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代仇英所绘的《南都繁会图》,描绘了明朝后期南京城的盛况。据学者统计,该画卷里约有109家店铺,包括布庄、酒楼、茶社、当铺、钱庄、相馆、画寓等等。这些店铺占据了画卷一大半的篇幅,位于全图的中心位置。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对外贸易促进城市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商业繁荣丰富市民生活
2、东汉《四民月令》中“三月”条规定:“冬谷或尽,椹、麦未熟,乃顺阳布德,赈赡匮乏,务先九族,自亲者始。”这反映出当时( )
A.民间救济的出现
B.精耕细作的推广
C.基层治理的完善
D.宗法制度的延续
3、苏轼曾言:“夫科场之文,风俗所系,所收者天下莫不以为法,所弃者天下莫不以为戒。昔祖宗之朝,崇尚辞律,则诗赋之士曲尽其巧,自嘉祐以来,以古文为贵,则策论盛行于世,而诗赋几至于熄。何者?利之所在,人无不化。”苏轼意在强调
A.科举制改变了诗歌在宋朝的地位
B.科举制反映了宋朝的风俗习惯
C.科举制体现了宋朝考试的功利性
D.科举制形成了宋朝的读书风尚
4、16世纪末,郁金香传入荷兰,因其娇美的外形和艳丽的颜色受到宠爱。1636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能换取一辆马车、几匹马等;1637年,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高达6700荷兰盾,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出现“郁金香狂热”的泡沫经济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商业贸易范围不断扩大
B.商业经营方式出现新变化
C.商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D.商贸中心转向大西洋沿岸
5、明初俸禄给米,间以钱钞,或米钞兼支。至宪宗成化年间,官俸仍给米绢。武宗正德三年改为“……官俸,十分为率,钱一银九”。至世宗嘉靖八年起,才“课税、官俸且俱用银”,一应开支“应给钱者悉予银”。这一过程表明( )
A.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C.银本位货币制度确立
D.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6、理学大师朱熹提出了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但朱熹也说:“人欲中自有天理。”又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其体现的主旨是( )
A.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B.建立伦理道德秩序
C.用道心克制过度欲望
D.去除人的一切欲望
7、如图为元大都平如图(局部),马可·波罗关于元大都宫殿有如下描述:“上述两墙之间,有一极美草原,中植种种美丽果树。不少兽类……繁殖其中。带麝之兽为数不少,形美类多”。这反映了元朝( )
A.游牧区域的扩大
B.行政制度的汉化
C.民族文化的交融
D.华夷一体的观念
8、1927年苏联开始对劳动英雄实行高标准退休保证金待遇。1928年苏联第一个关于养老金待遇的国家法令规定:男子从60岁、妇女从55岁起享受养老金。1933—1937年期间,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对主要工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实行附加优惠待遇。这些措施的实行( )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一定保障
C.保证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D.深受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影响
9、1915年5月,孙中山在信函中提到:“自中日交涉经过,夫己氏(代指某人)卖国证迹已彰,内地人心异常激昂,将视满清末年铁路风潮为烈。”这说明,当时( )
A.民族工业遭遇严重困境
B.民主共和观念广泛传播
C.工人反帝运动蓬勃发展
D.国人反日爱国情绪高涨
10、如图为唐代两税法实施之后的中央与地方两税的分配情况。据此可知( )
A.两税法增加了政府收入
B.地方分权趋势日益明显
C.中央财政负担逐渐减轻
D.中央集权体制得到加强
11、子孙“违犯教令”罪由来已久,秦汉已经出现类似罪名,唐朝正式立法。〈唐律疏议〉规定“祖父母、父母有所教令,于事合宜,即须率以周旋,子孙不得违犯。”统治者明确这一法律意在( )
A.维系宗法制度的统治地位
B.巩固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C.赋予家长管教子孙的权力
D.利用儒家伦理以维持统治
12、唃厮啰是北宋时期甘肃青海地区由吐蕃部族建立起来的地方民族政权。1082年,宋朝封其首领董毡为“武威郡王”,双方进行茶马互市。宋朝发展与唃厮啰的关系意在牵制( )
A.突厥
B.金朝
C.辽朝
D.西夏
13、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
A.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
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
C.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
D.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
14、为了增强说服力,雅典公民在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上演说的时候,常常借鉴戏剧表演中的肢体动作和情感手段,将听众引向“愤怒”“嫉妒”和“怜悯”。这种演说方式( )
A.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B.丰富了公民文化生活
C.增加了城邦决策风险
D.塑造了公民理性精神
15、司马光居家讲学时要求饮食为“每五日做一暖讲,一杯、一饭、一面、一肉、一菜而已”。陆游对饮食讲求“粗足”,力求清淡,主张多吃蔬菜,如白菜、芹菜、竹笋等都是他常食的,而荤菜少之又少。材料可以直接用于佐证宋朝士大夫( )
A.注重养生
B.俸禄较低
C.力行节俭
D.崇尚理学
16、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文,最早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指代汉族;辛亥革命后,黄兴等发起组建“中华民族大同会”“以联合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1940年7月,毛泽东为《美洲华侨日报》创刊题词:“起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奋斗到底。”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内涵的转变( )
A.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相关
B.反映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C.适应不同阶级的政治考量
D.体现了对外抗争的逐步胜利
17、1986年7月28日,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讲话,承认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强国,“没有美国的参加,太平洋地区安全与合作问题是不能得到使各方面都感到满意的解决的”。他甚至表示,苏美两国在远东和太平洋都存在着“不少互利合作的可能”。对戈尔巴乔夫的讲话解读正确的是( )
A.苏联主动放弃与美国争夺霸权
B.多极化趋势推动美苏关系的缓和
C.冷战重心从欧洲转到亚太地区
D.苏联基于冷战态势调整亚太政策
18、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全国掀起政治学习的高潮。各地创办了各种短期的政治大学或训练班,帮助知识分子建立起革命的人生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短期内,有20余万人人学了这类学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学习主要是为了( )
A.提高知识分子理论素养
B.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
C.贯彻和落实“双百”方针
D.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9、早期雅典民主制度中“神谕”在决策时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后来知名演说家的见解和看法又直接影响国家决策……无秩序和法律的不断变更在雅典的历史舞台上不断上演。这反映了( )
