教政策协调国际关系
D.建立起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体系
14、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主要的工作场所从家庭转移到了工厂和车间,女工作为工薪一族成为金钱经济的一部分。工业革命后妇女
A.社会角色发生改变
B.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
C.政治地位仍未提高
D.是经济危机的最大受害者
15、无论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还是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都属于资产阶级法律,它们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两大法系法律的基本特征也是一致的,具体表现为( )
①坚持无罪推定原则 ②注重保护个人的权利
③坚持权力制衡 ④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中世纪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经历了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最后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 )
A.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为主要标志
B.与世界贸易和生产力水平正相关
C.始终伴随着殖民扩张与原始积累
D.呈现出由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趋势
17、下图为民国初年的漫画《未来之北京》。该漫画( )
A.反映了国民党内部力量的涣散
B.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反对袁世凯复辟
C.抨击了袁世凯解散国会的行径
D.指斥军警破坏《临时约法》的落实
18、1948年,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在议会演讲中强调:苏联的威胁,意味着西欧团结的时机成熟了,“与英联邦和欧洲的海外领地进行紧密合作……这些海外领地是初级产品的出产地,他们拥有原料,食品和资源,将为殖民地自身、欧洲和世界带来好处。”这一观点表明英国( )
A.试图利用西欧维护自身国际地位
B.致力于开辟世界殖民市场
C.积极参与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
D.拉拢欧洲反对美国的霸权
19、为促进少数民族全面发展,新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等。这些政策有利于( )
A.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消除各少数民族发展差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D.推动基层自治的创新完善
20、1542年,德意志的一些出版物中已有对马铃薯等美洲作物的记载。可是,直到1744年普鲁士大饥荒,马铃薯这种后来的欧洲大主粮,才走出西班牙,来到德意志。这说明( )
A.新物种被接纳需要一定契机
B.美洲物种遭到欧洲各国排斥
C.德意志的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D.西班牙控制了美洲物种传播
21、以吉、嘉、军、宾、凶为礼目的五礼制度始于西晋武帝时,此后直到唐宋都使用五礼制度。在《大金集礼》和《金史·礼志》中反映出的五礼体系以及两书礼目、礼文与《新唐书》《宋史·礼志》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反映了( )
A.金宋的政治联系较强
B.金朝的等级色彩浓厚
C.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D.礼制文化的相互借鉴
22、1931年7月,国民政府举行考试院成立后的首届高等文官考试,典试委员长由考试院长戴季陶兼任。考试分三次进行,一是甄录试,二是正试,三是口试。第一试合格,才能参加第二试,第二试合格再参加第三试。分次淘汰到第三试时,人数由原来数千人剩下几百人。这一做法( )
A.实质是明清科举制度的翻版
B.禁绝了任人唯亲的社会现象
C.建立了中国特色的干部制度
D.吸收了中西选官制度的精华
23、下图所示为商光边区革命委员会发给农民刘运亭的土地分配证。刘氏获得土地得益于( )
A.土地革命运动的推动
B.双减双交政策的实施
C.解放战争中土地改革的开展
D.新中国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24、1982年3月,江苏省常州市根据国务院决定进行了综合改革试点。改革内容包括:经营方式开放;管理权限下放;改革企业领导体制、实行厂长负责制;改革流通体制,建立多渠道开放型流通体制。这些措施( )
A.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B.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
C.推动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建立
D.加快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进程
25、西方文学
(1)现实主义
a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
b法国:罗曼·罗兰的⑪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主义
a原因: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社会问题影响了文学。
b特点:强调⑫__________,手法怪诞,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c代表:美国海明威的⑬___________和爱尔兰剧作家⑭________的《等待戈多》。
26、1940年,由彭德怀指挥的____________,在华北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打击敌人交通线,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27、国共合作促进成____________高潮到来,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叛变革命,是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时期,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28、中共十四大确立的改革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电视的地位
电视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使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悄然改变,并对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0、________与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1、欧洲出现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32、宗教改革: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主张兴办洋务的清朝官员被称为________。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是________。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以________为主,重点是________。70年代以后,又提出________的主张,着手兴办________。1862年设立的________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洋务运动是中国________的开端。
34、意义
(1)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2)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⑩__________。
3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 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千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6、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和平共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总原则是什么?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制定了哪一外交基本方针?
(2)包容共济50年代初,我国又提出什么外交新原则?有何特点?
(3)有所作为70年代初,我国积极开拓外交新局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4)复兴筑梦新时期,我国积极发挥国际影响力,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体现了什么外交新理念?
37、“西方思想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1)有人说苏格拉底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材料二
下图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
注: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2)据材料二概括其反映的宗教思想,并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怎样发展了人文主义的?材料三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请回答: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4)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启蒙运动在历史上有何重大影响?(8分)
38、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体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请回答:
(1)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简述唐诗繁荣的历史条件。
(2)宋词分为哪两大派别?各举两位代表人物。
(3)元明清时期成就突出,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什么?
39、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结合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相关史实,分析其对中国近代化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