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5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青年团队回信时强调,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希望广大航天青年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这是基于载人航天精神( )
①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根基
②为我国航天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③激励年轻一代奋勇前行,无惧挑战和挫折,在攀登高峰的路上勇往直前
④为进行航天强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近日有关预制菜进入校园的话题再度登上热搜,因质疑其中的健康营养等问题,预制菜遭到了家长群体的集体抵制。而营养学家认为在食品安全有严格监管的前提下,预制菜反而比食堂现买现做模式更容易做到营养均衡。下列对“预制菜进校园”争议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利与弊两方面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C.对同一个事物可以有不同真理性认识
D.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
3、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是因为( )。
A.世界多极化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基础上的
B.世界多极化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C.世界多极化极大地缩小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D.世界多极化解决了单极世界和两极世界形成的各种国际争端
4、县域经济活力满满,我国有1800多个县和县级市,其中真是“卧虎藏龙”。江西婺源的很多村落都是每年春天的热门打卡地,油菜花田掩映着徽派建筑,田园风光和传统文化相交融,实在是美极了;在茂名,小小荔枝已经成为百亿级的产业,真可谓是“荔”量无穷;到了五常,才知道什么叫做大粮仓;枣庄以“枣”为名,如今因石榴而名扬天下。点赞土特产,也是在点赞各地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特色做法。从认识论的角度,各地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是基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
C.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2023年暑期热映的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通过1300多年前盛唐时期边塞诗人高适在老年时期的回忆展开,讲述他与李白之间跨越数十载的深厚情谊和大唐盛世下诗人们的理想追逐,实现人生抱负的恢弘故事。影片不仅有绝美的诗词歌赋,还有大唐盛世如梦一般的画面,观众被带回到“诗意长安”。这部电影的热播( )
①满足了时下观众的各种市场文化需求
②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
③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文化自信
④说明了创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针对“教育内卷化”的现象,国家出台“双减政策”。教育“双减”的目的是让教育回归到育人上来,其本质就是要筛选出真正优秀的人才,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双减政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给孩子留出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但少数家长依然存在学习焦虑症,生怕自己的孩子退步,继续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方式让孩子补课。这说明( )
①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教育必须立足客观实际,把科学理念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③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④材料中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利益的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B.是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C.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D.中华民族团结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8、针对民进党当局勾连外部势力谋“独”挑衅、破坏台海现状,2023年4月26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北京表示,要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就必须旗帜鲜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我们将坚定维护一个中国原则,扎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决粉碎“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图谋,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这表明( )
①主权是国家对其辖区所拥有的至高无上、排他性的权力
②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管理形式,台湾服从中央统一领导
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立场,内政外交不受任何干涉
④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利益,主权是国家安全的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今日西藏,人民发展权得到充分释放,2022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比1951年多达2000多亿元;今日西藏,人民生存权迈向更高水平,2022年西藏粮食、猪牛羊肉产量分别达到107.34万吨、28.29万吨,创历史新高;今日西藏,人民教育权得到充分保障,截至目前,西藏实行15年公费教育,建成各级各类学校3339所,区内外在校生总人数达92.2万人。这得益于( )
①坚持党的领导,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②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高度自治权有效行使
③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④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适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3年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指出,“我们要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坚定不移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尊重经济规律,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各国经济联动融通,加强相关区域经贸协定和发展战略对接,打造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我国坚持这一政策的原因有( )
①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总体上符合各方的利益
②坚持合作共赢有助于我国谋求区域经济的领导权
③亚太经合组织是区域内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④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有助于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下列有关矛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C.矛盾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12、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这是因为(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具体制度
③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④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公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中国人的探月梦想由来已久,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户晓。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顺利返回地球。2023年5月,我国宣布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这说明( )
①实践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起与月球的新联系
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嫦娥奔月源于人类的主观想象,探月工程发现了真实的月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下列能正确反映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路径是( )
①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
②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一切重大事务
③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
④权力机关产生行政、监察、审判、检察等机关
⑤组成国家权力机关
⑥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A.③→⑤→⑥→①→②→④
B.③→⑤→⑥→②→④→①
C.④→⑥→②→③→⑤→①
D.④→①→⑥→③→⑤→②
1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是文学家范仲淹对岳阳楼的生动描绘。其实,作者当时并没有亲自去岳阳楼,他是应好友滕子京的邀请并参照其赠送的《洞庭晚秋图》而创作了《岳阳楼记》这一千古名篇。这说明( )
①学习也是获得认识的重要来源
②获得认识的途径并不只是实践
③获得间接经验可以提高认识效率
④间接经验比直接经验更准确可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全长近3200公里,沿岸的古建筑、文化景点和历史名胜数不胜数,如曲阜的孔庙孔林、扬州的瘦西湖和个园、杭州的西湖等,沿线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如京剧、评弹等。由此可见,大运河( )
①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②能够延续文化命脉,提升文化优越性