A.雅典民主制度程序复杂多变
B.人民参政与议政的热情高涨
C.民主制度隐藏潜在矛盾危机
D.“神谕”使民主制更具权威性
20、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在通商口岸建立了厦门船厂(英) 、下海浦船厂(美) 、望益纸馆(葡) 、浦东铁厂(英) 等近代企业,这是外资在中国创办的最早一批近代企业。这( )
A.表明列强获得资本输出特权
B.导致清政府丧失经济主权
C.引发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动
D.加速了清政府的政治变革
21、如表为有关唐代医疗情况的相关记录(部分),据表中信息可知当时( )
出处 | 相关记录 |
吕颂《为张侍郎乞人勤表》 | 管区内“素多瘴疠”,又“绝无医人,素乏药物,深人穷谷,无处市求,任重命轻,何可言疾。” |
元稹《叙诗寄乐天书》 | 通州之地,“夏多阴霪,秋为痢疟,地无医巫,药石万里,病者有百死一生之虑。” |
李德裕《与姚谏议书三首》 | “自十月得疾,伏枕七旬,属纩者数四,药物陈,又无医人,委命信天,幸而自活。” |
A.民众的卫生意识普遍淡薄
B.政府轻视医疗人才的培养
C.地方的医疗资源较为匮乏
D.常年战乱使生存环境恶化
22、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些主张( )
A.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确保了西汉政权的稳固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23、关于人的价值,但丁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卢梭强调,人生而自由,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马克思则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共产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真正实现平等,人成为真正意义上自由的人。据此可知,马克思( )
A.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
B.主张通过自身的解放来实现人的价值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认为政治权利是人的价值的主要载体
24、中世纪后期,商人、手工匠、市民的子弟全都需要识字,接受教育。因此,城市学校传授的主要是谋生和创业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城市教育( )
A.加速庄园经济的崩溃
B.加强国王权力
C.有利于文艺复兴产生
D.提升教皇权威
25、内容
(1)规定议会___________
①议会必须定期召开,___________权属于议会。
②下院议员___________产生,在议会内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
(2)限制___________权力
①司法权:凡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___________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②财政权:国王不得找任何借口___________。
③军事权: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___________给日本。开放沙市、___________、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___________的途径,阻碍了中国___________的发展。
27、中国古代文化在制度、精神、物质等方面对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重要史实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填写字母)。
(A)朝鲜开科取士选拔人才;(B)唐代丝绸、纸张、瓷器等运往西方;(C)日本修建尊奉孔子的文庙;(D)利玛窦将“四书”翻译后寄往西方;(E)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F)鉴真和尚东渡后被尊为日本律宗始祖;(G)欧洲航海家借助指南针完成新航路开辟。
影响类别 | 重要史实 |
制度方面 |
|
精神方面 |
|
物质方面 |
|
28、都城之味
两汉统一时期,代表中国政治中心而兼文化中心的有两个: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长安代表的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洛阳代表的是中国稳定状态,南北的融合
——钱穆《国史大纲》
问题
钱穆先生的话道出了两汉时期都城所体现的对边疆控制作用与对经济文化资源整合作用,根据所学填写下表,回答在之后的历代都城的历史变化中其中所折射出的重要含义。(需要史实与分析相互结合)
史实 | 分析 |
例:西汉首都长安 | 代表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 |
|
|
|
|
|
|
|
|
29、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回答问题:
(1)请将这三幅图按所反映之史实的时间先后排序(只写图的编号并用逗号隔开)
(2)以上三幅图各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图1: 图2: 图3:
(3)任选一上述重大事件,概述其原因、经过、结果与影响
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30、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启蒙运动的中心 B.1812 年,拿破仑远征的国家
31、___________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32、1890年,美国的反垄断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旨中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的行为,均属违法。这反映出美国政府
A. 力图维护自由贸易秩序
B. 严格规范市场秩序
C. 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反对成立垄断组织
33、用合适的制度创设内容填空
中央官制:秦( ),汉武帝( ),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朝( ),清雍正( )
地方制度:秦(郡县制),汉初( )
选官制度:魏晋( ),隋至清(科举制度)
34、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利玛窦B.民间社团的兴起C.西书的翻译与出版D.进化论E.民主与科学F.《坤舆万国全图》
(一)早期的西学东渐
(1)传教士来华:_________
(2)西学的传入:_________
(二)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1)思想潮流的演进:中体西用、_________、共和革命思潮
(2)新文化运动的勃兴:_________、中西文化论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新式教育的发端:洋务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新学制的确立
(4)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近代科技的引进、_________、报刊业的繁荣
(5)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的改进、_________、社会习俗的变化
35、中国古代实行南北面官制度的政权是西夏。
36、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37、试从政治、经济和外交三个方面,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38、材料 《宋书》中概括南朝前期南方经济发展的情况,写道: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结合隋朝的历史及其影响,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隋炀帝的。
39、冤家宜解
《原是一对老冤家, 法德化敌为友对世人的启示》这是新华网一则报道的标题。假定这篇报道由你来撰写,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回答两个问题:
(1)为何说法、德两国是一对“老冤家”?
(2)法、德两国是如何“化敌为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