③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和旅游的场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恩格斯曾指出,自然科学家“离开了思维便不能前进一步”,因此,自然科学家要掌握“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形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和
C.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哲学的理论思维根源于思维的历史和成就
18、安徽省首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包括58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3646件可移动革命文物,这些实物遗存并显示出中国革命历史铺就的红色底色。革命文物( )
①承载革命历史,实物遗存都是宝贵的革命文化
②传承红色血脉,红色文化基因成为文化的核心
③彰显革命精神,瞻仰文物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传递革命文化,参观遗存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23年10月12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4届会议通过了消除不平等背景下促进和保护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决议,推动各方加强国际合作。这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立17年以来,中国主提的决议草案首次无需进入投票环节就获得一致通过。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促进和保护人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对外交往的出发点
B.中国国际影响力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决定作用
C.该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公正包容普惠的国际新秩序形成
D.中国提议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20、2022年11月9日,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嘉兴的乌镇开幕,峰会以“共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是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后的首届年会。习近平指出,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话交流、深化务实合作,携手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这充分表明( )
①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②中国以实际行动推进了多极化的实现
③世界各个国家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性的
④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2023年8月2日,在暴雨中滞留72小时的K1178次列车上的840多名旅客在7名党员组建的临时党支部的组织和带领下,积极自救,最终成功脱险平安归来。这表明( )
①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
②共产党员忠于职守勇于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党时刻推进自我革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④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中国古代有“五行说”,认为世界万物的联系和发展可以用“水、木、火、金、土”五大要素的“相生相克”来解释。从哲学基本派别的角度看,下列选项与之一致的( )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无废亚运”则是“绿色”的重要内涵。用回收的可乐瓶制作的长凳、用废弃牛奶盒加工而成的手提纸袋、用笋壳手工编制的“加油鸭”摆件……作为亚运会历史上首个“无废亚运”,杭州亚运会变废为宝的例子不胜枚举。“无废亚运”说明( )
①事物价值的变化取决于人的需要的变化
②把握联系多样性有利于全面认识事物价值
③变废为宝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同一性
④观念创新直接实现事物价值转换与创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2023年9月10日,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要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刻阐释,既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师道精神和尊师重教文化,又展现和寄托了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所需要的时代精神。在新形势、新使命下弘扬教育家精神( )
A.应积极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B.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C.是基于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
D.应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弘扬教育家精神提供丰厚滋养
25、材料一:城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解决好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问题;要加强城镇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服务业;要让新增城镇人口享受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要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城镇化进程,等等。当前,我国每年有1000多万农民转移到城镇。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0%,届时城镇人口将有8.4亿。对此,网民小李认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就是要大量增加城镇人口的比重。
材料二:浙江省政府把提高浙江省城镇化的关键放在加快小城镇发展上,针对浙江省“一镇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块状经济走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浙江特色的“就地城镇化”之路。
(1)结合材料一,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网民小李的观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说明浙江省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做法的依据。
26、规律的客观性和_____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7、2017年4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参观广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后说:“今天对博物馆的访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博物馆的馆藏表明,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从这里面我们也感受到一点,就是要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借鉴,这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既要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学习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
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为什么“我们既要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学习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入冬以来,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我国,从华北到东南沿海、甚至是西南地区,已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覆盖了我国将近一半的国土。多地交通受阻,工地停工,学校停课,呼吸道疾病高发。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久久挥之不去的雾霾从一定意义上警示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既要利用自然,又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
材料二:2016年的浓浓雾霾覆盖中国中东部地区。“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成为北京天气的写照,甚至“霾尽江南”上海,杭州也纷纷中了“霾伏”。雾霾不由让人们反思应对措施。上个世纪50年代,英国也深受雾霾污染困扰。英国人痛定思痛,大力整治环境,终于实现了从“雾都”到“生态之城”的蜕变。从工业革命先驱到生态文明的领跑者,英国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
(1)结合材料一,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雾霾天气给我们的警示。
(2)有人认为:“英国的成功经验是解决我国雾霾难题的现成良方。”结合材料二,请你从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角度评析这一观点。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阅读,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民众获取知识、传承文化最重要、最直接的渠道。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尽在书中。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没有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阅读事关全民素质和文化强国的问题。调查显示,中国人年均读书量为4.5册,日本为40册,以色列为64册,目前很多国家都已对阅读进行立法,如美国《卓越阅读法》,韩国《读书振兴法》等。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全民阅读战略写入党的政治报告,为推动阅读,我国已将全民阅读立法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但这仍未改变我国公共阅读资源稀缺、公共文化服务所提供的阅读与公众需求关系不对等现状。因此,全民阅读活动要真正有成效,不能仅限于一般的号召,要结合每个城市的特点、区分不同的人群,做到有针对性,还要持之以恒。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